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胁迫下野生大豆苗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耐镉候选基因筛选
1
作者 车雅丽 吴苏峻 +4 位作者 王坤杨 王艳丽 张锴 乔亚科 袁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4,共15页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源种,具有丰富的耐逆等位基因。为筛选耐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解析其耐镉分子机制,以冀东地区205份野生大豆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镉胁迫和对照(不进行镉胁迫)2个处理以及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2个...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源种,具有丰富的耐逆等位基因。为筛选耐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解析其耐镉分子机制,以冀东地区205份野生大豆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镉胁迫和对照(不进行镉胁迫)2个处理以及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2个环境重复,测定苗期地上部鲜质量(SFW)、地下部鲜质量(RFW)、株高(PH)、根长(RL),计算鲜质量根冠比(RSR)、各性状对应的耐镉系数(CTC)及各个野生大豆材料的耐镉综合评价值(D值),同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并对15号染色体上的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除RSR外,镉胁迫处理幼苗性状平均值均低于对照;频率分析结果显示,2个环境下的CTC均表现为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参照D值筛选出13份耐镉野生大豆种质。主成分分析显示,205份野生大豆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发现,205份野生大豆自然群体在100 kb处出现衰减。GWAS分析共检测到195个与野生大豆耐镉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单个SNP可解释1.95%~25.43%的表型变异。根据SNP的物理位置共鉴定到591个候选基因,其中11个候选基因分别由多个SNP重复关联到,属于一因多效。更重要的是,根据功能注释发现了2个金属耐性蛋白(MTPs)基因和2个重金属相关蛋白(HIPPs)基因,分别是LOC114386540(MTP 10-like)、LOC114388453(MTP 10-like)、LOC114369981(HIPP 36-like)和LOC114381753(HIPP 37-like),这4个基因为阐明野生大豆耐镉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单倍型分析发现,15号染色体上的单倍型2的平均耐镉系数最大,属于优异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镉胁迫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耐镉系数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秦皇岛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任艳军 马建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4,共6页
为了了解秦皇岛市商品蔬菜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别对蔬菜市场5类37种蔬菜共计518份蔬菜样品中As、Cd、Cr、Cu、Ni、Pb、Zn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蔬菜中As、Cd、Cr、Cu、Ni、Pb、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 为了了解秦皇岛市商品蔬菜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别对蔬菜市场5类37种蔬菜共计518份蔬菜样品中As、Cd、Cr、Cu、Ni、Pb、Zn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蔬菜中As、Cd、Cr、Cu、Ni、Pb、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036 mg/kg、0.019mg/kg、0.079 mg/kg、0.491 mg/kg、0.104 mg/kg、0.035 mg/kg、2.632mg/kg,其中12.17%的蔬菜样品重金属质量比超过限量标准,Cd和Cr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各类蔬菜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828±0.854,23.75%的蔬菜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轻度污染占17.18%,中度污染占3.47%,重度污染占3.09%,处于警戒限的蔬菜占总体的16.22%;重金属污染程度以茎菜类最为严重(56.76%),其次为叶菜类(36.01%)。根据成人和儿童暴露人群健康风险级别将蔬菜分为3类:一类蔬菜成人健康风险率为29.37%,儿童健康风险率为37.84%;二类蔬菜成人健康风险率为0~9.95%,儿童健康风险率为6.67%~18.96%;三类蔬菜基本无暴露健康风险。各类蔬菜复合健康风险以Cd或Cr贡献率最大。儿童因摄食蔬菜导致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大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蔬菜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秦皇岛市
原文传递
秦皇岛市售叶菜类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建军 任艳军 +1 位作者 任学军 杜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22,共10页
运用国家或FAO/WHO蔬菜卫生标准,采用目标危害系数(THQ)的方法,分别对秦皇岛市16种叶菜类蔬菜211份蔬菜样品中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当地居民摄食蔬菜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叶菜类蔬菜中... 运用国家或FAO/WHO蔬菜卫生标准,采用目标危害系数(THQ)的方法,分别对秦皇岛市16种叶菜类蔬菜211份蔬菜样品中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当地居民摄食蔬菜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叶菜类蔬菜中As,Cd,Cr,Cu,Ni,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40,0.035,0.075,0.553,0.091,0.045,3.682 mg/kg,23.23%的样品重金属质量分数超过食品中限量卫生标准,重金属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122±1.052,其中36.01%的蔬菜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芫荽、茴香、菠菜、雍菜、韭菜等蔬菜污染率分别为100.00%,85.72%,84.22%,83.33%,71.43%;目标危害系数(THQ)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叶菜类蔬菜对成人和儿童暴露人群健康风险级别划分为3类:一类蔬菜品种,成人健康风险率为14.29%~37.50%,儿童健康风险率为23.53%~87.50%;二类蔬菜品种,成人健康风险率为0%~6.67%,儿童健康风险率为6.25%~33.33%;三类蔬菜品种,健康风险率为零。复合风险主要由重金属Cd元素引起,儿童因摄食叶菜类蔬菜导致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大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秦皇岛市
下载PDF
河北省农田耕层土壤中镍含量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建军 杜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90,共4页
为探明河北省农田土壤质量现状和科学指导镍肥施用,研究了河北省农田主要类型耕层土壤中的全镍和有效态镍含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镍平均质量比26.48 mg/kg,质量比范围8.62-94.77 mg/kg,在20-30 mg/kg范围内分布频率最高,平... 为探明河北省农田土壤质量现状和科学指导镍肥施用,研究了河北省农田主要类型耕层土壤中的全镍和有效态镍含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镍平均质量比26.48 mg/kg,质量比范围8.62-94.77 mg/kg,在20-30 mg/kg范围内分布频率最高,平均质量比从高到低表现为棕壤土、潮土、褐土、栗钙土,总体分布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有效态镍平均质量比0.38 mg/kg,质量比范围0.11-1.58 mg/kg,在0.25-0.40 mg/kg范围内分布频率最高,平均质量比从高到低为棕壤土、栗钙土、褐土、潮土,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4种类型耕层土壤中全镍含量的变化与土壤pH值、全盐量及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相关性均不显著,而有效态镍含量变化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作为表征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河北省农田耕层土壤未出现镍污染,符合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查与评价 河北省 农田土壤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酿酒用金丝小枣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1 位作者 李军 高海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X期71-72,共2页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法(SDE)浸提酿酒用金丝小枣中挥发油成分,测得金丝小枣挥发油的含量为5.2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金丝小枣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8种主要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法(SDE)浸提酿酒用金丝小枣中挥发油成分,测得金丝小枣挥发油的含量为5.2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金丝小枣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8种主要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十二烷酸(43.48%),n-癸烷酸(18.00%),z-7-十四烷酸(1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小枣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马为民 马卫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24期122-124,共3页
叙述了近年来我国常用的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指出:一些新的样品处理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已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质谱鉴定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免疫分析法已经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色谱
下载PDF
谷子Dirigent家族基因鉴定与分析
7
作者 赵玉雪 任学军 +4 位作者 李云 王慧敏 周小可 林小虎 韩玉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7-1659,I0001,共14页
Dirigent(DIR)在植物木脂素或木质素的产生、防御反应、次生代谢和抗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谷子DIR家族基因(SiDIRs)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盐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41个SiDIRs,不均匀分布在8... Dirigent(DIR)在植物木脂素或木质素的产生、防御反应、次生代谢和抗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谷子DIR家族基因(SiDIRs)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盐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41个SiDIRs,不均匀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其命名为SiDIR1~SiDIR41,根据系统进化树关系将其划分为5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SiDIRs同单子叶植物高粱、玉米和水稻的共线性关系远高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番茄和大豆。顺势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SiDIRs具有与激素、植物生长、环境胁迫和光相关的元件。利用String软件预测到7个SiDIRs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SiDIRs在根、茎、叶和花中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表明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分析盐碱胁迫下12个SiDIRs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B175(盐碱敏感)和JK3(耐盐碱)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SiDIR17和SiDIR28在JK3中呈上调表达,但在B175中呈下调表达,推测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谷子耐盐碱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SiDIRs的耐盐碱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培育高效耐盐碱谷子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igent基因家族 盐碱胁迫响应 谷子
下载PDF
板栗花中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彬 王同坤 +2 位作者 侯文龙 牛少莉 杨越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1-126,共6页
研究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传统回流加热法对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试验研究,通过4种不同试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浸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提取试剂为甲醇。然后分别对微波浸提法和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板... 研究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传统回流加热法对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试验研究,通过4种不同试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浸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提取试剂为甲醇。然后分别对微波浸提法和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板栗花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甲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的浸提效果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单因素水平,再通过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以甲醇为浸提剂提取板栗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验证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浸提法,最后提取条件为40%甲醇溶液、提取时间60s、微波功率480W、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花 总多酚 提取工艺 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酸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22
9
作者 杜彬 李凤英 +1 位作者 范长军 朱凤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28-134,共7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可溶性膳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盐酸的浓度0.40mol/L、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90min、料液比1:1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47.56mg/g。结论:响应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此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酸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2 位作者 李军 高海生 刘长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2,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浸提的方法提取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3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北五味子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9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 采用同时蒸馏浸提的方法提取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3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北五味子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9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衣兰烯、2,6-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3-甲醇,1-甲基-8(1-甲撑)-三环[4.4.0.02,7]脱氢-3-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挥发油 蒸馏 GC/MS
下载PDF
昌黎产区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柴菊华 崔彦志 +3 位作者 杜彬 王莉 张学峰 孙国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采用Biochrom3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但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部分氨基酸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对19个氨基酸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 采用Biochrom3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但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部分氨基酸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对19个氨基酸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个单品种干红葡萄酒划分为5类,其中马贝克干红酒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品种 干红葡萄酒 游离氨基酸 脯氨酸 必需氨基酸 分析
下载PDF
大蒜浸提液清除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2 位作者 赵晓慧 任学军 刘长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6,共4页
文章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研究了影响大蒜浸提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结果表明:物料比为1∶2的大蒜浸提液在80℃水浴下处理10min,反应液pH为4.0,反应20min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大。将研究结果用于... 文章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研究了影响大蒜浸提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因素。结果表明:物料比为1∶2的大蒜浸提液在80℃水浴下处理10min,反应液pH为4.0,反应20min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大。将研究结果用于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清除效果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大蒜浸提液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1 位作者 沈莉 赵晓慧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12期23-25,共3页
研究了大蒜浸提液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并研究了影响该清除率的因素。结果表明,80℃水浴10min,物料比1∶2(m/m)的大蒜浸提液在pH为4.0的反应液中反应20min对亚硝酸盐... 研究了大蒜浸提液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并研究了影响该清除率的因素。结果表明,80℃水浴10min,物料比1∶2(m/m)的大蒜浸提液在pH为4.0的反应液中反应20min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大。将研究结果用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浸提液 亚硝酸盐 清除率
下载PDF
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彬 朱凤妹 +2 位作者 马建军 孟宪军 李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99-902,共4页
本文利用甲醇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浸提,得到白藜芦醇粗提物。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然后,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 本文利用甲醇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浸提,得到白藜芦醇粗提物。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然后,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皮渣 白藜芦醇 抗氧化性质 自由基清除能力
下载PDF
利用GC-MS技术分析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3 位作者 李军 高海生 刘长江 辛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得三棱挥发油的得率为3.19%。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三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得三棱挥发油的得率为3.19%。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三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1-methylethyenyl)-2(1H)萘酮(12.95%),2,4,6,7,8,8a-六氢-5(1H)-黄酮(10.72%),十氢-4a-甲基-1-萘(5.78%),3H-3a,7-甲撑甙菊环烃(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同时蒸馏萃取
下载PDF
佩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1 位作者 辛广 刘长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9-391,共3页
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佩兰挥发性成分,测得佩兰挥发油的含量为2.7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佩兰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 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佩兰挥发性成分,测得佩兰挥发油的含量为2.7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佩兰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2H-1-苯并吡喃-2-酮(12.58%)、麝香草酚(4.38%)、2,4,5,6,7,8-羟基-1,4,9,9-四甲基-3H-3a,7桥亚甲基甘菊环(4.50%)、氧化石竹烯(5.27%)、1-甲基-4-(1-丙基)-酚(3.97%)、1,1a,4,5,6,7,7b,8-八氢-1,1,7,7a四甲基-2H-环丙基[a]萘-2-酮(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兰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峰面积归-化法
下载PDF
微波辅助处理在豆奶酶解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蕊静 杜茂宝 +1 位作者 李汉臣 杜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豆奶为原料,经微波辅助处理后加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与热处理后加蛋白酶水解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和时间、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加酶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水解液pH等对豆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 以豆奶为原料,经微波辅助处理后加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与热处理后加蛋白酶水解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和时间、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加酶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水解液pH等对豆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1∶10的豆奶,在微波功率180W下处理20s,加入E/S=2%等比混合的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控制pH值7.0,60℃温度下水解3h,所得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比热处理后加酶水解提高近30%,且水解时间缩短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处理 豆奶 酶解
下载PDF
马来酰化壳聚糖的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侯文龙 杨婷 杨越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3-1165,共3页
对用马来酸酐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酰化壳聚糖的反应条件作了改进,选择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 h,对所得马来酰化壳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从其红外光谱图可见,马来酸酐的两个共轭羰基的吸收峰已消失,而在1 714.7 cm^(... 对用马来酸酐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酰化壳聚糖的反应条件作了改进,选择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 h,对所得马来酰化壳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从其红外光谱图可见,马来酸酐的两个共轭羰基的吸收峰已消失,而在1 714.7 cm^(-1)处可见不饱和羧酸的羰基C=O伸缩振动峰,在1 650.3 cm^(-1)处可见由酰胺键的羰基C=O和共轭烯烃的C=C双键叠加的吸收峰,由此说明马来酸酐与壳聚糖发生酰化反应生成了马来酰化壳聚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马来酸酐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比1.8时酰化度最高。由热重分析的结果可知:马来酰化壳聚糖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差,推断其原因是由于在多聚糖结构中引入了C=O,C=C及-OH等取代基后破坏了壳聚糖的晶体结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化壳聚糖 红外光谱法 热重分析法
下载PDF
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不亲和组合形成过程中特异蛋白的产生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慧 张香琴 +5 位作者 应泉盛 闫立英 王迎儿 张永兵 严蕾艳 王毓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6,共7页
以西瓜品种8424和甜瓜品种甬甜3号作为接穗,以印度南瓜A(TLZ-B2-1-24,亲和)和印度南瓜B(Z079-1-2-17,不亲和)为砧木,配置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不亲和组合,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组合(西瓜/印度南瓜A和甜瓜/印度南瓜... 以西瓜品种8424和甜瓜品种甬甜3号作为接穗,以印度南瓜A(TLZ-B2-1-24,亲和)和印度南瓜B(Z079-1-2-17,不亲和)为砧木,配置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不亲和组合,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组合(西瓜/印度南瓜A和甜瓜/印度南瓜A),以及嫁接不亲和组合(西瓜/印度南瓜B和甜瓜/印度南瓜B),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全蛋白变化,分离分析了嫁接亲和/不亲和过程中产生的特异蛋白。结果表明: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过程中,接穗(西瓜和甜瓜)组织蛋白和愈伤蛋白保持完整,砧木印度南瓜A的39 kDa愈伤特异蛋白在嫁接第10天后降解消失。瓜类异属间嫁接不亲和过程中,嫁接体的接穗部分出现了特异蛋白(西瓜36 kDa,甜瓜28 kDa);砧木印度南瓜B在愈伤期间,自身组织严重降解,38 kDa的愈伤蛋白在嫁接体-印度南瓜B部分降解消失。这些由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特性引起的接穗与砧木蛋白质谱带的变化结果,首次揭示了嫁接亲和特性在蛋白质水平上发生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异属间嫁接 嫁接蛋白
下载PDF
鸡腿菇中多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抑制剂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莉 朱凤妹 +1 位作者 杜彬 张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402-5403,5435,共3页
[目的]为鸡腿菇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鲜鸡腿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的粗酶液,研究pH值和温度对鸡腿菇PPO活性的影响,分析其热稳定性,并探讨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强酸... [目的]为鸡腿菇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鲜鸡腿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的粗酶液,研究pH值和温度对鸡腿菇PPO活性的影响,分析其热稳定性,并探讨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中,PPO都会失去活性。PPO酶活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说明PPO是一种热敏感性酶。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HSO3的抑制作用最强,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结论]在鸡腿菇的加工过程中,添加NaHSO3能有效降低PPO活性和防止褐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多酚氧化酶 性质 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