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卟啉类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雅 成瑜 +1 位作者 宋松娜 赵玉立 《河北化工》 CAS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从显色剂、电化学、超分子化学、荧光性等方面对卟啉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 卟啉 显色剂 超分子化学 荧光性
下载PDF
基于PHREEQC程序的磷酸铵镁结晶法污水处理工艺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建森 宋永会 +2 位作者 袁鹏 袁芳 彭剑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13,共6页
为揭示溶液物化参数对磷酸铵镁结晶工艺回收氮、磷的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水质模型程序PHREEQC2.11计算了涵盖实际工况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溶液体系的磷酸铵镁饱和度指数,对溶液组分的浓度效应进行了模型化热力学评估.模拟溶液体系含磷10~600... 为揭示溶液物化参数对磷酸铵镁结晶工艺回收氮、磷的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水质模型程序PHREEQC2.11计算了涵盖实际工况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溶液体系的磷酸铵镁饱和度指数,对溶液组分的浓度效应进行了模型化热力学评估.模拟溶液体系含磷10~600mg·L-1、镁24~720mg·L-1,其氨氮与磷的摩尔比为1~40,温度为25℃,pH值为6.0~12.0.计算结果表明,磷酸铵镁的饱和度指数与氮、磷、镁的质量浓度分别呈对数函数关系,并随任何一个因子的增大而增大;与溶液pH值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结晶反应的最佳pH值为9.0,并随溶液中氨氮与磷摩尔比的增大而略升;此外,磷酸铵镁的饱和度指数与溶液离子强度呈幂函数关系,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调节溶液的镁盐浓度和控制溶液pH值,是调控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实现氮、磷回收的2种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镀镁 结晶工艺 氮磷回收 PHREEQC程序 饱和度指数
下载PDF
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胜利 申利红 +2 位作者 王建森 席改卿 许文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6-1949,共4页
以大黄酚(CHRYS)为印迹分子,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试验了聚合物对大黄酚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 以大黄酚(CHRYS)为印迹分子,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试验了聚合物对大黄酚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在优化的固相萃取条件下,大黄酚与它的结构相似物大黄素甲醚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大黄酚被富集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应用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原文传递
超滤过程中膜污染控制和膜清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爱兵 李雅 +3 位作者 李淑贤 马子川 刘树明 王学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超滤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膜污染,致使膜通量降低。通过对污染物的成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材料、原料液、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论述了通过原料液预处理、膜材料和膜组件改进、操作条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减轻膜污染,利用物理清... 超滤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膜污染,致使膜通量降低。通过对污染物的成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材料、原料液、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论述了通过原料液预处理、膜材料和膜组件改进、操作条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减轻膜污染,利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尽可能恢复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污染控制 膜清洗
下载PDF
新型金属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雅 王晓梅 +2 位作者 韩士由 刘彦钦 曹秀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设计合成了4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收率27.1%~58.3%,mp〉300℃。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经抗癌活性... 设计合成了4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收率27.1%~58.3%,mp〉300℃。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经抗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DI、C2、D2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氟尿嘧啶 合成 抗癌活性 荷瘤小鼠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烷氧苯基三间氯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雅 申利红 +1 位作者 王建森 韩士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提高5-氟尿嘧啶抗癌的靶向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衍生物及其Mn3+配合物,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通过IR、UV-Vis、1H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 为提高5-氟尿嘧啶抗癌的靶向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衍生物及其Mn3+配合物,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通过IR、UV-Vis、1H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测试了卟啉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初筛结果显示,化合物D3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氟尿嘧啶衍生物 合成 体外抗癌活性
下载PDF
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胜利 朱晓敏 席改卿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7-1209,1221,共4页
研究了温度、光照、pH、金属离子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添加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天然抗氧化剂木犀草素对提高色素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红色素稳定性不同程度受光照、温度和Fe3+、Cu2+... 研究了温度、光照、pH、金属离子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添加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天然抗氧化剂木犀草素对提高色素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红色素稳定性不同程度受光照、温度和Fe3+、Cu2+与Al3+的影响,受pH影响较小。加入抗氧化剂后,色素稳定性有所提高,与BHT相比,木犀草素减弱光照和Fe3+对色素的影响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稳定性 木犀草素 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
下载PDF
槐花中芦丁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胜利 孙金香 +1 位作者 席改卿 赵志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6-308,381,共4页
用超声辅助醇提工艺,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从槐花中提取芦丁的最佳条件,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确定了芦丁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将其应用到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实验中,并与几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醇提工艺的最佳参数... 用超声辅助醇提工艺,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从槐花中提取芦丁的最佳条件,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确定了芦丁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将其应用到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实验中,并与几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醇提工艺的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g/mL)1:10、提取温度45℃,超声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得率可达6.10%;芦丁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其IC50分别为28.39、69.88μg/mL;在用于提高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实验时,芦丁作用仅次于VE,而强于VC和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芦丁 超声提取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选择性提取单取代磺酰脲除草剂的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胜利 董襄朝 +1 位作者 王宁 范志金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2,共5页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新型的单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用平衡吸附及液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于印迹分子及其结构类似化合物NK#94827的识别特性及亲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对NK#94827具有...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新型的单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用平衡吸附及液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于印迹分子及其结构类似化合物NK#94827的识别特性及亲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对NK#94827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为印迹聚合物应用于环境样品中NK#94827及其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单嘧磺隆 NK#94827 结构类似物 选择性提取
下载PDF
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胜利 张维君 《化工时刊》 CAS 2009年第9期16-19,共4页
以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酚为印迹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封管聚合法合成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印迹... 以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酚为印迹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封管聚合法合成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大黄酚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分子印迹聚合物 静态吸附 Scatchard分析
下载PDF
水溶液中金属钕诱发芳香醛还原偶联
11
作者 边延江 刘树明 +1 位作者 彭晓霞 刘晓斌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3-626,共4页
在Nd-CH3OH-HOAc(质量分数为36%)水溶液体系中,超声辐射下室温还原芳香醛,2h内可得到收率为48%~85%的邻二醇.而同样体系中搅拌24h,邻二醇产率为36%~74%.该方法时间短,产率高,环境友好,没有单分子还原产物,化学选择性好.
关键词 超声辐射 还原偶联 邻二醇 水溶液
下载PDF
两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
12
作者 李雅 李淑贤 +1 位作者 韩士田 刘彦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5-398,共4页
以对羟基苯甲醛、茴香醛为主要原料,合成了2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电喷雾质谱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纯化的条件.选择非质子极性溶... 以对羟基苯甲醛、茴香醛为主要原料,合成了2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电喷雾质谱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纯化的条件.选择非质子极性溶剂DMF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120℃,TLC检测反应的进行,大约10 h反应完全,反应收率为49.0%-50.6%.采用薄层层析硅胶G作固定相,以V(氯仿)∶V(丙酮)=15∶1作洗脱剂,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化合物 合成 卟啉
下载PDF
吸光光度法测定锰铁中的硅
13
作者 王胜利 王淑华 《河北化工》 CAS 2007年第9期57-58,共2页
采用硝酸、氢氟酸溶解样品,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硅。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其测定范围宽,可测定0.005%-10.00%的硅,硅含量在0-6×10-6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关键词 锰铁 硅钼蓝 吸光光度法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铝中痕量铜
14
作者 王胜利 《河北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63-64,共2页
依据动力学理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铝中痕量铜,利用铜(Ⅱ)在中性介中催化加速过氧化氢氧化锌试剂褪色这一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铜(II)的新方法。测铜(Ⅱ)时,在范围为0—2.0×10-7g·mL-1内符合Beer定律,最低检测限为1.2×10-9... 依据动力学理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铝中痕量铜,利用铜(Ⅱ)在中性介中催化加速过氧化氢氧化锌试剂褪色这一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铜(II)的新方法。测铜(Ⅱ)时,在范围为0—2.0×10-7g·mL-1内符合Beer定律,最低检测限为1.2×10-9g·mL-1,表观摩尔系光系数ε为1.28×104L·mol-·1cm-1。此方法用于测定纯铝中的痕量铜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0.15%—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 分光光度法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萃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工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胜利 任云 王博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266,共5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工艺条件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探讨。建立了有关木犀草素提取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3.6 MPa,分离压力为11.72 MPa,CO2流速为6.38 L/h;在此条件下,木犀草素提取的综合评价指... 对超临界CO2萃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工艺条件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探讨。建立了有关木犀草素提取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3.6 MPa,分离压力为11.72 MPa,CO2流速为6.38 L/h;在此条件下,木犀草素提取的综合评价指标Z%(为木犀草素含量(X%)与得率(Y%)的算术平均值)为9.30%,与预测结果吻合。并与传统溶剂提取法进行比较,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综合评价指标Z%为乙醇回流法的2.4倍,木犀草素提取率由51.2%提高到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花生壳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采用量化计算和预实验的方法优化大黄酚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胜利 毕慧敏 刘妍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8-672,共5页
在研究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为选择合适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PM3量化计算方法,得出大黄酚与4-乙烯吡啶、甲基丙烯酸之间的结合能分别为-768.91 kJ/mol和-14.78 kJ/mol,表明4-乙烯吡啶与大黄酚的作用力更强,是较好的功能单体;... 在研究大黄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为选择合适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PM3量化计算方法,得出大黄酚与4-乙烯吡啶、甲基丙烯酸之间的结合能分别为-768.91 kJ/mol和-14.78 kJ/mol,表明4-乙烯吡啶与大黄酚的作用力更强,是较好的功能单体;又采用紫外预组装的实验方法优化选择功能单体,得出与上述一致的结论;同时实验确定大黄酚与4-乙烯吡啶最佳反应比为1:4。因此,以此单体和反应比去合成大黄酚印迹(MIP)和非印迹聚合物(NMIP),采用平衡吸附实验表征MIP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并推测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P对大黄酚及结构相似物的分配系数均大于NMIP;MIP对大黄酚的结合容量大大高于NMIP,对大黄酚的分配系数大于其结构类似物;由此说明:合成的MIP具有一定的印迹效果,4-乙烯吡啶与大黄酚(及其类似物)的作用可能产生于羟基蒽醌骨架上。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和量化计算具有一致性,量化计算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时功能单体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计算 预组装实验 功能单体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