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河北省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幼东 王建强 +7 位作者 彭雨涵 刘久楹 王紫妍 邓屹杉 李少雄 吕晶 张伟 杜玉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调查“双减”背景下河北省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关键症状及容易导致共病的症状,为制定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症状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 目的:调查“双减”背景下河北省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关键症状及容易导致共病的症状,为制定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症状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河北省6个地区48所的4413名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3.7%、10.4%,共病检出率为6.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共同危险因素为女生、住宿、感到学习压力大、受过欺凌和睡不着觉(P<0.05),其中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初中和独生子女(P<0.01),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城镇、双亲家庭、每日上网时间>2小时和对学校感到不适应(P<0.05)。网络结构中预期影响较高的症状为GAD4“很难放松”(Z=1.09)、PHQ6“感觉自己糟糕或让其他人失望”(Z=1.06)、PHQ1“兴趣下降”(Z=1.05);桥梁预期影响较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PHQ9“存在消极观念”(Z=0.54)、PHQ1“兴趣下降”(Z=0.53)、GAD7“害怕将有可怕的事发生”(Z=0.46)。结论:“双减”背景下河北省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低,但仍有待进一步降低。二者共同危险因素为女生、住宿、感到学习压力大、受过欺凌和睡不着觉,其中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初中和独生子女,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城镇、双亲家庭、每日上网时间>2小时和对学校感到不适应。焦虑抑郁症状网络中的关键症状为GAD4、PHQ6、PHQ1,传递风险较高的桥梁症状为PHQ9、PHQ1、GAD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症状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网络分析 中小学生 双减
原文传递
短视频过度使用及注意力不集中与初中生拒学行为的关系
2
作者 李幼东 王建强 +4 位作者 王紫妍 刘久楹 吕晶 葛怡然 杜玉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短视频过度使用、注意力不集中与拒学行为的显要表现及内在关联。方法:选取1 106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采用短视频APP过度使用量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的注意力不集中维度、拒绝上学行为问卷评估短视频过度使... 目的:探讨初中生短视频过度使用、注意力不集中与拒学行为的显要表现及内在关联。方法:选取1 106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采用短视频APP过度使用量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的注意力不集中维度、拒绝上学行为问卷评估短视频过度使用程度、注意力不集中、拒学行为。采用R语言网络分析工具包评估单个网络的核心节点和共存网络的桥梁节点,比较不同性别和年级的网络结构差异。结果:短视频过度使用、注意力不集中、拒学行为网络的核心节点分别为“使用短视频会增强与他人的联系”(预期影响值=1.03)、“容易分心”(预期影响值=1.99)、“学校疏离”(预期影响值=0.83)。共存网络的桥梁节点为“违抗行为”(桥预期影响值=0.69)、“难以从事持续性的脑力活动”(桥预期影响值=0.47)。网络结构差异分析发现,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存网络的核心节点分别为“因使用短视频而停止做其他事”“违抗行为”“学习能力”。结论:初中生短视频过度使用、注意力不集中、拒学行为的显要表现分别为使用短视频会增强与他人的联系、容易分心、学校疏离;三者共存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违抗行为、难以从事持续性的脑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过度使用 注意力不集中 拒绝上学行为 初中生 网络分析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事件相关电位及与神经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会鹏 周爽 +4 位作者 刘晓娜 王强 杨国栋 冯玥 王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无症状一级亲属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内源性标记物,及与认知功能特定的维度受损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例,其无症状一级亲属24例,正常对照27...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无症状一级亲属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内源性标记物,及与认知功能特定的维度受损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例,其无症状一级亲属24例,正常对照27例。采用听觉oddball范式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200、P300测试,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N200、P300潜伏期较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延长,P300振幅降低;一级亲属组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均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6项神经认知功能测验中的评分明显低于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一级亲属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和一级亲属组的N200潜伏期与符号编码评分均呈负相关(r=-0.15、-0.49,均P<0.05),P300潜伏期与词语学习均呈负相关(r=-0.12、-0.49,均P<0.05)。结论:ERPs可为精神分裂症无症状一级亲属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识别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认知功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相关神经精神损伤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晓艳 刘敬 +2 位作者 高晨阳 倪爱华 王学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02-504,共3页
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相关神经精神损伤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及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COVID-19后神经精神症状的干预、机制探讨提供思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神经精神损伤 相关因素 风险轨迹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偏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5
作者 李娜 宇淑涵 +3 位作者 王朝敏 辛博 李永 余明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4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偏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BMI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每一位患者的身高、体重、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BMI与数字符号呈正相关,与连线测验A及连线测验B所用时间呈负相关...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偏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BMI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每一位患者的身高、体重、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BMI与数字符号呈正相关,与连线测验A及连线测验B所用时间呈负相关;体重正常组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及连线测验B的成绩好于体重偏瘦组。结论:BMI能够影响认知,体重偏瘦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低于体重正常组的患者,体重越瘦其认知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功能 体重指数
下载PDF
伴情感虐待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及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研究
6
作者 赵天宇 刘不凡 +7 位作者 卢文婷 李娜 高媛媛 郭世杰 黄凡凡 杨丽 任若佳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伴情感虐待的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及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纳入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66例,根据童年期创伤量表情感虐待评分是否≥13分,分为情感虐待组32例和无虐待组34例,另外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 目的探讨伴情感虐待的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及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纳入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66例,根据童年期创伤量表情感虐待评分是否≥13分,分为情感虐待组32例和无虐待组34例,另外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被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受试者大脑灰质体积,将患者灰质体积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并探查异常灰质脑区体积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情感虐待组右侧(0.301±0.007 vs.0.352±0.008)与左侧(0.217±0.014 vs.0.260±0.008)背外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小于无虐待组(P<0.01),右侧额中回(0.344±0.026 vs.0.443±0.022)、右侧眶额皮质(0.056±0.003 vs.0.071±0.002)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无虐待组患者的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0.358±0.020)小于对照组(P<0.01)。与无虐待组相比,情感虐待组患者双侧背外侧额上回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P<0.01)。情感虐待组患者右背外侧额上回的灰质体积与情感虐待分数呈负相关(r=-0.38,P<0.01)。结论童年期经历情感虐待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双侧背外侧额上回结构与功能连接异常,且双侧背外侧额上回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与童年期情感虐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虐待 抑郁症 脑灰质体积 静息态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DiGeorge综合征伴22q11.2微缺失合并精神障碍1例
7
作者 李伊沙 刘云斐 +2 位作者 李伟 郭新字 宋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65-566,共2页
DiGeorge综合征是一组以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颅面畸形、腭弓发育异常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为表现的高异质性临床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多合并22q11.2微缺失(约35%~80%),后者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1‰[1]。本文报告1例DiGeorge综... DiGeorge综合征是一组以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颅面畸形、腭弓发育异常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为表现的高异质性临床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多合并22q11.2微缺失(约35%~80%),后者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1‰[1]。本文报告1例DiGeorge综合征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ORGE综合征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影响: 抑郁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路月英 孔兰兰 +3 位作者 王思琪 刘淙淙 王紫妍 李幼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1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抑郁自评... 目的:探讨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1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童年创伤、抑郁、社会支持和自我伤害的关系。结果:(1)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伤害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童年创伤总分与抑郁、自我伤害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6、0.396,均P<0.05);抑郁与自我伤害评分呈正相关(r=0.477,P<0.05);社会支持评分与童年创伤、抑郁、自我伤害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0、-0.376、-0.523,均P<0.05)。(3)童年创伤总分、社会支持和抑郁评分对自我伤害有预测作用(F=46.972,P<0.001),可解释方差变异的39.3%。(4)抑郁和社会支持在童年创伤与自我伤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0.1%和40.2%。结论:抑郁和社会支持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自伤行为之间具有双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童年创伤 自我伤害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万昌(综述) 许顺江(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结直肠癌(CRC)为我国第二常见肿瘤,其发生是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肠道菌群(GM)失调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物质,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以GM为干预靶标对CRC的防治策... 结直肠癌(CRC)为我国第二常见肿瘤,其发生是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肠道菌群(GM)失调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物质,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以GM为干预靶标对CRC的防治策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该文综述了针对GM失调的相关药物、益生菌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CRC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CRC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致病菌 益生菌 粪菌移植
下载PDF
石家庄市藁城区男性工人酒精滥用或依赖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岚 孙玲 +9 位作者 王冉 卢文婷 宋美 甄凤亚 王硕 高媛媛 赵晓川 于鲁璐 周子璇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目的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在职男性工人酒精使用情况,以及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相关因素。方法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10个单位的在职男性工人1379人。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调查一... 目的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在职男性工人酒精使用情况,以及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相关因素。方法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10个单位的在职男性工人1379人。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酒精使用情况,分别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y depression scale,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情况。结果男性工人酒精依赖患病率为9.3%,酒精滥用患病率为28.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酒精依赖的相关因素包括焦虑(OR=5.764,P=0.002)、饮酒频率高(≥6 d/周OR=7.742,4~5 d/周OR=9.851,2~3 d/周OR=3.450,P<0.01)、饮酒年限长(>30年OR=6.993,>20~30年OR=2.138,>10~20年OR=1.963,P<0.05)、狂饮(OR=2.610,P<0.001)、快速饮酒(OR=2.542,P<0.001)。结论藁城区男性工人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率较高,其中酒精依赖与焦虑、饮酒频繁、饮酒年限长和不良饮酒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滥用 酒精依赖 男性工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医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文婷 宋美 +14 位作者 赵天宇 郭世杰 黄凡凡 刘不凡 陈欢 任若佳 杨丽 高媛媛 吴治锋 史广玉 王锃 刘大鹏 潘忠启 杜春超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调查早年创伤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方法:使用互联网自评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本科生大一至大三年级9902名学生,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家庭教养方式、运动习惯及兴趣爱好等社会人口... 目的:调查早年创伤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方法:使用互联网自评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本科生大一至大三年级9902名学生,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家庭教养方式、运动习惯及兴趣爱好等社会人口学资料,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估受访者的抑郁情绪及创伤。结果:筛查出存在抑郁情绪的2258例(22.8%);抑郁情绪组CTQ-SF及ASLES得分高于无抑郁情绪组,吸烟饮酒及学习成绩排名后50%的学生比例均高于无抑郁情绪组(均P<0.05)。专制型、忽视型及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OR=1.32、1.35、1.61);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兴趣爱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OR=0.76、0.75)。结论:医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早年创伤、负性生活事件及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是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运动习惯及兴趣爱好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医学生 早年创伤 家庭教养方式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媛媛 王金成 +6 位作者 赵晓川 王岚 李宁 王冉 王朝敏 卢文婷 王学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就诊的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抑郁...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就诊的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抑郁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心理弹性量表(CD-RlSC)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测评。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童年期创伤、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90.70±12.36)分,CTQ总分为39(32,46)分,CD-RISC总分为31(24,37)分,SSRS评分为30(24,34)分。抑郁症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9.60±3.92)分,CTQ总分为37(33,45)分,CD-RISC总分为36(28,42)分,SSRS评分为31(27,35)分。对照组的CTQ总分为35(31,40)分,CD-RISC总分为44(40,48)分,SSRS评分为33(27,40)分。3组受试者的CTQ总分和情感忽视、躯体虐待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183、8.486、10.947;P<0.05)。3组受试者的SSRS评分、CD-RISC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86、96.975、63.131、40.765、77.894;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评分、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与情感忽视维度评分、躯体虐待维度评分、CTQ总分呈正相关(r=0.278、0.283、0.210、0.248、0.272、0.209;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评分与CD-RISC总分和各维度评分、SSRS评分呈负相关(r=-0.617、-0.424、-0.471、-0.598、-0.316;P<0.01)。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与CD-RISC总分、坚韧性维度评分、乐观性维度评分、SSRS评分呈负相关(r=-0.427、-0.235、-0.799、-0.236;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儿童期经历过情感忽视、躯体虐待,且缺乏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功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童年创伤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鲁璐 许银珠 +2 位作者 李卫晖 高先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发放在线问卷,共调查医务人员170名,非医务人员217名。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心...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发放在线问卷,共调查医务人员170名,非医务人员217名。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医务人员中抑郁情绪检出率42.9%,焦虑情绪检出率46.5%。非医务人员抑郁情绪检出率62.7%,焦虑情绪检出率52.5%。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非医务人员(OR=0.58,95%CI:0.36~0.93,P<0.05)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接触(疑似)感染者(OR=2.63,95%CI:1.43~4.85,P<0.01)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差是抑郁情绪(医务人员:OR=10.36,95%CI:3.46~31.05,P<0.001,非医务人员:OR=17.14,95%CI:6.39~45.97,P<0.001)和焦虑情绪(医务人员:OR=14.30,95%CI:4.68~43.69,P<0.001,非医务人员:OR=11.18,95%CI:4.65~26.92,P<0.001)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越差,个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弹性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炎性因子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欢 王冉 +10 位作者 黄凡凡 刘不凡 卢文婷 赵天宇 郭世杰 杨丽 任若佳 高媛媛 于鲁璐 安翠霞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纳入92例抑郁症患者,48名健康对照者。根据童年期创伤问卷评估结果,将抑郁症患者分为创伤组(n=50)和无创伤组(n=42)。采用多因子蛋白检测(Luminex)平台检测受试...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纳入92例抑郁症患者,48名健康对照者。根据童年期创伤问卷评估结果,将抑郁症患者分为创伤组(n=50)和无创伤组(n=42)。采用多因子蛋白检测(Luminex)平台检测受试者血浆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IL-10和IL-18水平。结果三组比较,IL-1β、IL-6、IL-8和IL-1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创伤组的IL-10水平[1.60(0.29,2.39)pg/mL]与对照组[0.10(0.04,0.4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存在正关联(β=0.423,R^(2)=0.187,P<0.001),与IL-10存在负关联(β=-0.226,R^(2)=0.048,P=0.003),IL-10在童年期创伤和抑郁严重程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44,R^(2)=0.217,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40%。结论IL-10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童年期创伤可直接影响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也可能通过降低IL-10水平间接影响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创伤 抑郁症 白介素10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介素18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医学生日间嗜睡状况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美 卢文婷 +14 位作者 赵天宇 郭世杰 黄凡凡 刘不凡 陈欢 任若佳 杨丽 高媛媛 吴治锋 史广玉 王锃 刘大鹏 潘忠启 杜春超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调查医学生日间过度嗜睡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医学院校1~3年级本科生7202名,采用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 目的:调查医学生日间过度嗜睡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医学院校1~3年级本科生7202名,采用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调查。ESS得分≥11分为日间过度嗜睡(EDS)。结果:EDS学生743名,检出率为10.3%;EDS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非EDS组(均P<0.05)。年龄<20岁(OR=1.29),低年级(OR=1.22)、饮酒(OR=1.37)、服药史(OR=1.50)、做过心理咨询(OR=1.60)、抑郁症状(OR=1.80)、焦虑症状(OR=1.64)和睡眠质量差(OR=1.29)是医学生EDS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日间过度嗜睡的检出率较高,日间过度嗜睡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嗜睡 医学生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氧化应激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miRNAs并验证
16
作者 姜磊 张睿 +3 位作者 马笑影 高肇妤 崔冬生 许顺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445-4449,共5页
目的筛选氧化应激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microRNAs(miRNAs),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别筛选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与氧化应激海马神经元及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与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差异miRNAs,两组芯片结果取... 目的筛选氧化应激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microRNAs(miRNAs),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别筛选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与氧化应激海马神经元及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与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差异miRNAs,两组芯片结果取交集后获得共同差异表达miRNAs。进一步对两组芯片共表达差异miRNAs进行Real-time PCR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miRNA芯片结果显示,与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氧化应激的海马神经元中101个miRNAs表达改变(64个表达上调,37个表达下调)。与SAMR1鼠比,SAMP8海马组织中294个miRNAs表达改变(131个表达上调,163个表达下调)。其中有6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R-296、miR-20a、miR-329、miR-193b、miR-130b和miR-24)在体外氧化应激的海马神经元和SAMP8鼠海马组织中表达的miRNAs中表达均上调,而miR-376b则在两种模型中表达均下调。应用Real-time PCR对上述两种模型中共同表达趋势一致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对两组芯片共表达的7个差异mi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s的靶基因共调控1443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神经发育、MAPK信号通路和内吞作用等。结论氧化应激可介导miR-296、miR-20a、miR-329、miR-193b、miR-130b、miR-24和miR-376b表达失调,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发育、MAPK信号通路和内吞作用等参与A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海马神经元 SAMP8鼠 microRNA 基因芯片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童年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世杰 卢文婷 +6 位作者 王岚 高媛媛 王冉 宋美 于鲁璐 赵天宇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纳入12~18岁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第4项(主动自杀意念)和第5项(被动自杀意念)评估最...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纳入12~18岁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第4项(主动自杀意念)和第5项(被动自杀意念)评估最近1周情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焦虑症状。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估被试者的童年期虐待和忽视经历。结果纳入112例患者,其中67例(59.8%)有自杀意念;所有患者中67例(59.8%)至少经历一种类型的童年期虐待。与无自杀意念组(45例)相比,有自杀意念组(67例)的HAMD评分[(25.4±5.9)分vs.(18.8±7.7)分,P<0.001]、HAMA评分[(28.3±8.2)分vs.(20.7±9.2)分,P<0.001]更高。CTQ-SF中的情感虐待(10.7±4.7 vs.8.9±3.1,P=0.029)、情感忽视(15.4±5.4 vs.11.4±3.5,P<0.001)、躯体忽视(8.8±3.2 vs.7.5±2.4,P=0.027)评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CTQ-SF中情感虐待(r=0.298,P=0.001)、情感忽视(r=0.476,P<0.001)、躯体忽视(r=0.246,P=0.009)评分分别与最近1周自杀意念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D评分(OR=1.115,95%CI:1.010~1.230,P=0.030)、童年期情感忽视(OR=1.147,95%CI:1.015~1.297,P=0.028)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结论经历童年期虐待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抑郁症 焦虑 自杀意念 症状评估 观察研究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意念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不凡 赵天宇 +8 位作者 卢文婷 郭世杰 陈欢 黄凡凡 任若佳 杨丽 安翠霞 于鲁璐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变化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关联。方法 对4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并分组,伴有自杀意念组23例,无自杀意念组19例。采用汉密...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变化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关联。方法 对4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并分组,伴有自杀意念组23例,无自杀意念组1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计算静息态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值,将两组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提取差异脑区fALFF值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自杀意念与fALFF值的关联性。结果与无自杀意念抑郁症组相比,伴自杀意念组右侧岛叶fALFF值升高(t=4.49,P<0.05,GRF校正),岛叶与右侧眶部额下回(t=4.28,P<0.05,GRF校正)、左侧眶内额上回(t=4.53,P<0.05,GRF校正)连接增强。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得分与右侧岛叶fALFF值呈正关联(β=0.49,P=0.01)。结论 伴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显示右侧岛叶自发神经活动增加,且与眶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岛叶的异常活动可能与自杀意念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低频振幅 岛叶 眶额叶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天宇 于鲁璐 +6 位作者 卢文婷 王岚 高媛媛 王冉 宋美 郭世杰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非自杀性自伤(non 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64例存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NSSI行为的青少年女性患者(NSSI组)和57名青少年女性健康对照(对照组)。NSSI组采用渥太华自伤...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非自杀性自伤(non 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64例存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NSSI行为的青少年女性患者(NSSI组)和57名青少年女性健康对照(对照组)。NSSI组采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评估NSSI情况,两组对象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Barratt冲动人格问卷(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评估NSSI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NSSI组患者最早于7岁开始出现自伤行为,近1年中的自伤次数中位数为34(11,62)次。常见的自伤部位是前臂/腕部(81.3%)、头面部(57.8%)、手(50.0%),最常用的自伤方式为切割(75.0%)、搔抓(53.1%)、啃咬(48.4%)、击打(45.3%)。NSSI组患者暴露于躯体虐待(21.9%vs.0)、情感虐待(45.3%vs.1.8%)、情感忽视(60.9%vs.19.3%)和性虐待(12.5%vs.1.8%)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DERS各维度评分、BI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β=77.31,P<0.01)、情感虐待(β=14.81,P<0.01)、情绪知觉(β=6.84,P=0.01)、情绪感受(β=3.07,P=0.04)、认知冲动(β=6.92,P<0.01)与NSSI组1年中的自伤频率呈正相关,文化程度(β=-61.31,P=0.04)、躯体虐待(β=-19.47,P<0.01)、行为冲动(β=-5.93,P<0.01)与NSSI组1年中的自伤频率呈负相关,该模型可以解释自伤频率43%的变异(F=3.36,P<0.01)。结论青少年女性患者常见的自伤部位是前臂/腕部、头面部和手,最常用的自伤方式为切割、搔抓、啃咬和击打,并且儿童期情感虐待、情绪调节和冲动与NSS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伤害行为 自伤方式 儿童期虐待 情绪调节 冲动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简短嗅觉识别测试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维 王岚 +6 位作者 耿皓 敬欣阳 王雪萌 霍雅欣 李伟 黄桉琪 安翠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0-387,共8页
目的:用中国人群嗅觉识别测验(CSIT)作为工具,探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嗅觉障碍特征,并筛选出与AD疾病特异性相关的嗅觉识别测试。方法:从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NC)135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入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85例... 目的:用中国人群嗅觉识别测验(CSIT)作为工具,探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嗅觉障碍特征,并筛选出与AD疾病特异性相关的嗅觉识别测试。方法:从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NC)135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入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85例和可疑AD组20例。所有受试者使用CSIT测定嗅觉识别功能,并完成成套的神经心理评估。本研究在CSIT基础上删减较少识别错误的气味构建简短嗅觉识别测试1(B-CSIT1),在B-CSIT1基础上删减与年龄相关的气味构建简短嗅觉识别测试2(B-CSIT2)。结果:MCI组和可疑AD组的CSIT平均正确选择数低于NC组(P<0.001)。CSIT评分与受教育程度、MMSE及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2、0.54、0.57,均P<0.05),而与年龄存在负相关(r=-0.32,P<0.05)。通过不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SIT和B-CSIT1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相当(敏感度、特异度均为68.6%、78.8%),但B-CSIT2较CSIT和B-CSIT1的特异度增加10%。结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特异性嗅觉识别功能下降,中国简短嗅觉识别测试2排除了文化因素和老化对嗅觉识别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早期识别提供更客观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嗅觉功能障碍 嗅觉识别测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