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范智博 孙倩 +1 位作者 张倩 魏方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护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消化内科一病区护生纳入PBL联合循证...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护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消化内科一病区护生纳入PBL联合循证教学组,消化内科二病区护生纳入传统教学组,每组80名。传统教学组接受传统临床教学模式,PBL联合循证教学组接受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教学结束后的学习效果、临床护理能力、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结果PBL联合循证教学组基础知识评分、专科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临床护理能力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临床教学满意率(97.50%)高于传统教学组(86.25%)(P<0.05)。结论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优化护理实习生的理论及实践学习效果,增强其临床护理能力,提升护生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循证教学法 实习护生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发生食管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翟丽娜 仝甲钊 +1 位作者 谭莉霞 武莉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863-864,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90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参考手术结局分为狭窄组(术后食管良性狭窄)和无狭窄组(术后未发生食管良性狭窄)。统计两组的临床特征资料,分析术...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90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参考手术结局分为狭窄组(术后食管良性狭窄)和无狭窄组(术后未发生食管良性狭窄)。统计两组的临床特征资料,分析术后食管良性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0mm、病变纵向长度、病变环周直径及浸润深度sm1均为术后食管良性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良性狭窄的发生与肿瘤直径、病变直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肿瘤 食管良性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茯苓酸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3
作者 石明亮 王晓磊 +2 位作者 申洋 朱硕 王航宇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茯苓酸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茯苓酸低剂量(3.5 mg/kg)组、茯苓酸中剂量(7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14 mg/kg)组、氟尿嘧啶(50 mg/kg)组,每... [目的]探讨茯苓酸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茯苓酸低剂量(3.5 mg/kg)组、茯苓酸中剂量(7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14 mg/kg)组、氟尿嘧啶(50 mg/kg)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DEN诱导建立肝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以茯苓酸和氟尿嘧啶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并比较其炎症细胞浸润数;以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es相关蛋白(YAP)、LATS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发生明显癌变,给药结束后体质量、血清SOD、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AST、IL-6、IL-17、TNF-α与MDA水平、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炎症细胞浸润数、肝组织LATS1蛋白表达及p-YAP1/YAP1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酸低、中、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大鼠肝组织癌变症状均减轻,给药结束后体质量、血清SOD、CAT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IL-6、IL-17、TNF-α与MDA水平、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炎症细胞浸润数、肝组织LATS1蛋白表达及p-YAP1/YAP1降低(P<0.05),且茯苓酸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茯苓酸高剂量组与氟尿嘧啶组大鼠比较,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酸可降低Hippo信号通路活性,抑制DEN诱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肝组织损伤并缓解其癌变症状,改善大鼠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HIPPO 二乙基亚硝胺 肝癌 治疗作用
下载PDF
超细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利萍 韩大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6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治优势以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超细胃镜与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区别。选取46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选择同期的另外42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采用普通...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治优势以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超细胃镜与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区别。选取46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选择同期的另外42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采用普通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情况,总体操作时间,患儿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超细胃镜组46例患儿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高达95.7%(44/46),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成功率为81.0%(34/42)。超细胃镜组患儿在接受超细胃镜下钳取异物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5.2%(7/46)也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同时,患儿对超细胃镜的耐受程度也优于普通胃镜。结论超细胃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手段,患儿的依从性更好,耐受性更好,患儿能更积极地配合诊治,值得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胃镜 小儿 消化道异物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消化溃疡患者不良习惯及用药依从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郎静 范智博 +1 位作者 任利丽 孙小静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不良习惯及用药依从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复发性消化溃疡患者9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习...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不良习惯及用药依从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复发性消化溃疡患者9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习惯及用药依从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完全依从率为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率为60.00%显著优于对照组3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消化溃疡 治疗依从率
下载PDF
CAES治疗Ⅰ~Ⅲ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及其术后复发影响因素
6
作者 杨瑞征 杨文义 +9 位作者 武利萍 韩大正 仝甲钊 谭莉霞 徐菱遥 杨丙信 翟丽娜 杨国威 杜莹莹 徐梦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观察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Ⅰ~Ⅲ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并探讨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行CAES治疗的100例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围术期指... 目的观察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Ⅰ~Ⅲ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并探讨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行CAES治疗的100例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根据术后12个月复发率分为复发组16例和未复发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和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采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6/100),其中1例肛门坠胀,1例出血,3例排便困难,1例感染;复发组患者的内痔分度Ⅲ度占比、便秘发生率和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0.00%、62.50%、31.25%,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8.33%、19.0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CRP、IL-6、WBC分别为(26.64±2.88)mg/L、(20.12±3.05)pg/mL、(9.45±1.01)×109/L,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20.12±3.56)mg/L、(11.74±2.08)pg/mL、(5.53±0.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最佳惩罚系数λ=5选出6个预测变量为便秘、糖尿病及术后1个月CRP、IL-6、WBC水平,经COX回归方程显示,便秘、糖尿病及术后1个月CRP、IL-6、WBC水平是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术后复发影响因素(P<0.05)。结论便秘、糖尿病及术后1个月的CRP、IL-6、WBC水平是影响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内痔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 复发 COX回归方程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65例
7
作者 丁春生 魏君锋 张振英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6期1277-1277,F0003,共2页
关键词 异物 异丙酚 静脉麻醉 胃镜
下载PDF
超声内镜、MRI在壶腹周围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魏书堂 徐菱遥 杨丙信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MRI)在壶腹周围癌(PA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疑似PA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均行EUS、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PAC的检...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MRI)在壶腹周围癌(PA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疑似PA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均行EUS、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PAC的检出率。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130例疑似PAC患者,确诊胰头癌56例,壶腹癌18例,胆总管癌14例,十二指肠癌5例,胆总管结石37例。②EUS对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十二指肠癌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EUS诊断PAC的准确度为96.2%,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7.8%,假阳性率为5.4%,假阴性率为3.2%,正确指数为0.91;MRI诊断PAC的准确度为75.4%,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3.8%,阴性预测值为54.4%,阳性预测值为91.8%,假阳性率为16.2%,假阴性率为28.0%,正确指数为0.56。④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EUS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6,两者一致性处于较高水平;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80,两者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与MRI相比,EUS是诊断PAC最灵敏、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壶腹周围结构及病变部位,有利于提高PAC术前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术前诊断 超声内镜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程序 魏书堂 董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50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复...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50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观察组Ⅰ采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观察组Ⅱ采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L。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Ⅰ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的肠道清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的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观察组Ⅱ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既能提高便秘患者的肠道清洁质量,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适合便秘患者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利那洛肽 便秘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观察
10
作者 孙正路 王航宇 张艳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先行TACE介入治疗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组36例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先行TACE介入治疗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组36例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行TACE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疗效、不良反应、AFP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比较,P>0.05,联合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0周,两组AFP水平比较,P>0.05,随访4~24周,联合组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可促使AFP水平下降,减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肝癌 TACE 仑伐替尼 信迪利单抗
下载PDF
中西药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144例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振英 魏君锋 丁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6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胃康灵、阿莫西林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44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采用中药胃康灵及西药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服药后按临床症状,胃镜结果,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98%,复发率约5%。结论胃康灵、阿... 目的观察胃康灵、阿莫西林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44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采用中药胃康灵及西药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服药后按临床症状,胃镜结果,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98%,复发率约5%。结论胃康灵、阿莫西林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康灵 阿莫西林
下载PDF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晚间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静 范智博 张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期158-159,163,共3页
目的为了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感,探究晚间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d例。分别采用常... 目的为了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感,探究晚间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d例。分别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和晚间护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之后将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相比于对照组,采用晚间护理干预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出血次数更少,平均止血的时间也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通过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发现,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方案,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具有广泛深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疗效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TGF-α和Gas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时光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7期43-45,55,共4页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TGF-α和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7)...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TGF-α和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7)与研究组(n=68),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溃疡面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胃泌素(Ga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溃疡面积为(0.32±0.07)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0.64±0.10)cm(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P<0.05);研究组的Gas与TGF-α水平分别为(84.67±5.49)pg/mL、(6.37±0.73)pg/mL,对照组为(67.48±5.63)pg/mL、(8.59±0.65)pg/mL,研究组的Gas与TG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9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41%(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可显著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TGF-α及Gas水平,进而有效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磷酸铝凝胶 消化性溃疡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胃泌素
下载PDF
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时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胃镜治疗,30例)和观察组(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35例),对比两组24h止血效果、住院... 目的探讨采用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胃镜治疗,30例)和观察组(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35例),对比两组24h止血效果、住院时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4h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减少住院时输血量,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胃镜 结肠镜
下载PDF
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徐菱遥 杨丙信 +3 位作者 杨黎冰 刘东亚 武利萍 韩大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X射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0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对照组)与接受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7例消化道狭窄患...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X射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60例消化道狭窄患者(对照组)与接受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7例消化道狭窄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第1~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狭窄解除有效率,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第1~3天的CRP、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支架置入耗时、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X线监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可在保证支架置入成功率和狭窄解除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患者的手术费用,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支架 消化道狭窄 X线 内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研究
16
作者 杨瑞征 侯浩强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2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11—2016-12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11—2016-12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p H值和脉搏分别为(6.40±0.18)和(78.14±0.73)次/min,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43±0.45)和(81.69±1.3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疗效明确,患者的溃疡治愈率较高,对患者的p H值和脉搏跳动具有改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血清CCL11、PRDX1水平与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勇 杨文义 +3 位作者 华静 梁晗 程序 魏书堂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11(CC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11(CC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qRT-PCR法检测血清中CCL11、PRDX1表达水平;通过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计算粪便中肠道菌群数量;采用ELISA、鲎试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CL11、PRDX1表达水平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肠道菌群数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BD组的血清中CCL11、PRDX1水平、CDAI评分和May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L11与PRDX1呈正相关(P<0.05),CCL11、PRDX1与CDAI评分、Mayo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IBD组肠球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D患者血清CCL11、PRDX1的表达水平与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IBD组D-乳酸、内毒素、DAO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D患者血清CCL11和PRDX1的表达水平与D-乳酸、内毒素、DAO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CCL11、PRDX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与肠道菌群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 CC趋化因子配体11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序 魏书堂 董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生化因子指标、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P、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G、T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NF-κ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VS 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础上,再结合阿托伐他汀药物,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安全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阿托伐他汀 炎性反应 肝功能 血脂
下载PDF
肝癌组织角蛋白2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勇 程序 +5 位作者 梁晗 华静 谭莉霞 王航宇 闫春晓 魏书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角蛋白23(KRT2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KRT23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KRT2...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角蛋白23(KRT2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KRT23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KRT2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癌KRT23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KRT23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肝癌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KRT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患者肝癌组织KRT23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肝癌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Ⅲ期、KRT23阳性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RT23阴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KRT23阳性患者(P<0.05)。结论:肝癌组织KRT23呈高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角蛋白2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振振 韩会会 杨文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05-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84例为肝癌组,选择同期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84例为肝癌组,选择同期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LRG1水平。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癌患者血清FGF21、LRG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1、LRG1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血清FGF21、AST、GGT、ALT、TBA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LRG1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P<0.05)。血清FGF21、LRG1水平及联合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14、0.878,联合诊断AUC均高于单独诊断AUC(均P<0.05)。死亡组血清FGF21水平、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血清LRG1水平低于生存组(均P<0.05)。高水平FGF21是肝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LRG1是肝癌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FGF21水平升高,LRG1水平降低,两者在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诊断价值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