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激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增明 杨彦立 +4 位作者 安巨会 刘新民 张崟 聂绍平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综合征,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46例,按照是否合并低T3综...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综合征,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46例,按照是否合并低T3综合征分为两组:低T3综合征组(n=50)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96)。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7天,一级终点为全因病死率。结果: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再次血运重建(P=0.037)、新发心力衰竭(P=0.016)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病死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通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游离T3水平(HR=0.813,95%:CI:0.725~0.854,P=0.003)是影响患者发生死亡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行直接PCI的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但二者长期病死率相似;患者游离T3水平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运重建
下载PDF
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水平与变化率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价值判断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彦立 安巨会 薛增明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982-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水平与变化率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性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依据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入院后即时检测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NT-proBNP)、血...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水平与变化率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性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依据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入院后即时检测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NT-pro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肌钙蛋白(cTnI)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与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a),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BNP与EF、E/Ea之间相关性。入院后即时、24 h、48 h、72 h,分别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24 h、48 h、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动态变化率NT-proBNPd 24 h、NT-proBNPd 48 h、NT-proBNPd72 h。依据患者是否伴有利尿剂抵抗分为利尿剂抵抗组与利尿剂反应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即时血浆钠尿肽水平与24 h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于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预测价值。依据患者入院14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连续观察入院即时、24 h、48 h、72 h、96 h 2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ROC分析入院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cTnI水平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与EF值呈直线负相关(r=-0.783,P<0.05),与E/Ea比值呈直线正相关(r=0.851,P<0.05)。利尿剂抵抗组与利尿剂反应组患者入院即时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入院后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有较好预测价值(AUC=0.806)。当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34.5%时,其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1.90%。入院后病死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持续升高趋势,而存活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迅速下降变化。入院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较好诊断价值(AUC=0.894)。当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为65%时,诊断患者病死预后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7.18%。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性相关,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入院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可以预测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入院后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浆NT-PROBNP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薛增明 马长生 +3 位作者 刘新民 康俊萍 聂绍平 董建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63例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 目的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63例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920例)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50%,243例),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48天,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率。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在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统计值2.134,P=0.161)。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1.093,95%CI1.040~1.148,P<0.001)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影响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年龄;在这些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重建术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艳秋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口...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钾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好。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肾、心、脑等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厄贝沙坦 2型糖尿 高血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地尔硫卓缓解冠脉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海立 郝钟兰 王素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冠脉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冠脉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等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地尔硫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比94.00%)、心电图总疗效(62.00%比92.00%)显著提高(P均<0.01);(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地尔硫卓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3)地尔硫卓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4)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地尔硫卓组NO水平[(95.17±19.99)μmol/L、(95.17±21.22)μmol/L比(106.71±22.38)μmol/L]显著升高、ET-1水平[(64.09±16.29)ng/L、(59.98±14.28)ng/L比(44.91±6.38)ng/L]显著降低(P均<0.05);(6)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治疗结果 地尔硫卓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彦立 刘华长 +2 位作者 关泽勇 张英 薛增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年龄≥75岁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者为低龄组,两组患者均使用...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年龄≥75岁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者为低龄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低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反应指数、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CD40、可溶性CD40L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脂联素高于高龄组(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斑块性质,且治疗期间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介质 血小板功能 斑块性质
下载PDF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6例冠心病患者,核实全部病史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496例...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6例冠心病患者,核实全部病史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496例患者中(男311、女185),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所占百分比,男性分别为:47%,52%,31%,46%,23%,52%;女性分别为:9%,50%,53%,49%,26%,74%。其中,吸烟比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和家族史对不同性别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无差别,糖尿病和年龄对女性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但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女性血脂代谢紊乱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男性41%、女性59%)。结论不同性别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糖尿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是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性别
下载PDF
老年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治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0例以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均于1周后纠正心衰,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改善心肌血供氧供,降低心肌氧耗,...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0例以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均于1周后纠正心衰,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改善心肌血供氧供,降低心肌氧耗,减轻和逆转心肌肥厚和重塑,增加左室顺应性,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艳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期507-508,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梅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283-1283,共1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8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8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 依从性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利用血管内超声识别与评估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雅超 魏国 +1 位作者 侯江涛(综述) 薛增明(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135-2137,共3页
血管内超声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已近30年,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其可评估斑块成分、斑块负荷、确定病变的长度以及病变部位管腔的大小等,对于选择支架植入策略有指导意义。血管重构现象,是指病变处的外弹力膜横断面积与参照段的平均... 血管内超声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已近30年,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其可评估斑块成分、斑块负荷、确定病变的长度以及病变部位管腔的大小等,对于选择支架植入策略有指导意义。血管重构现象,是指病变处的外弹力膜横断面积与参照段的平均外弹力膜面积的比值,识别血管正负重构对于优化介入手术的策略以及预测介入手术的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血管重构 重构指数 冠状动脉
下载PDF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增明 马长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前,全球非心脏手术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7%~11%,死亡率为0.8%~1.5%,其中心脏并发症占42%。因此,在非心脏外科手术期间,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监测和管理对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2014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麻醉学会(ESC... 目前,全球非心脏手术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7%~11%,死亡率为0.8%~1.5%,其中心脏并发症占42%。因此,在非心脏外科手术期间,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监测和管理对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2014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麻醉学会(ESC/ESA)联合发表了最新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并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供心脏专科会诊医师、非心脏科手术医师及麻醉学医师临床参考使用。本文结合该指南最新亮点及更新内容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风险 非心脏手术 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肌梗死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薛增明 李雅超 +1 位作者 杨彦立 安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治...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和观察组(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分析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二组治疗前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比黏度、血小板黏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二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ET、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肌梗死冠脉微循环障碍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ET、AngⅡ水平的表达来达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 冠脉微循环障碍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增明 马长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老年女性更常见。基础病因多为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机制为左室松弛受损和舒张期僵硬度增加。诊断包括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50%,超声检查无心瓣膜异常。治疗针对原发病为主。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玲姬 杨彦立 闫红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B/ApoA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ACS住院患者1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A组,瑞舒伐他汀5mg每晚顿服;B组,瑞舒伐他汀10m...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B/ApoA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ACS住院患者1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A组,瑞舒伐他汀5mg每晚顿服;B组,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C组,辛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第4、8周采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ApoB。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4周时,3组患者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8周时,3组患者TC、LDL.C、ApoB、ApoB/ApoA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ApoA1显著升高(P均〈0.05)。(2)组间比较:治疗8周时,B组TC、LDL—C、ApoB、ApoB/ApoA1较A、C组显著降低,HDL-C、ApoA1显著升高(P均〈0.05)。(3)3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结论10mg/d瑞舒伐他汀降低ACS患者ApoB、升高ApoA1的效果优于5mg/d瑞舒伐他汀及20mg/d辛伐他汀,10mg/d瑞舒伐他汀更有利于降低ApoB/ApoA1水平,更能有效地控制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瑞舒伐他汀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