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洪艳 刘军伟 +2 位作者 曹志会 赵月 王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44-651,共8页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模糊综合评价法 生态安全预警 围场县 P-S-R模型 预警指数 警度标准
下载PDF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比阿培南中聚合物杂质 被引量:2
2
作者 冀亚敏 吴韶梅 +1 位作者 张亚莉 哈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对比阿培南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液-质(LC-MS)联用的方法确定其分子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Protein-Park^TM 60(7.8mm×300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mmol/L的乙...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对比阿培南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液-质(LC-MS)联用的方法确定其分子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Protein-Park^TM 60(7.8mm×300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mmol/L的乙酸铵溶液,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为20μL。用LC-MS法测定聚合物杂质分子量。结果采用HPSEC法,比阿培南聚合物杂质与比阿培南能完全分离,聚合物杂质在含比阿培南0.06-0.16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重复性较好(RSD=1.6%,n=6)。采用LC-MS法推断聚合物杂质主要是比阿培南的二聚物和三聚物。结论HPSEC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比阿培南中聚合物杂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聚合物杂质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液-质联用
下载PDF
化学制药液液萃取工艺的放大考虑
3
作者 李爱军 于东山 刘宝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5-227,232,共4页
针对化学制药工艺放大过程中液液萃取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工艺改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化学制药 液液萃取 传质效率 工艺放大
原文传递
机械致荧光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伟 王鑫 赵雄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42-3045,共4页
从荧光分子的结构设计及对性能的影响出发,综述了近年机械致荧光变色材料(MFC)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主要包括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脂肪链、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芳香环(或杂环)、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卤素原子、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氰基以及荧光... 从荧光分子的结构设计及对性能的影响出发,综述了近年机械致荧光变色材料(MFC)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主要包括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脂肪链、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芳香环(或杂环)、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卤素原子、荧光分子骨架上引入氰基以及荧光分子结构的其他改变等。同时对该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研发固态下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智能发光体以及具有较好水溶性、成膜性和快速恢复性的MFC荧光材料将是今后该领域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致荧光变色 摩擦变色 晶体结构 溶剂熏蒸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赵浩哲 杨雷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10%、40%、70%),分别于第3、6、9、12、15天测定斑马鱼肌肉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6项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并基于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计算基于改进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v2)以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胁迫使斑马鱼肌肉组织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但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暴露第6天时,70%实验组的ROS含量、CAT活性、GSH含量、MDA含量和γ-H2AX含量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01),响应时间早于10%和40%实验组,表明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胁迫能够快速诱导斑马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基于6项肌肉组织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IBR v2值计算结果显示,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且高浓度的制药废水产生的生态风险更加快速和持久。本研究可为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制药废水 生态风险评价 斑马鱼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下载PDF
六溴环十二烷(HBCDs)异构体及对映体的植物富集、传输、修复及毒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彤 杨妹 +4 位作者 李茜茜 刘子鑫 崔建升 鲍晓磊 郎子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9,共16页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脂肪族溴代阻燃剂,2013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中.HBCDs具有手性中心,多个对映异构体,不同的立体构型在环境中会发生选择性富集分布,降解转化和生物毒性等行...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脂肪族溴代阻燃剂,2013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中.HBCDs具有手性中心,多个对映异构体,不同的立体构型在环境中会发生选择性富集分布,降解转化和生物毒性等行为.植物是生态系统能量的生产者,HBCDs可通过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影响其在食物链的传递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本文对HBCDs异构体和对映体的植物提取分析方法、植物富集和传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植物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有效检测植物中的HBCDs异构体和对映体,对映体水平的检测将成为未来HBCDs立体构型分析的发展方向.HBCDs已在各类植物中被陆续检出,多数研究中α-HBCD是主要的异构体.目前在HBCDs对映体水平上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其在植物体内的传输尚无统一规律.植物种植可有效清除土壤中的HBCDs,展现出生物修复应用前景.HBCDs会引起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氧化胁迫和基因损伤等效应,不同构型的HBCDs表现出特异的选择性毒性行为.鉴于目前关于HBCDs的植物研究还很欠缺,建议今后加强对植物中HBCDs异构体和对映体水平的环境行为和污染治理研究,为综合评价HBCDs的生物有效性、健康风险评价及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对映体 选择性富集 植物修复 植物毒性
原文传递
化合物A34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探讨
7
作者 孙艳平 张雪玉 +7 位作者 田野 陈猛 窦珊珊 李硕 张惠敏 宋慧佳 赵燕芳 高子彬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86,共8页
为研究一种新型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抑制剂(A34)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连续5天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d)),诱导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 为研究一种新型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抑制剂(A34)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连续5天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d)),诱导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模型。通过饮水给药,考察A34对糖尿病小鼠饮水摄食量、非禁食血糖、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研究A34的降糖作用;通过研究胰岛中sEH表达水平、胰岛形态变化及血浆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分析A34降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34有效改善了糖尿病小鼠多饮、多食症状及葡萄糖耐量情况(p<0.01),降低了空腹血糖和非禁食血糖(p<0.01),提高了血浆胰岛素水平(p<0.05);小鼠胰岛中sEH表达量降低(p<0.01),胰岛受损减轻,血浆中IFN-γ与IL-4含量比值降低(p<0.05)。A34可能通过调控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损伤,从而改善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 1型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 胰岛Β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伟娜 赵雄燕 +2 位作者 孙占英 王鑫 李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6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纤维 碳纳米管
原文传递
过硫酸盐非均相催化剂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炳烛 张钊 +4 位作者 王昆亭 秦会会 王玉亚 高金龙 王奎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综述了目前对活化过硫酸盐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并按照零价金属,金属氧化物及金属矿,磁性及负载型复合催化剂,非金属碳纳米管,非金属其它碳材料为主线阐述。介绍了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条件、催化效果、环境影响以及降解污染物的... 综述了目前对活化过硫酸盐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并按照零价金属,金属氧化物及金属矿,磁性及负载型复合催化剂,非金属碳纳米管,非金属其它碳材料为主线阐述。介绍了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条件、催化效果、环境影响以及降解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对非均相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单展望,扩展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催化剂 非均相 高级氧化 降解
下载PDF
PVC热稳定剂氰尿酸锌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焕章 李花 李宏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氧化锌和氰尿酸为原料,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了氰尿酸锌热稳定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热重分析表明,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能钝化PVC链上的不稳定结构,吸收释放的氯化氢气体,抑制PVC的自催化作用... 以氧化锌和氰尿酸为原料,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了氰尿酸锌热稳定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热重分析表明,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能钝化PVC链上的不稳定结构,吸收释放的氯化氢气体,抑制PVC的自催化作用,有效减缓PVC的热降解。通过静态刚果红测试、烘箱热老化测试和动态流变测试,测定了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热稳定剂添加量为PVC的0.3%(质量分数)时,相比于硬脂酸锌,氰尿酸锌的热稳定性能更好,此时添加氰尿酸锌的PVC热稳定时间为18min,约为加硬脂酸锌热稳定时间的2倍;氰尿酸锌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硬脂酸锌热稳定剂,氰尿酸锌还能有效延长"锌烧"现象,与PVC有良好的相容性和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PVC 热稳定剂 氰尿酸锌 制备 热稳定性 硬脂酸锌
下载PDF
负载型Mn-Fe/γ-Al_2O_3低温脱硝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焕章 李宏 李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Mn-Fe/γ-Al2O3低温SCR催化剂,运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以氨气为还原剂,考察了负载量、活性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空速、O2体积分数、NH3/NO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Mn-Fe/γ-Al2O3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Mn-Fe/γ-Al2O3低温SCR催化剂,运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以氨气为还原剂,考察了负载量、活性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空速、O2体积分数、NH3/NO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Mn-Fe/γ-Al2O3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分数为20%、n(Mn)∶n(Fe)=4∶1、焙烧温度为600℃、空速为16000h-1、O2体积分数为4%、NH3/NO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200℃的条件下,NO转化率达到了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 活性
下载PDF
甘油锌热稳定剂的合成及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丹 李花 +1 位作者 李宏 陈焕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124,共5页
采用氧化锌和甘油合成了甘油锌,并表征了其作为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以硬脂酸锌作对比,利用静态和动态热稳定试验证明甘油锌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效果超过传统的硬脂酸锌。结果表明,甘油锌/硬脂酸钙应用于PVC时热稳定时间达到46 m... 采用氧化锌和甘油合成了甘油锌,并表征了其作为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以硬脂酸锌作对比,利用静态和动态热稳定试验证明甘油锌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效果超过传统的硬脂酸锌。结果表明,甘油锌/硬脂酸钙应用于PVC时热稳定时间达到46 min,是同等配比下硬脂酸钙/锌体系的近8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甘油锌作为热稳定剂,动态热稳定性能良好,明显缩短PVC的塑化时间,减少加工耗时,PVC树脂的塑化性能好,塑化效率高,且无"锌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锌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合成
下载PDF
蒙脱石改性研究及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蕾 邵永 +4 位作者 吴云霞 王建勋 王昆亭 张钊 王奎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48-4053,共6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蒙脱石的结构组成及性能,并对蒙脱石在应用中的无机改性、有机改性、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等几种较为普遍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蒙脱石和固载二氧化氯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以蒙脱石为载体制成固载二氧化氯作为具... 本文首先综述了蒙脱石的结构组成及性能,并对蒙脱石在应用中的无机改性、有机改性、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等几种较为普遍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蒙脱石和固载二氧化氯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以蒙脱石为载体制成固载二氧化氯作为具有防霉和脱霉双重效果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改性 应用 二氧化氯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焕章 李宏 +1 位作者 王丹 李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1,23,共5页
介绍了分子筛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碳基催化剂的优缺点,综述了各自的研究现状,并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分子筛 金属氧化物 碳基催化剂
原文传递
过硫酸钠降解印染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永 肖蕾 +5 位作者 吴云霞 王昆亭 张钊 王建勋 王奎涛 吴海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83,187,共5页
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经过活化可产生SO_4^-·。SO_4^-·氧化电位很高,在理论上能够降解大多数有机物。相比碱性与中性环境来说,酸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而且温度对过硫酸钠氧化降解有机物影响很大。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在当... 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经过活化可产生SO_4^-·。SO_4^-·氧化电位很高,在理论上能够降解大多数有机物。相比碱性与中性环境来说,酸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而且温度对过硫酸钠氧化降解有机物影响很大。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在当今日益剧增的印染有机废水的排放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该技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过硫酸钠活化文献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述了目前有关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钠降解有机废水概况,着重从过硫酸盐的活化条件,包括过硫酸盐的投加量、待处理有机废水的酸碱性、温度以及Fe^(2+)等过渡金属投加量等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活化条件 降解 有机废水
下载PDF
Mn-Co-Fe/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脱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焕章 李宏 李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Co-Fe/TiO_2低温SCR催化剂,考察了锰前驱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H2O,SO2对Mn-Co-Fe/TiO_2活性的影响,通过XRD、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Co-Fe/TiO_2低温SCR催化剂,考察了锰前驱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H2O,SO2对Mn-Co-Fe/TiO_2活性的影响,通过XRD、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硝酸锰为锰的前驱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n(Mn)∶n(Co)∶n(Fe)=4∶1∶0.7,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NO转化率达到97%以上。Mn-Co-Fe/T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载体以锐钛型TiO_2晶型存在,活性组分保持无定形的结构,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Mn-Co-Fe/TiO_2在反应温度为160℃时,H2O的存在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几乎没有影响;通入H2O、SO2后的120 min内,活性仅下降4%;单独通入SO2后,催化剂中毒程度较深。该催化剂有望应用于基本不含SO2的烟气低温脱硝以及不含SO2的硝酸尾气等NOX工业废气的低温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 脱硝 催化剂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剂含量测定方法及消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奎涛 王玉亚 +4 位作者 任欢欢 赵健 孙燕达 杨迦 姜海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6-1509,共4页
观察以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的消毒剂制成的剂型其杀菌效果。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检测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六亚甲基双胍含量,检测的最大吸收峰波长... 观察以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的消毒剂制成的剂型其杀菌效果。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检测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六亚甲基双胍含量,检测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在232nm,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曲线方程式y=0.0387x+0.0321,在5~5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中,聚六亚甲基双胍含量125mg/L,采用 6g/L硫代硫酸钠+10g/L组氨酸+3g/L卵磷脂+30g/L吐温80的中和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杀灭对数值达5以上。该制剂随浓度的增大,杀菌效果增强,对细菌有良好的消毒灭菌效果,是一种无毒无刺激药物,可应用于黏膜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六亚甲基双胍 消毒剂 紫外分光光度法 杀菌效果
下载PDF
链霉素生产废水对斑马鱼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洪艳 王丽新 +3 位作者 杨金迪 高吉喜 焦晓会 刘军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值30.56U/mg。体积分数70%实验组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体积分数30%和50%实验组MDA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在第6天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3.04%和47.50%,第12天和第15天,MDA活性都高于对照组。暴露期间体积分数10%和70%实验组的MDA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鱼体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暴露过程中变化明显,该链霉素生产废水已经对斑马鱼产生了氧化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废水 斑马鱼 SOD MDA
下载PDF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焕章 张悦 +1 位作者 冯雪 孙朝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5-1803,共9页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无污染、不腐蚀设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本文讨论了浸渍沉淀法、溶胶-凝胶法、低温陈化法和超声波共沉淀法4种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综...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无污染、不腐蚀设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本文讨论了浸渍沉淀法、溶胶-凝胶法、低温陈化法和超声波共沉淀法4种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综述了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载体和活性组分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模型,分析了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成酸机理,介绍了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表征手段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对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理论和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制备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PCB77和Cd共同暴露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及其介导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建升 高瑜 +1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岱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0-596,共7页
本文以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为生物模型,研究并比较了PCB77和Cd^(2+)对SMMC-7721细胞的单一与联合毒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发现,当Cd^(2+)暴露浓度为20μmol·L-1,PCB77暴露浓度为25μmol·L^(-1),暴露时间为48 h时,两种污染物... 本文以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为生物模型,研究并比较了PCB77和Cd^(2+)对SMMC-7721细胞的单一与联合毒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发现,当Cd^(2+)暴露浓度为20μmol·L-1,PCB77暴露浓度为25μmol·L^(-1),暴露时间为48 h时,两种污染物产生明显的联合毒性.二者共同暴露虽然不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但引起了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膜通透性显著增加,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胞内ROS水平升高.结果表明,PCB77和Cd^(2+)的共同暴露可引发联合肝细胞毒性,其毒性机理是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联合毒性 肝脏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