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抢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
1
作者 刘国华 王淑芳 +2 位作者 马忠金 王洪生 黄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1307-130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 急症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高频rTM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元保护、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穆胜军 徐正虎 杨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神经元保护、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00例,采取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神经元保护、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00例,采取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评分,血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DA、NSE、BNP、CRP和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5/50)、4.0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rTMS治疗MCI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元修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元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丁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及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文静 孔伟 +5 位作者 李凤茹 褚庆敏 苏丽丽 苏进营 郑国红 王国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2648-2650,共3页
进展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临床效果多不理想。本实验观察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型卒... 进展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天,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临床效果多不理想。本实验观察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型卒中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丁苯酞 神经因子 进展型卒中 实验观察 脑梗死体积 作用机制 氯化钠注射液 临床资料 临床亚型
下载PDF
奥拉西坦结合早期热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洪波 田雯艳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6期612-614,639,共4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结合热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入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奥拉西坦组、热针灸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结合热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入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奥拉西坦组、热针灸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其他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奥拉西坦组加用奥拉西坦药物治疗、热针灸组加用早期热针灸中医治疗、联合组加用奥拉西坦结合热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简单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来评价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 MMSE评分组内比较:奥拉西坦组和热针灸组在3个疗程后出现明显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2个疗程后开始见疗效,并在3个疗程后患者MMSE分值已恢复到轻度认知障碍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联合组患者MMSE分值开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组间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基本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拉西坦结合热针灸治疗脑梗死认知障碍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热针灸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疗效
下载PDF
自拟温经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脑灌注状态及血清MFG-E8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焕中 张西丘 董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分析自拟温经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脑灌注状态及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 分析自拟温经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脑灌注状态及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温经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学指标,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MFG-E8、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基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眩晕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经通络汤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脑灌注状态,调节血清MFG-E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温经通络汤 针刺 脑卒中后眩晕 症状改善 脑灌注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勇 张良洪 +4 位作者 李文宝 穆胜军 赵学栋 李芹 李宝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收治的171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57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收治的171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57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增加奥拉西坦治疗。比较3组患者有效性评价指标[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改善率和神经功能恶化率、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与基线的差值]、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疗后90 d病死率)。结果 3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改善率和神经功能恶化率、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7、14 d NIHSS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B组以上时点NIHSS评分与基线的差值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B组MOCA评分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致死性颅内出血率及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奥拉西坦可改善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奥拉西坦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银杏达莫对创伤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7
作者 潘亮 田守森 田雯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对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n=10),即对照组、TICH组和银杏达莫组。TICH组和银杏达莫组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银杏达莫组注射银杏达莫,0.4 mL·kg-1x3 d。通过...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对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n=10),即对照组、TICH组和银杏达莫组。TICH组和银杏达莫组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银杏达莫组注射银杏达莫,0.4 mL·kg-1x3 d。通过磁共振(MRI)检测脑出血情况;分别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和干湿测重法评估神经缺损情况和脑组织含水量;使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结果MRI可以清晰的看出建模后TICH组和银杏达莫组脑组织的出血情况。干预后,TICH组大鼠的m N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m NSS评分显著低于TICH组。TICH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TICH组(P<0.05)。TICH组大鼠的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低于TICH组。TICH组大鼠的脑组织中TLR4和MyD88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脑组织中TLR4和MyD88蛋白显著低于TICH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并减少脑水肿和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对TICH大鼠的神经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出血 银杏达莫 神经功能 Toll样受体4/MyD88
下载PDF
8月龄患儿罕见婴儿期脑梗死一例报道分析
8
作者 赵俊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脑梗死在成人中较常见,但在婴儿中却非常罕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和患儿无法准确表述症状,婴儿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极具挑战性。然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1例8月龄婴儿脑梗死的罕见病例,以期为医疗工作者诊断... 脑梗死在成人中较常见,但在婴儿中却非常罕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和患儿无法准确表述症状,婴儿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极具挑战性。然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1例8月龄婴儿脑梗死的罕见病例,以期为医疗工作者诊断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婴儿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9
9
作者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 毕齐 +15 位作者 毕建忠 高利 龚涛 郭蓉娟 郭富强 黄礼媛 李文伟 孟涌生 牛俊英 曲淼 宋海庆 王新志 王志勇 徐寅平 张拥波 高利(执笔)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8年第22期24-25,共2页
慢性脑缺血(CCH)是一组由于慢性脑灌注下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既往又称为“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血管机能不全”等,相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脑缺血,其具有较长的可干预时间窗,如能早期识别及干... 慢性脑缺血(CCH)是一组由于慢性脑灌注下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既往又称为“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血管机能不全”等,相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脑缺血,其具有较长的可干预时间窗,如能早期识别及干预,将能有效阻断病程进展、预防脑血管相关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 急性脑缺血 专家 慢性脑低灌注 脑动脉硬化症 临床综合征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雯 毕振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38),无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76)。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2组患者梗死病灶的脑区;采用SC-500型非直接接触式无干扰性睡眠监测传感器床垫对2组患者进行卒中相关OSA的筛查和评估;采用美国Nerosscan64导10/20脑电生理系统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包括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前额叶区、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有丘脑梗死灶、高AHI和P300-顶部区潜伏期长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易发生多领域的认知功能受损,P300-顶部区潜伏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认知功能损害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养正透邪祛毒法联合NAC方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晓娟 谢昱伟 +4 位作者 李萌 左晓娜 王佳 刘欣 胡志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养正透邪祛毒法联合N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诊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养正透邪祛毒法联合N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诊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NA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自拟养正透邪祛毒方与NAC方案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T淋巴亚群、炎症因子、癌因性疲乏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00%(4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CD8^(+)、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躯体、认知和情感疲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00%(12/50)、28.00%(1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正透邪祛毒法与NAC方案化疗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癌因性疲乏状况,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正透邪祛毒法 NAC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 疗效 T细胞亚群 癌因性疲乏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王希文 王利春 +5 位作者 康伟格 李芹 谷晓娟 王丽红 张猛 张培义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究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PPP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头穴丛刺长留... 目的:探究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PPP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精神状态的眩晕残障量表(DH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的简明健康量表(SF-36)、睡眠情况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平衡能力的Berg平衡量表(BBS)的评分,并检测血清神经递质的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水平,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HI、SAS、SDS、PSQI评分及AC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SF-36、BBS评分及GABA、5-HT、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DHI、SAS、SDS、PSQI评分及AC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BBS评分和GABA、5-HT、DA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可以显著改善PPPD患者的眩晕症状,增强脑部活动,提高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 前庭康复训练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疗效
下载PDF
索菲亚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王焕中 董进 +1 位作者 孟晓宇 王晶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索菲亚(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6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抽吸组(6... 目的:探讨索菲亚(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6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抽吸组(64例)和支架组(102例),抽吸组采用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支架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再通成功率、一次成功再通率及穿刺到再通时间,术前和术后24h、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抽吸组一次成功再通率更高,穿刺到再通时间更短(P<0.05)。两组NIHSS评分的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比较(P<0.05)。抽吸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良好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支架取栓治疗相比,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AIS,可以提高一次成功再通率,缩短穿刺到再通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菲亚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再通率 预后
下载PDF
针刺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NO、NOS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利春 刘海燕 +3 位作者 王志勇 李宝栋 戈杰英 马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行为、脑内NO含量、NOS活性及VD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 目的: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对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行为、脑内NO含量、NOS活性及VD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在大鼠“百会”“大椎”穴行针刺治疗。检测VD大鼠穿梭箱实验成绩,比色法检测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并检测VD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的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P<0.01);降低脑组织内NO的含量及NOS活性(P<0.05);可使VD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0.01)。结论:针刺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组织内NO的含量及NOS活性,改善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智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 针刺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宝栋 白晶 +5 位作者 崔景军 宋伟伟 李芹 薛利朋 刘勇 刘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00例,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级... 目的探讨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00例,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及康复治疗,1次/d,疗程为21 d。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能力,减少误吸风险,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分级中枢针刺法 口舌颊咽康复 VFSS评分
下载PDF
电针背俞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利春 王志勇 王庆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可以贯穿急性期和恢复期,是严重阻碍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笔者运用电针背俞穴联合康复训练可早期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卧床时间,较单一康复训练有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电针 背俞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头穴丛刺对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利春 王志勇 +1 位作者 王秀清 刘海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探讨头穴丛刺对智能影响的临床机制。方法将6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西药组,丛刺组参照大脑各部分的体表映射及针刺的近治原则进行分区,将相应的头... 目的研究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探讨头穴丛刺对智能影响的临床机制。方法将6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丛刺组和西药组,丛刺组参照大脑各部分的体表映射及针刺的近治原则进行分区,将相应的头穴线进行扩展,以相应头穴为中心进行丛刺。西药组采用哈伯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CGRP含量,并记录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ET含量均降低,而CGRP含量均升高,以丛刺组变化更明显(P<0.05);丛刺组与西药组HDS、ADL和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丛刺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头穴丛刺针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增加CGRP含量,提高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丛刺 多梗死性痴呆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金钟 苗维 +3 位作者 田守森 田雯艳 王植荣 王立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联合组(H型高血压+瑞舒伐他汀干预),每组8只。H型高血压造...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联合组(H型高血压+瑞舒伐他汀干预),每组8只。H型高血压造模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食添加2%蛋氨酸的基础鼠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VEGF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血清TC、TG、HDL、LD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H型高血压组明显升高[(217.50±30.40)ng/L vs(180.93±15.75)ng/L,(187.19±10.93)ng/L,P<0.05)]。各组大鼠VEGF表达均为强阳性,其中联合组VEGF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影响VEGF表达来影响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降血脂药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1
19
作者 单永琳 刘国华 《医学综述》 2017年第8期1589-1594,共6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因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而造成认知、记忆和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它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类型,也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VaD发病机制复杂,根据病因、累及的血管、病变脑组织部位、神经影...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因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而造成认知、记忆和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它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类型,也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VaD发病机制复杂,根据病因、累及的血管、病变脑组织部位、神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另外,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VaD的治疗也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西药治疗VaD的研究进展缓慢,缺乏创新;而中医中药用于治疗VaD取得了较大进展,且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经济适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黄松波 吕秀东 +4 位作者 董爱勤 窦荣花 刘凤珍 宋宏颖 冯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末次评测的运动功能的FMA上肢、FMA下肢、FIM -ADLs、FIM -Mobility和FIM每周增加值的结果 ,对照组分别为 11.36± 11.89、12 .91± 9.13、2 5 .45± 8.0 2、9.84± 8.49、2 6 .14± 10 .0 3和 4.82± 4.5 6 ,康复组分别为 2 7.6 8± 2 0 .91、2 0 .0 4± 9.2 2、31.96± 10 .41、15 .6 7± 8.19、2 8.5 6± 9.31和 8.93± 5 .2 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重度瘫痪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康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