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色度信号值与质体色素关系研究
1
作者 单嘉烨 王秋领 +6 位作者 李春光 李全胜 邹声浩 孙觅 罗东升 席飞虎 景延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为实现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质体色素及颜色的在线监测,为烟叶不同区段加工及实现智能烘烤提供参考,采用色度信号监测设备、丙酮-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和色差仪等分别测定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烟叶不同区段的色度信号值、色素含量和颜色参... 为实现烘烤过程中烟叶不同区段质体色素及颜色的在线监测,为烟叶不同区段加工及实现智能烘烤提供参考,采用色度信号监测设备、丙酮-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和色差仪等分别测定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烟叶不同区段的色度信号值、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借助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色度信号值、色素、颜色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色度信号值与色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鲜烟叶不同区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基>叶中>叶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不同区段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区段色度信号值与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段烟叶色度信号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拟合度较高;回归方程验证结果表明,叶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8.19%、9.13%、8.42%、13.58%,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1.39%、6.63%、10.42%、7.63%,叶尖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1.47%、10.79%、10.21%、11.58%。综上,色度信号检测设备试验误差小、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度高,能够实现对烘烤过程中不同区段烟叶质体色素的快速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烘烤 色度信号 区段 质体色素 实时监测
下载PDF
GC-MS/O技术测定卷烟烟气中巨豆三烯酮的香气活力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靖 毛多斌 +6 位作者 陈芝飞 孙志涛 郝辉 贾春晓 李成刚 王高杰 马宇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7,共7页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含有巨豆三烯酮馏分,采用GC-MS/O技术测定巨豆三烯酮4种同分异构体在卷烟烟气中的含量和嗅觉阈值,从而获得了相应香味化合物的香气活力值(OAV)。结果表明:①巨豆...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含有巨豆三烯酮馏分,采用GC-MS/O技术测定巨豆三烯酮4种同分异构体在卷烟烟气中的含量和嗅觉阈值,从而获得了相应香味化合物的香气活力值(OAV)。结果表明:①巨豆三烯酮a、b、c和d的嗅觉阈值分别为0.81 ng/m L、2.05 ng/m L、3.86 ng/m L和0.88 ng/mL;②巨豆三烯酮4种同分异构体的OAV大小顺序为:巨豆三烯酮d(75.58)>巨豆三烯酮b(35.35)>巨豆三烯酮a(23.01)>巨豆三烯酮c(2.36);③利用GC-MS/O技术,可获得化学性质不稳定或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的香味物质OAV,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准确测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O 香气活力值 嗅觉阈值 巨豆三烯酮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优良烤烟品系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莉 赵世民 +5 位作者 杨惠娟 史宏志 李照民 常灵康 李怀奇 杨庆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7,49,共9页
以烤烟品系LY 1306-A,LY 1306-B,LY 1306-C三个相关姊妹系为材料,利用辐照诱变处理种子,以期从中筛选出株系优良、抗性显著的烤烟品系。通过对3个姊妹系烤后烟叶的质量评价,选择具有潜力的品种(系)进行辐照诱变,根据大田长势筛选优异单... 以烤烟品系LY 1306-A,LY 1306-B,LY 1306-C三个相关姊妹系为材料,利用辐照诱变处理种子,以期从中筛选出株系优良、抗性显著的烤烟品系。通过对3个姊妹系烤后烟叶的质量评价,选择具有潜力的品种(系)进行辐照诱变,根据大田长势筛选优异单株,获得优异株系。结果表明,LY 1306-A品系的质量优于其他2个姊妹系,抗辐照能力较强,并由辐照后LY 1306-A经田间筛选获得3个优异株系AM2-10,AM2-12与AM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烤烟 诱变育种 优良品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河南烟叶中木质素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楚文娟 李文伟 +1 位作者 李颢 程向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72-75,共4页
[目的]实现对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首先改进了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评定(对同一样品,8次平行测定的RSD值为3.58%),随后用此方法测定了河南地区95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 [目的]实现对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首先改进了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评定(对同一样品,8次平行测定的RSD值为3.58%),随后用此方法测定了河南地区95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然后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进行二阶微分处理和平滑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相应预测模型。[结果]试验建立的烟叶中木质素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96.13%,内部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104,说明烟叶中木质素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预测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烟叶 木质素
下载PDF
烟草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评估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惠娟 苏国权 +4 位作者 赫英宇 李帅兵 张玉娟 李静静 申洪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目的】烟叶的农残检测与控制直接影响着烟草制品的质量。精准、高效的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方法对于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目前国内烟草农药残留物的相关背景及概况,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农药残留前处理检测方法... 【目的】烟叶的农残检测与控制直接影响着烟草制品的质量。精准、高效的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方法对于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目前国内烟草农药残留物的相关背景及概况,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农药残留前处理检测方法与其各自的优势,同时从植烟土壤、烟草叶片及主流烟气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烟草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有效性。【结果】目前,常见的农药种类残留检测技术存在着检测农药种类单一、样品数量较少等局限性。随着农药残留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发展,开发与完善检测速率更快、准确性更高、适应性更广泛的检测前处理技术仍为重要发展方向。【结论】精准、高效的前处理检测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烟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保障烟草的安全生产,提高烟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农药残留 检测前处理技术 限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GC−MS/O和OAV技术分析雪茄烟叶关键香气物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霞 武志勇 +5 位作者 李素轩 王一颖 邱建华 申洪涛 赵铭钦 陈孟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2-962,共11页
为分析雪茄烟叶的关键香气物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法对香气物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GC−MS/O)和香气活力值(OAV)技术对雪茄烟叶香气物质进行确定,并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 为分析雪茄烟叶的关键香气物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法对香气物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GC−MS/O)和香气活力值(OAV)技术对雪茄烟叶香气物质进行确定,并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两种提取方法共得到75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烃类、杂环类和其他类;②SDE法所得雪茄烟叶提取物主要体现花香和果香香韵,SPME法所得雪茄烟叶提取物主要体现果香香韵;③结合GC−MS/O和OAV技术能够有效确定雪茄烟叶的关键香气物质.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的香气重组物进行卷烟加香实验能够彰显雪茄特征风味,显著提高卷烟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香气物质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香味活力值 香韵特征 香气重组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卷烟减害降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田海英 董艳娟 +9 位作者 蔡莉莉 张展 宋金勇 马宇平 聂聪 杨永锋 谷令彪 庞会利 秦广雍 陈伟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8,共8页
采用亚临界萃取技术处理卷烟烟丝,考察处理后烟丝加工性能、化学成分、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残留、烟气常规指标及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处理后的烟丝耐加工性略微变差,但不影响其可用性;萃取过程无溶剂残留;在对照样... 采用亚临界萃取技术处理卷烟烟丝,考察处理后烟丝加工性能、化学成分、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残留、烟气常规指标及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处理后的烟丝耐加工性略微变差,但不影响其可用性;萃取过程无溶剂残留;在对照样中检出的三种农残,二甲醚处理的样品中均未检出,丁烷处理样三种农残的去除率分别为50.0%、43.8%和70.0%;二甲醚和丁烷处理样制成卷烟后主流烟气中焦油的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2.7%和8.5%,水分、CO和烟气烟碱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感官评吸显示柔细程度、余味、刺激性均好于对照;二甲醚处理样卷烟烟气中除NNK和巴豆醛的释放量基本不变外,苯酚、HCN、氨、CO及苯并[a]芘的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9.7%、18.8%、33.3%、19.5%和25.2%,卷烟危害指数由13.5降至10.9。说明亚临界萃取技术适用于卷烟的减害降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烟丝 保形 减害降焦
下载PDF
滤棒载香型卷烟中柠檬烯的烟气转移行为及贮存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克静 杨泽恩 +7 位作者 杨金初 陈小龙 梁淼 冯颖杰 高明奇 刘文召 马胜涛 张峻松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为明确滤棒载香型卷烟在不同贮存时间下柠檬烯的烟气转移行为、贮存稳定性和感官品质,以滤嘴中负载橘皮颗粒的滤棒载香型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测定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分析贮存和抽吸过程中柠檬烯的含... 为明确滤棒载香型卷烟在不同贮存时间下柠檬烯的烟气转移行为、贮存稳定性和感官品质,以滤嘴中负载橘皮颗粒的滤棒载香型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测定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分析贮存和抽吸过程中柠檬烯的含量变化并评价感官质量。结果表明,橘皮颗粒能够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烟碱及总粒相物的释放量。贮存期内柠檬烯的滤棒持留率、主流烟气粒相物转移率以及烟蒂截留率分别介于65.10%~100.00%、8.60%~14.48%和76.29%~85.17%,且随贮存时间延长均呈降低趋势,而气相转移率变化趋势不明显;贮存期在20~180 d内柠檬烯在烟支及烟气中衰减率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贮存期卷烟中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介于0.22%~3.97%,在贮存期10~180 d内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趋于稳定,逐口转移率随抽吸口数的增加而升高,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减小并趋于平缓,且在贮存期内逐口释放率与抽吸口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负载橘皮滤棒的卷烟果香突出,贮存期内特征香韵强度减弱缓慢,感官品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橘皮颗粒 柠檬烯 贮存时间 转移行为 稳定性
下载PDF
加拿大与云南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正光 席高磊 +4 位作者 王泽宁 杨鹏飞 王秋领 杨靖 陈芝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203,共7页
为揭示加拿大和云南优质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使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液-液萃取法(LLE)获得2种烟叶的中性香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中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明确2种烟叶中性... 为揭示加拿大和云南优质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使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液-液萃取法(LLE)获得2种烟叶的中性香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中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明确2种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加拿大烟叶共鉴定出59种中性香味成分,总含量为92.02μg/g,云南烟叶共鉴定出63种中性香味成分,总含量为113.91μg/g;云南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于加拿大烟叶,加拿大烟叶中棕色化反应产物类和其他类成分含量高于云南烟叶;基于OPLS-DA法中重要性投影值(VIP>1)共筛选出18种差异中性香味成分,其中云南烟叶香气贡献率较突出的有12种中性香味成分,包括苯乙醛、5,6-环氧-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a、(E)-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c、棕榈酸甲酯、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金合欢基丙酮和苯乙醇;加拿大烟叶含量较突出的有6种香气成分,包括氧化石竹烯、(S)-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α-石竹烯、糠醛、茄酮和α-香附酮。得出OPLS-DA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加拿大与云南烟叶中性香味成分的差异,可以为烟叶产地的溯源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萃取 中性香味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烟碱负载MOF@B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加热卷烟薄片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科 裴安然 +6 位作者 刘文召 尹献忠 杨金初 张婷婷 苏泽宇 徐永明 杨雪鹏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6,共9页
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D)和NaOH为原料制备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材料,并利用该材料原位修饰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获得β-CD-MOF@BC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热裂解和热... 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D)和NaOH为原料制备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材料,并利用该材料原位修饰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获得β-CD-MOF@BC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热裂解和热脱附等方法,从微观结构、烟碱释放性能、热裂解香味产物等方面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负载烟碱的新型β-CD-MOF材料含有丰富的孔径,BC的纤维网格中包埋嵌入了MOF材料,表明MOF材料成功地修饰了BC而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β-CD-MOF@BC复合材料的最大质量损失阶段温度相对空白BC材料延迟了44℃,载烟碱释放量增加5.8个百分点,时间延迟1.055 min,对烟碱的负载能力比空白BC材料强,并有一定的缓释性。β-CD-MOF@BC复合材料热脱附释放的香味成分达20种,有利于增加吸食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不燃烧卷烟 新型烟草薄片 烟碱缓释 细菌纤维素MOF复合材料
下载PDF
生物酶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申 芦尧 +3 位作者 刘强 赵声辰 陈芝飞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基于生物酶处理对烟草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生物酶处理在烟草提质、产香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物酶在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认为:烟叶中淀粉和果胶的酶催化降解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复合酶的... 基于生物酶处理对烟草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生物酶处理在烟草提质、产香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物酶在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认为:烟叶中淀粉和果胶的酶催化降解相关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复合酶的作用效果多优于单一酶;漆酶与蛋白酶搭配处理梗丝效果较单一酶处理更好,同时,对烟梗进行酸处理、碱处理和汽爆处理可显著提高酶解效果;在烟草薄片制备原料再造烟叶浓缩液中,生物酶更容易发挥作用,具有处理时间短、效率高和作用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产香方面,生物酶主要通过产生参与美拉德反应的物质或催化香味前体物产香实现;在减害方面,生物酶主要通过降低烟草特有亚硝胺和烟气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含量来实现。未来可从烟草生物大分子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烟用酶制剂创制和催化机制解析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生物酶在烟草增香、提质和减害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烟草工业 烟叶处理 烟梗处理
下载PDF
烟用水基胶中化学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静宇 李国政 +4 位作者 陈洋 邱建华 张颖浩 刘文召 王红霞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按照目标待测物的不同,综述了烟用水基胶中的生产过程残留物、添加剂及重金属杂质等检测方法,并展望了烟用水基胶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烟用水基胶 化学成分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许昌烟区上六片烟叶原料质量的稳定性评价
13
作者 范宇鑫 何冰 +8 位作者 白峰 葛梦龙 王红霞 和梦颖 李建华 申洪涛 王艳芳 刘领 邱建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对2020-2022年许昌烟区16个收购站点上六片烟叶原料的化学成分指标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取样分析,评价统计了各收购站点及年际间上六片烟叶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上六片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许昌烟区上六... 对2020-2022年许昌烟区16个收购站点上六片烟叶原料的化学成分指标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取样分析,评价统计了各收购站点及年际间上六片烟叶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上六片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许昌烟区上六片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禹州南部和襄县南部,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高的站点分布在襄县东部,钾含量和氯含量较高的站点分布在襄县西部和中部。(2)化学成分指标在年际间变异均较大的站点为库庄、张庄、范坡;化学成分指标的总变异系数表现为钾氯比>氯>糖碱比>钾>还原糖>总糖>总植物碱>氮碱比>总氮。(3)上六片烟叶感官评吸总分表现较好的站点主要为汾陈、姜庄、张庄、王洛,且襄县收购站点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总体优于禹州;感官质量总分与还原糖、钾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钾含量、钾氯比和氯含量是影响上六片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烟区 上六片烟叶 化学成分 变异系数 感官评吸质量 稳定性
下载PDF
烟草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
14
作者 付宏喆 杨盟权 +6 位作者 彭智良 李先锋 杨照 文俊明 杨欣玲 张明月 殷全玉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目的】筛选对烟草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方法】从烟草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株,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目的】筛选对烟草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方法】从烟草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株,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盆栽法测定对烟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纯化6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其中MG0322抑菌效果最好,两点对峙抑菌率为47.66%,四点对峙抑菌率为80.24%,双板对扣抑菌率55.25%,且6株木霉菌株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MG0322为深绿木霉菌,盆栽试验表明孢子悬液可显著提高烟株根系活力、根系保护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根系丙二醛含量,有效降低烟草根腐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烟草根腐病 对峙试验 深绿木霉 抑菌效果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卷烟纸中阴离子和阳离子
15
作者 李国政 孟祥士 +3 位作者 马燕 楚文娟 胡少东 马晓华 《轻工科技》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通过对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以超纯水为萃取溶液,经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卷烟纸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测定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R2均在0.999以上,回收率在98.06%~104.35%,检出限在0.007~0.027 ug/... 通过对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以超纯水为萃取溶液,经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卷烟纸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测定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R2均在0.999以上,回收率在98.06%~104.35%,检出限在0.007~0.027 ug/ml,定量限在0.023~0.091 ug/ml,表明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能够满足卷烟纸阴阳离子日常质量监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阴离子 阳离子 离子色谱
原文传递
辊压法全烟梗再造烟叶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与性能分析
16
作者 许克静 刘语煊 +5 位作者 张展 吕晶晶 梁淼 李瑞丽 张峻松 陈小龙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使用烟梗粉末和烟叶粉末制备辊压法再造烟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全烟梗再造烟叶最适工艺参数,对比分析全烟叶和全烟梗再造烟叶的基本理化性质、形貌结构、甘油吸附性能、热失重行为及热释放香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抗张强度和感... 使用烟梗粉末和烟叶粉末制备辊压法再造烟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全烟梗再造烟叶最适工艺参数,对比分析全烟叶和全烟梗再造烟叶的基本理化性质、形貌结构、甘油吸附性能、热失重行为及热释放香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抗张强度和感官品质,以烟梗粉末质量为基准,水、木浆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最适添加量分别为75%、2.5%、5%,辊压厚度和烘烤温度则分别为0.25 mm和90℃;全烟梗再造烟叶的定量、抗张强度和松厚度分别为265.33 g/m 2、0.43 kN/m和0.83 cm 3/g,均优于全烟叶再造烟叶,且表面均一度和烟梗色泽保留度较好,微观孔隙结构丰富,纤维排列相对疏松;全烟梗再造烟叶的甘油静态平衡吸附率为25%,高于全烟叶再造烟叶,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表现出较大的吸附速率常数;两种再造烟叶表现出相似的四阶段热解失重过程,但全烟梗再造烟叶的热失重阶段Ⅱ和Ⅲ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向中间温度集中,两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和综合热解指数均大于全烟叶再造烟叶,综合热解性能更优;全烟梗再造烟叶在阶段Ⅲ释放的香味物质为41种,含量为3410.49μg/g,高于阶段Ⅱ的热释放香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其中烟碱、新植二烯、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糠醇等香味物质均能够有效释放。以烟梗为原料制备的辊压法再造烟叶具有较好的抗张强度和松厚度,微观孔隙结构丰富,加热状态下能保证香味物质的有效释放,良好的料香负载能力和较低的原料成本显示了其在加热卷烟中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辊压法再造烟叶 吸附性能 热失重 香味物质
下载PDF
甘草固体颗粒香料的改良及卷烟加香应用
17
作者 贾学伟 代玉祥 +4 位作者 崔春 马兵杰 李天笑 高明奇 许春平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解决固体颗粒香料香气量小且留香时间短等问题。【方法】以甘草作为原料添加甘草浸膏及丙二醇制备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天然甘草颗粒的表面形貌及香味成分,然后通过添加甘草... 【目的】解决固体颗粒香料香气量小且留香时间短等问题。【方法】以甘草作为原料添加甘草浸膏及丙二醇制备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天然甘草颗粒的表面形貌及香味成分,然后通过添加甘草浸膏和保润剂(丙二醇)增加天然甘草颗粒载香量及持香能力,利用GC-MS检测改良后样品挥发性物质总量,以挥发性物质总量为指标,优选出甘草浸膏及丙二醇的最佳添加量,并将最优添加量下得到的甘草颗粒进行卷烟加香应用。【结果】(1)天然甘草固体颗粒呈规则网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物理吸附过程的进行;天然甘草固体颗粒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酸类5种,酯类9种,萜烯类7种、酮类8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酚类3种和其他类化合物4种;(2)增加浸膏添加量可有效增加甘草固体颗粒载香量,在浸膏添加量为4%时,香气分子吸附位点基本饱和,此时甘草固体颗粒挥发性物质总量达到456.31μg/g;(3)添加丙二醇后的甘草固体颗粒具有长久的持香效果,当丙二醇添加量为4%时,添加浸膏的甘草固体颗粒持香能力最强,在存放90 d后甘草固体颗粒挥发性物质残留量约为64.74%,较不添加丙二醇的甘草固体颗粒相比,挥发性物质保留量增加32.02%;(4)滤棒加香结果表明经甘草浸膏及丙二醇改良后的甘草固体颗粒能够明显提升卷烟的回甜感并增加一定润感;(5)甘草颗粒香料卷烟烟气分析表明,烟气致香成分中酸类及甜香挥发性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证明甘草颗粒添加提升了卷烟的感官品质。【结论】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可用于卷烟滤棒加香,对开发具有特色风格的卷烟制品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固体颗粒 丙二醇 持香能力 感官评吸
下载PDF
甜橙油存放过程中的挥发特性及特征香气的变化规律
18
作者 芦昶彤 刘亚龙 +6 位作者 刘远上 张弛 陈芝飞 宁一博 曹雪颖 曲利利 许春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14,共11页
为探究甜橙油在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挥发特性和特征香气变化规律。采用称重法和嗅辨法相结合研究甜橙油的挥发特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甜橙油存放过程中香气... 为探究甜橙油在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挥发特性和特征香气变化规律。采用称重法和嗅辨法相结合研究甜橙油的挥发特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甜橙油存放过程中香气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称重法和嗅辨法发现在前30天甜橙油保持一个均匀的挥发速度进行挥发,30天后挥发缓慢并趋于稳定,在90天时共挥发了原始重量的79%,其香气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但柑橘类香气一直存在;经GC-MS检测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成分,在原样和存放1、2、3个月样品中分别检出82、35、30、28种,4个不同存放时间中样品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207797.07μg·g^(-1)、37686.14μg·g^(-1)、28659.42μg·g^(-1)、22617.85μg·g^(-1),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且第一个月下降显著;根据ROVA分析得出原样样品中的关键香气成分(ROVA>1)为d-柠檬烯、月桂烯、正癸醛、芳樟醇、α-蒎烯、反式角鲨烯、圆柚酮、壬醛,存放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样品中的关键香气成分(ROVA>1)为d-柠檬烯、正癸醛、芳樟醇、圆柚酮、壬醛、α-松油醇;通过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存放时间下的4个样品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为原样样品,d-柠檬烯、月桂烯、正癸醛、α-蒎烯、反式角鲨烯对原样样品整体风味贡献较大;第二类为存放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样品,圆柚酮、壬醛、α-松油醇对其整体风味贡献较大。结果发现不同存放时间下甜橙油的关键香气成分之间差异较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特征香气发生改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甜橙油的挥发特性,明确其不同存放时间下的香气变化规律,为今后甜橙油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ROVA
下载PDF
烟叶采收成熟度对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宋洋洋 张小全 +5 位作者 杨铁钊 彭玉富 王冬 武云杰 姚健 焦绍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9-2466,共8页
以烤烟新品种‘豫烟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未熟、成熟和过熟烟叶在常规三段式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指标间的关系,以明确烟叶采收成熟度对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内在... 以烤烟新品种‘豫烟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未熟、成熟和过熟烟叶在常规三段式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指标间的关系,以明确烟叶采收成熟度对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在烘烤过程中,3个成熟度烟叶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其PPO活性先缓慢下降,再快速上升,最后急剧下降;而总酚与绿原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最后快速上升.未熟和过熟烟叶的芸香苷含量变化与总酚类似,成熟烟叶芸香苷含量呈现缓慢‘降-升-降-升’趋势;3个成熟度烟叶莨菪亭含量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烘烤48~66 h),水分含量和PPO活性以未熟烟叶最高,成熟烟叶居中,过熟烟叶最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以成熟烟叶最高,过熟烟叶略低,而未熟烟叶最低;3个成熟度烟叶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3)在棕色化反应敏感期,不同成熟度烟叶PPO活性变化与多酚类物质积累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未熟与成熟烟烟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与过熟烟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未熟、成熟烟叶因过高的PPO活性明显降低了多酚类物质积累速度,而过熟烟叶因较低的PPO活性对多酚类物质的积累速度影响较小.研究认为,适当提高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率,降低PPO活性,有利于防止烟叶发生褐变,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成熟度 烤烟 酶促棕色化反应 褐变
下载PDF
甘油对烟丝加热状态下烟气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赵龙 刘珊 +7 位作者 曾世通 朱浩 孙世豪 李炎强 宋瑜冰 张启东 宗永立 孙志涛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考察甘油对烟丝加热状态下烟气粒相物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实验室加热装置,对不同甘油含量(质量分数)的烟丝(0~50%)在300℃下进行加热,捕集烟气粒相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烟气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 为考察甘油对烟丝加热状态下烟气粒相物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实验室加热装置,对不同甘油含量(质量分数)的烟丝(0~50%)在300℃下进行加热,捕集烟气粒相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烟气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烟丝中添加甘油可增加烟气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释放量,但甘油添加量为5%~50%时,烟气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总释放量无明显差异;2糠醛、6-甲基-3,5-二羟基-2,3-二氢吡喃-4-酮、5-羟甲基-2-糠醛等糖类裂解成分释放量相对较大,且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等烟草固有成分的释放量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大呈逐渐增加趋势;4与空白样品相比,添加甘油的烟丝烟气中增加了甘油单羧酸酯,且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大呈持续增加趋势。烟丝中添加甘油有助于烟气粒相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释放,但对不同成分的影响趋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烟丝 加热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