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地做场”与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建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画地做场"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推... "画地做场"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推进了河南地方戏剧种、班社的发展与成熟,并深刻地影响了民众戏曲观念的形成。它的存在,彰显了地方戏曲生存、发展中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间戏曲的生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地做场 地摊戏 剧场 地方戏 河南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河南曲剧的演出风格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曲剧行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不仅铸就其推唱守浪的演出风格,同时也奠定了曲剧安于浅近的剧目内涵,河南曲剧借此跻身剧坛绽放光彩。对民国曲剧形态及演出风格的探究,可为当下曲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民国 曲剧 启示
下载PDF
试析河南目连戏中的刘氏形象
3
作者 贺会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连之母刘氏的形象,在持续千余年的目连戏演出中不断丰富和演化,使目连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北宋以后,刘氏形象受南方目连戏及各地戏曲形式和风俗的影响,逐渐发生了变异,与兴起于河南的北方目连戏中的刘氏形... 目连之母刘氏的形象,在持续千余年的目连戏演出中不断丰富和演化,使目连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北宋以后,刘氏形象受南方目连戏及各地戏曲形式和风俗的影响,逐渐发生了变异,与兴起于河南的北方目连戏中的刘氏形象渐行渐远。刘氏在以南乐目连戏为代表的河南目连戏中是一个从小吃斋念佛的善人形象,显得很独特。这与河南目连戏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及地区传统观念、宗教信仰、民间风俗的影响密切相关,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刘氏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怀梆源流及其传统剧目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34,共22页
怀梆是流行繁衍在豫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梆子腔体系中一个极富乡土气息的分支。它于明清之交伴随着梆子腔的流行而兴起。怀梆曲调质朴明朗、慷慨激昂、高亢清婉、乡土气息浓郁。考察其源起与流变,探讨其剧本形态、剧目来源,发... 怀梆是流行繁衍在豫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梆子腔体系中一个极富乡土气息的分支。它于明清之交伴随着梆子腔的流行而兴起。怀梆曲调质朴明朗、慷慨激昂、高亢清婉、乡土气息浓郁。考察其源起与流变,探讨其剧本形态、剧目来源,发掘其传统剧目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地方稀有剧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梆 梆子腔体系 豫西北 剧本形态 剧目来源 思想内涵 文本特色 审美特质
下载PDF
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监管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召鹏 《戏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25-240,共16页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包括戏剧改良在内的文学改良运动。梁启超、蒋观云、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依等人在《新民丛报》《新小说》《月月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上纷纷撰文,提倡戏剧改良,鼓励运用戏剧来铸冶国民性格。
关键词 戏剧演出 监管机制 民国时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 河南 文学改良运动 《月月小说》 《新民丛报》
原文传递
关于戏曲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大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201,共6页
当下,民族戏曲的生存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站在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将戏曲遗产保护纳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工程中,强调民族戏曲启智益民、规风正俗的教育功能,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 当下,民族戏曲的生存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站在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将戏曲遗产保护纳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工程中,强调民族戏曲启智益民、规风正俗的教育功能,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稳固的组织机构,在固本守正的前提下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建构融非遗保护、戏曲创作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戏曲 启智益民 固本守正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放浪情欲与仕婚理念的错位整合——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的泛人文内涵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大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不仅突破了原始素材"止淫奔"的劝诫题旨,传达了在异质文化浸润下以张扬人类本能情欲为表征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婚姻理想,也形象地揭示了剧作家强烈的个性解放欲... 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不仅突破了原始素材"止淫奔"的劝诫题旨,传达了在异质文化浸润下以张扬人类本能情欲为表征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婚姻理想,也形象地揭示了剧作家强烈的个性解放欲求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对峙抗衡,并力图凭借人性与情欲这条具有超时空特质的精神纽带,实现人类原欲与仕婚理念的联姻媾和,使全剧呈现出张扬个性与皈依礼法相互扭结的泛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头马上》 人类原欲 仕婚理念 泛人文内涵
下载PDF
从《王宙》到《倩女离魂》——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珍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从《王宙》到《倩女离魂》,男主人公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王宙和王文举对待功名和爱情态度的比较,结合唐、元两代迥异的思想文化背景,探索男主人公形象变化的深层动因,揭示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作家特殊的创作心态。
关键词 王宙 王文举
下载PDF
“歌、表、舞”复合型教学模式下中国民族歌剧演员的培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玉昆 《戏剧之家》 2015年第3期19-20,共2页
无论是中国民族歌剧还是戏曲艺术,都是我国民族表演艺术的典型戏剧形式,它们在演员的教学与培养上都是以"歌、表、舞"为核心技术与元素来进行复合型训练的。同时它们之间在艺术形式、演员培养、传承发展等方面又有着千丝万缕... 无论是中国民族歌剧还是戏曲艺术,都是我国民族表演艺术的典型戏剧形式,它们在演员的教学与培养上都是以"歌、表、舞"为核心技术与元素来进行复合型训练的。同时它们之间在艺术形式、演员培养、传承发展等方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表、舞” 演员培养 民族歌剧 戏曲
下载PDF
从本我的释放到向超我的皈依——简论《倩女离魂》中倩女形象的悲剧属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正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9-84,共6页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倩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倩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扭曲分裂。大团圆结局更是自我与本我在强大的道德理念的束缚下向超我的屈从和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倩女离魂》 倩女 本我释放 超我皈依
下载PDF
论樊粹庭《涤耻血》的悲剧内涵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芳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樊粹庭借助精心塑造的抗金英雄刘芳,凸显其拳拳爱国之情与崇高人格范式,借古鉴今、以史明志,鼓舞民众反击日寇侵略、保卫家园的士气。该剧洋溢着高亢悲壮的正义光芒和苍凉沉郁的民族情感,唱响了民族危亡时期救亡图存、杀敌报国的时代主... 樊粹庭借助精心塑造的抗金英雄刘芳,凸显其拳拳爱国之情与崇高人格范式,借古鉴今、以史明志,鼓舞民众反击日寇侵略、保卫家园的士气。该剧洋溢着高亢悲壮的正义光芒和苍凉沉郁的民族情感,唱响了民族危亡时期救亡图存、杀敌报国的时代主旋律,堪称豫剧史上最早宣传抗日的爱国名剧。该剧也对当下观众与读者起到一定的启迪与净化作用,更是对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而发生异化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的针砭与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耻血》 民族气节 悲剧内涵 人格范式
下载PDF
民国时期曲剧形态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曲剧行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不仅铸就了曲剧的剧种形态,同时也奠定了曲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内涵。通过对这一时期曲剧形态的追溯考述,可为当下固本求新的曲剧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曲剧 民国 形态
下载PDF
樊粹庭在豫剧现代化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大新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樊粹庭倾注毕生的精力才智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和创新:改建现代化剧场,组建行当齐全的演员阵容,扩充提升豫剧祥符调唱腔体系,"因人设戏"编创剧本和培养舞台精英,建构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编导理念,完善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 樊粹庭倾注毕生的精力才智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和创新:改建现代化剧场,组建行当齐全的演员阵容,扩充提升豫剧祥符调唱腔体系,"因人设戏"编创剧本和培养舞台精英,建构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编导理念,完善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为主体、以观众为接受和评判群体的运营机制。他不仅引导豫剧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原文化,且在民族解放的进程中实现豫剧的现代化转型,铸造为受众最多、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地方剧种。历史的汗青将樊粹庭定格为"现代豫剧之父"和近代地方戏改革的先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粹庭 豫剧改革 “现代豫剧之父”
下载PDF
简论古典戏曲舞台色彩的饰美功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象,是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及舞台装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色彩 饰美性
下载PDF
昭君形象演变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38-239,共2页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王昭君》 历时性考察
下载PDF
近代河南茶园剧场考论
16
作者 孙建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5,共10页
河南茶园剧场历史悠久。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以开封为中心,河南出现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座茶园剧场。它们在仿照北京、上海等传统茶园剧场的同时,时有新变,为河南新式舞台、戏院、剧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它提升了河南地方... 河南茶园剧场历史悠久。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以开封为中心,河南出现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座茶园剧场。它们在仿照北京、上海等传统茶园剧场的同时,时有新变,为河南新式舞台、戏院、剧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它提升了河南地方戏在社会与剧坛的地位,帮助以河南梆子为代表的河南地方戏顺利登上城市戏曲舞台,并促使河南地方戏不断磨砺自身,提升艺术水平,在河南剧场演进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剧场 河南地方戏 开封
原文传递
中华豫剧源流与其现代化的进程
17
作者 张大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3-22,共10页
豫剧作为中华戏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孕育在黄河文明的丰厚土壤中,其远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河南讴”。由初级戏剧蝉蜕而来的宋金杂剧,既是北杂剧和南戏的共同母体,也是豫剧的不祧之祖。清末民初,河南土梆戏回应时代风云,唱响“河南梆... 豫剧作为中华戏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孕育在黄河文明的丰厚土壤中,其远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河南讴”。由初级戏剧蝉蜕而来的宋金杂剧,既是北杂剧和南戏的共同母体,也是豫剧的不祧之祖。清末民初,河南土梆戏回应时代风云,唱响“河南梆剧改革的第一声”。1930年代,河南大学优秀学子樊粹庭冲破重重阻力,以“重大担负者”自任,创立“豫声戏剧学社”,改建“豫声剧院”,对祥符调实施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塑,引导豫剧戏弃旧图新,步入现代化进程,跃升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豫剧 黄河文明 梆剧改革 樊粹庭 现代豫剧
下载PDF
从雪冤结局的处理看窦娥悲剧的道德属性
18
作者 徐芳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在善良被戕害、人性被扭曲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前,"滑稽多智"的关汉卿精心设置了鬼魂诉冤、亲爹断案的结局。这一超现实的"与社会力量抗争"的浪漫图式,既是观众的心灵期待,更是关汉卿代表千千万万挣扎在社会底层的... 在善良被戕害、人性被扭曲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前,"滑稽多智"的关汉卿精心设置了鬼魂诉冤、亲爹断案的结局。这一超现实的"与社会力量抗争"的浪漫图式,既是观众的心灵期待,更是关汉卿代表千千万万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对社会的公正、道德与秩序的由衷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鬼魂诉冤 道德属性
下载PDF
边缘化境遇下的放纵与卑俗——简论元代婚恋戏中书生群体性格特征
19
作者 陈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元代婚恋戏中的书生大都对女性姣好的容貌体态表现出倾心的慕恋,但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又往往缺乏坚韧的意志和足够的勇气,放纵而又怯懦,狂热但不免畏葸,呈现出文化转型期下层文人带有普遍性的任诞与卑俗并存的矛盾性格。文章旨在分析认... 元代婚恋戏中的书生大都对女性姣好的容貌体态表现出倾心的慕恋,但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又往往缺乏坚韧的意志和足够的勇气,放纵而又怯懦,狂热但不免畏葸,呈现出文化转型期下层文人带有普遍性的任诞与卑俗并存的矛盾性格。文章旨在分析认识元代书生这种群体性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和文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书生 边缘化 放纵 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