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CD151联合贝伐珠单抗抑制结直肠癌生长与微血管密度
1
作者 刘艳彩 刘学刚 张振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下调CD151表达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生长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用贝伐珠单抗分别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以及CD151^(-)-HT-29株(下调CD151的HT-29细胞),最终将细胞分为4组:HT-29对照组,贝伐珠单抗处理组,CD151^(-... 目的研究下调CD151表达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生长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用贝伐珠单抗分别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以及CD151^(-)-HT-29株(下调CD151的HT-29细胞),最终将细胞分为4组:HT-29对照组,贝伐珠单抗处理组,CD151^(-)-HT-29组,CD151^(-)-HT-29+贝伐珠单抗处理组,通过细胞增殖活性实验(MTS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HT-29对照组以及CD151^(-)-HT-29组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4组裸鼠皮下瘤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皮下瘤的体积和质量;取各组成瘤裸鼠的肿瘤组织,通过标记血管内皮标志物,以免疫组化方式考察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处理组以及CD151^(-)-HT-29组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P<0.001);CD151^(-)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组细胞增殖比单一处理组细胞增殖慢(P<0.001);在裸鼠皮下瘤实验中,贝伐珠单抗处理组以及CD151^(-)组裸鼠皮下瘤体积、质量及MV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D151^(-)+贝伐珠单抗组裸鼠皮下瘤体积、质量以及CD34表达,与单一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CD151蛋白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的调控,并与靶向药物在瘤组织微血管生成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D151 贝伐珠单抗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学刚 刘艳彩 +3 位作者 吴春平 李景光 赵岭岭 张振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T29细胞中LRG-1以及LGR-5基因的表达情况;考察HT29、CD151--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HT29细胞中存在明显的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而CD151--HT29细胞中并无CD151蛋白的表达,且可以观察到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HT29细胞比较,CD151--HT29细胞中的LRG-1以及LGR-5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侵袭实验可见,HT29细胞侵袭能力强于CD151--HT29细胞(P<0.05)。结论 CD151基因的缺失能够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起始蛋白LRG-1、LGR-5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CD151基因对Wnt信号通路存在一定调控作用,这为结肠癌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藏慧 王伟 徐学灵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血糖、调血脂、控制血压等基本治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血糖、调血脂、控制血压等基本治疗,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明显降低,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大,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5.13%比10.26%,P>0.05),且均自行缓解。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其血清sTREM-1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阿司匹林 前列地尔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D151对结直肠癌β-catenin蛋白及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刚 刘艳彩 +5 位作者 吴春平 李景光 赵岭岭 张浩 彭晓兵 张振亚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究CD151对结直肠癌(CRC)血管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T-29和CD151--HT29细胞中CD15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HT... 目的探究CD151对结直肠癌(CRC)血管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T-29和CD151--HT29细胞中CD15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HT-29和CD151--HT29两组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差异。结果CD151--HT29组细胞中CD151和β-catenin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151--HT29组裸鼠皮下瘤重量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D151可通过上调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来促进CRC血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D151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结肠癌中骨桥蛋白与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赵岭岭 李景光 +3 位作者 刘艳彩 吴春平 刘学刚 商庆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存档的10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1选取同一手术患者的10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存档的10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作为研究组,另按照1:1选取同一手术患者的10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OPN、COX-2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OPN表达阳性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17.0%(χ~2=89.789,P=0.000);研究组COX-2阳性表达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χ~2=42.747,P=0.000)。OPN阳性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COX-2阳性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3.821,P=0.000)。结论通过检测OPN、COX-2表达水平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结肠肿瘤 环氧化酶-2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无气腹条件下钩型针缝合腹腔镜切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国增 张浩 +2 位作者 周宁 王志广 宋晓一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钩型针在无需气腹条件下缝合套管穿刺器(Trocar)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81例,其中186例采用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钩型针缝合组);195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套... 目的探讨钩型针在无需气腹条件下缝合套管穿刺器(Trocar)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81例,其中186例采用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钩型针缝合组);195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常规方法缝合组),观测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观察戳孔疝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3年发生戳孔疝的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年,钩型针缝合组发生戳孔疝1例,发生率为0.54%,常规方法缝合组发生戳孔疝9例,发生率为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P〈0.05)。结论在无气腹条件下钩型针缝合套管穿刺器切口与普通缝合方法相比,术后戳孔疝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气腹 人工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藏慧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对86例(92条下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施行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并发症... 目的评价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对86例(92条下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施行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共86例患者92条患肢,治愈88条,有效4条,总有效率100%。患者平均住院(3.2±2.4)d,术后3~8周伤口均一期愈合,58条患肢出现硬结,15例患者出现皮肤烧灼伤;2例患者局部曲张静脉残留。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9.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美观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电凝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下肢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结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症状的影响
8
作者 商庆花 李景光 +2 位作者 赵岭岭 姜晓倩 刘学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327-328,共2页
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实施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治疗有效性展开探讨。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40例,均为晚期结肠癌患者,患者的入组时间从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6月截止,采用随机... 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实施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治疗有效性展开探讨。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共计40例,均为晚期结肠癌患者,患者的入组时间从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6月截止,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针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负面情绪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运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可以使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替吉奥 晚期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