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萍 肖朝华 +2 位作者 王美荣 梁彬 张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5期444-446,共3页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是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是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能为临床快速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头颅CT 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供应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快速治疗
下载PDF
头颅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美荣 闫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72-73,共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围生期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属于是一种严重窒息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HI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数患者由于脑部缺氧后脑细胞水肿、坏死、脑组织出血,临床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围生期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属于是一种严重窒息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HI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数患者由于脑部缺氧后脑细胞水肿、坏死、脑组织出血,临床表现为肌肉张力变化、兴奋或抑制、呼吸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诊断效果 头颅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围生期新生儿 临床表现 脑部病变
下载PDF
螺旋CT在肺癌诊断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肖朝华 王美荣 闫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3期269-270,共2页
肺癌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不同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导致医师很难对疾病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以往临床上多采用X线检查对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但受重叠影像与低分辨率的限制,该检查方式疾病检出的准确率较低。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 肺癌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不同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导致医师很难对疾病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以往临床上多采用X线检查对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但受重叠影像与低分辨率的限制,该检查方式疾病检出的准确率较低。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临床上已广泛采用螺旋CT对早期肺癌进行诊断。本研究回顾11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进行螺旋CT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诊断 早期肺癌 肺癌临床 检查方式 胸膜凹陷征 低分辨率 分叶征 毛刺征 疾病诊断 良性病变患者
下载PDF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
5
作者 张凤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25-126,共2页
研究脊柱结核患者接受MRI影像诊断与CT诊断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1日~2021年3月1日治疗的100例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采用中心随机法将疑似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0例疑似脊柱结核,CT)与乙组(50例疑似脊柱结核... 研究脊柱结核患者接受MRI影像诊断与CT诊断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1日~2021年3月1日治疗的100例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采用中心随机法将疑似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0例疑似脊柱结核,CT)与乙组(50例疑似脊柱结核,MRI),研究指标包括诊断费用与时间、诊断结果。结果:乙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诊断费用与时间均高于甲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P<0.05;甲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确诊例数低于甲组金标准,P<0.05;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误诊率高于金标准,P<0.05;乙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确诊例数与金标准组间差异值小,P>0.05;乙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误诊率与金标准组间差异值小,P>0.05;甲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确诊例数低于乙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P<0.05;甲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误诊率高于乙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P<0.05。结论:MRI影像脊柱结核疾病诊断上更具优势,敏感度高,误诊率低,但在诊断费用上要显著高于CT,因此在基层中应用CT与MRI影像诊断脊柱结核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诊断 CT影像诊断 脊柱结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