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内动脉桥因素导致冠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军 王迪 +3 位作者 赵卫东 甘泉 赵国珍 张建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2051-2053,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乳内动脉桥原因而再发缺血性心绞痛的病例,研究评价对因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随访心绞痛再发后经造影证实原因为乳内动脉桥血流不足,比较根据不同病变...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乳内动脉桥原因而再发缺血性心绞痛的病例,研究评价对因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随访心绞痛再发后经造影证实原因为乳内动脉桥血流不足,比较根据不同病变特征采取不同方式治疗的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6例由于乳内动脉桥原因导致心绞痛复发并实施干预治疗。A组20例行乳内动脉桥介入支架治疗。B组7例行左锁骨下动脉近端支架治疗冠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C组9例再次行冠状动脉搭桥术。A组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C组[(6.5±1.7)d/(18.9±4.8)d,P=0.02],A组的相关死亡率低于C组(P=0.02);A组与C组成功率及再狭窄率相似(P=0.29;P=0.47)。B组成功率为100%,再狭窄率为0,住院时间为(5.4±1.3)d最短(PBA=0.01,PBC=0.03)。结论乳内动脉桥因素导致冠脉搭桥术后再发缺血性心绞痛应针对患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腔内治疗恢复快,疗效确切,费用低,风险小,若条件适合应作为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乳内动脉 锁骨下动脉窃血 腔内治疗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亚军 王迪 +3 位作者 赵卫东 甘泉 赵国珍 张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评估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67例均经皮腔内治疗,术后第3、6和12个月随访,此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15例患者未能成功再通。52例患者成功再通后行支架治疗,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 目的评估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67例均经皮腔内治疗,术后第3、6和12个月随访,此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15例患者未能成功再通。52例患者成功再通后行支架治疗,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8.22%,24个月为94.31%,3年为92.17%;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37例应用球扩式支架患者中有5例出现>50%的症状性再狭窄。结论如果技术熟练,掌握好适应证,介入腔内重建可作为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的优选方案,若处理右侧闭塞病变则建议应用颈动脉保护伞预防远端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下载PDF
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皮腔内治疗效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军 王迪 +3 位作者 赵卫东 甘泉 赵国珍 张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导致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且实施治疗的11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A组(n=4)为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前被诊断,同侧乳内动脉拟为移... 目的观察经皮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导致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且实施治疗的11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A组(n=4)为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前被诊断,同侧乳内动脉拟为移植血管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行锁骨下动脉腔内支架术;B组(n=7)为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被诊断,确诊后实施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支架术。所有患者出院后第3、6、12个月时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复查。结果 10例成功实施腔内支架手术,B组中1例再通失败接受了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A组4例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且随访均血流通畅,B组6例支架术后造影均恢复正向血流且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A组中1例术后第72个月死于肺癌,终止随访时未发生支架再狭窄;B组中1例发生>50%的再狭窄,但无明显心肌缺血或锁骨下动脉窃血相关症状。结论经皮腔内锁骨下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术可以避免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而且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中远期开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青年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迪 刘亚军 +7 位作者 黄慧妍 刘俊茹 王星 范冬梅 张悦 曹宏伟 尹福在 刘博伟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检测296例健康体检青年FFA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根据空腹FFA水平四... 目的探讨青年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检测296例健康体检青年FFA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根据空腹FFA水平四分位点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组,比较4组临床参数,评估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结果 Q4组在BMI、SBP、DBP、TG明显高于Q1组,HDL-C明显低于Q1组(P〈0.05),Q4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34.2%,显著高于Q1组15.2%(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为MS的保护因素,Q4组发生MS的风险是Q1组的2.405倍(95%CI:0.965~5.991,P=0.048)。结论随着FFA水平的增加,青年人群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女性是MS的保护因素;应关注青年FFA水平对MS进行早期预防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代谢综合征 性别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PEPCK及G6pase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国慧 刘博伟 +2 位作者 尹福在 齐曦明 范冬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干预组(雄性KK-Ay糖尿病+药物干预小鼠,n=5),腹腔注射利拉鲁肽。3组小鼠均在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养。干预8周,检测小鼠的血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O1,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E3泛素蛋白酶DDB1,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干预组血糖显著下降;利拉鲁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肝DDB1,FOXO1,G6Pase与PEPCK的表达减少,而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的表达增加。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下调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G6Pase及PEPCK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下调E3泛素蛋白酶DD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E3泛素蛋白酶DDB1 FOXO1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段的骨代谢情况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星 赵锦程 +3 位作者 李璐璐 刘博伟 尹福在 张明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0期3969-3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段的骨代谢的情况。方法:选取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3人,按年龄分为50-59岁组(A组)、60-69岁组(B组)、70-80岁组(C组),测定各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DP)、舒张压(DBP)...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段的骨代谢的情况。方法:选取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3人,按年龄分为50-59岁组(A组)、60-69岁组(B组)、70-80岁组(C组),测定各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D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L-c)、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和骨密度(BMD)。结果:C组的OC、P1NP低于A组、B组,CTX高于A组、B组,C组的病程长于A组、B组,B组的病程长于A组,B、C组股骨颈的BMD值低于A组,C组L4的BMD值高于A、B组,P均<0.05。3组的HbA1c、BMI、股骨干、全髋、L1、L2、L3的BM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糖尿病病程(r=0.284,P<0.001)、BMI成正相关(r=0.193,P=0.007);OC与P1NP正相关(r=0.465,P<0.001),与CTX(r=-0.312,P=0.002)、糖尿病病程(r=-0.264,P<0.001)、BMI(r=-0.425,P<0.001)负相关;P1NP与CTX(r=-0.341,P<0.001)、糖尿病病程(r=-0.206,P=0.004)、BMI(r=-0.468,P<0.001)负相关;CTX与糖尿病病程(r=0.171,P=0.017)、BMI(r=0.443,P<0.001)正相关。结论: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代谢指标与BMI、糖尿病病程相关,与年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男性 2型糖尿病 年龄 骨钙素(OC)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