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景奇 朱旻茜 +3 位作者 吴冰玲 马慧婷 聂超峰 魏书洲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以固体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分析了其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评述了常规污染物脱除技术,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汞协同脱除的机理在于吸附条件的相近性,而硫、氯、二噁英协同脱除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同时与硫化物、氯化物以及... 以固体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分析了其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评述了常规污染物脱除技术,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汞协同脱除的机理在于吸附条件的相近性,而硫、氯、二噁英协同脱除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同时与硫化物、氯化物以及二噁英发生反应,热力型氮与活性氯协同脱除是在相近温度区间内同时实现热力型氮催化还原和活性氯催化氧化。最后介绍了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在协同脱除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应在成本和废料等综合因素中寻找平衡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发电 烟气污染物 协同脱除 定向调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技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璞维 谢子硕 +4 位作者 郭宬昊 李庆新 夏子晴 许宏鹏 王金星 《广东电力》 2022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需求,燃煤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受到新能源波动性电源的冲击,为此结合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点,对现有一次调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系统评述,并总结和展望未来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需求,燃煤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受到新能源波动性电源的冲击,为此结合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点,对现有一次调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系统评述,并总结和展望未来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调频技术主要包括调节数字电液控制(digital electric-hydraulic control,DEH)侧一次调频技术、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ion control system,CCS)侧一次调频技术、凝结水节流调频技术等。进一步分析认为,储能调频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耦合将会成为未来提高机组调频能力的关键,如采用蓄电调频、飞轮储能调频以及多机组协同调频有望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基于机组辅助调频下的参数优化仍为一次调频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目标 燃煤发电机组 一次调频 储能调频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储能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邵建林 郑明辉 +4 位作者 郭宬昊 闫梦迪 夏子晴 许宏鹏 魏书洲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102-110,共9页
[目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现有能源结构进行深刻变革。提高原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调节能力是保障新能源电力安全并网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分别从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灵活调节需求、潜在储能应用现状以及耦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 [目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现有能源结构进行深刻变革。提高原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调节能力是保障新能源电力安全并网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分别从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灵活调节需求、潜在储能应用现状以及耦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评述。[结果]分析认为深度“热电解耦”仍是提高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的关键内容。其次,为满足“源–荷”匹配性,储能技术将在燃煤热电联产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具有应用潜力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储热、蓄电以及飞轮储能。[结论]最后根据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耦合储能技术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储能性能老化、新能源消纳、扩容区域热电负荷中长期变更、初投资与回收期的经济性分析四个方面的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目标 燃煤热电联产 储能技术 热电解耦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燃煤电厂全过程低碳节能技术路径探讨
4
作者 李建山 王淼 刘加根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29-40,共12页
[目的]燃煤电厂的低碳节能路径是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方法]文章评述了当前燃煤电厂在燃料供应设计阶段和节能运行维护阶段的低碳节能技术以及低碳技术潜在的发展方向。[结果]对于电厂燃料供应设计阶段的低碳技术应... [目的]燃煤电厂的低碳节能路径是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方法]文章评述了当前燃煤电厂在燃料供应设计阶段和节能运行维护阶段的低碳节能技术以及低碳技术潜在的发展方向。[结果]对于电厂燃料供应设计阶段的低碳技术应优化生物质/氨与煤的掺烧比例,良好的掺烧比例有利于炉内充分燃烧,降低碳排;电厂节能运行维护阶段吸收技术、吸附技术和气体分离技术是碳颗粒捕集的常用手段,同时储能技术、深度调峰技术、柔性直流供电技术对于CO_(2)减排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电厂低碳技术发展进行展望,认为采用综合互补低碳协同方式,并结合电厂运行过程中的监管反馈调控措施,将是促进电厂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碳节能技术 混燃掺烧 CO_(2)减排路径 监管反馈调控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研究进展综述
5
作者 张少强 孙晨阳 +4 位作者 余落杭 樊小梅 潘杜娟 魏书洲 周兴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目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增加了对新能源电力并网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性运行能力。[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现有燃煤机组灵活改造技术及常见的评价指标。灵活性改造主要包括:凝结水节流技术、燃煤机组... [目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增加了对新能源电力并网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性运行能力。[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现有燃煤机组灵活改造技术及常见的评价指标。灵活性改造主要包括:凝结水节流技术、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混烧改造技术、燃煤机组制粉系统灵活性技术等;燃煤发电机组灵活性常用评价指标包括:发电机组厂用电率、锅炉热效率、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等。在此基础上,对灵活性改造技术以及评价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燃煤发电机组灵活性技术改造的7个发展方向及相关建议。[结论]原有机组的结构改进、新能源多形式的嵌入以及多储能协同提高燃煤机组灵活性是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后续燃煤发电机组适应“双碳”能源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灵活性改造 技术分类 评价参数 技术展望
下载PDF
改性磁珠吸附剂脱汞及脱附再生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谢占军 魏书洲 +3 位作者 杨威 赵永椿 常林 张军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g)、SO_(2)体积分数(800×10^(-6)~1200×10^(-6))和NO体积分数(100×10^(-6)~300×10^(-6))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吸附机制和控制过程,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的方法探讨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再生过程。结果表明:改性磁珠吸附剂在120℃~150℃区间内具有较高的汞脱除能力,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汞的脱除,而烟气流量和烟气组分(SO_(2),NO)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量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脱汞过程可以通过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当吸附剂用量大于0.5 g时,改性磁珠吸附剂的吸附行为受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行为双重因素控制,可以分别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改性磁珠吸附剂在SO_(2)和NO存在时的汞吸附过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单质汞 磁珠 吸附动力学 脱附再生
下载PDF
风-光-蓄电-燃煤互补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景奇 方旭 +4 位作者 王天堃 顾永正 张军峰 魏书洲 王金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3,共7页
为在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保证传统火电厂的经济运行,提出一种风-光-蓄电-燃煤多能互补系统,在兼顾风电与光伏互补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增设蓄电池的影响。以2×350 MW燃煤机组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多能互补系统数学模型,分别从... 为在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保证传统火电厂的经济运行,提出一种风-光-蓄电-燃煤多能互补系统,在兼顾风电与光伏互补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增设蓄电池的影响。以2×350 MW燃煤机组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多能互补系统数学模型,分别从单一消纳、互补消纳、风电容量优化以及蓄电调节辅助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该燃煤机组,在新能源单一消纳情景下,风电消纳总量占比为1.45%,其容量设定为13 MW,光伏消纳总量占比为3.2%,其容量设定为49 MW;采用耦合风-光互补消纳方式后,新能源电力总消纳量可达到4.2%,其中风电容量为11 MW,光伏容量为45 MW;进一步优化风电容量,可将新能源电力消纳总量占比提高到6.91%;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蓄电池具体参数可将互补系统新能源电力消纳总量占比提高到22.55%。研究结果可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的嵌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 多能互补 燃煤机组 蓄电调节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魏书洲 李兵发 +5 位作者 孙晨阳 周兴 王亚龙 邹一帆 邓靖敏 王金星 《华电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9-16,共8页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利用压气机-燃气轮机装置,实现空气势能与热能之间转化的储能技术。由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跨时空调节“源-荷”匹配性的优势,在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背景下更为重要。从储能系统有无热源、绝热、储热...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利用压气机-燃气轮机装置,实现空气势能与热能之间转化的储能技术。由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跨时空调节“源-荷”匹配性的优势,在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背景下更为重要。从储能系统有无热源、绝热、储热3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压缩空气储能工作形式主要包括无热源的非绝热空气压缩储能、带热源的非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带储热的空气绝热压缩储能系统。从多能源耦合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与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耦合形式。最后从多种压缩空气储能形式与耦合火电机组应用现状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等温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的储能规模、优缺点等,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可再生能源 发电机组 耦合形式 燃气轮机 CO_(2)减排 空气压缩机 “双碳”目标
下载PDF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宪龙 张艺凡 +4 位作者 孙浩程 赵浩腾 赵国睿 杨浩 魏书洲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目的]双碳目标的提出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必要性,为了研究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方法,文章对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方法]文章概括总结了飞轮储能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与成果以及应用难点与措施,分析... [目的]双碳目标的提出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必要性,为了研究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方法,文章对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方法]文章概括总结了飞轮储能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与成果以及应用难点与措施,分析了研究飞轮储能的系统建模与运行策略的具体方法,并对飞轮储能分别耦合火力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原理与应用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我国的飞轮储能系统研究已经取得较为先进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在飞轮储能技术耦合多能源发电机组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论]在当今环境下,飞轮储能技术耦合多能源发电机组已经成为研究趋势与重点,本文所总结内容为后续飞轮储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工作原理 系统建模 运行策略 多能源发电机组
下载PDF
大比例掺氨下煤粉火焰区喷氨位置对燃烧及NO生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连兵 陈璟 +6 位作者 魏书洲 杨凯 张超群 张文振 刘欣 王学斌 马仑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144,共11页
掺烧零碳燃料氨是一种现实可行的燃煤发电减碳技术手段。以某40 MW煤粉燃烧试验炉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粉大比例掺烧氨且不采用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纯氨或氨/空气混合气从煤粉火焰区不同位置(根部火焰区、中部火焰区及尾部... 掺烧零碳燃料氨是一种现实可行的燃煤发电减碳技术手段。以某40 MW煤粉燃烧试验炉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粉大比例掺烧氨且不采用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纯氨或氨/空气混合气从煤粉火焰区不同位置(根部火焰区、中部火焰区及尾部火焰区)送入炉内时燃烧及NO生成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纯氨还是氨/空气混合气送入炉内,均使飞灰含碳量略有增加;由于主燃区氧量相对充足,混氨燃烧NO生成显著且出口NO浓度高于单煤燃烧。在纯氨送入方式下,随喷氨位置由煤粉火焰根部区逐渐下移至煤粉火焰尾部区,飞灰含碳量和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然而,在氨/空气混合气送入方式下,随喷氨位置由煤粉火焰根部区移动至煤粉火焰尾部区,飞灰含碳量和NO浓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燃尽及NO排放特性,纯氨送入时建议由煤粉火焰尾部区送入炉内,而氨/空气混合气送入时建议由煤粉火焰根部区送入炉内,既可有效减弱掺氨对煤粉燃尽特性的影响,又可控制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氨混燃 煤粉火焰区 喷氨位置 燃烧特性 NO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空气分级模式下氨煤掺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涛 张文振 +6 位作者 魏书洲 张超群 李明 初伟 刘平 马仑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151,共7页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良好的储氢介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未来在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空气深度分级模式下,对氨煤掺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煤燃烧区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α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NO_(x)...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良好的储氢介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未来在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空气深度分级模式下,对氨煤掺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煤燃烧区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α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NO_(x)排放情况,而各工况总的过量空气系数均维持在1.2。模拟了4个燃烧工况(α=0.696、0.840、0.912、0.996)。对温度场的统计结果表明,随α降低,煤粉燃烧第1阶段的着火位置提前,但形成的高温火焰长度缩短,喷氨口附近的温度更低。在α=0.696工况下,可明显区分出煤粉火焰和氨燃烧火焰。随α提高,二者界限逐渐模糊。α降低有助于在氨燃料喷入上游形成一个较长的还原区,因此氨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降低。但随α降低,炉内燃尽情况降低,CO排放浓度、飞灰含碳量及氨逃逸量提高。炉内NO x浓度统计结果表明,随α降低,NO_(x)排放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对炉内H 2浓度进行统计,发现α=0.696工况下,炉内最高H 2体积分数可达2%,这意味着该工况下氨的分解反应显著增强。由于氨的消耗反应是3个总反应竞争的结果,因此分解反应的增强使氨直接参与氧化的反应减弱。而H 2生成的增加也进一步提高了NO_(x)被还原的几率,使炉内NO_(x)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总之,在实际煤粉炉掺氨运行工况下,可通过空气深度分级的方法,调控氨燃烧区域的温度、氧气浓度,实现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掺烧 空气深度分级 过量空气系数 NO_(x)
下载PDF
氨-煤在沉降炉中掺烧试验及氨的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卫东 秦世泰 +5 位作者 杨凯 李广滨 李明 王学斌 谭厚章 张嘉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133,共7页
发展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能源领域最迫切的攻关难题。我国燃煤电厂碳排放占比很大。氨作为零碳燃料,在热值、合成、运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氨在燃煤锅炉中混烧是实现大规模利用的重要途径,然而大规模掺烧过程中NO_(x... 发展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能源领域最迫切的攻关难题。我国燃煤电厂碳排放占比很大。氨作为零碳燃料,在热值、合成、运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氨在燃煤锅炉中混烧是实现大规模利用的重要途径,然而大规模掺烧过程中NO_(x)排放控制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沉降炉试验平台对氨煤开展混燃试验,研究温度(1000~1300℃)、空燃比(0.8~1.5)、掺烧比例(0~30%)等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较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是抑制氨向NO_(x)转化的关键。在空燃比1.5、掺烧20%氨工况下,1200和1300℃下NO_(x)排放量可达780×10^(-6)和1870×10^(-6)。随氨掺烧比例增加,NO_(x)排放水平线性增长,但整体燃料氮向NO的转化显著下降。借助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larborg 2018、Mendiara 2009、Konnov)计算结果表明,Konnov机理预测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进一步采用Konnov机理讨论了燃烧温度、空燃比等变量对纯氨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发现温度与NO_(x)排放浓度呈指数型增长,而空燃比由1.0提高至1.1时NO_(x)排放总量发生突变。引入混合因子讨论氧化剂与氨的混合水平对NO_(x)排放的影响,发现延长氨与氧化剂的混合距离能显著降低NO_(x)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炉 氨煤混烧 CO_(2)减排 NO_(x)排放
下载PDF
基于提升华北电网考核指标的飞轮储能参与调频划分电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海山 徐宪龙 +2 位作者 魏书洲 逄亚蕾 洪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6-1184,共9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以风光为主体的具有明显随机性和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接入电网后容易造成电网频率波动,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储能技术辅助调频主力的火电机组参与发电侧一次调频可以有效提升电网安全性和机组运行经济性。...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以风光为主体的具有明显随机性和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接入电网后容易造成电网频率波动,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储能技术辅助调频主力的火电机组参与发电侧一次调频可以有效提升电网安全性和机组运行经济性。为充分利用飞轮储能辅助电网调频的优势,考虑储能当前电量对调频影响,建立火-储联合模型,分析火电-飞轮联合系统调频能力。本工作针对电网频率特性及机组调频特点,以满足调频指标为要求,充分考虑储能当前电量对调频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提升华北电网考核指标的飞轮储能参与调频划分电量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飞轮储能当前电量进行计算,在不同电量时采用不同出力时间限制,以尽力满足电网一次调频考核指标。同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析了在负荷扰动下系统的调频效果及调频资源的出力情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飞轮储能电量处在不同状况时,利用不同放电时间来有效改善机组调频性能,提高机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一次调频 小规模储能 划分电量 量化指标
下载PDF
风电-抽凝机组耦合系统供暖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翼 魏书洲 +4 位作者 任学武 张军峰 杨双华 白洁 王金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60,67,共8页
为优选风电-抽凝机组耦合系统供暖方案,以350 MW抽凝机组为例,通过利用Ebsilon软件构建抽凝机组仿真模型获得了主蒸汽消耗量与电热负荷关系,分别计算了增设储热罐、增设蓄热电锅炉、增设电热泵和储热罐耦合装置、增设吸收式热泵4种供暖... 为优选风电-抽凝机组耦合系统供暖方案,以350 MW抽凝机组为例,通过利用Ebsilon软件构建抽凝机组仿真模型获得了主蒸汽消耗量与电热负荷关系,分别计算了增设储热罐、增设蓄热电锅炉、增设电热泵和储热罐耦合装置、增设吸收式热泵4种供暖方案和原抽汽供暖方案下消纳风电容量、主蒸汽消耗量及热负荷扩大比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原抽汽供暖方案相比,其余4种供暖方案进一步提高机组消纳风电能力受约束限制情况影响;降低主蒸汽消耗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增设电热泵和储热罐耦合装置、增设蓄热电锅炉、吸收式热泵和增设储热罐;热负荷扩大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增设电热泵和储热罐耦合装置、增设蓄热电锅炉、增设储热罐和增设吸收式热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供暖系统 抽凝机组 主蒸汽消耗量 数学模型 供暖方案比较
下载PDF
辅助火电机组调峰系统的储热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浩程 宋民航 +2 位作者 郭璞维 张长永 王金星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为适应原有火电机组对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需求,提高其调峰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储热系统作为燃煤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的重要方式,评价其参数匹配性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文章采用一种耦合储热装置来增加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 [目的]为适应原有火电机组对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需求,提高其调峰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储热系统作为燃煤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的重要方式,评价其参数匹配性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文章采用一种耦合储热装置来增加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方法,并结合热负荷以及电负荷的功率曲线,对储热装置参数的影响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以区域负荷曲线为典型案例,随着储热罐的储热容量和充放热速率参数的提高,储热系统对机组的热负荷调节能力先逐渐提升并在分别在112.75 MW和12937 MW·min时达到上限,此时深度调峰参数为77 MW左右;此外,储热容量与充放热速率具有一定的匹配关联,二者中瓶颈因素将直接制约系统的深度调峰性能。[结论]通过对储热和放热边界情景的积分,精确的展示了储热罐在辅助调峰过程的中作用,同时结合其运行策略的优化设计能够进一步分析储热辅助调峰系统的参数匹配关系,为后续火电机组耦合储热系统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系统 凝汽机组 热电解耦 抽汽供暖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机组Se、Hg在固相产物中的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书洲 张军峰 +2 位作者 崔向峥 赵永椿 张军营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0-855,共6页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研究燃煤固相产物中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托Se和Hg两种元素,探讨了其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固相产物中的含量分布、结合形态及浸出特性。结果表明,飞灰中Se含量高于底渣;底渣...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研究燃煤固相产物中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托Se和Hg两种元素,探讨了其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固相产物中的含量分布、结合形态及浸出特性。结果表明,飞灰中Se含量高于底渣;底渣中Se和Hg的主要存在形态为较为稳定的残渣态,4#机组底渣中残渣态含量最低;飞灰中Se和Hg的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氧化态;四台机组底渣和飞灰中Se和Hg浸出量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规定排放限值;4#机组飞灰中Se对环境的潜在风险更低,Hg在底渣和飞灰中的浸出量几乎为0,不存在浸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痕量元素 含量 形态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飞轮储能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本瀚 梁璐 +2 位作者 洪烽 翟磊 项浩然 《电工技术》 2022年第9期15-18,共4页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电网频率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对电网中火电机组的调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火电机组对功率的调节响应慢,难以满足一次调频的快速需求,且频繁的扰动也会对火电机组造成严重磨损,降低机...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电网频率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对电网中火电机组的调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火电机组对功率的调节响应慢,难以满足一次调频的快速需求,且频繁的扰动也会对火电机组造成严重磨损,降低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飞轮储能技术凭借其快速响应功率变化的优势为解决火电机组调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MATLAB建立了飞轮储能辅助火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两区域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飞轮储能辅助火电机组参与调频能极大提高机组的调频质量,最大暂态偏差减小了29.5%,常规火电机组出力波动也明显减小,波动范围缩小了34.2%。机组出力波动小有利于机组原状态的恢复,延长机组寿命,提高电厂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一次调频 频率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