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XCR4 MFAP2 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顾占国 李军 +1 位作者 梁金屏 石福民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3例DTC患者,术中留取其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3例DTC患者,术中留取其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分析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与D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DTC患者进行3年随访,统计3年总生存情况,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CXCR4、MFAP2、KLF4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XCR4、MFAP2、KLF4对DT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DTC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DTC组织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NM分期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者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中高分化者(P<0.05),TNM分期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者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中高分化者(P<0.05)。113例DTC患者随访3年期间失访8例,最终获得随访者105例。死亡组患者CXCR4、MFAP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KLF4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CXCR4、MFAP2、KLF4单独或联合预测DTC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692(0.562~0.823)、0.729(0.590~0.869)、0.766(0.622~0.910)、0.832(0.690~0.975),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检测(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CXCR4表达升高、MFAP2表达升高、KLF4表达降低是DT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R4、MFAP2呈高表达,KLF4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3年总生存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4受体 微纤维相关蛋白2 Krüppel样因子4 分化型甲状腺癌 表达水平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石福民 张宏伟 +1 位作者 翟健 梁金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发布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非肥胖组(74例)与肥胖组(94例);将肥胖组患者继续...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发布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非肥胖组(74例)与肥胖组(94例);将肥胖组患者继续分为轻中度组(25 kg/m^(2)≤BMI<40 kg/m^(2),51例)与重度组(BMI≥40 kg/m^(2),43例)两个亚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及高敏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肥胖指标(腰围、臀围、BMI和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1)非肥胖组患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肥胖组,TSH水平明显低于肥胖组,BMI、腰臀比(WHR)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者FT3、FT4明显高于重度组,TSH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BMI、WH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非肥胖组与肥胖组为分组标准,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OR=0.874,95%CI=0.583~1.443)、FT4(OR=0.770,95%CI=0.492~1.369)表达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TSH(OR=0.603,95%CI=0.452~0.948)表达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P<0.05)。(3)以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为分组标准,BMI、WHR与两个亚组患者FT3、FT4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肥胖有关,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功能 肥胖指标
下载PDF
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占国 石福民 +3 位作者 翟健 韩晓晨 李军 赵秀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4-157,1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刀联合美容切口。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面神经肌电图...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刀联合美容切口。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面神经肌电图、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波幅值明显低于术前,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刀具有良好止血切割功能,联合美容切口可以减轻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美容切口 超声刀 面神经
下载PDF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晓晨 胡万宁 +1 位作者 夏长金 李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6月~2007年5月收治的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例)治...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6月~2007年5月收治的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例)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症、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Wnt5a、CyclinB2在甲状腺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功 胡万宁 +2 位作者 王晓红 李义慧 刘卫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Wnt5a、细胞周期蛋白B2(cell cycle protein B2,CyclinB2)在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Wnt5a、CyclinB2在甲状腺癌患者(30例)及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30例)手术切除组织及... 目的探讨Wnt5a、细胞周期蛋白B2(cell cycle protein B2,CyclinB2)在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Wnt5a、CyclinB2在甲状腺癌患者(30例)及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30例)手术切除组织及外周血清中的表达。结果 Wnt5a及CyclinB2在甲状腺癌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5a、CyclinB2可作为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更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WNT蛋白质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沃辛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晓晨 夏长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44-545,548,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均无肿瘤复发,试验组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腮腺瘘、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腮腺沃辛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辛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眼眶肿瘤63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秀娟 周晓瑞 韩晓晨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63只眼)眼眶肿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行单纯手术摘除,恶性肿瘤行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结论良性眼眶肿瘤中,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对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63只眼)眼眶肿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行单纯手术摘除,恶性肿瘤行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结论良性眼眶肿瘤中,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对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应采用综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Ret基因的检测
8
作者 韩晓晨 赵文川 +1 位作者 陈华 孙保存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状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1例甲状... 目的研究分析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状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较。对常规HE染色证实上述病变的石蜡包埋组织行Re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例(48.4%)Ret基因阳性表达,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8例(25.8%)阳性表达。Ret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Ret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et基因表达状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能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RET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甲状腺良性病变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颈淋巴结转移 RET原癌基因 检测 石蜡包埋组织 常规HE染色 基因表达 联合根治术 回顾性分析 统计学差异 阳性表达率 研究分析 临床价值 随访资料
下载PDF
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状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晓晨 张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状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75.1~1998.1月收治的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分析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状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75.1~1998.1月收治的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相比较。对常规HE染色证实上述病变的蜡块分别行HBME-1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HBME-1基因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为51例(54.8%),甲状腺良性病变为5例(16.1%);CK19基因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为39例(41.9%),甲状腺良性病变为4例(12.9%)。两种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HBME-1、CK19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增强,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是有用的辅助手段。CK19在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中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HBME-1 CK1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蒜素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翟健 韩晓晨 闫金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4期13-17,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蒜素(Allicin)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20、30、40、50μg/mL)Allicin处理组。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llicin处理24、48、72 h对TPC-... 目的探讨蒜素(Allicin)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PC-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20、30、40、50μg/mL)Allicin处理组。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llicin处理24、48、72 h对TP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Allicin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llici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Allicin作用细胞后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llicin均可抑制TPC-1细胞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licin对细胞的抑制率与时间和浓度两大要素相关。随着Allicin浓度的增加,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除对照组与10μg/mL Allic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相邻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Allicin处理组细胞内的Bcl-2表达量均降低,Bax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相邻浓度Allicin处理组Bcl-2及Bax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licin具有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llicin抑制细胞增殖,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周期 BCL-2 BAX
下载PDF
围术期不同护理干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西凤 韩晓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头颈外科收治的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围术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头颈外科收治的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围术期给予经我院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实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改良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围术期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减少住院平均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围术期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治疗中体重指数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金屏 张宏伟 石福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8期946-949,共4页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24 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重指数≥24kg/m^(2...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24 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重指数≥24kg/m^(2)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7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微波消融术)和对照组42例(外科开放式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总用时、住院总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的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_(4))水平。分析观察组复发患者的再消融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用时、住院总用时、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FT_(3)、FT_(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的TSH、FT_(3)、FT_(4)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观察组FSH较对照组低,FT_(3)、FT_(4)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在TSH、FT_(3)、FT_(4)指标的变化上均有交互作用(P<0.05)。治疗后1年随访,对照组无一例复发,观察组复发11例,行第2次MWA治疗;治疗后15个月发现3例再次出现淋巴结转移,予以第3次MWA治疗,治疗后18个月未发现新生癌灶或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在≥2次MWA治疗中未出现永久性低钙、声音嘶哑等并发症,且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水平仍保持正常。为分析影响MWA治疗复发的相关因素,将观察组45例按照复发与未复发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淋巴结转移分期、结节病灶数是影响患者MWA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肿瘤直径对复发无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病灶数、淋巴结转移分期是MWA治疗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体重指数≥24kg/m^(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安全、有效,首次消融后复发率高,但重复消融依然具有确切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结节病灶数、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其消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重指数 微波消融术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老年人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苑杰 王静 +1 位作者 胡万宁 于文霞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脉压变化特点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850名老年人集中体检,将其脉压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60mmHg、6080mmHg、80100mmHg和>100mmHg,分析各组血压指标特点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随着收缩压...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脉压变化特点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850名老年人集中体检,将其脉压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60mmHg、6080mmHg、80100mmHg和>100mmHg,分析各组血压指标特点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脉压相应升高(P<0.001)。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率的增加与脉压的增高有关(P<0.05)。结论脉压反映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脉压
原文传递
腮腺Warthin瘤6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韩晓晨 夏长金 +2 位作者 胡万宁 赵秀利 顾占国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4期473-474,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腮腺Warthin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Warthin瘤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0~70岁。治疗Warthin瘤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摘除肿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浅叶或腮腺大...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腮腺Warthin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Warthin瘤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0~70岁。治疗Warthin瘤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摘除肿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浅叶或腮腺大部分切除术。结论腮腺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男性,位于腮腺后下级的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WARTHIN瘤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过敏原检测在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丙美 杨雪冰 +1 位作者 杨振朋 翟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原检测在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岁呼吸道疾病患儿257例,根据有无喘息症状分为喘息组163例和非喘息组9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FeNO...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原检测在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岁呼吸道疾病患儿257例,根据有无喘息症状分为喘息组163例和非喘息组9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FeNO浓度检测和过敏原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FeNO浓度和过敏原检测结果;并比较喘息组患儿治疗前后FeNO浓度,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结果治疗前喘息组患儿FeNO浓度,食入性过敏原及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血清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sIgE水平高于非喘息组(P<0.05)。治疗后喘息组患儿FeNO浓度,血清tIgE水平及尘螨、蛋清、牛奶sIg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NO浓度与1~6岁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tIgE水平(r=0.514)及尘螨(r=0.429)、蛋清(r=0.824)、牛奶(r=0.415)s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FeNO和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提高1~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管理和评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儿童 喘息性疾病 呼出气一氧化氮 过敏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