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思路探索
1
作者 尚文雅 任亚锋 +4 位作者 李冰 韦慧麟 张芝兰 黄晓萌 黄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慢性病和致残性疾病日益流行,开展有效的康复锻炼尤为重要。各院校对原有授课方式进行改革,旨在为临床输送技术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康复人才。文章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回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慢性病和致残性疾病日益流行,开展有效的康复锻炼尤为重要。各院校对原有授课方式进行改革,旨在为临床输送技术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康复人才。文章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回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作者根据经验提供建议和实践方案,以期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中医院校 教学思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方式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亚锋 刘承梅 +1 位作者 白艳杰 张朝霞 《中医研究》 2017年第4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先导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64名河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康复治疗本科班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观察组给予临床先导教学法授课,对照组给予传... 目的:观察临床先导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64名河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康复治疗本科班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观察组给予临床先导教学法授课,对照组给予传统讲授方法。结果:在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法的主观评价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先导教学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在中医院校康复医学的教学运用过程中有固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康复医学 临床先导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王静 王晓丹 李瑞青 《海南医学》 2025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8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探究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8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居家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均连续干预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为(15.39±4.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7±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9.52±1.14)分、(9.41±1.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7±1.11)分、(12.18±1.38)分,面对评分为(24.62±2.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1±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分别为(21.57±2.06)分、(20.90±2.61)分、(21.35±2.43)分、(22.01±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9±2.02)分、(17.64±2.65)分、(19.24±2.81)分、(19.38±1.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部分的Fugl-Meyer运动评估表(FMA)评分分别为(36.49±5.27)分、(24.32±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6±5.23)分、(19.84±2.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能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健康行为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居家 康复训练 赋权 时效性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中医情志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牛琳琳 于瑞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2期43-45,共3页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或逆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心理康复作为心血管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更是尤为重要,情志疗法是治疗患者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其...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或逆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心理康复作为心血管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更是尤为重要,情志疗法是治疗患者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作为中国传统疗法不仅有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而且简便易行。本文就中医传统情志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作以浅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疗法 心脏康复
下载PDF
提高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健 张雅素 +2 位作者 葛亚博 陈卓 刘承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8期36-38,共3页
随着中医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大多数中医院校承担起培养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责任,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培养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极为重要。本文从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康复临... 随着中医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大多数中医院校承担起培养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责任,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培养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极为重要。本文从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康复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科研选题、科研论文撰写四个方面来探讨提高中医康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学 硕士研究生 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刘黎明 任亚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观...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治疗组的Barthel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痉挛 中医综合康复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
7
作者 张朝阳 黄莹 +2 位作者 寇娟 刘承梅 李若菡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究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功能训练)及观察组(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 目的 探究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功能训练)及观察组(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各43例,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Barthel指数(MBI)、营养状况、血清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MBI、VFS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MBI、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手法推拿联合功能训练,疗效显著,上调神经因子,可改善吞咽障碍、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进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推拿 功能训练 中风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张超 任彬彬 +2 位作者 刘雁 张丹莉 任惠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327,共3页
目的考察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血栓总长度、下... 目的考察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血栓总长度、下肢静脉血流量、炎症因子(TGF-β1、TNF-α、IL-1β)、凝血功能指标(FIB、PLT、D-D、PT、ATP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量升高(P<0.05),VAS评分、血栓总长度、炎症因子水平、PLT、FIB、D-D降低(P<0.05),PT、AP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活络丹加减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提高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流量,减少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活络丹 温针灸 常规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血流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病人下肢痉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瑞平 陈卓 冯晓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病人下肢痉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康复训练,在此基...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病人下肢痉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患侧下肢rESW治疗,每周1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简化Fugl-Meyer评定(FMA)、三维步态分析仪评估病人步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治疗,2组的MAS、FMA及三维步态参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AS、FMA及三维步态参数(除摆动相及髋屈曲最大角外)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rESW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老年脑卒中病人步行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葛亚博 冯晓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643-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模型大鼠肢体痉挛的治疗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将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运动组、电针组、康复运动组及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治疗,康复运动组治疗1次/d,30 min/次;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模型大鼠肢体痉挛的治疗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将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运动组、电针组、康复运动组及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治疗,康复运动组治疗1次/d,30 min/次;电针组治疗1次/d,30 min/次;电针+康复运动组治疗时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再进行电针治疗,治疗方法及时间与单独治疗组相同三组均连续治疗1 w。分别于术后1、3、10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治疗前后测定肌张力实验结束时,取各组大鼠脊髓颈膨大、腰膨大和脑干,测定大鼠突触结合蛋白Ⅰ表达水平。结果电针+康复运动组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分数降低最显著,与单独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和康复运动组相比,电针+康复运动组改善模型大鼠肌张力效果更明显(P<0.05),各组织中的突触结合蛋白Ⅰ表达增多最明显(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对模型大鼠脊髓颈膨大组织、脑干组织及腰膨大组织中的突触结合蛋白Ⅰ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联合疗法改善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神经功能及肌肉功能更优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电针 康复运动 突触结合蛋白Ⅰ
下载PDF
线粒体生物发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晶晶 李瑞青 +5 位作者 张建云 张帅迪 黄梦玲 李欣然 黄金 金小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CIRI是IS的关键病理过程,因此寻找减轻CIRI的方法至关重要。线粒体生物发生(mitochondrial biogenesis,MB)是指从现有线粒体协调合成新的线粒体。当脑缺血发生时,机体通过激活MB维持机体线粒体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伤。了解MB的分子机制及其激活路径可望为治疗CIRI提供新方向。该文总结了MB的分子机制,MB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抑制IS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CIRI产生保护的机制,以及激活MB改善CIRI的潜在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治疗CIRI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生物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 PGC-1Α SIRT1
下载PDF
肌骨超声技术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评定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帅迪 张建云 +3 位作者 李晶晶 顾昌宇 郭健 李瑞青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肢体僵硬、疼痛等,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量表、表面肌电图和生物力学方法评估肢体痉挛,但临床量表依赖经验,主观性强;表面肌电容易出现代偿,存... 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肢体僵硬、疼痛等,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量表、表面肌电图和生物力学方法评估肢体痉挛,但临床量表依赖经验,主观性强;表面肌电容易出现代偿,存在测试误差;生物力学方法限制性较强。肌骨超声不仅能够检测肌肉参数,提供肌肉硬度、弹性等定量信息,而且具有高分辨率和实时成像的独特优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通过综述肌骨超声与肢体痉挛评定的相关证据,以期探索出一种简单合理的量化评估方法,为肢体痉挛的临床评估提供一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脑卒中 肌肉痉挛 评定
下载PDF
电针神庭、百会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42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薛洋 孙伟娟 +3 位作者 刘飞来 白艳杰 任彬彬 冯晓东 《中医研究》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电针治疗,电针一组取穴神庭、百会;电针二组选取四神聪穴。留针1 h,后每隔30 min捻转行针1次,期间...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电针治疗,电针一组取穴神庭、百会;电针二组选取四神聪穴。留针1 h,后每隔30 min捻转行针1次,期间同时行功能康复训练,1 d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MMSE、Mo CA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电针
下载PDF
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23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铭 冯晓东 +3 位作者 白艳杰 郭健 崔红培 赵薇 《中医研究》 2017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神庭、百会)联合运动想象疗法...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神庭、百会)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CBS、MMSE、FMA、MBI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运动想象疗法 单侧空间忽略/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尚文雅 黄靖(综述) 任亚锋(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 脊髓损伤(SCI)导致神经通路中断,引发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与再生一直是SCI患者康复的关键目标。然而如何在临床康复中实现更有效和精准神经修复,是目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副作用少的技术,能够诱发脊柱上结构及脊髓神经回路有益的适应性变化,为SCI患者恢复失去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希望。文章就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SCI的研究证据进行综述,并依据技术类别,从参数设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未来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刺激参数的优化,并实现多靶点、多模式的治疗策略,使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以造福更多的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创神经调控 经皮脊髓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枢机制:基于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任琼迪 张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PSCI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可靠的客观诊断,临床上主要依靠主观的神经生理学量表进行评估诊断,而脑电图(EEG)及磁共振成像(MRI)具备提供客观指... 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PSCI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可靠的客观诊断,临床上主要依靠主观的神经生理学量表进行评估诊断,而脑电图(EEG)及磁共振成像(MRI)具备提供客观指标的优势。本文基于EEG、MRI以及EEG-MRI融合技术,对PSCI患者的脑电波谱、脑结构、脑网络变化等中枢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索EEG和MRI对预测及诊断PSCI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对PSCI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中枢机制 综述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晨枫 任彬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累积以及神经元死亡。这些病理改变导致了患者认知功能的逐渐衰退,最终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目前,AD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药物干预效果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累积以及神经元死亡。这些病理改变导致了患者认知功能的逐渐衰退,最终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目前,AD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药物干预效果不佳且常伴有副作用。因此研究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是一类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鱼油和某些植物油中。它们在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流行病学证据和临床试验表明,ω-3PUFAs的补充与认知功能改善相关,尤其是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应用上显示出积极效果。本文综述了ω-3PUFAs在AD中的作用及其最新机制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减少脑内Aβ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以及调控能量代谢等方面。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不一致性,尤其是在不同基因型人群中的效果差异显著。因此,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ω-3PUFAs在早期干预中的作用,并优化其剂量和配方,以实现最佳的神经保护效果。此外,本文还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饮食建议和剂量推荐,期望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神经保护 认知功能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顾昌宇 张丽红 +4 位作者 张建云 张帅迪 李瑞青 冯晓东 高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IS的治疗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IS治疗的重要靶点,其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Ca^(2+)浓度、...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IS的治疗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IS治疗的重要靶点,其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Ca^(2+)浓度、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如今,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基础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相应的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在IS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梳理了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IS的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康复科规培医师带教经验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亚博 郭迎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172-174,共3页
全国各地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逐渐开展,医院基本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每个科室由于自己的特殊性,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康复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和临床其他科室偏重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用药或者手... 全国各地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逐渐开展,医院基本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每个科室由于自己的特殊性,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康复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和临床其他科室偏重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用药或者手术不同。康复医学是以研究各个年龄段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障碍、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并促使其重返社会为目的的医学专科。因此,针对康复科的特点,需要“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康复科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帮助规培医师完成学习内容和培训目标,提高规培医师综合素质,为其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案例教学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颂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康...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康复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中医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常规护理结合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过程 中医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