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期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1
作者 李英杰 《河北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十五”期间 科技成果 转化工作 科技工作 管理力度 产业化
下载PDF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成效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玉 董文琦 +2 位作者 郑小六 马铭泽 岳增良 《农业科技管理》 2013年第5期91-93,共3页
文章就"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工作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取得的成效,如引领科技人员开展实质性合作、重复研究和小而散的现象减少、知名专家在同领域地位上升、科研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学术报告走向制度... 文章就"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工作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取得的成效,如引领科技人员开展实质性合作、重复研究和小而散的现象减少、知名专家在同领域地位上升、科研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学术报告走向制度化等,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团队自身建设和增加运行管理专项经费投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团队 建设 成效 分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下载PDF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顺国 刁现民 +1 位作者 董文琦 陈霞 《农业科技管理》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效分析,提出了今后基础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发展目标。对全面增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基金 成效 基础研究
下载PDF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2005年成果选编
4
作者 张梅申 《河北农业科技》 2005年第10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科技进步二等奖 选编 衡95观26 小麦新品种 高产型 选育 抗逆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生物防治现状与发展建议
5
作者 范庆书 陈霞 《河北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58-60,共3页
总结了河北省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提出了加大生物防治研究投入、重视成果转化、实施生防示范工程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河北 农业 生物防治 现状 发展 病虫害防治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对当前农业科技管理重点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文琦 岳增良 《农业科技管理》 2013年第6期32-33,共2页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机遇,及时调整创新组织形式。文章从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完善项目体系、做细转化项目、加强对外合作等角度,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管理方面应加强的重点工作,以促...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机遇,及时调整创新组织形式。文章从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完善项目体系、做细转化项目、加强对外合作等角度,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管理方面应加强的重点工作,以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管理 重点工作 创新 思考
下载PDF
建设科技经济强院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增良 张梅申 《农业科技管理》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2002年底,我院根据科技部和河北省政府对农业科研单位改制的要求,实行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院13个研究所和1个直属试验场,有2个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1个并人大学,11个变为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在非盈利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尚未全面... 2002年底,我院根据科技部和河北省政府对农业科研单位改制的要求,实行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院13个研究所和1个直属试验场,有2个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1个并人大学,11个变为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在非盈利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尚未全面启动之前,为及早实现通过体制转换、机制创新、资源重组、人员优化,加强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市场规律 研究队伍 知识产权保护 人才 创新 成果转化
下载PDF
盐胁迫对竹柳种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文成 郭艳超 +3 位作者 李克晔 董文琦 周汉良 王玉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竹柳种苗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竹柳的株高、茎粗呈下降趋势,叶片有不同程度的干枯、发黄、生长势衰退等现象,与对照差异显著;叶片含水量、电导率、MDA含量...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竹柳种苗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竹柳的株高、茎粗呈下降趋势,叶片有不同程度的干枯、发黄、生长势衰退等现象,与对照差异显著;叶片含水量、电导率、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通过对外观形态的观测以及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推断出竹柳的耐盐阈值是0.5%,存活阈值是0.8%。该研究为竹柳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柳 NACL胁迫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C、N细胞质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6 位作者 董文琦 张红心 李运朝 崔四平 王立安 贾银锁 戴志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23-1829,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o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C也于7 h时达最大凋亡率,为57.3%,而Mo17-N为27.7%。【结论】在毒素"伤害"细胞致死过程中,C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远高于N细胞质;在"诱导"细胞凋亡程序中,C细胞质的细胞凋亡率也远高于N细胞质的。凋亡率随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O、EB复染与Hoechst 33258染色相比,两者细胞凋亡率接近,准确度均高,图像清晰,且费用相当,但前者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而后者不能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细胞凋亡 Hoechst 33258 吖啶橙 溴化乙啶
下载PDF
NaCl胁迫对八棱海棠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艳超 王文成 +3 位作者 李克晔 吴新海 董文琦 吴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30-134,共5页
为明确八棱海棠的耐盐特性,为其在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八棱海棠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生长量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八棱海棠的株高、茎粗、叶片含水量、叶... 为明确八棱海棠的耐盐特性,为其在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八棱海棠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生长量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八棱海棠的株高、茎粗、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减少趋势;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变化平缓。通过对外观形态的观测以及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推断出八棱海棠的耐盐阈值、存活阈值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棱海棠 NACL胁迫 幼苗 生理指标
下载PDF
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商闯 贾银锁 +4 位作者 马春红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侯立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07-4313,共7页
【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 【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有效浓度,在诱导中和接种后两个阶段分别测定防御酶活性及与抗病性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细胞质玉米都可以利用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以增强其抗性;不同处理时期,植物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诱导处理均导致抗病性反应的产生,对C细胞质的预处理效果好于N细胞质,且具有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后,刺激了POD、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下降,以此来启动玉米本身的防卫系统,因钝化作用而抑制侵染,当再接种高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后,抗病性相关酶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使C细胞质玉米对HMC敏感性降低,从而玉米叶片呈现出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花抗性酶的诱导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春红 范尉尉 +3 位作者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14-4320,共7页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72 h,虽子叶下垂,但真叶完好,对照全株萎蔫;再接高浓度毒素液48 h后,子叶倒挂,真叶开始失水,但对照子叶脱落,真叶严重失水且萎蔫。总之,1﹕50组对黄萎病的抵抗力均强于1﹕20与1﹕40组的预处理。(2)1﹕50预处理组不仅能降低棉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含量,例如预处理12 h达最低值0.536μmol.g-1,为同时刻对照2.055μmol.g-1的24%,显著差异;同时提高了体内抗性相关酶POD活性,例如预处理72 h活性高达11.94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即已检测不出POD活性。SOD的活性也呈现较高水平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例如经预处理再接高浓度毒素液72 h后,SOD活性高达12.8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也检测不出SOD活性。从而缓解了黄萎病菌毒素液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结论】适宜浓度(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可以做为生物激发子成功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诱导系统抗性 棉花黄萎病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春红 刘旭 +4 位作者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贾银锁 王立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46-4147,4150,共3页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源。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可寻找出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利用植物纤维素发酵制氢和生物质合成油研究技术的开展,属于国内首创,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利用 途径 生物质能源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诱导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检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4 位作者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王立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将玉米同核异质体不育细胞质CB37及其正常保持系NB37的离体根冠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用质量浓度50μg/mL、100μg/mL和150μg/mL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诱导,1组用pH6.5PBS诱导作为对照,诱导时间分别为1h、4h和7h。然后采用中... 将玉米同核异质体不育细胞质CB37及其正常保持系NB37的离体根冠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用质量浓度50μg/mL、100μg/mL和150μg/mL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诱导,1组用pH6.5PBS诱导作为对照,诱导时间分别为1h、4h和7h。然后采用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复染和Hoechst33258染色3种方法检测玉米根冠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表明:HMC毒素诱导玉米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只能检测出活细胞和死细胞,且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CB37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NB37;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用150μg/mLHMC毒素处理7h时,CB37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值70.2%,而NB37仅为36.7%;经Hoechst33258染色后,CB37用150μg/mLHMC毒素处理7h时达到最大凋亡率为74.5%,而NB37为30.7%。专效性HMC毒素对C细胞质敏感,在毒素伤害细胞致死过程中,C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远高于N细胞质;在诱导细胞凋亡程序中,C细胞质的细胞凋亡率也远高于N细胞质,且其凋亡率随诱导质量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O、EB复染与Hoechst33258染色两者相比,细胞凋亡率接近,准确度均高,图像清晰,且费用相当,但前者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而后者不能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细胞凋亡 检测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诱导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5 位作者 郑秋玲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范尉尉 贾银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 毒素 激发子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C103玉米抗小斑病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春红 商闯 +3 位作者 贾银锁 董文琦 李运朝 侯立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以1对同核异质玉米C103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适宜浓度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培养滤液来诱导玉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对照的玉米病斑面积是处理组的7.9~12.2倍,差异极显著,并以1∶60预处理效果最佳;经0~72 h的动态检... 以1对同核异质玉米C103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适宜浓度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培养滤液来诱导玉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对照的玉米病斑面积是处理组的7.9~12.2倍,差异极显著,并以1∶60预处理效果最佳;经0~72 h的动态检测,与对照相比,诱导玉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平均提高了57.8%,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平均提高了52.9%,有害物质丙二醛的含量平均降低了38.2%;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专化寄主玉米获得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HMC毒素 诱导抗性
下载PDF
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4 位作者 张红心 董文琦 戴志刚 王立安 贾银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原生质体 细胞凋亡 检测
下载PDF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研究室可持续发展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文琦 岳增良 +2 位作者 李英杰 郑小六 陈霞 《农业科技管理》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室是各类研究机构实施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关键力量。文章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95个研究室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影响研究室进一步发展的是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任务重、接班人缺少等问题,并根据... 研究室是各类研究机构实施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关键力量。文章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95个研究室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影响研究室进一步发展的是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任务重、接班人缺少等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研究室实施分类管理,结合产业发展凝练研究方向,建立研究室五层次构架和建设研究室特色文化等相关对策和建议,为研究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室 可持续发展 探析
下载PDF
HMC毒素引起玉米根冠活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春红 郑秋玲 +6 位作者 董文琦 李秀丽 张红心 李运朝 商闯 范尉尉 贾银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35-139,共5页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根冠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3 位作者 董文琦 及增发 戴志刚 王立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产生凋亡小体、环状染色质和染色质边集的现象,且凋亡率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对于相同处理,C细胞质的凋亡率显著高于N细胞质,Mo17-C对HMC毒素的敏感性大于Mo17-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玉米 细胞凋亡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