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星 杨春伟 +3 位作者 梁洁 李晓庆 刘秀荣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体育锻炼及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TC)、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的改善情况。结果 (1)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中的吸烟、饮食、血压、FBG及TC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平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由(2.06±1.09)个增至(2.37±1.05)个,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1);(3)综合干预后心血管平均健康评分由(6.85±1.90)分增至(7.52±1.9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功能社区 综合干预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慢病管理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冀 刘星 +6 位作者 梁洁 李雯 孙玉艳 刘丽英 郑久明 刘秀荣 吴寿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诊间SBPV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SBPV≥9.67 mmHg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Lghs-CRP、baPWV均大于SBPV<9.67 mmHg组;(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baPWV随SBPV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468,R^2=0.607,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baPWV与随诊间SBPV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收缩压变异性 相关性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庆 刘星 +5 位作者 李秋云 杨春伟 梁洁 刘秀荣 王晓涛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有5298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80例,女性2118例,年龄41~95(56.3±11.7)岁;2分性别按血尿酸四分位进行分组后,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男性及女性研究人群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不同尿酸水平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52%、50.89%、55.04%和56.43%;女性分别为20.69%、21.51%、25.71%和3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以尿酸<246.05μmol/L为对照组,246.05μmol/L≤尿酸<305μmol/L组、305μmol/L≤尿酸<371μmol/L组和尿酸≥371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44(1.18~1.76)、1.71(1.4~2.09)和1.8(1.47~2.2);女性人群中,以尿酸<202μmol/L为对照组,202μmol/L≤尿酸<244μmol/L组、244μmol/L≤尿酸<294μmol/L组和尿酸≥294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03(0.76~1.39)、1.32(0.98~1.76)和2.1(1.59~2.77)(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不同混杂因素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尿酸不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不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颈动脉斑块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腹型肥胖对糖尿病人群新发高尿酸血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星 刘秀荣 +5 位作者 杨春伟 周艳茹 李晓庆 刘红敏 王晓涛 吴寿岭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与新发高尿酸血症(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且既往无HUA病史及相关资料完整者5122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WC将观...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与新发高尿酸血症(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且既往无HUA病史及相关资料完整者5122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WC将观察对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新发HUA的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新发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结果 (1)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9±5.6)月,HUA发病率为5.6%(285/5122).肥胖组HUA发病率高于非肥胖组(6.9% vs3.8%,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性别、SBP、基线血清尿酸(SUA)水平是新发HUA的影响因素,其中肥胖是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9~1.89). 结论 腹型肥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新发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新发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 影响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颖 李雯 +7 位作者 周艳茹 安利杰 戚长春 秦天榜 袁凤辉 赵洪涛 赵性泉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在5852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资料完整的有5440例,理想血糖组(n=3808)、IFG组(n=1155)、糖尿病组(n=418)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9.6%、45.5%、63.6%;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IFG组、糖尿病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理想血糖组增加19%和85%,其OR值分别为1.19(95%CI1.01~1.39)、1.85(95%CI1.44~2.37)。结论 IFG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