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7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证调查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学林 张小全 +1 位作者 杨青华 郝晓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80-82,共3页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和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重点不一致,他们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有明确的要求...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和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重点不一致,他们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农学概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平衡教学重点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从而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以适应新时期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概论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化学》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麻兵继 阎旭霞 +4 位作者 李文 阮元 周燕 杨秋云 高致明 《农家之友》 2010年第18期63-64,共2页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化学》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 河南农业大学 中药学 中药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探讨——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苌建峰 李连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4期179-181,共3页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由于学校自身特色,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和传统的中医药类院校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通过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优势、特色及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由于学校自身特色,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和传统的中医药类院校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通过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优势、特色及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中药学 实践教学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辉 郭战伟 李聪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1年第11期54-55,共2页
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性论题,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团队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该团队通过“高站位”重视课程思政、“增内涵”推进课程思政、“多维度”建设课程思政、“深育人”实施... 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性论题,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团队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该团队通过“高站位”重视课程思政、“增内涵”推进课程思政、“多维度”建设课程思政、“深育人”实施课程思政等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提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教改项目的强支撑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时事教学的即时性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本为本,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课程思政 探索实践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体会
5
作者 麻兵继 李文 +3 位作者 阮元 杨秋云 周燕 高志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163-164,共2页
对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必要性、优势、教学管理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业设置 中药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药质量课程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
6
作者 张红瑞 夏至 +1 位作者 杨静 李贺敏 《河南农业》 2022年第6期30-31,共2页
立足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中医药思维和实践传承不够等问题,将涉及中药材真伪优劣、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加工炮制、质量分析、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课程,以中药质量为主线构建“中药... 立足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中医药思维和实践传承不够等问题,将涉及中药材真伪优劣、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加工炮制、质量分析、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课程,以中药质量为主线构建“中药质量课程群”,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磨思政元素映射点,将“思政教育”隐性融入到课程理论、实验、实习、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各个环节,设计丰富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形成具有农业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中药质量课程群 农业院校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地方高校班主任素养调查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7
作者 张学林 郝晓峰 余磊 《河南农业》 2015年第24期4-5,15,共3页
地方高校班主任是本科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其外在形象、内在修养、工作方式和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起着关键作用。高校班主任应加强学习,扩大知识视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班主任队伍的要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班主任 综合素养
下载PDF
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新建 陈军营 +1 位作者 籍越 叶永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1-52,共2页
针对在新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索 ,并对生物化学今后的教学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 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 教学实践 思考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沿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邱青彬 杨玉秀 +5 位作者 牛梦姣 张皖玉 张志勇 王小纯 马新明 熊淑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目的】探究河南省沿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重点污染源的排放特征,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DEM 90 m(数字高程模型地图)数据和河南省行政区划图,采用ArcGIS水文分析方法,确定以灵... 【目的】探究河南省沿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重点污染源的排放特征,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DEM 90 m(数字高程模型地图)数据和河南省行政区划图,采用ArcGIS水文分析方法,确定以灵宝市等25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运用排污系数法、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并分析了河南省沿黄区域25个县(市、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强度以及等标污染负荷,在对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3个污染源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将河南省沿黄区域的污染负荷与河南省总污染负荷进行宏观对比得出的重点污染源,并通过ArcGIS自然断裂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反映区域内污染排放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沿黄区域25个县(市、区)COD、NH_(3)-N、TN和TP 4种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分别为16.22×10^(4)、0.23×10^(4)、1.64×10^(4)和0.25×10^(4) t,其中,TN的等标污染负荷比率最高,为41.67%;污染物主要源自畜禽养殖业,等标污染负荷比率为70.52%;同时,河南省沿黄区域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在总负荷中的比率高于河南省。COD、NH_(3)-N和TP在总负荷中的比率高于河南省。空间上,污染负荷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北岸,黄河南岸的污染负荷分布呈“西低东高”的趋势。沿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可划分为畜禽养殖业主导污染Ⅰ型、畜禽养殖业主导污染Ⅱ型、水产养殖业较高占比Ⅰ型和水产养殖业较高占比Ⅱ型4种污染类型区。【结论】河南省沿黄区域重点污染源为种植业源和畜禽养殖业,重点污染物为TN,TP和COD;畜禽养殖业源污染是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源,COD是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沿黄区域 农业面源污染 等标污染负荷 层次聚类分析 自然断裂法
下载PDF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温暖 胡峰 +2 位作者 冯晓 马中杰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通过多方位调研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摸清了当前河南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农村建设 农业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河南道士坟集水农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圣彦 卢思先 +1 位作者 杨好伟 赵松岭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61-69,共9页
通过对河南省卫辉市道士坟村的自然地理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和集水现状的系统分析,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道士坟村实施集水农业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具体的规划和方案包括集水农业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农艺工程系统的总体... 通过对河南省卫辉市道士坟村的自然地理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和集水现状的系统分析,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道士坟村实施集水农业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具体的规划和方案包括集水农业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农艺工程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农业 试验 总体规划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探析
12
作者 杨宗渠 朱军 +5 位作者 崔庆明 陈海军 赵惠东 周杰 王允 赵梅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文章概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4种类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 文章概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4种类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营造农业产业化外在的科技氛围,培育实力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市场化政策,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内部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多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科学技术 龙头企业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科技小院的新农科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叶优良 张志华 +4 位作者 黄玉芳 赵亚南 汪洋 宋安东 汤继华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8期55-58,共4页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问题,结合在河南禹州、杞县、新乡等地建立的科技小院,探讨科技小院大学生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模式、培养特点,以及科技小院大学生培养取得的成效,为新农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农科 科技小院 大学生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非农学涉农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改探索
14
作者 王浩 林同保 +6 位作者 郭家萌 王泳超 邵瑞鑫 张学林 杨青华 程西永 王淑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农学概论是非农学涉农专业的关键课程,是非农学专业研究生掌握专业涉及农学知识的必备课程。该文结合非农学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教材与专业契合不足,部分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学时有限、缺乏实践课程等问题,提出基于目... 农学概论是非农学涉农专业的关键课程,是非农学专业研究生掌握专业涉及农学知识的必备课程。该文结合非农学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教材与专业契合不足,部分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学时有限、缺乏实践课程等问题,提出基于目标专业特点,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农学概论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专业匹配度,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概论 涉农专业 教改 教学效果 农业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戎亚思 李国强 +4 位作者 张杰 张建涛 王猛 郑国清 冯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 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16种灌溉情景对冬小麦耗水量、蒸腾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介于0.84~0.94,一致性指数(d)介于0.93~0.98,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4.7%~9.4%。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介于0.94~0.95,d介于0.93~0.98,RMSE介于2.1~2.2 t/hm^(2)。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RE)均在10%以内。以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冬小麦的最优灌溉方案为:于干旱年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75 mm;于平水年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75 mm;于丰水年拔节期灌水7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quaCrop模型 降雨年型 灌溉制度 河南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邸佳颖 李鸿萍 张永恩 《科技中国》 2023年第8期22-24,共3页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多功能和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多功能和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生物技术在动植物培育、植物病虫害与动物疫病防治、动植物营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学 农业多功能 农业生物技术 生产方式变革 资源环境约束 植物病虫害 动物疫病防治 国家粮食安全
下载PDF
河南省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基因型、丰产性、农艺与品质性状测定
17
作者 许豪 王益林 +9 位作者 于士男 郝晓鹏 高铭爽 郑继周 唐建卫 李巧云 高艳 董纯豪 袁雨豪 殷贵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目的】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抗性且农艺性状、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河南省小麦抗赤霉病组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新品种及2个对照品种,在2019—2020、2020—2021年连续2 a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 【目的】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抗性且农艺性状、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河南省小麦抗赤霉病组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新品种及2个对照品种,在2019—2020、2020—2021年连续2 a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Fhb1、Fhb2、Fhb4、Fhb5、Fhb7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冬春性、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和抗寒性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硬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7个参试品种平均病小穗率为42.2%,平均严重度3.0,参试品种的2 a平均产量为7105.4 kg·hm^(-2),平均分蘖成穗率为42.4%;郑麦113为弱春性,其余小麦新品种均为半冬性品种;参试品种平均全生育期为217 d,抗冬寒性变幅为2~3级,抗春寒性变幅为2~4级,平均株高为76.7 cm,百农207和机麦1号落粒性为3级,属易落粒品种。参试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8%,总淀粉含量平均值为61.2%,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为19.4%,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直/支比)平均值为0.47,糊化温度平均值为88.7℃,硬度指数平均值为58.1,沉淀值平均值为68.4,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1.5%和54.8。【结论】分子标记检测表明,豫农903、豫农904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机麦1号、郑麦9134携带Fhb5。郑麦9134、豫农904和豫农9033个半冬性新品种2 a平均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百农207,抗寒性和抗倒性也优于对照品种。豫农903、豫农904、郑麦9134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和新品种加以改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赤霉病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基于小波核极限学习机的烟叶烘烤过程的智能识别
18
作者 邢玉清 樊彩霞 +2 位作者 豆根生 宋朝鹏 吴莉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烟叶烘烤设备操作复杂、技术含量高、熟练掌握烟叶烘烤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烟叶的烘烤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核极限学习机的烟叶烘烤过程的智能识别方法。实验中对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叶片变软、主脉变软、勾尖卷... 烟叶烘烤设备操作复杂、技术含量高、熟练掌握烟叶烘烤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烟叶的烘烤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核极限学习机的烟叶烘烤过程的智能识别方法。实验中对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叶片变软、主脉变软、勾尖卷边、小打筒、大打筒和干筋6个烘烤阶段分别提取了颜色、纹理和温湿度特征,组建了9维特征向量进入小波核极限学习机,通过增量型算法自适应地选择神经元个数,快速准确地识别了6个阶段,得到了98.33%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小波核极限学习机的烟叶烘烤过程的智能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研发烟叶烘烤智能调控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小波核函数 烟叶烘烤 特征提取 识别
下载PDF
《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19
作者 董永彬 史勇 +3 位作者 郑琦 郑天慧 李文钰 李玉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6期189-192,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在《种子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开发合适教学的思政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为种子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经营与管理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普通小麦Arableu#1白粉病成株抗性遗传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子萌 袁婵 +6 位作者 张宇庆 任妍 刘鹏鹏 严珊珊 袭梦涵 穆培源 兰彩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途径,挖掘新成株抗性基因/位点为选育持久... 【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途径,挖掘新成株抗性基因/位点为选育持久抗病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培育的普通小麦品系Arableu#1在苗期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而成株期呈现高水平抗性。为深入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利用Arableu#1与高感品系Apav#1杂交,构建一个含有142个家系的F5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平台测序,获得4298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并进行群体检测,所获基因型用于构建整个群体的遗传连锁图。【结果】结合白粉病连续2年田间表型和基因型数据,使用IciMapping4.1对田间病害严重度、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和病害多年平均严重度(MFDS)等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该群体中定位了4个来自Arableu#1的白粉病成株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1BL、5BL、6BS和7BL上,以及2个来自Apav#1的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S和4BL上,可解释白粉病表型变异介于3.1%—28.5%。6个位点聚合时的群体平均病害严重度达到各位点组合中的最低水平,QPm.hzau-1BL、QPm.hzau-4BL、QPm.hzau-5BL和QPm.hzau-7BL4个位点聚合后的效应仅次于6个位点同时存在。【结论】将2个新位点QPm.hzau-5BL和QPm.hzau-7BL的两翼分子标记开发成KASP标记,经对570份世界各地育成品种或地方品种检测,2个位点单独存在或聚合在一起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粉病抗性,且这两个位点在我国小麦材料中的分布频率较CIMMYT的小麦种质中低。获得1个可能同时聚合6个白粉病抗性位点家系,其田间白粉病抗性可达近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成株抗性 数量性状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