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快速剪切连接工艺及成形力研究
1
作者 张双杰 杨京 +2 位作者 马世博 王伟 李云匣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剪切连接是无头轧制技术中的重要工艺,变形过程中存在剪切、挤压和镦粗。为掌握成形载荷的变化规律,基于上限法-基元矩形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压下量为1倍板料厚度时的成形载荷预测模型,可进行任意刃口宽度和搭接量组合参数下的理... 剪切连接是无头轧制技术中的重要工艺,变形过程中存在剪切、挤压和镦粗。为掌握成形载荷的变化规律,基于上限法-基元矩形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压下量为1倍板料厚度时的成形载荷预测模型,可进行任意刃口宽度和搭接量组合参数下的理论成形载荷求解。对剪切连接进行了工艺实验,分别得到了工艺参数对侧凸率、去头端厚度百分比和载荷值影响的主次顺序,及相对于各判定指标的最优方案。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并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将实验载荷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理论载荷进行了对比,两者数据相近,最大相对误差小于8%。该研究为中间坯高温固态剪切连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头轧制 剪切连接 成形载荷 侧凸率 去头端厚度百分比
原文传递
车用千斤顶上支成形有限元分析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红磊 马世博 +3 位作者 王伟 穆振凯 王奕博 赵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5,共8页
目的解决千斤顶上支外缘不规则曲面混合翻边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破裂等缺陷问题。方法基于Dynaform软件对千斤顶上支进行冲压仿真模拟,分析凸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对千斤顶上支成形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成形极限图、厚度变化... 目的解决千斤顶上支外缘不规则曲面混合翻边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破裂等缺陷问题。方法基于Dynaform软件对千斤顶上支进行冲压仿真模拟,分析凸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对千斤顶上支成形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成形极限图、厚度变化云图等,采用控制变量法、正交实验对其工艺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经有限元分析和正交优化的千斤顶外缘曲面翻边工艺如下:凸模圆角为过渡圆角结构,其齿顶大圆角和边缘小圆角半径分别为3.5 mm和0.7 mm,凹模圆角半径为3.5 mm,凸凹模间隙为2.8 mm,压边力为50000 N。结论采用最佳工艺方案可生产出合格制件,实际成形件的减薄情况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所得成形工艺参数对制件的影响规律可为研究不规则曲面混合翻边成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斤顶上支 有限元模拟 外缘曲面翻边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高强钢变厚板汽车B柱热成形数值模拟及主要参数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妍洁 高颖 +3 位作者 高静娜 刘凯源 张双杰 朱庆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0,共9页
目的研究热成形过程中冲压件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探究主要工艺参数对冲压件成形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热力耦合模型,对汽车B柱的热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板料及模具的温度和应力变化,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对冲... 目的研究热成形过程中冲压件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探究主要工艺参数对冲压件成形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热力耦合模型,对汽车B柱的热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板料及模具的温度和应力变化,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对冲压件的影响规律,利用得到的规律指导B柱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最后对B柱进行冲压试验。结果在热成形前的物料转移阶段,板材厚度差的存在使过渡区产生了温度梯度和内应力的变化;在热成形阶段,以减薄率为评判标准,确定了摩擦因数为0.35、冲压速度为100 mm/s时B柱的成形效果最好;对B柱的成形结果进行了分析,由局部减薄率的变化得到了模具缺陷的位置,由过渡区的偏移量得到了模具等厚区的长度,由板材温度变化确定了最佳保压时间为8 s。结论基于Abaqus软件,构建了B柱的热冲压有限元模型,对板材出炉至成形结束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B柱制件进行了冲压试验,发现制件的质量缺陷明显减少,对制件的指定点进行了面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5.83%,表明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变厚板 热冲压 22MnB5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5CrMoG耐热钢高温变形行为及Arrhenius本构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京 王伟 +2 位作者 张双杰 马世博 闫华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15CrMoG耐热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1173.15~1473.15 K,应变速率为5~20 s^(-1)的高温压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15CrMoG具有负的温度敏感性和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且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15CrMoG耐热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1173.15~1473.15 K,应变速率为5~20 s^(-1)的高温压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15CrMoG具有负的温度敏感性和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且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通过线性拟合求解出Arrhenius本构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基于峰值应力的表征参数和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表征参数本构模型对峰值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99824,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对峰值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99807。为进一步提升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建立了考虑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实现了对整个应变范围内流动应力的预测。在整个应变范围内,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表征参数本构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76%,物理基参数本构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CrMoG钢 高温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表征参数 物理基参数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磨损模型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磨损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妍洁 张双杰 +4 位作者 穆振凯 王伟 闫华军 马世博 张永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3,共9页
针对某铝合金覆盖件冲模磨损失效问题,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使用寿命,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动态磨损模型。该模型耦合了动态磨损系数和表面硬度变化曲线,其中,磨损系数K转化为随接触压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变化的动态磨损... 针对某铝合金覆盖件冲模磨损失效问题,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使用寿命,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动态磨损模型。该模型耦合了动态磨损系数和表面硬度变化曲线,其中,磨损系数K转化为随接触压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变化的动态磨损系数,表面硬度考虑了磨损深度的变化。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动态磨损模型耦合到有限元模拟中,实现了考虑磨损系数和硬化层深度变化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磨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凸凹模典型位置在成形过程中的动态磨损演化规律,并以模具最大磨损深度0.5 mm作为失效判据,得到该铝合金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为635428次。模具主要发生磨损的位置集中在模具合模线附近和大圆角处,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这些位置进行修模、调试,从而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模具 模具寿命 模具磨损 动态磨损模型
下载PDF
18CrNiMo7-6合金钢Zerilli-Armstrong本构模型的建立及修正
6
作者 郭自洋 王伟 +2 位作者 马世博 闫华军 穆振凯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41,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为0.001~1s^(-1)、变形温度为700~1000℃的条件下,对18CrNiMo7-6合金钢实施等温压缩试验,获得18CrNiMo7-6合金钢在不同条件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分析其热变形行为。构建了18CrNiMo7-6合金...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为0.001~1s^(-1)、变形温度为700~1000℃的条件下,对18CrNiMo7-6合金钢实施等温压缩试验,获得18CrNiMo7-6合金钢在不同条件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分析其热变形行为。构建了18CrNiMo7-6合金钢的Zerilli-Armstrong(Z-A)本构模型,描述其热变形行为。通过对比分析Z-A本构模型的预测值与等温压缩试验的试验值发现,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750,平均相对误差为8.1792%。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应变的5阶多项式描述Z-A本构模型中与应变有关的材料参数,实现对模型的修正,修正后的Z-A本构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53,平均相对误差为5.5358%,有效提高了本构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合金钢 Zerilli-Armstrong本构模型 热变形行为 等温压缩试验 模型修正
原文传递
YSZ涂层大气等离子喷涂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鲁若愚 吴朝峰 +1 位作者 王波 汪殿龙 《电焊机》 2024年第11期82-91,共10页
针对等离子喷涂工艺过程中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的喷涂粉末动态行为难以直接观测的问题,本文利用Ansys软件构建了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喷涂粉末颗粒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并深入分析了喷涂距离对粉末颗粒温度和速... 针对等离子喷涂工艺过程中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的喷涂粉末动态行为难以直接观测的问题,本文利用Ansys软件构建了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喷涂粉末颗粒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并深入分析了喷涂距离对粉末颗粒温度和速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喷涂距离为90 mm,此时喷涂粉末颗粒的温度和速度均达到了峰值。以上研究为YSZ涂层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中的参数优化及涂层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数值模拟 喷涂距离 工艺优化
下载PDF
Reactive HVOF sprayed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and its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静 闫冬青 +2 位作者 胡建文 张欣 李扬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011-1018,共8页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45# steel by reactive high-velocity oxy-fuel (HVOF) spraying. Its microstructure, phase composition, micro-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3.5% NaC1 solution and wear r...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45# steel by reactive high-velocity oxy-fuel (HVOF) spraying. Its microstructure, phase composition, micro-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3.5% NaC1 solu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is well bonded with the substrate. The micro-hardness measure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test loads. And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 under heavy loads is relatively high. The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exhibits an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3.5% NaC1 solution.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coating is positive and the passivation zone is broa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is stable in the electrolyte and provides excellent protection to the substrate. The wear coefficient of the coating under all loads maintains at 0.49-0.50.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 is revealed to be three-body abrasive wear. Yet the failure forms of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under different loads have an obvious difference. The failure form of coating under light loads is particle spallation due to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while that of coating under heavy loads is crackin~ between inter-lamel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HVOF spraying TiN-matrix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碳化钨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马世博 邵明杰 +4 位作者 侯瑞东 闫华军 张双杰 刘玉忠 李云匣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碳化钨广泛应用于复合涂层材料,可显著增强涂层耐磨性能,提高耐磨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研究了碳化钨形态和含量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机械合金化方式改善了涂层自熔性合金粘结相与碳化钨硬质相间... 碳化钨广泛应用于复合涂层材料,可显著增强涂层耐磨性能,提高耐磨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研究了碳化钨形态和含量对真空熔覆铁基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机械合金化方式改善了涂层自熔性合金粘结相与碳化钨硬质相间的浸润性能,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其相对耐磨性为非合金化方式制备涂层的2—3倍。研究了不同含量碳化钨对金属基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随着碳化钨含量的增加,涂层组织、耐磨性能、显微硬度及致密度变化的机理,得出碳化钨含量为60%的涂层具有较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耐磨性能 机械合金化 碳化钨
下载PDF
Secondary reaction mechanism of leaching process of calcium aluminate slag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会兰 王波 +2 位作者 张建新 宗书凤 刘佳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334-1340,共7页
SiO2 in calcium aluminate slag exists in the form of γ-2CaO·SiO2 which is more stable than β-2CaO·SiO2. However, it is decomposed by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during leaching process, leading to the second... SiO2 in calcium aluminate slag exists in the form of γ-2CaO·SiO2 which is more stable than β-2CaO·SiO2. However, it is decomposed by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during leaching process, leading to the secondary reaction. The extent of secondary reac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calcium aluminate slag were studied using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γ-2CaO·SiO2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leaching time and sodium carbonate concentration. The main products of secondary reaction are the mixture of hydrogarnet and sodium hydrate alumina-silicate. SiO2 concentration rises firstly and then drops with the increase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ble product of secondary reaction at low temperature is hydrogarnet. But hydrogarnet is transformed into sodium hydrate alumina-silicate at high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aluminate slag secondary reaction ALUMINA LEACHING
下载PDF
厚壁管开式冷挤压坯料集合逆向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素玲 李军 +2 位作者 张双杰 王丽娟 韩鹏彪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02,共5页
分析厚壁管无芯棒开式冷挤压的变形特点,运用场论及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包含坯料几何参数的运动学许可速度场。分析已知零件尺寸时,能成形该零件的坯料集合特点,根据所建立的运动学许可速度场,利用上限法原理,建立坯料逆向预测的方法... 分析厚壁管无芯棒开式冷挤压的变形特点,运用场论及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包含坯料几何参数的运动学许可速度场。分析已知零件尺寸时,能成形该零件的坯料集合特点,根据所建立的运动学许可速度场,利用上限法原理,建立坯料逆向预测的方法。针对特定零件,利用先确定坯料内孔尺寸,再进行外径预测的方法,得出该零件可以由一组不同的挤压前坯料(坯料集合)获得。坯料集合与零件的关系曲线表明,对于外径相同内径不同的零件,随着内孔直径d0增大,零件壁厚减小,坯料集合的D1/d1整体减小;对于同一零件,能成形该零件的坯料集合中,坯料的内外径比值不是简单线性关系,随着坯料内孔直径d1的增大,D1/d1减小。根据预测结果设计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管 开式冷挤压 流函数 上限法 坯料集合 工艺逆向预测
下载PDF
高温烧结非稳态含钠铝酸钙矿相转变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迪 古霖 +2 位作者 刘二康 孙会兰 王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0-1748,共9页
在CaO、Al2O3摩尔比为1.0、Na2O质量分数为12%和烧结温度为800~1350℃的条件下,研究Na2O-CaOAl2O3物料的物相转变、晶体稳定性、微观形貌及其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Na2O掺杂将促进12CaO·7Al2O3向2Na2O·3CaO·... 在CaO、Al2O3摩尔比为1.0、Na2O质量分数为12%和烧结温度为800~1350℃的条件下,研究Na2O-CaOAl2O3物料的物相转变、晶体稳定性、微观形貌及其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Na2O掺杂将促进12CaO·7Al2O3向2Na2O·3CaO·5Al2O3的转化;Na+取代优先生成的12CaO·7Al2O3结构中Ca2+位置进一步转化成2Na2O·3CaO·5Al2O3;升高烧结温度有利于12CaO·7Al2O3向2Na2O·3CaO·5Al2O3的转化速率,同时也会增大Na2O的烧损,从而降低2Na2O·3CaO·5Al2O3的生成量;烧结温度为1350℃、时间为2.0 h时,Na2O-CaO-Al2O3物料的物相组成为12CaO·7Al2O3和2Na2O·3CaO·5Al2O3,Al2O3的溶出性能良好,约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Na2O·3CaO·5Al2O3 12CaO·7Al2O3 微观结构 晶体稳定性 氧化铝溶出性能
下载PDF
焊接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及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邵超祥 +1 位作者 张亮 李超 《电焊机》 2023年第9期29-36,共8页
为了提高焊接机器人的编程效率并保证焊接质量,对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研发。首先采用D-H参数法建模并对焊接机器人进行了正逆运动学求解,然后通过构建焊缝坐标系的方法对相贯线的自动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C SDK与机... 为了提高焊接机器人的编程效率并保证焊接质量,对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研发。首先采用D-H参数法建模并对焊接机器人进行了正逆运动学求解,然后通过构建焊缝坐标系的方法对相贯线的自动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C SDK与机器人控制器进行通信。基于Visual Studio C#平台结合OpenGL实现了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自动路径规划和远程弧焊控制功能。最后通过RobotStudio对该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准确可靠且满足焊接机器人的工作要求,较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为机器人仿真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仿真 弧焊系统 机器人运动学 路径规划
下载PDF
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矿相转变及稳定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学政 白晓霞 +2 位作者 王睿 张迪 王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4-528,共5页
为了系统研究升温制度、降温制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的物相转变及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以MgO、CaCO3、SiO2、Al2O3和Na2SO4为原料,采用高温烧结和Na2CO3溶液标准溶出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 为了系统研究升温制度、降温制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的物相转变及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以MgO、CaCO3、SiO2、Al2O3和Na2SO4为原料,采用高温烧结和Na2CO3溶液标准溶出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能抑制硫元素的挥发,促进11CaO·7Al2O3·CaS的生成.快速降温有利于11CaO·7Al2O3·CaS的稳定存在,从而强化熟料中氧化铝的浸出性能.在最佳烧结条件下烧结温度为1 350℃,烧结时间为30 min,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均为15℃·min-1,此时熟料的物相为11CaO·7Al2O3·CaS和2CaO·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转变 氧化铝 溶出 升温制度 降温制度 铝酸钙 含S铝酸钙 含Mg铝酸钙
下载PDF
航空导管接头旋压连接装置逆向建模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王涓僖 +3 位作者 肖军雷 杨宝林 张双杰 苏孺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针对无扩口型钛合金航空导管接头的旋压连接,采用逆向技术对旋压连接装置进行建模。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建立航空导管连接接头旋压连接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采用响应曲面法,以主要工艺参数为变量,以填充率为优化目标,建... 针对无扩口型钛合金航空导管接头的旋压连接,采用逆向技术对旋压连接装置进行建模。基于Deform-3D有限元软件,建立航空导管连接接头旋压连接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采用响应曲面法,以主要工艺参数为变量,以填充率为优化目标,建立完全二阶响应曲面函数模型。通过对响应曲面函数模型的寻优求解,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组合为:芯轴自转速度为2.68 r·s^(-1)、芯轴轴向进给速度为0.11 mm·s^(-1),模型预测的填充率为93.3%。采用优化参数数值模拟的填充率为93.1%,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1%;试验制件的填充率为92.8%,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54%,同时亦对试验制件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响应曲面函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采用优化参数后,导管内壁变形均匀,管套凹槽填充效果良好,导管连接接头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导管接头 旋压连接 逆向建模 响应曲面法 填充率
原文传递
反应爆炸喷涂制备Ti-B-C-N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分析
16
作者 马静 阎冬青 +2 位作者 胡建文 张欣 李扬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8,共5页
对Ti-B4C-Co粉末进行了喷雾造粒法处理,获得了粉末直径为10~50μm的球形度良好的喷涂粉末,并在750℃真空热处理1 h,粉末中含氧量大大降低。以热处理后的造粒粉为喷涂材料,采用反应爆炸喷涂法获得了厚度为50~70μm的Ti-B-C-N复合涂层,对... 对Ti-B4C-Co粉末进行了喷雾造粒法处理,获得了粉末直径为10~50μm的球形度良好的喷涂粉末,并在750℃真空热处理1 h,粉末中含氧量大大降低。以热处理后的造粒粉为喷涂材料,采用反应爆炸喷涂法获得了厚度为50~70μm的Ti-B-C-N复合涂层,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涂层物相、显微结构以及人工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参数下获得的涂层物相有所差异,涂层中均含氧化物。在氧乙炔比为1∶0.85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涂层较致密,涂层较厚。不同工艺参数下获得的涂层在电解液中性能稳定,自腐蚀电位均高于碳钢基体,存在明显的钝化区,涂层的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氧乙炔比为1∶0.85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涂层耐蚀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喷涂 爆炸喷涂 Ti-B-C-N陶瓷涂层 喷雾造粒
原文传递
大功率低纹波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研制
17
作者 汪殿龙 黄浩 +2 位作者 邹显鑫 梁志敏 吴朝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7,I0008,共7页
等离子喷涂电源通常采用可控硅整流电源或逆变电源,存在效率低、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特殊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八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大功率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首先设计了斩波电源的电路拓扑,分析了... 等离子喷涂电源通常采用可控硅整流电源或逆变电源,存在效率低、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特殊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八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大功率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首先设计了斩波电源的电路拓扑,分析了斩波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流纹波产生机理,阐明了并联相数、占空比对电流纹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基于等离子喷涂工艺对电源特性的要求,设计出功率为40 kW的四相交错并联模块,在CAN总线协同控制下,组成80 kW的八相交错并联斩波式等离子喷涂电源.最后,搭建了等离子喷涂斩波电源样机,进行了喷涂试验,测试了电源的输出纹波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可控硅整流电源和逆变电源相比,斩波电源的电流纹波率降低50%以上,电源效率最高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斩波电源 BUCK变换器 交错并联 电流纹波
下载PDF
外加电位对X80管线钢模拟海岸土壤腐蚀的影响
18
作者 马静 姜秋月 +3 位作者 冯志浩 王建刚 李建辉 张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11,共9页
为探究双相X80管线钢在沿海土壤模拟溶液环境中的腐蚀机理,采用极化曲线、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交流阻抗(EIS)法对不同外加电位(-750,-900和-1050 mV vs.饱和甘汞电极(SCE))下双相X80管线钢的应力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 为探究双相X80管线钢在沿海土壤模拟溶液环境中的腐蚀机理,采用极化曲线、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交流阻抗(EIS)法对不同外加电位(-750,-900和-1050 mV vs.饱和甘汞电极(SCE))下双相X80管线钢的应力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相X80管线钢在-1050 mV电位下对应力腐蚀(SCC)最为敏感。慢应变拉伸呈现为脆性断裂,断口可见铁素体区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坑,这是由于过度阴极反应产生的氢原子扩散进入到钢中在铁素体晶界聚集,氢气析出产生的较高氢压超过材料的强度产生圆形孔洞,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变为椭圆形。在此电位下EIS模拟电阻最小,耐腐蚀性最差。-750 mV的外加电位可起到一定的电化学保护作用,但不足以防止X80管线钢应力腐蚀的发生。-900 mV的外加电位可有效抑制X80管线钢的阳极溶解,SSRT的强度和延展性均高于0 mV电位试样,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EIS模拟电阻最高,因此双相X80管线钢在模拟海岸土壤环境下最佳的阴极保护电位约为-900 mV vs.SCE。双相X80管线钢在沿海土壤模拟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可对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服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为腐蚀抑制与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工程 双相X80管线钢 外加电位 海岸土壤溶液 应力腐蚀
下载PDF
基于上限法的航空导管接头旋压连接理论解析及验证
19
作者 张双杰 王涓僖 +4 位作者 刘伟光 王伟 肖军雷 杨宝林 毛浩恩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9,共7页
对无扩口型航空导管接头的旋压连接进行了理论解析,采用上限法设定了运动许可速度场,并对滚柱的速度进行了分解,确定了各运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塑性变形消耗功率模型、速度间断面的剪切功率模型和接触面的摩擦功率模型,进而得到了消耗... 对无扩口型航空导管接头的旋压连接进行了理论解析,采用上限法设定了运动许可速度场,并对滚柱的速度进行了分解,确定了各运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塑性变形消耗功率模型、速度间断面的剪切功率模型和接触面的摩擦功率模型,进而得到了消耗总功率模型。根据功率平衡,建立了单位接触压力和三向分解旋压力模型。以Φ12 mm钛合金航空导管接头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消耗总功率、单位接触压力以及轴向、径向和切向的旋压力,对比分析了理论计算的三向旋压力和有限元分析获得的三向旋压力。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根据理论计算选取加工设备,获得了性能优异的试验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导管接头 旋压连接 上限法 理论解析 产品性能
原文传递
2A12-T42铝合金RFSSW焊点组织及腐蚀行为研究
20
作者 张亮 董松浩 王军 《电焊机》 2019年第12期1-7,共7页
2A12-T42铝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等优点,现已作为飞机机身的主要机构材料。采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FSSW)技术对2A12-T42进行焊接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焊点组织,采用浸泡试验、静态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对RFSSW焊点腐蚀行为... 2A12-T42铝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等优点,现已作为飞机机身的主要机构材料。采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FSSW)技术对2A12-T42进行焊接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焊点组织,采用浸泡试验、静态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对RFSSW焊点腐蚀行为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RFSSW焊点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焊点金属组织与析出相形态有差异性,在搅拌工具直接搅拌下SAZ与PAZ晶粒细小,TMAZ金属组织与析出相呈一定方向分布,HAZ受到较大的焊接热输入影响,晶粒长大,析出相粗化聚集;腐蚀试验表明,2A12-T42铝合金RFSSW焊点表面各区域的耐蚀性存在差异,HAZ耐腐蚀能力最低,先出现点蚀并发展成为剥蚀,SAZ耐腐蚀能力最高,RFSSW焊点的耐腐蚀能力低于母材;极化曲线测试表明,RFSSW焊点不同区域耐蚀性由好到差依次为SAZ、PAZ、BM、HAZ/TM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2-T42铝合金 RFSSW焊 金属组织 腐蚀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