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铁鑫 赵铁松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2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 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ice,B/S)架构实现开放式跨平台部署,由数据支撑子系统、决策研判子系统、协同联动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底层核心框架、实时数据交换总线六个模块组成。在气象灾害防御大数据库支撑下,可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多源数据融合展示、应急决策联动(WEB端与APP端)、应急演练支撑等功能。2017年平台在河北省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投入使用,同年在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推广应用,2019年开展市县级本地化,为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象灾害风险 决策支撑平台 WEB与APP端
原文传递
1991-2020年河北省倒春寒时空特征及气象指标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童俊 孟旭芹 +3 位作者 赵亮 张晓辉 彭九慧 李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162-168,共7页
选用1991—2020年河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3—5月日气温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空间插值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倒春寒气象指标》筛选倒春寒过程的准确率为63.6%,适用性较好。1991—2020年河北... 选用1991—2020年河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3—5月日气温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空间插值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倒春寒气象指标》筛选倒春寒过程的准确率为63.6%,适用性较好。1991—2020年河北省共发生倒春寒2094次,其中轻度次数最多,中度次之,重度最少;空间分布为轻度由南向北递增,中—重度从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增,北部高原和山区最多。倒春寒发生次数年际变化为下降趋势,河北中部降幅最明显。轻度倒春寒总持续天数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中—重度从北部高原、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向平原递减;河北南部和中部倒春寒总持续天数年际变化为下降趋势。日最低气温由南向北呈阶梯式下降,河北北部远低于南部和中部。日最大降温幅度3月和5月由南向北呈阶梯式下降。河北中部4月9—12日发生中—重度倒春寒次数较多,河北北部5月上旬倒春寒总次数和中—重度次数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持续天数 最低气温 降温幅度
下载PDF
基于指标模型的河北省小麦蚜虫气象预警预测系统研究
3
作者 司丽丽 郭丽丽 +2 位作者 姚树然 解文娟 赵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20-125,共6页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C#等相关技术,设计并组建了河北省小麦蚜虫预警预测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气象、虫害等数据集成统一,实现了数据分析挖掘、监测预警、预测预报、诊断与知识、产品制作与发布等功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将预警区域数据转化为清晰简明的地图,可使达到防治指标的小麦蚜虫分布情况直观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蚜虫 预警预测 指标模型 气象服务 系统
下载PDF
河北灾害性天气事件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魏铁鑫 司丽丽 +2 位作者 赵亮 张静 孙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3-992,共10页
为有效利用社会化观测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大量图像,发展监测新手段,以社会公众发布的灾害性天气事件图像为训练集,基于残差网络ResNet50(Residual Network 50)构建了8类灾害性天气事件图像识别模型,并通过格点化气象要素实况二次订正技术... 为有效利用社会化观测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大量图像,发展监测新手段,以社会公众发布的灾害性天气事件图像为训练集,基于残差网络ResNet50(Residual Network 50)构建了8类灾害性天气事件图像识别模型,并通过格点化气象要素实况二次订正技术以及线上审核、线下更新的优化模式,提高模型识别精度和运行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8类模型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已应用于河北省多源气象灾情监测采集业务,获取的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事件图像数量较传统方式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图像识别 社会化观测 ResNet50残差网络 格点化实况订正
下载PDF
考虑蓄滞洪区的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方法研究——以河北省“23·7”暴雨过程为例
5
作者 陈笑娟 李婷 +1 位作者 魏军 徐艺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改良相关系数法赋予权重分别为0.188、0.312、0.208和0.292,结果更符合主观认知。采用地形和水系因子构建孕灾环境敏感度指数,评估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河北省暴雨过程(简称“23·7”极端降水过程)的危险度呈中部高、北部和东部低的特征,保定和雄安新区最高。考虑蓄滞洪区是否启用,基于距蓄滞洪区远近计算了蓄滞洪区的影响指数,评估因素较以往研究更为全面。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对“23·7”极端降水过程开展了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3·7”极端降水过程对邢台中部、保定中东部、石家庄中西部、廊坊中部及北部、衡水与沧州交界处的影响最重。将是否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两种结果与实际灾情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评估命中率为76.93%,较不考虑蓄滞洪区影响命中率高9.41%,该方法评估过程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适用于河北省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可应用于过程前的灾害影响预估,过程中的跟踪分析以及结束后的快速评估业务,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降水 蓄滞洪区 致灾因子 危险度评估 暴露度和脆弱性 影响评估
下载PDF
基于房屋承灾体的河北省暴雨孕灾环境地理分区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玉龙 李婷 +2 位作者 王丽荣 张琪 赵铁松 《气象科技》 2023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利用河北省1984-2014年各县市暴雨洪涝灾情案例,统计分析了暴雨导致房屋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房屋为承灾体,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居民地等地理要素作为指标,基于K-mean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暴雨孕灾环境条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1)1... 利用河北省1984-2014年各县市暴雨洪涝灾情案例,统计分析了暴雨导致房屋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房屋为承灾体,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居民地等地理要素作为指标,基于K-mean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暴雨孕灾环境条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1)1984—2014年,暴雨导致房屋损失间数与灾情案例5日累积降水总和的逐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房屋受损灾情次数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2)草地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山脉,林地主要在承德、张家口东南部、保定西部和石家庄西部,东南部平原的农用地占比在0.8以上,水域在冀东沿海、张北和沽源以及西部大清河水系的占比较大。冀北高原和太行山-燕山山脉地形起伏较大,区域标准差在100 m以上。居民地密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平原的市辖区附近居民地密集。(3)Ⅰ区为临海平原区,易受强降水影响;Ⅱ区为山前平原区,草地、林地有所增加;Ⅳ区(西部低山区)农用地比重比Ⅲ区(北部高山区)大;Ⅴ区为内陆平原区,降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分区 房屋 暴雨灾害 聚类分析 居民地
下载PDF
河北省苹果大风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龙 景华 +4 位作者 孙擎 李婷 魏铁鑫 高珊珊 余焰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河北省142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大风观测数据、历史苹果大风灾情统计资料、苹果生育期等数据,选择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利用对应站点的极大风速和灾情统计数据确定苹果两个主要生育期内不同等级大风灾害...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河北省142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大风观测数据、历史苹果大风灾情统计资料、苹果生育期等数据,选择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利用对应站点的极大风速和灾情统计数据确定苹果两个主要生育期内不同等级大风灾害气象指标阈值,分析了苹果大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对苹果大风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苹果花期-幼果期的大风灾害阈值为极大风速≥9.1m·s^(-1),果实膨大-成熟期为极大风速≥7.9m·s^(-1),并进一步划分了不同等级大风灾害等级,验证结果与历史记录有较高的一致性;苹果大风灾害每年发生次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河北省西北部和沧州市东部大风灾害发生频次较高;苹果大风灾害较高和高风险区域较为分散,约占全省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市东部、承德市东南部、衡水市中部和石家庄市东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大风灾害 机器学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8
作者 胡艳楠 李文星 +1 位作者 张智 焦亚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选用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及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典型模态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近... 选用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及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典型模态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近地面臭氧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2019年臭氧浓度显著增大,空间分布为南高北低。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具有空间变化一致性,以保定、石家庄、衡水和沧州交界区域的臭氧浓度变化最明显。臭氧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与15:00的气温和经向风速均呈正相关,与该时刻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关系均为京津冀南部地区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日 经验正交函数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基于灾情信息的河北省低温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素云 陈佳杰 +1 位作者 景华 张安凝知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18-26,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河北省各县(市、区)逐次低温灾害灾情信息和1978-2021年河北省逐年低温灾害灾情信息,构建灾损指标,匹配冷空气过程气象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特征重要度评估方法,确定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和可能致灾冷空气过程判定... 基于2012-2021年河北省各县(市、区)逐次低温灾害灾情信息和1978-2021年河北省逐年低温灾害灾情信息,构建灾损指标,匹配冷空气过程气象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特征重要度评估方法,确定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和可能致灾冷空气过程判定指标,构建河北省低温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冷空气过程最低气温、最大日降温幅度和累计降温幅度是河北省低温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以4-5月和8-9月作为统计时段,以日最低气温下降到3℃及以下作为最低气温统计标准,以冷空气过程强度达到或超过弱冷空气作为冷空气强度统计标准,所建立的低温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模型在所有模型中效果最优。结合农业和经济暴露度指数,构建河北省低温灾害农业和经济风险评估模型,把河北省低温灾害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河北省农业和经济低温灾害风险等级的分布较为相似,北部坝上的高原的风险等级以高为主,北部燕山山区的以较高和中为主,西部太行山区的以低、较低和中为主,东部平原地区的以较低和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灾害 致灾因子 最优危险性指数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气象灾害VR互动体验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娜 郭丽丽 +2 位作者 孙斌 刘浩 王涛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为了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知,提升人们的逃生技能,应用VR技术提出气象灾害VR互动体验系统设计研究。设计VR互动体验系统,硬件单元包括气象灾害信息获取设备选取单元、气象灾害VR显示设备选取单元及其视觉动作捕捉设备选取单元;软件模... 为了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知,提升人们的逃生技能,应用VR技术提出气象灾害VR互动体验系统设计研究。设计VR互动体验系统,硬件单元包括气象灾害信息获取设备选取单元、气象灾害VR显示设备选取单元及其视觉动作捕捉设备选取单元;软件模块包括气象灾害VR场景绘制模块、VR场景渲染模块及其VR互动体验模块。实验数据显示:相较于对比系统来看,设计系统获得的传输带宽节省率数值更大,VR场景完整度更好,互动体验响应时间更短,充分证实了设计系统气象灾害VR互动体验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互动体验 人机交互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1
作者 齐楠 赵亮 +4 位作者 冯曼 周英昊 王亚男 杨光 李素霞 《北方牧业》 2022年第23期15-16,共2页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的影响,特别是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同时提出防御措施,进而减少气象灾害在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影响。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畜牧业 反刍动物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气象站的订正与日极端降水量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丽丽 邵琪 +3 位作者 赵亮 魏铁鑫 侯佳 黄敬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9,共1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研究首先基于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和超阈值峰值法(peak over threshold,POT)抽样方法与44种概率分布模型,选择最优抽样方法与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短序列数据计算日极端降水量的订正方案,通过国家站分析论证,优选出最佳订正方案,将该订正方法应用到只有短序列实测数据的区域站中,优选插值参数并比较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插值精度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插值方法实现日极端降水量的精细化研究。结果表明,POT1抽样方法与广义帕累托模型是最适用于计算河北省日极端降水量的抽样方法与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区域站订正与计算日极端降水量方法可行,将区域站考虑进来后与国家站联合插值使得在空间上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极端降水量 概率分布模型 区域站 重现期 订正延长 精细化研究
原文传递
河北“23·7”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超 王贺 +1 位作者 付真真 赵凯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6,共1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G卫星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数据对河北地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副高与大陆高压打通...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G卫星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数据对河北地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副高与大陆高压打通,在河北北部形成了准东西向的“高压坝”,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减弱为低空气旋,该气旋在副高西侧气流的引导下北上,受“高压坝”阻挡停滞于山西一带,在暴雨区上空形成东高西低的有利环流形势;中尺度对流系统在暴雨期间呈阶段性特征反复出现,先后以大范围的螺旋雨带、集中的旺盛对流、零散的对流云团对暴雨的维持产生了重要影响,降水的落区与TBB低值区对应较好;暴雨期间水汽条件充足,低空存在大范围的水汽辐合中心,低涡倒槽、暖式切变线和偏东南急流影响为暴雨提供了强盛的上升气流,太行山对水汽及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得降水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流形势 中尺度对流系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强降水对道桥影响的致灾阈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玉龙 王丽荣 +2 位作者 张琪 李婷 魏铁鑫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71-77,共7页
强降水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河水暴涨等会导致道路损坏、桥涵冲垮,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各县(市、区)的历史道桥损失灾情数据,根据最优分割法,将历史灾情案例划分为... 强降水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河水暴涨等会导致道路损坏、桥涵冲垮,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各县(市、区)的历史道桥损失灾情数据,根据最优分割法,将历史灾情案例划分为轻、中、重、特重四个等级,以5日累积降水量和大雨日数为致灾指标,基于逻辑回归法确定不同灾情等级的降水致灾阈值,并对不同等级案例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大雨日数为1、2、3、4天时,特重等级的5日累积降水量阈值分别为338.4 mm、300.4 mm、262.5 mm、224.6 mm;重度等级的5日累积降水量阈值分别为190.0 mm、184.0 mm、171.8 mm、160.5 mm。所有案例中,致灾阈值标准对特重和轻度等级灾情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分别为69.2%和67.3%;山区案例的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平原的准确率,有更好的评估效果;0天和3天及以上的大雨日数的灾情等级预测准确率高,大雨日数为1~2天时准确率偏低,预报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道桥 致灾阈值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曲线的河北省苹果低温冻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婷 孙玉龙 +1 位作者 陈笑娟 徐艺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2-749,共8页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站气温数据,利用优势分析法和信息熵赋权法分别构建了苹果开花—幼果期的低温冻害致灾强度指数和致灾危险性指数,分析不同概率下的致灾强度。基于风险系统理论,通过“致灾强度—减产率”脆弱性曲线对苹...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站气温数据,利用优势分析法和信息熵赋权法分别构建了苹果开花—幼果期的低温冻害致灾强度指数和致灾危险性指数,分析不同概率下的致灾强度。基于风险系统理论,通过“致灾强度—减产率”脆弱性曲线对苹果低温冻害受影响风险进行评价。-2.0℃~-1.1℃之间的气温截点总体准确度在80%以上,确定致灾阈值为-1.4℃。致灾强度和致灾因子危险性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等级分布在张家口西北部,其他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和较低等级。苹果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区。10年一遇致灾强度水平下,衡水阜城风险最大,受影响产量为16.1 t/hm^(2)。30年一遇时大部分种植区受影响产量增至2.1~4.0 t/hm^(2)。50年一遇时,承德围场风险最高且呈自西北向东南呈逐级递减,受影响产量最高为19.9 t/hm^(2)。受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共同作用,承德围场风险较高,张家口东部和承德中西部地区致灾强度较高,但其暴露水平较低,风险也较低。对于承德和张家口苹果种植较多的县区,应考虑栽种抗逆性强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低温冻害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京津冀暖季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莉莉 李江波 +3 位作者 王秀明 钟琦 李文晴 孙卓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利用2013—2021年暖季(6—9月)京津冀地区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根据天气形势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学分型,统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空特征,对比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等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冷涡型和副高型... 利用2013—2021年暖季(6—9月)京津冀地区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根据天气形势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学分型,统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空特征,对比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等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冷涡型和副高型为主,占到55%,且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前半夜。对比发现,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区别明显,分型合理;各类型大多表现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西南涡型动力强度表现最强,且随降水临近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在降水前各个时段动力表现最弱;副高型、台风型和西南涡型水汽最为充沛,副高型925 hPa比湿中位数达到19.14 g·kg~(-1),西南涡型在高低层相对湿度均较大,低层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达到87%,弱天气强迫型相对较差,为74%,各类型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降水前随时间基本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的热力不稳定性最为突出,850 hPa和500 hPa温度差中位数最大为25.74℃,西南涡型最小,除弱天气强迫型外,各类型热力条件随时间是减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分型 环境条件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曲线的河北省日光温室棚室雪灾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 陈笑娟 +1 位作者 李婷 魏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构建雪深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脆弱性曲线,定量评估了河北省日光温室雪灾风险。随着重现期的增加,雪深致灾强度增强,受影响的区域扩大,但不同重现期下的高危险区分布大致相同,存...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构建雪深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脆弱性曲线,定量评估了河北省日光温室雪灾风险。随着重现期的增加,雪深致灾强度增强,受影响的区域扩大,但不同重现期下的高危险区分布大致相同,存在日积雪深度致灾高危险区的沿山分布带。当雪深小于21 cm时,日光温室的损失率小于1%。由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日光温室雪灾损失高风险区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包括廊坊南部、保定北部、石家庄中东部、邢台东部和邯郸中东部,尤其是冀南地区,损失超过30万元/km^(2);由于承灾体暴露度高,承德、唐山和秦皇岛存在中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曲线 日光温室 雪深 风险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冬季SO_(2)和NO_(2)源同化模拟研究
18
作者 焦亚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5期52-55,共4页
文章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及nudging污染源同化反演技术,反演2017年冬季河北中南部地区SO_(2)和NO_(2)污染排放源强,得到了高分辨率特征污染源排放结果。应用反演后的排放源和初始源模拟一次重污染过程中SO_(2)和NO_(2)浓度,并与观测数据进... 文章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及nudging污染源同化反演技术,反演2017年冬季河北中南部地区SO_(2)和NO_(2)污染排放源强,得到了高分辨率特征污染源排放结果。应用反演后的排放源和初始源模拟一次重污染过程中SO_(2)和NO_(2)浓度,并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反演源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O_(2)、NO_(2)反演排放源强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优于初始源,且能反映出河北中南部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存在区域性差异特征。基于nudging模式的源同化反演技术适用于SO_(2)、NO_(2)排放源的优化改进,对于冬季重污染的SO_(2)和NO_(2)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反演源模拟结果更加接近于观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源同化 CMAQ模式 重污染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邢台市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
19
作者 魏军 陈笑娟 +1 位作者 彭相瑜 徐艺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30-640,共11页
充分考虑邢台市地形特征和防汛排涝工作的需求,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了邢台市中心城区城市内涝淹没模型,并利用典型降雨个例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2,5,10,30,50 a一遇1 h降雨工况下邢台城区内涝积水情况,结合... 充分考虑邢台市地形特征和防汛排涝工作的需求,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了邢台市中心城区城市内涝淹没模型,并利用典型降雨个例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2,5,10,30,50 a一遇1 h降雨工况下邢台城区内涝积水情况,结合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进行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的积水淹没区间均主要集中在0.1~0.3 m,淹没面积平均占比达到65%;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情况下,风险面积占比最大的均为低风险区,其次是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平均面积占比依次为65%,23%和1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低风险区面积占比逐渐减小,而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比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works ICM 城市内涝 积水模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河北省山洪灾害动态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20
作者 王丽荣 李姣 +7 位作者 王洁 陈峨印 陈小雷 解文娟 张博 张素云 景华 赵铁松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9期25-26,63,共3页
针对河北省山洪灾害重的特点以及山洪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了雷达定量预报降水和山洪灾害动态雨量阅值计算技术研究,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雷达定量估测和预报降水模型以及综合考虑前期土壤饱和度、河道流量与产流面积的... 针对河北省山洪灾害重的特点以及山洪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了雷达定量预报降水和山洪灾害动态雨量阅值计算技术研究,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雷达定量估测和预报降水模型以及综合考虑前期土壤饱和度、河道流量与产流面积的山洪灾害动态雨量阅值计算模型,研发了无水文资料山洪沟阅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山洪灾害风险智能研判系统和生态风险预警系统,全面形成省、市、县三级山洪灾害预警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动态阈值 深度学习:定量预报降水 生态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