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6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7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丁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医院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患者103例,统... 目的探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医院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患者103例,统计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疾病分布、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住院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43.69%)和冠心病(20.39%);标本来源依次为晨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胸水、血液、尿液;鲍曼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在20%~3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心血管疾病 住院患者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医教协同发展现状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伟峰 董新刚 +3 位作者 牛志方 姬令山 秦合伟 马尚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目的作为区域高质量医疗水平发展的引领者,大学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职能的延伸和重要支撑。医教协同是遵循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 目的作为区域高质量医疗水平发展的引领者,大学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职能的延伸和重要支撑。医教协同是遵循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间真正的协同发展,为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遵循。本文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医教协同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政策和其他院校情况,深入剖析了医教协同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为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附属医院 医教协同
下载PDF
新时代深化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师德建设探索
3
作者 马巧琳 王心草 +3 位作者 胡斌 崔家禾 吕雁 田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层教学组织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优劣。新时代深化医教协同背景下,针对以往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中医药院校的特性问题,以“医+教”双师为主体,找准关键点,认清根源、...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层教学组织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优劣。新时代深化医教协同背景下,针对以往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中医药院校的特性问题,以“医+教”双师为主体,找准关键点,认清根源、理清逻辑,切实开展师德建设。强化“医教合一”观念、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双师型师德建设、内外共建促落实、建立重视实践性的师德评价体系、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医学教育的精英属性、践行终身学习观念等是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教协同 医学教育 基层教学组织 师德建设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4
作者 徐康丽 安兰花 +3 位作者 张金生 杜晓燕 尹乐乐 张希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9-1796,共8页
背景:探讨功能磁共振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把握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目的: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可视化解析基于功能磁共振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 背景:探讨功能磁共振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把握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目的: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可视化解析基于功能磁共振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并进一步探索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类型相关的神经活动异常脑区分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关键词突显性检测、共被引文献图谱可视化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热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与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活动异常的脑区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354篇文献进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年度发文量显示,该领域研究热度自2000-2022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良好,但核心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内。②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时间线分析结果显示,失语、偏瘫和认知障碍为热点卒中后功能障碍类型;电针、针刺、头针为热点干预措施;功能连接为热点分析方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为热点扫描技术;各研究热点时间跨度均较长,提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且研究逐步深入,推动了该领域研究进展;但目前干预措施以针刺为主,缺少对中药、中成药、针药并用等其他中医药疗法的研究。③关键词突显性检测结果显示,功能连接、图论、度中心性、默认网络、随机对照试验的影响力大,爆发力强,为该领域当下及今后的前沿热点词,提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加强对全脑网络信息整合的研究,同时加强对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④共被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刺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同任务下大脑激活模式、脑卒中后脑网络功能异常的神经病理机制为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探索中医药靶向脑区与神经网络,揭示中医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重构的脑效应机制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⑤共纳入255篇文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的神经功能异常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海马、小脑后叶、楔前叶、颞下回、前扣带回的神经功能异常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楔叶、角回、前额叶的神经功能异常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前扣带回、小脑后叶的神经功能异常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⑥上述脑区是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及奖赏环路的核心脑区,提示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与功能障碍相关的脑网络内或网络间功能异常可能是中医药干预的潜在靶区,但神经活动激活或抑制的具体变化仍有待未来研究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药 功能磁共振 神经重构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知识图谱 二元LOGISTIC回归 功能连接 脑网络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医教协同发展历程及成效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伟峰 牛志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在国家教育教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医教协同,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夯实人才基础,是当前中医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中医药大学医教协同历经20年探索发展,在提... 在国家教育教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医教协同,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夯实人才基础,是当前中医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中医药大学医教协同历经20年探索发展,在提高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中医临床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解码中医药促进脑卒中后脑功能的重塑
6
作者 张金生 田力 +1 位作者 李三强 张希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747-3754,共8页
背景: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技术直观研究大脑重塑和神经再生机制,探讨其揭示中医药促进脑功能重塑和大脑重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修订、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性。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技术解码中医... 背景: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技术直观研究大脑重塑和神经再生机制,探讨其揭示中医药促进脑功能重塑和大脑重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修订、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性。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技术解码中医药促进脑卒中后大脑重塑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探讨评价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理论创新、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中医药、脑功能重塑、神经重塑”及“diffusion tensor imaging,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gional homogeneity,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brain remodeling,nerve regeneration,Chinese Medicine”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功能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动态特点,通过解剖、影像等多学科联合应用实时动态评估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感觉等中医药治疗效果。(2)功能磁共振成像从广义上指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磁化转移成像及扩散张量和化学位移成像,狭义上指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血氧水平依赖信号观察脑活动时血液动力学变化反映神经元活动,探讨脑能量代谢与活性的关系。(3)目前中医药如何促进脑卒中后大脑重塑和神经功能重建的研究很少,研究多停留在单指标和单靶区,缺乏全脑区的研究,如在中医药在改善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的演变全过程等方面,不能准确解读中医药科学的疗效机制,而多种疗法协同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促进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目前仍为空白。(4)文章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研究中医药治疗大脑重塑和神经再生的演变全过程,全景展示了中医药促进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和大脑重构的科学性,对指导和完善临床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方案修订、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给出科学解释、加快和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可视化 微环境 中医药 脑功能重塑 扩散张量成像 局部一致性分析 低频振幅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失眠伴焦虑神经递质分泌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莹 刘子嘉 +5 位作者 汤梦珍 王亚旎 郭翔 张静 许智博 郭现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5-520,共6页
失眠作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个人工作与生活。随着对该疾病的不断认识,发现神经递质在失眠伴焦虑的发病和治疗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调控相关机制影响神经递质分泌,使早期截断失眠伴焦虑病情发展具有可能性。运用中医药... 失眠作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个人工作与生活。随着对该疾病的不断认识,发现神经递质在失眠伴焦虑的发病和治疗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调控相关机制影响神经递质分泌,使早期截断失眠伴焦虑病情发展具有可能性。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失眠伴焦虑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角度出发,阐述中医药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作用机制。当前研究认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机体免疫应答、肠道菌群、miRNA、细胞间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现就中医药调节失眠伴焦虑中神经递质分泌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失眠伴焦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失眠伴焦虑 神经递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食管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凤琴 谷宁 +3 位作者 李志刚 王鹏辉 程艳野 习弯弯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食管癌的病因病机、证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介绍当前进展,概括其优势所在,旨在为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全新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临床。我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发国家,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食管癌的诊... 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食管癌的病因病机、证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介绍当前进展,概括其优势所在,旨在为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全新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临床。我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发国家,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食管癌的诊治呈精准化趋势,食管癌早期病情隐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针对食管癌的治疗措施分为手术、放射、介入疗法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又分为化疗、靶向、免疫和中医药等。食管癌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属“噎膈”“关格”等范畴,中医对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病程的研究自成体系。该病病因与情志,内伤饮食,年老体虚,津液亏损有关。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功能失调,津枯气郁,痰阻血瘀而发病。早中晚分期而治,初期以标实为主,正气不虚,重在祛邪;中晚期以虚实夹杂或正虚为主,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理气化痰。综合辨证,治病求本。近现代中医学者针对证型的研究更加深入,大致将其分为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痰血内结、气虚阳微、气滞血瘀、脾虚气滞等证型。通过中药专方联合化疗、中药联合放疗、中成药联合化疗、中成药联合放疗及中医外治法包含针灸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等多种治疗方式方法的参与,不但能够减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信心,而且能够提高总体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运用中医理念能更加全面、综合、动态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医 数据挖掘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用药规律
9
作者 周恩慧 许二平 +7 位作者 张楠 李伟峰 关庆亚 李亚南 杨雪静 康丽杰 丁娜娜 李益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中以口臭为主治的方剂,建立口臭数据库,应用Excel 2019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药物剂型、服药方法等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中以口臭为主治的方剂,建立口臭数据库,应用Excel 2019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药物剂型、服药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目标方剂70首,涉及138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为细辛、白芷、麝香、当归、丁香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多辛、甘、苦,主归脾、胃、肺、心经。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1,得到17对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5类。中药剂型多为散剂、丸剂,服用方法以口服、含化为主。结论:古代医家治疗口臭多从脾胃论治,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治法,善用辛温芳香之品,临证配伍清热、行气、活血、化湿等药物治疗,重在调理脏腑气机,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中医药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鹏 赵晶晶 +5 位作者 郭蕾蕾 梁新 董升 黄俊卿 袁威起 党芙蓉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中医药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就诊的1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中医药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就诊的1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Borden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Borden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和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BA、LVA、RVA的V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中医药枕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颈椎曲度,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颈椎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中医药枕 颈椎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用药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杨新玉 杨会举 +4 位作者 周凤蕊 卢玉阳 赵允阳 孙浩格 张苗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170-175,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文献,筛选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V...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文献,筛选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将数据库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再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102篇,涉及处方73首,涉及中药141味,用药频次位居前五的中药有白术、炙甘草、茯苓、黄芪、党参;以补虚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主要以脾经、肺经、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取二项关联药物12组,三项关联药物12组,聚类分析获取到3个聚类处方。结论:中医药对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多以健脾益气、扶正补虚、行气通腑、通络散瘀、和胃化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遣方用药,可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药 肠癌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凡婉琼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期197-200,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狭窄、食管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医学界...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狭窄、食管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不利于预后。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取得了一定效果,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此文旨在从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面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酸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创面的作用机制及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新玉 杨会举 +1 位作者 崔世超 卢玉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9期1810-1813,共4页
慢性创面是指经过常规治疗2个月以上但不能愈合完全的伤口创面,甚至时间更久,其多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机体产生病理性的炎症,从而影响创口的愈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慢性创面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等特点。此文针... 慢性创面是指经过常规治疗2个月以上但不能愈合完全的伤口创面,甚至时间更久,其多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机体产生病理性的炎症,从而影响创口的愈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慢性创面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等特点。此文针对慢性创面的这一疾患做出中医药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此方便未来在中医药领域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中医药治疗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珍 刘磊 《河南中医》 2023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三联疗法”,包括舌根透针法、穴位贴敷、冰片柠檬冰棒咽部冷刺激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中医“三联疗法” 舌根透针法 穴位贴敷疗法 冰片柠檬冰棒咽部冷刺激法
下载PDF
2017—2019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奎鹏 曹英杰 王娟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2019年抗肿瘤中药制剂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本院抗肿瘤中药制剂的数据,如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相关... 目的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2019年抗肿瘤中药制剂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本院抗肿瘤中药制剂的数据,如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相关指标。结果由于医院加大对辅助用药的监管,本院2017—2019年抗肿瘤中药制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排序前10位的抗肿瘤中药制剂以注射剂为主;其中3年来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稳居前列。华蟾素胶囊的销售金额、DDDs和B/A逐年上升,DDC逐年下降,可见被接受程度较高。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稳居DDC排名前3位;近3年抗肿瘤中药制剂的B/A的前10名中,抗肿瘤口服制剂占70%。结论本院抗肿瘤中药制剂以注射剂为主,且种类相对稳定;个别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应加强用药管理,促进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中药制剂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排序比 康艾注射液 康莱特注射液 华蟾素胶囊 消癌平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诗琦 张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9-1134,共6页
背景:中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提高干细胞生存率、分化率,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目的:整理和剖析近年来中医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衰老、自噬的研究进展。方法:以“bone mesench... 背景:中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提高干细胞生存率、分化率,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目的:整理和剖析近年来中医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衰老、自噬的研究进展。方法: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chemia-hypoxia microenvironment,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ging”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缺氧,增殖,分化,衰老”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中2002至2019年关于缺血缺氧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率及分化率影响的相关文章,选择55篇进行综述,其中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33篇。结果与结论:缺血缺氧微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和分化率低的重要原因,基因修饰或用细胞分子和药物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诸多不良反应,成为现代医学需要攻克的难题。运用中药单体或活性成分联合RNA转录组学探索微环境与干细胞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干细胞生存能力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缺氧 微环境 增殖分化 衰老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伟峰 牛志方 +1 位作者 芦锰 马尚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现状,为全省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2019年度“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统计,深入分析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现状,为全省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2019年度“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统计,深入分析河南省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结果:被调查者普遍存在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知识贫乏、管理手段相对单一的现象;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类培训频次少,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结论:辨证施教,创新培训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对中医医院临床科主任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能,构建一批具备高水平管理能力的科室主任队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能力 能力培训 临床科主任 中医医院
下载PDF
结肠次全切联合中医药序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鹏飞 颜帅 +2 位作者 刘佃温 刘世举 杨会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1573-1576,1580,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在经结肠次全切术后采用中医药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且能回访到的20例ST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联合中药(第1个... 目的分析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在经结肠次全切术后采用中医药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且能回访到的20例ST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联合中药(第1个月以补中益气、健脾止泻为原则,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第2个月以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为原则,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腹部症状积分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排便次数普遍较多,便质较稀,腹痛症状较为普遍,中药干预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且第2个月改善情况优于第1个月(P <0. 05);患者第12个月的症状积分达到治愈的患者较6个月有所增加(P <0. 05),同时整体有效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患者在结肠次全切术后预防性的给予中医药序贯治疗措施,能减少患者术后腹痛,粪便质稀,排便次数过多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提升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庆海 张志国 范立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期6-9,共4页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学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而目前许多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欠佳。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对目前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中医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学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而目前许多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欠佳。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对目前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中医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育状况、教学模式、提高中医素质以及临床能力等建议,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继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研究生培养 综合实践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