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华 李少星 +1 位作者 赵长义 闫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43期7571-7580,共10页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发生形变、位移情况,预测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最大允许程度和探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3.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踝关节远端轴向受力,得出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结果与结论:建立人体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157 990,总节点数为193 801。3个位相,都是随着胫骨远端缺损面积的增大,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尤其是跖屈位在缺损直径13 mm的面积时,变化最为明显;3个位相的接触面积,在中立位接触面积最大;在中立位和背屈位都是随着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逐渐增大,都是在11-13 mm以后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在中立位和背屈10°位,主要集中在后内和后外象限;在跖屈10°位,变化比较复杂,在11-13 mm,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变化明显增大,到13 mm应力峰值达到最大值。所以,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最大缺损直径可认为是11-13 mm。胫骨远端关节软骨及骨床缺损直径超过11-13 mm的圆面积,关节功能将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关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牵引复位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丹丹 李升 +4 位作者 侯志勇 张飞 陈伟 郑占乐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本文介绍快速牵引复位器的结构及设计原理,对该复位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复位器符合力学分解平衡原则和人体生理特点。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是一种携带便捷、设计巧妙、牵引复位性能好的复位器,在手术室、急救现场和战场均... 本文介绍快速牵引复位器的结构及设计原理,对该复位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复位器符合力学分解平衡原则和人体生理特点。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是一种携带便捷、设计巧妙、牵引复位性能好的复位器,在手术室、急救现场和战场均可使用,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是目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医疗器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四肢长骨 牵引复位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冻干羊膜重建腱鞘缺损对肌腱愈合的早期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江博 赵红芳 +3 位作者 张冰 于昆仑 马韬 田德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采用冻干羊膜重建腱鞘缺损,探讨其对肌腱愈合及肌腱粘连的早期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亨鸡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选用来亨鸡双足第Ⅲ足趾肌腱及腱鞘损伤模型:实验组缝合趾屈深肌腱断端后用两层冻干羊膜重建缺... 目的采用冻干羊膜重建腱鞘缺损,探讨其对肌腱愈合及肌腱粘连的早期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亨鸡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选用来亨鸡双足第Ⅲ足趾肌腱及腱鞘损伤模型:实验组缝合趾屈深肌腱断端后用两层冻干羊膜重建缺损的腱鞘;对照组直接缝合趾屈深肌腱断端,不进行腱鞘的修复。术后1、2、3、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2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及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好。2组均在2周时最大拉伸断裂强度下降,3周和4周时逐渐升高,术后1、2、3、4周各个时点实验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在1、2、3、4周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实验组在1、2、3、4周每个时点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羊膜重建腱鞘缺损能阻止肌腱外源性愈合,促进内源性愈合,提高了肌腱愈合质量,为早期主动功能训练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羊膜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应用2种内固定方法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涛 崔蕴威 +3 位作者 张奇 陈伟 李升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25-128,F0002,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与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对骨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5具防腐成年男性骨盆标本,保留L_4至双侧股骨近端1/3,剔除软组织,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骶髂关节及周围韧带、双侧髋关节、...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与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对骨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5具防腐成年男性骨盆标本,保留L_4至双侧股骨近端1/3,剔除软组织,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骶髂关节及周围韧带、双侧髋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黏贴应变片。将标本置于BOSE生物力学试验机,模拟双足站立中立位,垂直加载负荷至520 N,记录完整骨盆的应变值。制作Tile C型骨盆骨折模型,耻骨联合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复位后依次应用2种方法进行固定。分别记录2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骨盆后环时的应变值。结果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同一标本两侧对应位点的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集中位点沿骶股弓走行分布。与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相比,2种方法固定的骨盆后环,除位点5、6、10、11外,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 N垂直负荷下,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的骨盆各位点应变值更接近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结论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的传导与骶股弓走行大致相同。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比单纯使用2枚骶髂螺钉能更好地恢复力学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骨盆
下载PDF
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2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鲁健 任栋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8对完整的成人防腐下肢标本依照预先设计的方法制作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将8对骨骼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A1、A2)、B(B1、B2)组,A组采... 目的比较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8对完整的成人防腐下肢标本依照预先设计的方法制作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将8对骨骼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A1、A2)、B(B1、B2)组,A组采用3枚"竹筏式"拉力螺钉(3.5mm)结合高尔夫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3.5mm胫骨外侧解剖锁定"L"型钢板固定。采用直径1.5cm的钢球作为施压模具对A1、B1组进行局部垂直加载力学试验,记录塌陷骨折块垂直位移2mm时的载荷;采用同一防腐尸标本的股骨远端对A2、B2组进行垂直加载力学试验,记录载荷为400、800、1 200、1 600N时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以及最大失效载荷。结果在塌陷骨块位移到达2mm时,A1、B1组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荷为400、800、1 200N下,A2、B2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荷为1 600 N下,A2组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为(0.955±0.099)mm,B2组为(1.139±0.125)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劈裂骨块移位达到2 mm时的失效载荷:A2组为(3 164.000±76.315)N,B2组为(2 853.000±98.297)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竹筏式"拉力螺钉辅以高尔夫接骨板固定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经过力学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支撑关节面和抗轴向压缩能力,较外侧解剖锁定"L"型钢板固定更具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盆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欢 郑占乐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57-860,共4页
骨盆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增多其发生概率有增多的趋势,且骨盆骨折易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盆内脏器、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及脂肪栓塞等。对于骨盆骨折的治疗,随着医疗水平和设备的进步发展已有许多不同的... 骨盆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增多其发生概率有增多的趋势,且骨盆骨折易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盆内脏器、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及脂肪栓塞等。对于骨盆骨折的治疗,随着医疗水平和设备的进步发展已有许多不同的固定和手术方式。骨盆是由一块骶骨和两块髋骨组成的环形结构。其中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在Y形软骨处交汇融合而成。单独的骶骨或髋骨没有内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角度植骨和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智勇 张奇 +5 位作者 张英泽 王娟 田帅 秦士吉 刘跃驹 许斌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9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随机分入0°角植骨组和30°角植骨组。所有标本均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采用3枚空心...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块不同角度植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9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随机分入0°角植骨组和30°角植骨组。所有标本均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采用3枚空心钉及髂骨块固定,空心钉呈正等腰三角型分布,髂骨块越过骨折线约1.5 cm,其中0°角植骨组髂骨块位于三枚空心钉中间,并与其平行,30°角植骨组髂骨块与空心钉成30°角。2组标本均应用Electroforce 3520-AT生物力学实验机进行抗扭转、抗压、循环载荷及极限载荷实验。结果抗扭转实验中使股骨头扭转3°和5°时,30°角植骨组扭矩值均大于0°角植骨组(P均<0.05);抗压实验中在700 N和1 000 N的垂直载荷下,30°角植骨组位移值均小于0°角植骨组(P均<0.05);所有标本均成功完成了循环实验,无疲劳骨折、内固定失败出现。30°角植骨组能够承受的极限载荷比0°角植骨组大11.7%(P<0.05)。结论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时,30°角植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0°角植骨,本实验结果为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最佳的植骨方式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植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奇 陈伟 +3 位作者 于沂阳 邵佳申 朱燕宾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82-984,共3页
髓内钉主钉断裂仍时有发生,断裂率为2.4%~6.3%。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髓内固定装置——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比分析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实验组)与传统髓内钉(对照组)在骨折疲劳试验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以解决髓... 髓内钉主钉断裂仍时有发生,断裂率为2.4%~6.3%。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髓内固定装置——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比分析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实验组)与传统髓内钉(对照组)在骨折疲劳试验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以解决髓内钉断裂的问题。2对4根尸体股骨的固定装置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固定的疲劳寿命较传统髓内钉固定在50万次循环后均未出现系统失败。实验组在峰值载荷为2 800N时出现固定失败,骨折截骨面轴向压缩距离为(3.98±0.12)mm。对照组在峰值载荷为2 600N时出现固定失败,骨折截骨面轴向压缩距离为(2.17±0.06)mm。实验组骨折截骨面轴向压缩距离长于对照组。因此,新型应力分散型适形髓内钉在生物力学方面较传统髓内钉有明显的伸缩性和应力分散作用,未来生物力学应在量化弹性结构的标准方面持续推进,以求最优的应力分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生物力学 应力分散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软骨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海鹏 高石军 +2 位作者 窦砚 郑晓佐 左百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修复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生物力学变化。方法构建兔膝关节软骨完整模型作为对照组,构建兔膝关节股骨负重区内侧软骨损伤模型,用自体PRP注入右膝作为PRP组,用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修复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后生物力学变化。方法构建兔膝关节软骨完整模型作为对照组,构建兔膝关节股骨负重区内侧软骨损伤模型,用自体PRP注入右膝作为PRP组,用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注人左膝作为NS组,术后1、3、5周分别取材,观察软骨修复情况,用压敏片测试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面接触面积及压强。结果术后1、3、5周,大体观察新生软骨组织,PRP组均好于NS组,术后5周PRP组与对照组比较,胫股关节内、外侧接触面积及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可以修复受损软骨,修复后膝关节软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接近正常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月驹 秦士吉 +3 位作者 李升 陈伟 王娟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98-598,共1页
1886年,英国的John K Spender医生首次提出了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几百年来,人们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均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1886年,英国的John K Spender医生首次提出了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几百年来,人们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均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主要是由于组成膝关节的软骨面退变引起[1],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以膝关节置换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不均匀沉降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 骨关节炎
下载PDF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折治疗理念与原则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英泽 韩志杰 +3 位作者 刘欢 陈伟 郑占乐 于沂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骨科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不断总结,提出了"顺势复位、智微固定、个体化康复"的骨折治疗理念与原则。骨折顺势复位是有效固定的前提,对于某一具体骨折,究竟进行解剖复位抑或功能复位,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骨折类...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骨科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不断总结,提出了"顺势复位、智微固定、个体化康复"的骨折治疗理念与原则。骨折顺势复位是有效固定的前提,对于某一具体骨折,究竟进行解剖复位抑或功能复位,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骨质状况、软组织条件以及医院的手术条件。顺势复位可以减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激惹及次生损伤,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内固定物,智微固定骨折并进行个体化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治疗原则 顺势复位 智微固定 个体化康复
下载PDF
生物栓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志刚 安有志 孙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5541-5546,共6页
背景:血管内栓塞材料相继产出并应用于临床,在应用中不断出现新问题,对栓塞材料也不断提出新要求。目的:回顾性分析各类栓塞材料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探讨其应用领域与栓塞材料的选择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 背景:血管内栓塞材料相继产出并应用于临床,在应用中不断出现新问题,对栓塞材料也不断提出新要求。目的:回顾性分析各类栓塞材料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探讨其应用领域与栓塞材料的选择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有关栓塞材料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包括各种栓塞材料的栓塞机制、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状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临床的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栓塞材料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可相容性。目前,临床使用的栓塞材料有可吸收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微弹簧圈以及液体栓塞材料,明胶栓塞材料优点在于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好、取材制备方便有优良的可压缩性和遇水再膨胀性。聚乙烯醇颗粒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不溶于水,膨胀系数高,机械式栓塞血管,无致敏反应,无全身急性毒性,无皮内刺激反应,使用安全有效。液体栓塞材料中黏附性液体栓塞材料不具有血管毒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血管内栓塞材料相继产出并应用于临床,在应用中不断出现新问题,对栓塞材料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各种栓塞材料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一种栓塞材料能适用于所有病变,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明胶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血管内栓塞 栓塞材料 可吸收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生物可降解性 明胶海绵 聚乙烯醇颗粒 液体栓塞材料 修复
下载PDF
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向东 赵家宁 +1 位作者 吴文娟 张国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骨盆肿瘤患者119例,在骨盆肿瘤术前先行栓塞,观察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119例中,65例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为主,为海绵组...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骨盆肿瘤患者119例,在骨盆肿瘤术前先行栓塞,观察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119例中,65例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为主,为海绵组;54例栓塞材料以弹簧钢圈为主、明胶海绵条为辅,为钢圈组。分别统计两组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的例数,并比较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骨科手术后,海绵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1例,发生率为16.9%(11/65);钢圈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发生率为3.7%(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管床的栓塞可能是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导致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栓塞材料有效的保护末梢血管床可以明显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栓塞 切口愈合 末梢血管
下载PDF
针头定位法在骨科微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占乐 常恒瑞 +2 位作者 王素凯 秦迪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6-227,F0003,共3页
微创治疗是患者、患者家属和骨科医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微创治疗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值得骨科医师为之奋斗终身的极致目标。实现微创要以精确定位为基础,目前的定位方法往往是术中不断透视,这样既增加了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量,又延长了... 微创治疗是患者、患者家属和骨科医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微创治疗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值得骨科医师为之奋斗终身的极致目标。实现微创要以精确定位为基础,目前的定位方法往往是术中不断透视,这样既增加了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量,又延长了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针头定位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可降解PLGA-Mg材料的制备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伟 张瑞鹏 +4 位作者 邵佳申 李石伦 王迎军 任力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聚L-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其与镁(magnesium,Mg)均可在人体降解。课题组使用萃取法和油浴法制备了PLGA-Mg复合材料,制备了不同Mg含量梯度的骨科植入物。新型植入物弹性...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聚L-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其与镁(magnesium,Mg)均可在人体降解。课题组使用萃取法和油浴法制备了PLGA-Mg复合材料,制备了不同Mg含量梯度的骨科植入物。新型植入物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更加接近;在降解过程中周围组织pH值基本正常,不影响骨骼再生,Mg可促进骨折愈合;通过调节不同层面Mg含量可有效调节材料强度和降解速度;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骨折部位和形状,将其加热软化塑形,使其与局部骨骼解剖形态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骨代用品
下载PDF
应用带有软骨的整体骨移植治疗关节内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娟 李军勇 +3 位作者 陈伟 赵阔 张浚哲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16-617,共2页
运动损伤、创伤以及骨性关节炎、骨骼缺血坏死、滑膜病变等各种病损,可导致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等关节软骨及骨缺损。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差,软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针... 运动损伤、创伤以及骨性关节炎、骨骼缺血坏死、滑膜病变等各种病损,可导致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等关节软骨及骨缺损。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差,软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难题,本课题组设计了采用髌骨、股骨内外侧髁非负重区等部位带有软骨的整体骨移植治疗关节内骨软骨缺损的方案,应用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伴有软骨缺损的模型开展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骨移植 软骨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鹅足”形态在X线上的表现及骨科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瑞鹏 尹英超 +2 位作者 李石伦 陈伟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47-1348,共2页
"鹅足"是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块肌肉的腱性部分在胫骨近段内侧的附着点,外形类似鹅足而得名[1]。三条肌腱斜向后上,在内侧副韧带的浅层后面跨过内侧关节间隙。"鹅足"在骨科中有特殊解剖意义。术者在治疗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或对... "鹅足"是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块肌肉的腱性部分在胫骨近段内侧的附着点,外形类似鹅足而得名[1]。三条肌腱斜向后上,在内侧副韧带的浅层后面跨过内侧关节间隙。"鹅足"在骨科中有特殊解剖意义。术者在治疗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时,常需要对"鹅足"进行解剖并加以处理[2]。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部分手术操作过程未对"鹅足"结构进行充分暴露,进而引起其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肌腱附着点 损伤 X线
下载PDF
构建骨科物理学体系推动骨科创新进展
18
作者 陈伟 邢欣 +3 位作者 王娟 朱燕宾 张晓娟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物理学在医学实践的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医学物理学这一交叉融合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骨科损伤和疾病的诊治、预防中同样有着广泛深刻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骨科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构建骨科物理学体系,用物理学的原理... 物理学在医学实践的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医学物理学这一交叉融合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骨科损伤和疾病的诊治、预防中同样有着广泛深刻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骨科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构建骨科物理学体系,用物理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解释、解决骨科临床和研究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以进一步促进对骨与软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促进骨科伤患致伤原因、致病机制的研究,促进精准微创诊疗技术的创新,促进骨科疾病诊治、预防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医学 物理学 研究 创新 学科
下载PDF
套接法治疗假体周围骨折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吕红芝 陈伟 +4 位作者 李升 王娟 侯志勇 王文波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224-1226,共3页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多,术后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F)发生率亦随之增加。根据假体是否松动,需行内固定或翻修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畸形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针对此难题,笔者研发了髓内套...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多,术后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F)发生率亦随之增加。根据假体是否松动,需行内固定或翻修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畸形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针对此难题,笔者研发了髓内套接钉微创治疗PF,并根据假体尾端形状设计配套的套接式髓内钉型号,使髓内钉尾端套入假体末端;对于假体松动的PF,在套管内预先注入部分骨水泥,当套管套入假体末端时,预先放置在套管内的骨水泥与假体末端嵌插、挤压,填充入周围间隙,将髓内套接钉与假体连为一体,从而避免了骨折端与假体末端的应力集中,增加了骨折端和假体的稳定性,且人工髋、膝、肩、肘、踝关节置换术及肿瘤假体均可应用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此外,对于应用Gamma钉等髓内钉固定后发生钉体远端周围骨折时,可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骨折 髓内钉 套接结构
下载PDF
西医骨科之父Hugh Owen Thomas
20
作者 赵亮 马骏 +4 位作者 樊保衡 韩子钰 陈佳楠 刘松 刘月驹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863-864,共2页
Hugh Owen Thomas(1834—1891)是公认的西医骨科之父[1],开创了骨科的保守治疗时代。他的侄子Robert Jones曾担任英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随军骨科医生为国效力;Robert Jones的学生Watson Jones承前启后,成为第... Hugh Owen Thomas(1834—1891)是公认的西医骨科之父[1],开创了骨科的保守治疗时代。他的侄子Robert Jones曾担任英国骨科医师协会主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随军骨科医生为国效力;Robert Jones的学生Watson Jones承前启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随军骨科医生领袖,他的名著《Watson-Jones Fractures&Joint Injuries》成为骨折保守治疗时代的经典[2-5]。我国骨科奠基人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任院长孟继懋教授曾在20世纪30年代跟随Watson Jones学习。从某种意义而言,Hugh Owen Thomas师徒所开创的骨科保守治疗时代及其遗留下来的治疗理念,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这也是我们回忆这位西医骨科之父的初衷[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骨科医生 骨科医师 WATSON 治疗理念 孟继懋 西医 保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