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 关于联合发布《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标准招标文件》(2020年版)的通知
1
作者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20年第5期22-22,共1页
各市场主体:为加强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范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编制工作,提高文件编制质量、招标工作效率,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推进雄安新区全流程电子化招标进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 各市场主体:为加强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范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编制工作,提高文件编制质量、招标工作效率,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推进雄安新区全流程电子化招标进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特点和管理需要,我们编制了适用于全流程电子化的标准招标文件,并配套开发了交易系统进行试运行,根据新区实际情况,经研究在新区范围内推广使用,现通知如下:一、《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标准招标文件》(2020年版)自2020年10月10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编制招标文件(含资格预审文件)应当使用《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标准招标文件》(2020年版),并实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 配套开发 市场主体 雄安新区 资格预审文件 招标投标活动 交易系统 文件编制
下载PDF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实践与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庆彬 张秋义 +2 位作者 王晓旭 陈傲天 董涛 《城市勘测》 202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介绍了“多测合一”政策的出台背景,系统总结了各地“多测合一”的典型做法。重点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信息管理和共享应用介绍了雄安新区“多测合一”实践经验,通过工作实际验证了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并对进一步改进“多测合一”工作... 介绍了“多测合一”政策的出台背景,系统总结了各地“多测合一”的典型做法。重点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信息管理和共享应用介绍了雄安新区“多测合一”实践经验,通过工作实际验证了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并对进一步改进“多测合一”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测合一” 雄安新区 工程建设 实践经验
下载PDF
雄安新区“多测合一”信息共享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秋义 马晓辉 +3 位作者 李彬彬 吴棠侠 陈傲天 王晓旭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4期17-22,共6页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实践中信息共享难、信息共享效率低,导致“重复测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改革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雄安新区“多测合一”信息共享需求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测合一”信...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实践中信息共享难、信息共享效率低,导致“重复测绘”不同程度存在、制约改革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雄安新区“多测合一”信息共享需求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测合一”信息共享的总体技术框架,阐述了雄安新区“多测合一”信息共享关键技术和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该成果帮助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服务总时限从5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左右,为雄安新区大规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多测合一”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雄安新区测绘成果服务安全防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秋义 王晓旭 +2 位作者 崔瀚川 叶梓 周爱华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2期79-82,共4页
伴随着雄安新区规划设计和大规模建设的有序推进,测绘成果数据分发和使用日益频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针对雄安新区测绘成果在分发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数字水印技术、安全控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雄安新区测绘成果服务安全... 伴随着雄安新区规划设计和大规模建设的有序推进,测绘成果数据分发和使用日益频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针对雄安新区测绘成果在分发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数字水印技术、安全控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雄安新区测绘成果服务安全防控系统,主要包括测绘成果申领审批子系统、测绘成果数字水印子系统、测绘成果安全控制子系统和线上授权分发子系统。系统有效保障了雄安新区测绘成果数据安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成果 安全防控 数字水印 访问控制
下载PDF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拟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雪然 潘佩佩 +1 位作者 王晓旭 王晓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5,共9页
揭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不仅有助于明确其与自然、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关系,还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面临新发展机遇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基于景观生态... 揭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不仅有助于明确其与自然、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关系,还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面临新发展机遇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基于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探讨区域景观格局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在模拟结果层面,河北省未来建设用地占比增至11.94%,林地、草地面积略有增加,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比降至46.35%、2.62%、0.71%,Kappa系数和FoM系数的计算结果均说明GeoSOS-FLUS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2)在景观格局层面,耕地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林地、建设用地优势度提升,草地、水域被不断分割;区域整体蔓延度指数降低,分裂指数由1990年的9.37增至2020年的12.71,景观格局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在现行土地政策机制下,2030年景观格局虽向良性态势发展,但依然面临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耕地破碎化严重等问题。本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平衡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OS-FLUS模型 模拟预测 景观格局 河北省
下载PDF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彬彬 马晓辉 +1 位作者 王晓旭 赵明辉 《北京测绘》 2022年第11期1548-1556,共9页
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类型、全审批阶段涉及测绘服务事项的数据生产、质检、提交、审核、管理、共享为主线,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流引擎、图库一体化等技术,设计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息管理系统,实... 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类型、全审批阶段涉及测绘服务事项的数据生产、质检、提交、审核、管理、共享为主线,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流引擎、图库一体化等技术,设计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生产、网上办事、业务办理、成果管理、数据共享等全流程功能,并在雄安新区实践应用,为“多测合一”相关系统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测合一 工程建设项目 信息管理系统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倩石 潘佩佩 +4 位作者 王晓旭 王雪然 王晓萌 李宁 王新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2-1171,共10页
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快速非农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提高对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运用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了2000—2015年河北省... 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快速非农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提高对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运用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了2000—2015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动态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0.8~1,保持较高水平,其中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先由0.9减少到0.8,2003年后波动上升,在2015年其值达到1。从空间上看,区域间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空间变化明显,区域同质性增强。从动态变化看,河北省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由1.03波动上升到1.18,其中耕地利用综合提高型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技术进步提高型分布于冀中南部地区,技术变化提高型仅存在于衡水市辖区,综合下降型零散分布在中南部区域。从影响因素看,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河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与农业产值占比和复种指数呈正相关,与高程、坡度、农业人口占比以及非粮占比呈负相关。其中高程、坡度、复种指数和农业人口占比影响较小,农业产值占比和非粮占比影响较为明显,非粮占比影响最为显著,其相关系数为-0.520249。最后从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出发依据不同区域情况对如何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DEA-MALMQUIST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晓萌 潘佩佩 +4 位作者 王晓旭 刘苗苗 赵倩石 王雪然 王新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8,I0002,共10页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85-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ESCI指数、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及权...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85-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ESCI指数、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逐渐减少,但不同时段变化趋势不同。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河北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迥异:农作物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碳储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生境质量变化平稳,土壤保持呈波动减少态势。2)从省域尺度看,河北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影响,碳储量与农作物生产以及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均呈现协同关系,农作物生产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以及碳储量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均呈现权衡关系;从区域空间分异看,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变化明显,支持服务中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总体上呈现西北协同—东南权衡关系,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以协同关系为主,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以权衡关系为主;从县域尺度看,土壤保持与碳储量、生境质量以及农作物生产与碳储量、土壤保持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明显,而生境质量与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较为分散。理清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可避免不必要的权衡风险,为优化河北省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双赢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权衡/协同
下载PDF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9
作者 肖艳明 《新材料·新装饰》 2019年第1期46-46,共1页
为了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文章首先提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绿化的设计过于单一、园林绿化建设只追求形式、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然后给出了解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引进... 为了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文章首先提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绿化的设计过于单一、园林绿化建设只追求形式、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然后给出了解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引进先进思想;统一布局,切实提高设计水平;大力宣传全民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最后总结了只有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严格的措施,园林才会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养护管理 植被种植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1 位作者 潘佩佩 王晓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30,共8页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工程地质三维岩性网格模型体绘制的边界平滑方法
11
作者 周英 牛露佳 +2 位作者 王占刚 张曦 许钊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决工程地质三维岩性网格模型体绘制过程中岩性属性在岩层分界处非连续过渡而产生锯齿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三维岩性网格模型细分的边界线性平滑方法。基于岩层水平连续和纵向上空间叠置关系下老上新的特点,借鉴相邻钻孔岩层连... 目的为了解决工程地质三维岩性网格模型体绘制过程中岩性属性在岩层分界处非连续过渡而产生锯齿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三维岩性网格模型细分的边界线性平滑方法。基于岩层水平连续和纵向上空间叠置关系下老上新的特点,借鉴相邻钻孔岩层连接地质界面的思路,将岩性网格组织为横向上规则划分、纵向上记录岩层段顶底高程值的形式,类似规则分布的虚拟孔(称为垂直柱Pillar),并基于此种形式在光线投射过程中利用采样点周围4个岩层段形成属性计算单元,再定义相邻柱Pillar上岩层连接规则和16种空间单元细分模板,实现模型空间内任意点的岩性属性线性计算。结果通过WebGL2.0在GPU中实现与验证,得出可以明显平滑纵向上的岩层分界,解决了体绘制岩性边界的锯齿问题,最终实现采样点岩性属性的计算并得到平滑后的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将岩层特点与体绘制光线投射算法空间采样过程结合,针对水平连续假设的工程地质岩层具有较好的平滑效果,可为工程地质岩性网格可视化的抗锯齿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但是,因岩层间没有明确清晰的层序关系,因此不能处理含断层的模型,也不能处理大倾角岩层横向不连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岩性网格 光线投射 锯齿 体绘制 平滑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建模多技术融合的1∶500地形图测绘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秋义 王笑 +3 位作者 王晓旭 叶梓 秦海超 周爱华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3期13-17,共5页
针对雄安新区快速测制1∶500地形图并同步生产多种地理信息产品的现实需求,本文结合平原和丘陵地区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将区域高程拟合、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立体测图等技术方法融合的快速测图模式,以内业立体测图代替传统全野外测... 针对雄安新区快速测制1∶500地形图并同步生产多种地理信息产品的现实需求,本文结合平原和丘陵地区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将区域高程拟合、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立体测图等技术方法融合的快速测图模式,以内业立体测图代替传统全野外测图。该模式在雄安新区1∶500地形图测制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地形图成果平面和高程精度优于12 cm,提高近40%的作业效率,还可提供正射影像图、实景三维模型、高程拟合参数、二维实体成果等多种地理信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00地形图测绘 区域高程拟合 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模型立体测图
下载PDF
带穿层柱钢框架结构受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重 王祥臻 +3 位作者 张康伟 王海波 王晶 吴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47,共13页
为了研究带穿层柱框架结构的受力机理,将穿层柱高度范围的剩余框架视为子结构,采用广义反弯点法(D值法)确定结构的侧向刚度。考虑穿层柱占比、穿层柱高度对结构侧向刚度比、自振周期、构件内力以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给出了实用的评估方... 为了研究带穿层柱框架结构的受力机理,将穿层柱高度范围的剩余框架视为子结构,采用广义反弯点法(D值法)确定结构的侧向刚度。考虑穿层柱占比、穿层柱高度对结构侧向刚度比、自振周期、构件内力以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给出了实用的评估方法。通过考虑同层框架柱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确定有侧移框架穿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分别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带穿层柱框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穿层柱数量与穿层柱高度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减小,基本自振周期延长,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柱剪力分配显著变化;穿层柱顶楼层框架梁轴力存在突变,该层楼盖在协调结构变形与内力分配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在设计时需要适当加强;在确定有侧移框架穿层柱的计算长度时,可考虑同层框架柱相互作用的影响,对穿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修正;穿层柱的弹性刚度较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较晚,故此其分担的剪力显著增大;随着穿层柱数量减少、穿层柱高度增大,塑性阶段剪力分担率增幅加大。提出的基于穿层柱数量与穿越层数的地震力放大拟合计算式,可用于穿层柱塑性阶段剪力占比放大倍数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穿层柱 抗侧刚度 受力特点 计算长度系数 弹塑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