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辑”与“发行”:《新青年》内在运作机制再探
1
作者 张宝明 陈振可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运作机制 编辑 发行
下载PDF
“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文化心理学视野下东亚汉学家的学术生产研究
2
作者 褚金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9,共8页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 考察海外汉学的学术生产,中国学术界往往重点关注来自西方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汉学研究,而轻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汉学。其实,东亚汉学家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知识群体。与西方汉学家相比,东亚汉学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异域之眼”和“同文之心”的双重性问题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东亚汉学家深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影响,与研究对象长期处于同一文化圈界域,这种“同文”的知识背景极易使他们丧失西方汉学家那种明确的“异域”眼光和“他者”意识。同时,东亚汉学家又在不断质疑、反思“同文”这一知识背景,意图寻求“独立”“自我”的文化意识。这种“同文”与“异域”之间的悖论,是贯串东亚汉学研究的思想主线。探察东亚汉学“异域之眼”与“同文之心”的独特性并阐明这一独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东亚汉学和认识东亚汉学家的中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汉学家 异域之眼 同文之心 文化心理 学术生产
原文传递
国际竞争的中国回响: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再探
3
作者 马建标 陆祯严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1922—1927年爆发于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本质上是华盛顿会议后共产国际与帝国主义列强在青年运动领域的政治对抗,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国际竞争是蕴藏其间的主要线索,在实际运动中表现为中国青年团和中国青年会的冲突斗争。从... 1922—1927年爆发于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本质上是华盛顿会议后共产国际与帝国主义列强在青年运动领域的政治对抗,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国际竞争是蕴藏其间的主要线索,在实际运动中表现为中国青年团和中国青年会的冲突斗争。从表面上看,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批判基督教和基督教团体的思想文化运动,但是参与方青年共产国际和基督教青年会,都无法摆脱其身后的美苏国家影子。非基督教运动既是不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是美国资本主义与苏联列宁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当国际主义与国家主义纠葛在一起,基督教青年会被迫作出妥协,实现从“美国化”到“中国化”的艰难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反帝运动 青年共产国际 基督教青年会 中国青年团
下载PDF
语词观念、知识统绪与人文学术的问道意识:人文语义学建构
4
作者 张宝明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4,共9页
人文语义学的学科建构就是确立语词的基础地位,对包裹着层层人文观念的重要语词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它借鉴并突破传统的关键词研究,提出“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的学术路径,借助观念史和概念史的学理资源,将语词观念置于... 人文语义学的学科建构就是确立语词的基础地位,对包裹着层层人文观念的重要语词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它借鉴并突破传统的关键词研究,提出“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的学术路径,借助观念史和概念史的学理资源,将语词观念置于学统、政统与道统的知识统绪中,通过深入梳理剖析观念词中的思想史与观念史命题,从语词视角出发思考人文如何存在、人文意义如何生成以及人文价值如何接续等诸多问题。人文语义学植根语词,聚焦观念,关注“一与多”的关系,它以问题为切口,以问道为目的,既尊重多元观念的客观存在,又要有协同化一的理念追求,旨在联通过去与现在,沟通自我与他者,实现自由理性下的平等对话、交流,以期在人文共同体的指归下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语义学 观念词 知识统绪 问道意识
下载PDF
人文语义学:跨学科的人文学术实践
5
作者 张宝明 沈卫荣 +5 位作者 孙江 潘光哲 闵祥鹏 周程 王中江 褚金勇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5,177,178,共32页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了践行新文科建设倡议,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的特色学术领域,张宝明等学...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了践行新文科建设倡议,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的特色学术领域,张宝明等学者联袂提出“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论题。人文语义学是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阐释从概念到观念之起源、演绎、衍变之“史”的一门学问。它尝试打破近代以来学科固化的壁垒,关注语际书写中存在的“古今断裂”“中西误解”“圈层隔膜”等问题,通过探讨语义创生转义与思想启蒙、文明对话、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外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以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为此,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近日举办“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圆桌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梳理进行学科性思考,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以期以“人文语义学”的视野聚焦现实问题,建构重大理论,凝练学科特色,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大体系”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研究 人文学术 人文社会科学 中华优秀文化 学术体系 语义学 思想启蒙 学术对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