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F方法的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RUL预测分析
1
作者 高一帆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5年第2期264-265,269,共3页
由于电池系统模型存在明显不确定性并且噪声统计结果也存在较大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标准粒子滤波(SPF)的锂离子新能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方法。为获得更高精度的RUL预测结果,选择粒子滤波方法建立重要性密度函数,由此完成SPF优... 由于电池系统模型存在明显不确定性并且噪声统计结果也存在较大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标准粒子滤波(SPF)的锂离子新能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方法。为获得更高精度的RUL预测结果,选择粒子滤波方法建立重要性密度函数,由此完成SPF优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PF获得的预测误差比根据粒子群优化(PSO)预测的误差更小,预测性能更优。增加容量样本有助于新能源电池RUL达到更低预测误差,获得更高预测精度。锂离子新能源电池RUL预测结果达到集中程度,能够实现RUL的精确预测。该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效率,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池 标准粒子滤波 剩余使用寿命 容量衰减
下载PDF
压力机用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睢雪亮 夏景攀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27-28,31,共3页
为了提高变载输出回路系统位置控制精度,设计了非对称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该系统将非对称泵与差动缸进回油流量匹配,实现对执行机构速度或位置控制,并基于AMESim平台展开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载下,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在1台泵... 为了提高变载输出回路系统位置控制精度,设计了非对称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该系统将非对称泵与差动缸进回油流量匹配,实现对执行机构速度或位置控制,并基于AMESim平台展开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载下,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在1台泵条件下调节差动缸运行状态,响应速度快;加载下,差动缸位移快速响应,流量与压力发生缓慢变化,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非对称柱塞泵平衡了差动缸的不平衡流量,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泵控 变载输出回路系统 特性分析 AMESim平台
下载PDF
改进K均值聚类下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研究
3
作者 睢雪亮 夏景攀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10期80-85,共6页
针对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改进K均值聚类下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方法。通过UT372手持式光电速度仪与MPU-605压电加速度仪,采集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数据。根据最远最近原则,初步选取数据集的聚类中心。使用欧氏距离计算... 针对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改进K均值聚类下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方法。通过UT372手持式光电速度仪与MPU-605压电加速度仪,采集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数据。根据最远最近原则,初步选取数据集的聚类中心。使用欧氏距离计算出数据集各点间的距离与所有数据的平均距离,并结合交叉验证确定聚类中心的两个阈值。引入Canopy算法改进K均值聚类,确定全局最佳的聚类中心,从而实现铣床轴承沟道磨损的智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在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检测中,迭代次数固定为15次、Jaccard系数极其接近1。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聚类的计算速度和稳定性,可识别不同铣床轴承沟道磨损故障类型,且检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床轴承 沟道磨损 K均值聚类 Canopy算法 聚类中心 欧氏距离 最远最近原则 交叉验证确定
下载PDF
多向挤压对固溶态AZ91D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睢雪亮 马兆宾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20-21,24,共3页
通过控制铸态镁合金的420℃+10 h固溶处理,获得固溶态AZ91D合金,并完成3道次挤压。对制得的镁合金试样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完成3道次挤压处理后,形成了更均匀尺寸的晶粒,获得了更多的细小再结晶晶粒,显著提升了AZ91D合金的力学强... 通过控制铸态镁合金的420℃+10 h固溶处理,获得固溶态AZ91D合金,并完成3道次挤压。对制得的镁合金试样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完成3道次挤压处理后,形成了更均匀尺寸的晶粒,获得了更多的细小再结晶晶粒,显著提升了AZ91D合金的力学强度。对镁合金进行3道次挤压处理后,拉伸强度增大至305 MPa,压缩强度增大至418 MPa。拉伸处理后,晶粒沿变形方向获得了更大的长度,拉伸后形成了破碎的第二相,呈现弥散分布形态。该研究有助于提高镁合金冶金试样的成型性能,可为后续工艺强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固溶处理 多向挤压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柱塞泵—齿轮泵串控伺服系统流量脉动分析
5
作者 睢雪亮 马兆宾 《工程机械文摘》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利用串联方式组装柱塞泵—齿轮泵双液压泵,将单齿轮泵高压力输出的模式调整成可以利用双泵分级的模式来控制泵的运行状态,同时满足高低压负载的不同使用工况要求。通过在模型仿真过程中调整泵出口流量和压力来展开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串联方式组装柱塞泵—齿轮泵双液压泵,将单齿轮泵高压力输出的模式调整成可以利用双泵分级的模式来控制泵的运行状态,同时满足高低压负载的不同使用工况要求。通过在模型仿真过程中调整泵出口流量和压力来展开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增大电机转速的方法能够有效调节流量脉动的变化范围。调节电机转速后,串联液压系统齿轮泵流量脉动幅度明显下降,获得了更优的减振降噪性能与运行稳定性。提高负载之后,液压缸伸出速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串联泵系统来实现功率叠加,利用低功率电机也能完成大功率输出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液压系统的输出性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泵 伺服系统 脉动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