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周红梅 赵晓彬 +1 位作者 吴亚光 肖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Discs大同源物相关蛋白5(DLGAP5)和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确诊,将5... 目的探究外周血Discs大同源物相关蛋白5(DLGAP5)和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确诊,将52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恶性组,58例良性肺结节患者纳入良性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恶性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010,24.350,均P<0.001);DLGAP5甲基化和RASSF1A甲基化单独检测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61.54%,67.31%,特异度分别为86.21%,79.31%,准确度分别为74.55%,73.63%。且两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84.62%)和准确度(83.64%)均优于单个基因甲基化(Z=2.816,2.497,均P<0.05)。DLGAP5甲基化和RASSF1A甲基化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83,0.569和0.712。恶性肺结节患者结节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毛刺征与DLGAP5和RASSF1A甲基化水平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DLGAP5=4.644~14.981,χ^(2) RASSF1A=4.293~12.629,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节大小、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毛刺征呈正相关(rDLGAP5=0.512~0.683,rRASSF1A=0.527~0.691,均P<0.05)。结论外周血中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良恶性鉴别 Discs大同源物相关蛋白5 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
下载PDF
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超 肖敬 周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1)。研究组患者采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ORR、DCR分别为15.25%、57.63%,均高于对照组(3.28%、3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NSE、CA125、Cyfra21-1、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NSE、CA125、Cyfra21-1、CEA水平分别为(15.23±5.06)ng/mL、(50.16±5.12)U/mL、(6.52±2.03)ng/mL、(30.17±4.17)ng/mL,均低于对照组[(20.16±5.04)ng/mL、(80.24±5.22)U/mL、(10.25±3.09)ng/mL、(60.22±4.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KPS改善率为77.97%,高于对照组(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RBC、WBC、PL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RBC、WBC、PLT值分别为(3.61±0.12)×10^(12)、(3.98±1.07)×10^(9)、(210.23±30.16)×10^(9),均高于对照组[(3.50±0.11)×10^(12)、(3.12±1.03)×10^(9)、(198.24±20.17)×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Ⅳ级胃肠道不适、肝损伤、肾损伤、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可有效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和血常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深部热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AP方案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宣白承气汤对重症肺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3
作者 邸红 赵晓彬 +2 位作者 安佳欣 马丛丛 吴晨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重症肺炎(SP)的疗效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细胞免疫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在我院接受治疗(2022年3月~2024年2月)的SP患者,共纳入90例,并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使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 目的: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重症肺炎(SP)的疗效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细胞免疫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在我院接受治疗(2022年3月~2024年2月)的SP患者,共纳入90例,并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使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在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宣白承气汤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感染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细胞免疫、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气指标(治疗前、治疗14d后)。结果:治疗14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血CD8^(+)占比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相比于A组,B组更低(P<0.05);两组全血CD4^(+)占比、CD4^(+)/CD8^(+)、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均升高,相比于A组,B组更高(P<0.05)。结论:SP患者经宣白承气汤治疗有利于炎症反应的缓解,且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气指标,进而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宣白承气汤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炎性因子 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清肺化痰汤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LR4mRNA、NE、NF-κB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邸红 何珊 +2 位作者 支二平 吴亚光 车娜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LR4mRNA、NE、NF-κB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7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布地奈德治疗,50例)和A+B组(布地奈德+清肺化痰汤治疗,50例),两组均治疗14d,分组... 目的:分析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LR4mRNA、NE、NF-κB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7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布地奈德治疗,50例)和A+B组(布地奈德+清肺化痰汤治疗,50例),两组均治疗14d,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4d后全血TLR4mRNA、血清NE、NF-κB水平、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结果:治疗14d后,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全血TLR4mRNA、血清NE、NF-κB水平和PaCO_(2)较治疗前均降低,A+B组低于A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PaO_(2)、FVC、FEV1、MVV水平较治疗前升高,A+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汤治疗COPD,能显著降低患者全血TLR4mRNA、血清NE、NF-κB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同时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其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清肺化痰汤 布地奈德 TOLL样受体4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核转录因子-ΚB 肺功能
原文传递
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nab-PC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阴性、PD-L1表达阳性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敬 李超 +3 位作者 张淑平 程晓云 韩文峰 周红梅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nab-PC(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2...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nab-PC(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驱动基因阴性、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鳞状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nab-PC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深部热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21-1)]水平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p40、p63、细胞角蛋白5/6(CK5/6)]阳性表达率,比较两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肺癌模块(FACT-L)评分、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9±11)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58±11)岁。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43%(30/42)、90.48%(38/42),对照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0%(21/42)、80.95%(34/42);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212)。治疗后两组血清CEA、SCCA、CYFRA21-1水平以及p40、p63、CK5/6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FACT-L评分中生理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情况维度评分及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高(均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发热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5个月(95%CI:3.82~12.75)、5.1个月(95%CI:3.14~12.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40)。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9个月(95%CI:6.25~15.46)、9.7个月(95%CI:4.74~1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3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nab-PC方案治疗驱动基因阴性、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鳞状NSCLC,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透热疗法
原文传递
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超 肖敬 周红梅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A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部热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片段19 CYFR21‑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8.49%(31/53)、37.74%(20/5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45%(49/53)、75.47%(40/53),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χ^(2)=4.53,P=0.033;χ^(2)=5.62,P=0.018)。治疗前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CYFR21‑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较治疗后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前两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与CD8^(+)T细胞比值(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细胞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但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提高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整体可控,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透热疗法 内皮抑素类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