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仁宗朝对夏战争的军事决策及攻守理念的转变——以好水川之战的演进为中心
1
作者 王战扬 《西夏学》 2020年第1期89-101,共13页
在好水川之战前,宋廷在西北缘边实行了军事弊病改革和军事部署的调整。夏竦等制定出攻守二策,遣韩琦、尹洙到京师与二府商议,枢密副使杜衍反对其攻策,吕夷简虽同意攻策,但也主要是想重振军队士气,并不在于其计策本身,仁宗最终决定采取... 在好水川之战前,宋廷在西北缘边实行了军事弊病改革和军事部署的调整。夏竦等制定出攻守二策,遣韩琦、尹洙到京师与二府商议,枢密副使杜衍反对其攻策,吕夷简虽同意攻策,但也主要是想重振军队士气,并不在于其计策本身,仁宗最终决定采取了攻策。而在西北缘边军事决策的执行上,泾原与鄜延两路并不能达成一致。元昊得知情报以后,首先与范仲淹虚与委蛇,以坚其不出兵之心,其次则迅速集中兵力进攻泾原路,先发制人发动战争,韩琦临敌决策,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统率泾原路镇戎军的兵马,并驾驭泾原路诸将,实际上已成孤立之师。后任福在行军过程中缺乏持重之心,又因贪功轻进致败。宋廷攻策未兴,守御再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西北边防由积极进攻的战略转变为保守防御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朝 好水川之战 军事决策 攻守理念
原文传递
从“藏”到“读”:民国古籍出版的转向--以《四部备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贝贝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2,共6页
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经历了从为藏置而出版到为阅读而出版的转变,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既是转变的典型案例,也是重要推动力量。《四部备要》的生产逻辑和技术路径,涵盖了民国古籍出版转向的主要范式。第一,出版观念的革新。中华书局提... 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经历了从为藏置而出版到为阅读而出版的转变,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既是转变的典型案例,也是重要推动力量。《四部备要》的生产逻辑和技术路径,涵盖了民国古籍出版转向的主要范式。第一,出版观念的革新。中华书局提出新的善本观,将善本的认定从传统对年代久远的强调,转移至对校勘和印刷的偏重,并将之运用于《四部备要》的具体出版实践中。第二,古籍内容的重编。标点符号是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古籍向来不加句读,阅读困难。鉴于此,《四部备要》选取阅读最广泛的古籍,邀请名家点句,排版印刷,降低阅读难度,推动了古籍的普及。第三,古籍丛书营销的创新。中华书局将《四部备要》化整为零,或单行本,或数本一组,分别销售,既符合一般读者的购买能力,又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了购书指导,将古籍真正送到读者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备要》 古籍阅读 新善本观 古籍句读 古籍营销
下载PDF
从“科班”到“戏校”——20世纪河南豫剧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3
作者 张亚丽 陈文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生发于清末的豫剧科班为彼时河南梆子演艺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豫剧科班教育的出现,标志着独立于民间戏班之外的专职戏曲教育机构的产生。20世纪早期的豫剧科班,以开封的“许门”和“蒋门”两大势力为主,为“跑高台”时期的豫剧培养了... 生发于清末的豫剧科班为彼时河南梆子演艺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豫剧科班教育的出现,标志着独立于民间戏班之外的专职戏曲教育机构的产生。20世纪早期的豫剧科班,以开封的“许门”和“蒋门”两大势力为主,为“跑高台”时期的豫剧培养了大量演员。民国时期豫剧教育得以改革发展,彼时豫剧开始由农村进入城市市场,一方面以周海水创办“太乙班”培养“十八兰”为标志,开豫剧女子科班教育之先河;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分子的加入与革新,以樊粹庭及其创办的“狮吼儿童剧团”影响最为深远,为豫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场”下的豫剧教育事业进一步革新与发展。从“科班”到“戏校”,20世纪河南豫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大豫剧”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豫剧 戏曲教育 科班 戏校
原文传递
《向导》周报的编辑出版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秀丽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1,共5页
《向导》是中共早期机关报,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主要内容,着重时政评论。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其主要撰稿人,其中尤以陈独秀和蔡和森为代表。与中共早期其他报刊相比,《向导》的栏目较为灵活多样。为扩大宣传、... 《向导》是中共早期机关报,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主要内容,着重时政评论。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其主要撰稿人,其中尤以陈独秀和蔡和森为代表。与中共早期其他报刊相比,《向导》的栏目较为灵活多样。为扩大宣传、增加销售,《向导》不断实行打折、赠阅,且在国内外建立分售处,形成有效的销售网络。从报刊运营、出版发行角度,《向导》的编辑出版活动为当今的报刊发行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导》 撰稿人 编辑 出版 发行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人对“田园城市”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禹龙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2,共9页
民国初年,"田园城市"的理论传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理论通过报章、书籍等媒介得以广泛传播,且深受市政学者及地方政府的关注。广州、南京、天津、北平、桂林等地开始了建设"田园城市"的实践。因受认知水平... 民国初年,"田园城市"的理论传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理论通过报章、书籍等媒介得以广泛传播,且深受市政学者及地方政府的关注。广州、南京、天津、北平、桂林等地开始了建设"田园城市"的实践。因受认知水平的局限,探索举措多集中在郊区住宅建设、城内分区建设等方面。值得称道的是,国人把该理论引入到战时后方的城市建设,突出了它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 理论 实践 民国时期
下载PDF
清末蒙边“置省”探略?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岳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晚清已降,蒙古等藩部地区危机日甚,为避免各藩部遭俄英日等殖民势力之侵吞,清廷朝野提出诸多方略,在各界建议下,清廷务实地采取了"先实后名"的筹边设省办法。虽然在清政权彻底崩溃前,内外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的"沿边置... 晚清已降,蒙古等藩部地区危机日甚,为避免各藩部遭俄英日等殖民势力之侵吞,清廷朝野提出诸多方略,在各界建议下,清廷务实地采取了"先实后名"的筹边设省办法。虽然在清政权彻底崩溃前,内外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的"沿边置省"工作未得到真正实现,但这一尝试却不仅为传统藩部向主权国家地方政区之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民国乃至解放后边疆省份的设置,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置省 清末 蒙古
下载PDF
透过物价看历史——卜正民《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代中国的衰落》评介
7
作者 刘亚杰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11期31-36,共6页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的最新著作《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代中国的衰落》,以明代的物价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全球气候变迁的角度重新诠释明朝的衰落,力求揭示出中国和欧洲在何种程度上共同受制于小冰河期气候灾难的影响,为明代中...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的最新著作《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代中国的衰落》,以明代的物价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全球气候变迁的角度重新诠释明朝的衰落,力求揭示出中国和欧洲在何种程度上共同受制于小冰河期气候灾难的影响,为明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价格史 小冰河期
下载PDF
清朝顺治时期的投充现象简论
8
作者 蔡禹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投充现象古已有之,至清朝顺治时期,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满族入关后,奴隶制度的衰落与汉人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投充现象产生的两大社会原因。在投充泛滥的过程中,投充者异化为"外化之民"、旗人兼并土地的推动力量、新兴的恶... 投充现象古已有之,至清朝顺治时期,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满族入关后,奴隶制度的衰落与汉人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投充现象产生的两大社会原因。在投充泛滥的过程中,投充者异化为"外化之民"、旗人兼并土地的推动力量、新兴的恶势力。投充冲击了清初的赋役制度,动摇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加重了满、汉矛盾,阻碍了秩序的构建;其消极影响遗患于康、雍、乾三代。尽管朝廷屡令禁止投充,并规范旗人主、奴行为以防止投充者作恶,但该乱象并未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治朝 投充 异化 奴隶制度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禁婢举措及其效果评析
9
作者 张秀丽 桑慧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在妇女解放运动影响和国际联盟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颁布《禁止蓄奴养婢办法》,试图采取强迫登记等办法解放婢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6年颁布的《禁止蓄婢办法》,在继承《禁止蓄奴养婢办法》的基础上,对禁婢步骤及善后工作作了... 在妇女解放运动影响和国际联盟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颁布《禁止蓄奴养婢办法》,试图采取强迫登记等办法解放婢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6年颁布的《禁止蓄婢办法》,在继承《禁止蓄奴养婢办法》的基础上,对禁婢步骤及善后工作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比如对登记后拒不解放婢女的主人要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在解放婢女的同时严禁婢女买卖,等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禁婢办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禁婢举措 婢女解放
下载PDF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刘随罚铜事”质疑
10
作者 仝相卿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465-478,共14页
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 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议》有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到天圣五年(1027)三月之间言事记录,然其时间多有讹误,不足为凭。根据刘随自述,他在此期间确曾被贬外3年,绝不可能以谏官言事。这提醒我们,史料年代的讹误除了在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窜改外,编纂者考证不审也是原因之一,故而在利用史料时需要对具体年代做更为细致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随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诸臣奏议》 年代讹误
原文传递
北宋黄河、汴河基层管理机构及其治水实践——兼论缘河地方政府的协同管理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战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52,共9页
北宋在严峻的河患治理中形成了层级的基层河道管理组织,其级别最高者是外都水监,外监之下设修河司,修河司之下设河埽司,河埽司之下又设埽所、铺屋,构成隶属关系。汴河沿岸则设堤岸司与导洛通汴司。其基层管理机构的置废及运行受朝中政... 北宋在严峻的河患治理中形成了层级的基层河道管理组织,其级别最高者是外都水监,外监之下设修河司,修河司之下设河埽司,河埽司之下又设埽所、铺屋,构成隶属关系。汴河沿岸则设堤岸司与导洛通汴司。其基层管理机构的置废及运行受朝中政局影响颇深,使河患治理陷入被动。北宋基层河道管理机构长官在仁宗时期以李仲昌为代表,神宗时期以程昉、范子渊、宋用臣为代表,哲宗时期以吴安持、李伟、曾孝广、范子奇为代表,在治水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朝中党争激烈,使河患治理笼罩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北宋缘黄河、汴河地方政府与基层治水机构的职责有协同检视、筹备治河物料;协同抢险救灾、治理河患;协同巡查河堤、日常维护堤防等。北宋后期在协同治水中户部及转运司试图控制水政权力,是矛盾及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道管理 黄河 汴河 协同治水
下载PDF
从“革旧”到“怀旧”:清季民国学校膏火制度评价转变探析
12
作者 宗尧 《民国研究》 2021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膏火制度是清代学校中设立的一项奖助学制度,发挥着保障寒士就学的作用。清季以废书院、兴学堂为目标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开始后,出于聚拢资金以推广学堂的需要,此项制度被施政者刻意贬低并革除。民国时期,在普通民众因困于财力无法入学和... 膏火制度是清代学校中设立的一项奖助学制度,发挥着保障寒士就学的作用。清季以废书院、兴学堂为目标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开始后,出于聚拢资金以推广学堂的需要,此项制度被施政者刻意贬低并革除。民国时期,在普通民众因困于财力无法入学和教育中贫富差距明显增大的情况下,膏火制度又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并促使私人、社会团体及官方通过多种手段以提高贫寒子弟的入学率和保障教育公平。膏火制度在清季民国评价的转变,是中国近代教育由机构普及到受众普及之阶段特征与时代特色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火制度 清季民国 教育普及
下载PDF
嘉庆至同治时期的中廓宗属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岳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2,179,共11页
自乾隆后期正式建立的中廓宗属关系是清朝"怀柔邻国、绥靖藩部"传统治边政策的重要体现,本应实现"拱卫天朝"等重大目标,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彼此保护功能。嘉庆至同治时期,清朝由盛转衰更是对中廓宗属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自乾隆后期正式建立的中廓宗属关系是清朝"怀柔邻国、绥靖藩部"传统治边政策的重要体现,本应实现"拱卫天朝"等重大目标,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彼此保护功能。嘉庆至同治时期,清朝由盛转衰更是对中廓宗属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导致嘉庆、道光两朝对廓尔喀的求援活动置之不理,且导致廓尔喀利用咸丰朝太平天国起义之机扰乱西藏,迫使清朝接受十条和约。清代同治朝虽仍维系中廓宗属关系,也只是借此羁縻对方、防其扰藏。嘉庆至同治时期中廓关系乃清代宗属体制重要体现,清晰彰显该体制运作以王朝盛衰为转移,暴露了宣传与实际运作间的明显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廓尔喀 宗属关系 嘉庆至同治时期
原文传递
“《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刊,是近代中国进步知识青年群体改造中国、复兴中华民族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性和标志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影响巨大。为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古城开封主办“...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刊,是近代中国进步知识青年群体改造中国、复兴中华民族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性和标志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影响巨大。为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古城开封主办“《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由知名《新青年》研究专家、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教授主持,邀约在这一领域有研究专长的知名学者分期报告与探讨。总括来说,大家主要讨论了以下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近代中国 20世纪 高层论坛 创刊 纪念 综述 历史文化
原文传递
中共对新军阀现象之认识(1927—1930)
15
作者 贺怀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83,共9页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基于蒋介石的反动言论和行为,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新军阀的概念,并指明了新军阀媚外压内的本质及派系斗争的特征。就新军阀战争的认识上,中共既指明了新军阀混战的原因,又揭露了新军阀战争争权夺...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基于蒋介石的反动言论和行为,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新军阀的概念,并指明了新军阀媚外压内的本质及派系斗争的特征。就新军阀战争的认识上,中共既指明了新军阀混战的原因,又揭露了新军阀战争争权夺利的性质,同时还指出了新军阀战争的频繁与庞大规模。在新军阀统治之下,人民群众受到了沉重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端困苦,基于此,中共给出了解救民众于苦难的办法,并引导其走向革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新军阀
原文传递
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理念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仝相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9,共10页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在为范氏所撰神道碑中述及吕夷简与范仲淹解仇一事,后世纷呈是非,遂成学术公案。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时有避免各方势力不满的现实考量,在无所褒贬的理念下完成了对范仲淹神道碑的撰写,因此欧阳修所撰神道碑不能...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在为范氏所撰神道碑中述及吕夷简与范仲淹解仇一事,后世纷呈是非,遂成学术公案。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时有避免各方势力不满的现实考量,在无所褒贬的理念下完成了对范仲淹神道碑的撰写,因此欧阳修所撰神道碑不能看作是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客观叙述和评价,难以作为吕范解仇的根据。后世学者在欧阳修提出"吕范解仇"的基调下加以论证,亦需谨慎。这一个案提醒我们,在利用墓志碑铭为文献证明各种问题时,需全面考察撰写者的心态、理念及政治立场,进而判定作为文本的墓志碑铭内容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范仲淹神道碑 吕范解仇 欧阳修 富弼
原文传递
宗教革新与政治认同——1951年开封驱逐外籍传教士事件剖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晓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89,共11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成为中共明确的政策。通过控诉,反帝爱国运动逐渐与宗教革新运动合流,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分子"成为斗争的目标。在宗教革新运动中,开封华阳中学学生与天主教外籍主教阳霖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成为中共明确的政策。通过控诉,反帝爱国运动逐渐与宗教革新运动合流,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分子"成为斗争的目标。在宗教革新运动中,开封华阳中学学生与天主教外籍主教阳霖等人的矛盾日趋激化,"华阳"事件是双方的一次正面冲突。"华阳"事件最终以驱逐阳霖等外籍传教士结局。由于处理仓促和行政执法的不严谨,这种驱逐激起了一部分教徒的抵触情绪。但从政权建设角度视之,这种驱逐契合了民众的社会心理,为新政权赢得了政治认同,也为中共对教会的改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革新 控诉 “华阳”事件 开封 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1930年代的强迫识字教育
18
作者 谢庐明 蔡禹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民国以来,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对以文字为表征的文化发展尤为关注。为了普及识字教育、降低文盲率,从1935年开始,强迫识字教育在南方各省开展起来。为了增强其实效,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突出了... 民国以来,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对以文字为表征的文化发展尤为关注。为了普及识字教育、降低文盲率,从1935年开始,强迫识字教育在南方各省开展起来。为了增强其实效,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突出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然而,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影响,该举措在各省沦陷的过程中随之终止。但识字教育作为国民政府推行民族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其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识字 文化运动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康有为对先秦诸子学术的新阐释——从《孔子改制考》的再认识谈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芮欣 宁腾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116,共11页
康有为不仅是近代经今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近代诸子学的关键性人物。在诸子学的分析路径下,《孔子改制考》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具有不可轻估的位置。它不仅提出了牵动学术结构性变动的"诸子托古改制"说,促进了先秦诸子学术... 康有为不仅是近代经今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近代诸子学的关键性人物。在诸子学的分析路径下,《孔子改制考》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具有不可轻估的位置。它不仅提出了牵动学术结构性变动的"诸子托古改制"说,促进了先秦诸子学术的复兴,重估了诸子时代的历史地位;而且还纳孔子于诸子、再识老子年代、重审名侠与墨的关系。这些命题和观念经过清末民初的发酵与沉淀,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有效地促进了近代诸子学的嬗变和转型。因此,在学术转型的视野下,康有为对先秦诸子学术的新阐释开辟了近代中国诸子学研究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诸子学 学术转型
原文传递
变革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史学月刊“新史学青年论坛”学术综述
20
作者 张秀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8,共6页
经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斯·韦伯曾说过,经济与社会结构之间确有亲和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反过来,经济通常也受到其所置身之社会的影响。经济与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经济研究也不是就经济论经济,而是从各... 经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斯·韦伯曾说过,经济与社会结构之间确有亲和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反过来,经济通常也受到其所置身之社会的影响。经济与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经济研究也不是就经济论经济,而是从各种社会关系中把握经济的发展。正是基于对经济与社会密切关系的认知,2017年10月20-22日,《史学月刊》编辑部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以"变革时代的经济与社会"为主题,联合主办了"新史学青年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月刊》 经济研究 社会结构 青年论坛 变革时代 新史学 学术综述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