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颗粒中40种元素分析、风险评估及最大限量理论值研究
1
作者 雷蓉 曹春琪 +3 位作者 刘亚茹 郝晓飞 李珍 刘永利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建立参麦颗粒中40种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中的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限度,为参麦颗粒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目的:建立参麦颗粒中40种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中的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限度,为参麦颗粒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3个厂家生产的共85批参麦颗粒样品中40种元素的含量,以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和暴露限值法(margin of exposure,MOE)对Pb,Cd,As,Hg,Cu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最大限量理论值。结果: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回收率在87.2%~113.8%范围内;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标示值一致。参麦颗粒中检出29种元素,含量较高的元素是Na,K,Mg,Ca,Al,Fe(>20 mg·kg^(-1)),重金属元素Pb,Cd,As,Cu被检出。85批次样品中Cd,Cu元素的HI均<1,Pb,As元素的MOE均>1,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得出参麦颗粒中Pb,Cd,As,Cu的限度分别为2,1,2,20 mg·kg^(-1)。结论:参麦颗粒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安全风险较低,该方法为参麦颗粒的用药安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颗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重金属 有害元素 风险评估 最大限量理论值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宿杉 苏建 +3 位作者 李舒琪 苏紫藤 王常顺 刘永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78-386,共9页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波长为254、28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建立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建立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15批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以上;对甘草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和厚朴酚、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10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区分各样品的质量差异标志物为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厚朴酚和甘草苷。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软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下载PDF
UPLC-MS/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麦冬和湖北麦冬中多指标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雷蓉 刘亚茹 +3 位作者 袁浩 苏建 马双成 刘永利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麦冬和湖北麦冬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Shimadzu Shim-pack gist C_(18)(100 mm×2.1 mm, 2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测定12个成分(6个... 目的:建立UPLC-MS/MS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麦冬和湖北麦冬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Shimadzu Shim-pack gist C_(18)(100 mm×2.1 mm, 2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测定12个成分(6个皂苷类、5个黄酮类和1个有机酸类)的含量,结合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102.09%,RSD≤3.20%。2种麦冬区分明显,麦冬中大部分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湖北麦冬。甲基麦冬高黄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A、山麦冬皂苷B、甲基麦冬黄烷酮B、甲基麦冬高黄酮B、对香豆酸、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苷、麦冬皂苷C等8个成分为其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区分麦冬和湖北麦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湖北麦冬 UPLC-MS/MS 聚类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酸枣仁中11个成分的含量
4
作者 李舒琪 孙慧珠 +3 位作者 苏建 马宿杉 袁浩 刘永利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2277,共6页
目的:基于UPLC-MS/MS法同时测定河北道地药材酸枣仁中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正、负离子切换模式采集,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 目的:基于UPLC-MS/MS法同时测定河北道地药材酸枣仁中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正、负离子切换模式采集,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对样品中11个成分(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牡荆素、当药黄素、维采宁Ⅱ、山柰酚-3-O-芸香糖苷、异牡荆苷、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木兰花碱、乌药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酸枣仁中11个成分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不同批次样品中各成分含量波动范围较大,除关注较多的黄酮和皂苷类成分,木兰花碱的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为酸枣仁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UPLC-MS/MS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