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某基层医院医生对胰岛素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陈金虎 谷鸿彦 +1 位作者 李萍 贾子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医生进行胰岛素认识情况调查问卷培训前后比较及与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医生问卷比较,了解基层医院医生对胰岛素认识的现状及培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医生自填的方式,对高碑店市医院57名内科医生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医生进行胰岛素认识情况调查问卷培训前后比较及与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医生问卷比较,了解基层医院医生对胰岛素认识的现状及培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医生自填的方式,对高碑店市医院57名内科医生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河北省人民医院64名内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在高碑店医院培训前后分别发放问卷57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发放问卷64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调查显示基层医生培训前与三甲医院医生比较,在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方面得分较低(P<0.05),在胰岛素的益处、担心及健康、日常生活、社交与家庭和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生对胰岛素治疗认识情况调查量表与培训前比较,各维度得分均比培训前高(P<0.05)。基层医生培训后与三甲医院医生比较,在胰岛素的益处、担心及健康、日常生活、社交与家庭方面得分均高于三甲医院医生(P<0.05),在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及不良反应方面基层医生培训后与三甲医院医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内科医生对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短期培训能够提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必要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基层医院 胰岛素认识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敏 张凯杰 +2 位作者 王素彦 董彦 唐群胜 《河北中医》 2012年第7期1017-1018,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达90%[1]。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和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以前者最为常见,且下肢多于上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达90%[1]。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和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以前者最为常见,且下肢多于上肢。发病早期具有可逆性,晚期常发展为顽固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祛瘀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降压和调脂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缪惠宁 贾新未 +7 位作者 张虹 宋雪娜 曹亚峰 李丹丹 刘春霞 闫振锋 刘倩 王雨水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66-268,272,共4页
目的观察降压和调脂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3-06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0.9 m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健康... 目的观察降压和调脂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3-06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0.9 m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健康宣教、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等基础治疗上给予贝那普利口服(10 mg/d,1次/d)控制血压;联合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d,1次/晚)。治疗8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IMT、血压及血脂的变化,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IMT值为(1.05±0.32)mm,联合组为(1.06±0.29)mm;治疗后,对照组为(0.89±0.17)mm,联合组为(0.58±0.19)mm;两组治疗后IMT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情况,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以在有效降压及调脂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良好的逆转作用,进而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振良 王雨水 任晓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分析对比观察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对照组应用心... 目的 分析对比观察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对照组应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高于对照组(P<0.05),LVEF值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6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停用心律平后恢复.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必须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首选胺碘酮治疗而不宜使用心律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律平
下载PDF
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葛晓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38-2339,共2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CRP、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期选择体...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CRP、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恢复到了对照组基准值的水平。治疗后cTnT与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准值水平(P<0.05)。结论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CRP、cTnT、CK-MB水平有助于动态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高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卡维地洛组48例,比索洛尔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随访两组患者超声... 目的:探讨使用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卡维地洛组48例,比索洛尔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随访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压、心率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率比索洛尔改善更为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血压卡维地洛改善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别不明显。结论:两种药物分别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因其作用受体的不同,在对心功能、心率以及血压等方面的改善效果不尽相同,但总体效果和安全性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卡维地洛 比索洛尔 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cTnI 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葛晓丽 马福义 +3 位作者 靳丽君 赵静 闫婧琦 王伟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5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后,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慢性心衰患...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后,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慢性心衰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中BNP、hs-CRP及cTnI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因子BNP、hs-CRP及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因子BNP、hs-CRP及cTnI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衰,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体内BNP、hs-CRP及cTnI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阿托伐他汀 环磷腺苷葡胺 心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齐彦菲 董彦 +2 位作者 赵路红 沈芳 刘丹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8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50%(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 50%比5. 00%,P> 0. 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YKL-40,FABP,MMP-9,MBP,Lp-PLA2,NSE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丹 董彦 +4 位作者 齐彦菲 赵路红 沈芳 陈红园 王媛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9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血液流变学、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血液流变学、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予脑苷肌肽治疗,试验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PO和MDA较对照组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ANGⅠ、GSH-Px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81.08%(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8.11%比10.81%,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MPO、MDA、血液流变学、ANGⅠ及GSH-Px,提升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氧化应激反应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美托洛尔协同胺碘酮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40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晓丽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协同胺碘酮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的有...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协同胺碘酮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的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抗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住院、心脏事件、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可发挥抗心律失常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胺碘酮 心律失常 联合用药 疗效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彦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5期76-76,共1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的IMT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昕 《陕西中医》 2013年第6期653-65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预后上看,两组在心绞痛、KillipⅢ-Ⅳ级、心律失常、梗塞延展等方面差异性明显(P<0.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在预后上看,两组在心绞痛、KillipⅢ-Ⅳ级、心律失常、梗塞延展等方面差异性明显(P<0.05);而从临床效果看,两组在胸痛、心电图和血清酶学的改变上差异性明显(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府逐瘀汤 治疗应用 阿斯匹林 治疗应用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6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彦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 mg,每日1次(每晚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 mg,每日1次(每晚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0 g,每日3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后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养血清脑颗粒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线丽华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8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治疗组患...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hs-CRP,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增强外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hs-CRP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延缓DN的进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彦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1期78-78,共1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30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非腔梗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30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非腔梗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腔梗组IMT较非腔梗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和P<0.01),非腔梗组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腔梗组和非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较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建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治疗后比...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除全血高切黏度外,观察组治疗后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清脑颗粒 盐酸氟桂利嗪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建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均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苯巴比妥与醒脑静联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该用药方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彦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8期128-128,共1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hs-CRP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舒血宁 急性脑梗死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昕 《陕西中医》 2014年第6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治疗。结果:在预后上看,两组在心绞痛、KillipⅢ-Ⅳ级、心律失常、梗塞延展等方面差异性明显(P<0.05);而从...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治疗。结果:在预后上看,两组在心绞痛、KillipⅢ-Ⅳ级、心律失常、梗塞延展等方面差异性明显(P<0.05);而从临床效果看,两组在胸痛、心电图和血清酶学的改变上差异性明显(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理气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彦 赵路红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15-616,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非高血糖患者286例,根据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高血糖组)130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156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非高血糖患者286例,根据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高血糖组)130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156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与神经缺损程度(NIHSS)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72.09%)、腔隙性梗死型(LACI)发生率43.48%、后循环梗死型(POCI)发生率34.48%、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发生率24.3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0d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神经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激性高血糖的程度影响预后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脑梗死分型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