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PPPS的土木工程课程混合式差异化教学模式探究
1
作者 郑显春 周小龙 +2 位作者 郭涛 李鹏飞 孙思忠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期186-189,共4页
为解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课,抬头率低,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大等问题,探索并实践基于BOPPPS结构的“混合式”与“差异化”有机结合的实施路径,构建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 为解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课,抬头率低,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大等问题,探索并实践基于BOPPPS结构的“混合式”与“差异化”有机结合的实施路径,构建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并将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几门校级一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期为其他院校采用混合式差异化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结构 混合式 差异化教学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2
作者 周小龙 郑显春 +4 位作者 刘宏波 周占学 李敏峰 韩晓敏 樊智华 《砖瓦》 2023年第4期166-168,172,共4页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并实践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实施方法,分别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活动、课程评价的构建思路,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部...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并实践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实施方法,分别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活动、课程评价的构建思路,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为例,分享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经验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 混合式教学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课程活动 课程评价
下载PDF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混合式教学课程目标与评价设计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小龙 郑显春 +3 位作者 郭涛 刘铂 樊智华 韩晓敏 《砖瓦》 2022年第6期157-159,共3页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目标与评价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知识双维度解构思路与学习效果全过程评价设计思路,...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目标与评价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知识双维度解构思路与学习效果全过程评价设计思路,并分享了该课程目标设计与评价设计的具体实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混合式教学 目标设计 评价设计
下载PDF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与资源设计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小龙 郭涛 +3 位作者 郑显春 刘铂 樊智华 韩晓敏 《砖瓦》 2022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活动与资源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讲授为干、多元为枝”的课程活动设计思路与课程资源双... 为了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活动与资源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设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讲授为干、多元为枝”的课程活动设计思路与课程资源双渠道构建思路,并分享了该课程活动设计与资源设计的具体实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混合式教学 活动设计 资源设计
下载PDF
斜拉桥损伤诊断有限元建模与数据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杰 杨朋远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便于斜拉桥损伤诊断的快速建模和分析,在已有研究方法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PYTHON语言接口和GUI程序,提出了一种斜拉桥有限元建模与数据提取的方法。利用RSG构造器和调用Mdb对象中Part与Assembly对象编写程序,提出批量... 为便于斜拉桥损伤诊断的快速建模和分析,在已有研究方法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PYTHON语言接口和GUI程序,提出了一种斜拉桥有限元建模与数据提取的方法。利用RSG构造器和调用Mdb对象中Part与Assembly对象编写程序,提出批量和点选相结合交互生成空间三维钢筋、预应力钢筋和斜拉索的方法;利用RSG构造器和调用Odb数据库中模型数据与结果数据的对象编写程序,提出点选、节点或单元集及编号3种形式相结合提取Odb数据库静力与动力瞬态响应数据到Excel表格的方法。通过算例展示了所提出方法的应用过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损伤诊断 建模与数据提取方法 ABAQUS二次开发 PYTHON语言
下载PDF
基于KmeansSMOTE的损伤诊断模型性能提升及在斜拉桥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杰 陈佳梦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解决损伤诊断数据集中损伤与未损伤类数据样本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预测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模型性能提升的新方法(V-KmeansSMOTE)。该方法在改进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KmeansSMOTE)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方差过滤(variance filt... 为解决损伤诊断数据集中损伤与未损伤类数据样本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预测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模型性能提升的新方法(V-KmeansSMOTE)。该方法在改进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KmeansSMOTE)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方差过滤(variance filtering,VF)特征选择技术筛除位移、加速度等数据中的零方差特征并对筛选后的特征所对应的损伤类数据样本进行过采样处理,将该方法应用于一座H型斜拉桥作为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精确度和F1评分在数据集上平均提升分别为6.19%、7.93%和20.07%,K最近邻模型平均提升6.18%、7.23%和7.26%,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损伤诊断 模型性能提升方法 过采样技术 特征选择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融合虚拟仿真与信息技术的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7
作者 郭涛 周小龙 郑显春 《科技资讯》 202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云端”教学平台可以对课程全过程进行评价,形成... 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云端”教学平台可以对课程全过程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从而实现对学生更全面、更公正的评价。为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课程创新教学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非常重要。融合虚拟仿真与信息技术的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高等工程人才,为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信息技术 施工技术教学 课程评价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箱式路基加腋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刘晶磊 刘佳凡 +4 位作者 周玮浩 夏彬 张业荣 张伯扬 张文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箱式路基加腋方式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找到更加合理的箱式路基加腋方式。将箱式路基拆为独立构件,通过静力分析计算出各独立构件的配筋方式。使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箱式路基结构顶板和竖板连接节点处的应力... 为研究高速铁路箱式路基加腋方式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找到更加合理的箱式路基加腋方式。将箱式路基拆为独立构件,通过静力分析计算出各独立构件的配筋方式。使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箱式路基结构顶板和竖板连接节点处的应力集中现象,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三角形腋不同的加腋高度和加腋角度对节点处应力集中的影响,提出最优加腋方式,优化箱式路基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腋高度为400 mm,当腋角度在15°~60°之间时,随着腋角度增大,应力突变量降低比S_(r)值不断减小;当腋角度在60°~75°之间时,随着腋角度增大,S_(r)值不断增大;最优腋角度在45°~60°之间。当腋角度固定为60°时,随着加腋长度增大,S_(r)值整体呈减小趋势,最优腋长度在300~400 mm之间。箱式路基配筋方式和最优加腋方式的确定,具有一定创新性,为我国高速铁路箱式路基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箱式路基 数值计算 结构形式 静力特性
下载PDF
混掺垃圾飞灰和二次铝灰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研究
9
作者 杨俊超 彭玲 +1 位作者 陈永强 汪晖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将二次铝灰(SAD)与焚烧垃圾飞灰(WFA)混掺制备成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二次铝灰在两种混合料中的掺量对RPC流变性能参数(扩展度和塑性黏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率的影响,并测定RPC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Cr和Zn)渗出量;观... 将二次铝灰(SAD)与焚烧垃圾飞灰(WFA)混掺制备成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二次铝灰在两种混合料中的掺量对RPC流变性能参数(扩展度和塑性黏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率的影响,并测定RPC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Cr和Zn)渗出量;观察RPC的微观形貌,揭示RPC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当二次铝灰的掺量为60%时,RPC的扩展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率达到最高,此时RPC的塑性黏度值最小;RPC中Cr与Zn的渗出量与其渗出时间成正相关,与RPC中二次铝灰的掺量成反相关;当二次铝灰掺入60%时,RPC的微观结构最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垃圾飞灰 流变参数 强度 重金属渗出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下层状地基中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研究
10
作者 刘晶磊 陈丰泽 +2 位作者 胡子良 曹晋源 杨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287,共8页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特建立“车轮-轨道-地基”耦合模型,通过轨道竖向不平顺功率谱建立不平顺轨道并模拟列车在其表面行驶过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在混凝土排桩几何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排桩具有一定的隔振效果,随着各个参数的变化其隔振效果也会发生改变;桩长的增加,地基表面和地基深处隔振效果增强;随着埋置深度和桩间距的增加,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均下降,布置混凝土排桩埋深越浅隔振效果越好,布置混凝土排桩越紧密隔振效果越好。在土层的分界面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土体分层面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轨道交通 耦合模型 不平顺轨道 混凝土排桩 隔振效果
下载PDF
考虑断层破碎带影响的隧道结构地震反应研究
11
作者 董捷 郑英豪 +4 位作者 李兆琦 陈洪运 宫凤梧 闫鑫 刘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为研究跨断层隧道在渗流-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宣绩铁路周湾村隧道穿越富水断层为背景,基于Biot固结动力方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进行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本文主要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宽度对隧道衬砌特征点加速度、孔压、位移... 为研究跨断层隧道在渗流-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宣绩铁路周湾村隧道穿越富水断层为背景,基于Biot固结动力方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进行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本文主要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宽度对隧道衬砌特征点加速度、孔压、位移及应力响应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隧道结构不同位置而言,加速度响应规律一致,均为正常段加速度<破碎带加速度<交界面加速度。耦合场作用下,地层与破碎带交界处围岩位移及应力均发生突变。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加,应力及位移突变范围有所增大,孔隙水压力峰值也进一步扩大。此时隧道受压区增大,衬砌结构易发生局部破坏。通过加设注浆层的方式,可有效减少耦合场作用引起的拱圈应力分布不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断层破碎带 流固耦合动力模型 地震响应 Biot固结动力方程
下载PDF
大风天气下装配式阳台吊装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郝勇 韩天骄 +3 位作者 胡鹏程 孟玉娜 李岩松 郭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随着装配式建筑兴起,预制装配式阳台作为装配式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吊装过程的安全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常年处于大风天气下的张家口坝上地区,通过研究风荷载对PC封闭式阳台提升时的影响,进行了9种不同风攻角、7种不同风向角下PC... 随着装配式建筑兴起,预制装配式阳台作为装配式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吊装过程的安全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常年处于大风天气下的张家口坝上地区,通过研究风荷载对PC封闭式阳台提升时的影响,进行了9种不同风攻角、7种不同风向角下PC封闭式阳台模型的风压对比;将0°、30°、60°风向角下的风压与-6°、3°、12°风攻角下的风压转换为均布面荷载,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迎风面受风向角度的改变对PC封闭式阳台2种吊装方式下提升时的稳定性;考虑平均风与脉动风的影响,将阳台在不同受风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脉动风与风向角度均对PC封闭式阳台提升时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议阳台提升时优先采用桁架式吊装方式,并应考虑施工现场实时的风速与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封闭式阳台 风攻角 风向角 均布面荷载 脉动风
下载PDF
掺粉煤灰和矿粉对粗骨料全替代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玉栋 谢龙 +3 位作者 张富钧 张佳帅 曹颖卓 高玉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粉煤灰和矿粉对C30粗骨料全替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单掺粉煤灰和矿粉取代率均为0、5%、10%、15%、20%以及双掺粉煤灰加矿粉5%+5%、5%+10%、10%+5%、10%+10%、15%+15%共14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 为研究粉煤灰和矿粉对C30粗骨料全替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单掺粉煤灰和矿粉取代率均为0、5%、10%、15%、20%以及双掺粉煤灰加矿粉5%+5%、5%+10%、10%+5%、10%+10%、15%+15%共14组试件,测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变形并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不超过20%,单掺矿粉不超过10%,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和易性;双掺时其坍落度先增加后减小,在粉煤灰掺量10%、矿粉掺量5%时,坍落度190 mm达到最大;单掺和双掺条件下均能满足C30混凝土强度要求,单掺时可考虑20%掺量,双掺时结合和易性和强度可考虑粉煤灰10%、矿粉5%取代水泥;单掺粉煤灰时其变形较基础组变化不大,单掺矿粉时其变形近基础组变形两倍,双掺时其变形均远大于基础组变形;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观察证实了对试块抗压强度的宏观实测数据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矿粉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单排弹性实心桩对SH波的散射求解问题
14
作者 刘晶磊 吴浩 +2 位作者 张冲冲 曹晋源 李秀欣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结合格拉夫加法定理分析单排实心弹性桩的SH波散射问题,通过改变单一变量,分析桩土剪切模量之比、桩体个数等因素对排桩隔振的影响效果,得到如下结论:当无量纲频率为低频和中频时,排桩后无量纲位移曲线在无限远处趋于0...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结合格拉夫加法定理分析单排实心弹性桩的SH波散射问题,通过改变单一变量,分析桩土剪切模量之比、桩体个数等因素对排桩隔振的影响效果,得到如下结论:当无量纲频率为低频和中频时,排桩后无量纲位移曲线在无限远处趋于0,随着桩体根数的增加隔振效果逐渐提高;在排桩后0~70 a(a为桩径)范围内无量纲位移之比变化幅度较大,且不稳定,隔振效果较差;当桩土剪切模量之比小于500时,在250a~380a范围内减隔振效果较好;当桩土剪切模量之比大于或等于500时,隔振效果并不会随着其增加而大幅增加,即此时可将桩体认为是刚性桩体。当无量纲频率为中频时,在100a~120a范围内隔振效果较好,之后此范围内无量纲位移之比先骤升后逐渐下降,但当无量纲频率上升为高频时,各桩体根数下排桩隔振效果相差不大,且会在距离排桩更近处就已经达到很好的隔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函数展开法 格拉夫加法定理 隔振效果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
15
作者 张俊武 牛洪军 +1 位作者 张朋举 刘小军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以张家口市东太平山隧道工程项目为背景,基于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退火算法优化GA-BP神经网络,设计正交试验并构建GASA-BP神经网络,通过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仰拱隆起3个参数的模拟值对围岩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进... 以张家口市东太平山隧道工程项目为背景,基于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退火算法优化GA-BP神经网络,设计正交试验并构建GASA-BP神经网络,通过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仰拱隆起3个参数的模拟值对围岩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GASA-BP神经网络反演所得到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仰拱隆起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差分别为6.60%、19.80%、2.16%;与BP神经网络相比,GASA-BP神经网络整体反演精度更高,反演所得围岩参数精度处于合理区间,在此参数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工程实际进行较好地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破碎围岩 神经网络 退火算法 反演分析 正交试验 沉降监测 围岩参数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程思悟 代兴先 +2 位作者 冯凯 齐子怡 张泽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探讨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冲击速度下,C30、C40及C60混凝土的SHPB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能量时程曲线并分析了试件的破碎过程。结果表... 为了探讨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冲击速度下,C30、C40及C60混凝土的SHPB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能量时程曲线并分析了试件的破碎过程。结果表明:C40混凝土与C60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比C30混凝土分别高了20.8%与31.6%,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冲击速度为10 m/s与15 m/s时,混凝土的应变率分别是冲击速度为5 m/s的3.2与4.7倍,表明混凝土是一种应变率敏感型材料。能量时程曲线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前期稳定阶段、中期增长阶段与最后稳定阶段。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先从边缘由外向内破裂,并在内部产生劈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能量 混凝土
下载PDF
固化剂与糯米浆固化土的工程性能对比分析
17
作者 李杨 周占学 +2 位作者 常宇 吴凯 江一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5-202,209,共9页
[目的]通过分别掺入离子固化剂、糯米浆对工业废料铁尾矿砂与黄土混合土进行固化试验,研究对比两种固化剂对目标土样的固化效果差异,为后续的工程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离子固化剂与糯米浆分别对目标混合土进行固化研究,... [目的]通过分别掺入离子固化剂、糯米浆对工业废料铁尾矿砂与黄土混合土进行固化试验,研究对比两种固化剂对目标土样的固化效果差异,为后续的工程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离子固化剂与糯米浆分别对目标混合土进行固化研究,通过干湿、冻融循环试验和自然风化试验对试件抗压强度的改变,综合评价两种固化剂对试件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并根据扫描电镜试验与比表面积试验测得孔隙结构对强度的影响。[结果]掺入1.5%离子固化剂的混合土强度改善效果优于其他掺量的离子固化剂改良土,比素土提升50%强度;掺入10%糯米浆的混合土强度使素土强度增加110%。经过耐久性试验之后,掺入1.5%离子固化剂的混合土强度损失率更小,掺入10%糯米浆的混合土强度残余更高。[结论]离子固化剂与糯米浆作为固化剂,均可提升土体材料的强度性能。糯米浆作为固化剂的固化效果优于离子固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土壤固化 离子固化剂 糯米浆
下载PDF
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娜蕊 刘睿 白润山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3期139-142,共4页
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是一种较普通混凝土材料具有更好力学性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玻璃纤维等组成。原材料在适当的配合比下,可以形成更好力学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本文围绕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的配合比... 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是一种较普通混凝土材料具有更好力学性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玻璃纤维等组成。原材料在适当的配合比下,可以形成更好力学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本文围绕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整不同原材料的用量和比例,寻求最佳的配合比方案。同时,研究了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为推动玻璃纤维磷尾矿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混凝土 玻璃纤维 磷尾矿掺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硅藻土调质污泥制备水硬性胶凝材料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会芳 陈汇鋆 +3 位作者 颜政伟 李树青 崔宏环 元敬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6,62,共7页
为了改善水硬性凝胶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污泥的处置率,选用硅藻土等材料对污泥进行调质处理,利用张家口充足的太阳能及风能自然干化调质污泥。对干化后的污泥焚烧并粉磨制灰,通过胶砂强度对比试验及火山灰活性试验,分析调质污泥灰的火... 为了改善水硬性凝胶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污泥的处置率,选用硅藻土等材料对污泥进行调质处理,利用张家口充足的太阳能及风能自然干化调质污泥。对干化后的污泥焚烧并粉磨制灰,通过胶砂强度对比试验及火山灰活性试验,分析调质污泥灰的火山灰活性。通过分别掺加同等质量的硅藻土、粉煤灰、页岩和沸石调质的污泥灰,测试其火山灰活性并进行水泥技术性能试验及胶砂收缩率试验,结合XRD及SEM进行微观的活性产生机理分析。对硅藻土调质污泥灰进行水泥技术性能试验及胶砂收缩率试验等试验,分析其取代部分水泥作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后的各项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随硅藻土掺量的增加,污泥灰的火山灰活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掺量为9%,抗压强度比达到最高为87.3%;污泥中掺9%的硅藻土可获得较好的干化效果和最佳的火山灰活性;同掺量情况下硅藻土较粉煤灰、页岩、沸石调质的污泥灰具备更高的火山灰活性,且调制后的污泥灰制备水硬性胶凝材料其部分性能优于水泥,收缩率也较纯水泥更小。X射线衍射分析可见,未煅烧硅藻土含有石膏、石英及白云母晶体,煅烧过的硅藻土的石膏衍射峰消失,石英的各衍射次峰得到削弱。硅藻土与污泥混合搅拌干化煅烧后,石英晶体程度变弱。整体来看单烧及与污泥混合煅烧的硅藻土衍射图中尖锐的衍射峰较少,平整度高,活化程度高。SEM分析可见未煅烧硅藻土藻体壁上分布着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的微孔。经煅烧后其表面变得粗糙,覆盖着的无定形物质变得分散,增大了硅藻土与氢氧化钙反应时的接触面积,利于其火山灰活性的发挥。与污泥混烧的硅藻土藻体破坏程度较重,所见多为硅藻碎片,火山灰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污泥 水硬性胶凝材料 调质
下载PDF
桩式地震表面波屏障减震试验与数值分析
20
作者 郁雯 潘乐鹏 +1 位作者 张文祥 魏宝川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在双层均质土地基条件下,以桩长和桩间距为参数,采用模型试验法和数值分析法研究屏障桩对地震表面波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屏障桩可有效减弱地震表面波在土体中的传播,使桩后方减震区域加速度响应明显减弱;屏障桩长度和间距均... 在双层均质土地基条件下,以桩长和桩间距为参数,采用模型试验法和数值分析法研究屏障桩对地震表面波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屏障桩可有效减弱地震表面波在土体中的传播,使桩后方减震区域加速度响应明显减弱;屏障桩长度和间距均对地震表面波在土体中的传播影响显著;在桩长试验中,减震率变化同时受桩长和地基土层影响,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基中土层分布情况进行桩长设计;在桩间距试验中,减震区域减震率达46%~56%,桩间距宜取约1.5倍桩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表面波 屏障桩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减震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