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解开封市水资源短缺的技术及工程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洋 王心义 韩鹏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需水量的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区域水利工程规划、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测了开封市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分析了开封市水资源可利用量,提出了缓解开封市水资源供需紧张的... 需水量的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区域水利工程规划、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测了开封市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分析了开封市水资源可利用量,提出了缓解开封市水资源供需紧张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灰色预测模型 工程措施 开封市
下载PDF
Fenton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孙剑辉 孙胜鹏 +1 位作者 王慧亮 李成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13,共5页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Fenton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概述了Fenton氧化技术在处理化工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农药废水和含油废水等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拓宽Fenton氧化体系的pH响应范围,开展Fe2+/Fe3+固定...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Fenton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概述了Fenton氧化技术在处理化工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农药废水和含油废水等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拓宽Fenton氧化体系的pH响应范围,开展Fe2+/Fe3+固定化技术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Photo-Fenton和Electro-Fenton将是今后Fenton氧化体系的两大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难降解 有机废水
下载PDF
煤炭资源评价中的模糊灰色理论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宁超 段守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89-492,501,共5页
对煤炭资源评价的指标进行量化时,其指标信息中同时存在模糊性和灰色性.以往方法中,模糊评价法侧重模糊性,灰色理论偏向灰色性,采用模糊评价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煤炭资源评价的结果更具客观性.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评价体系 模糊灰色理论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污水灌溉对地下水污染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宋晓焱 尹国勋 +2 位作者 谭利敏 贺玉晓 刘泽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以焦作市南部新河沿岸灌溉区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污水和大气降水进行了土柱淋滤模拟实验,分析了氯离子、总硬度及TD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渗出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最初较小,随后出现最大值,最后开始下降。表明当地浅层地下... 以焦作市南部新河沿岸灌溉区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污水和大气降水进行了土柱淋滤模拟实验,分析了氯离子、总硬度及TD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渗出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最初较小,随后出现最大值,最后开始下降。表明当地浅层地下水中氯离子、总硬度及TDS污染与污水灌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水 灌溉 地下水 污染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岩石节理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金海 苏现波 +1 位作者 林晓英 郭红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39,共3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区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含煤岩系发育4组共轭剪节理,其中以NW—SE向和NE—SW向共轭剪节理最为发育,同时探讨了节理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恢复了沁水盆地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四期构造应力场...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区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含煤岩系发育4组共轭剪节理,其中以NW—SE向和NE—SW向共轭剪节理最为发育,同时探讨了节理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恢复了沁水盆地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四期构造应力场。现在最大主压力场方向与煤层主裂隙的方向基本一致,这是本区煤层气井稳定高产的主控因素之一。煤中裂隙的方向和现在地应力场方向决定了本区羽状分支水平井主水平段的方向以NE—SW向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岩石节理 构造应力场 煤层裂隙
下载PDF
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超 张海洋 王心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7-71,共5页
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开封市的水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揭示了开封市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分布规律以及水质状况,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 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开封市的水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揭示了开封市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分布规律以及水质状况,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节水潜力,并就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 水资源 开发利用 节水潜力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官庄群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德顺 李明龙 李守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鲁西南地区上白垩统—始新统主要发育官庄群,前人对该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层归属年代的划分上,而对于沉积环境的分析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平邑盆地广阜庄-挑沟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 鲁西南地区上白垩统—始新统主要发育官庄群,前人对该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层归属年代的划分上,而对于沉积环境的分析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平邑盆地广阜庄-挑沟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庄群的固城组为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卞桥组为浅湖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常路组以滨浅湖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朱家沟组为一套山麓洪积扇沉积;卞桥组和常路组碳酸盐岩总体属于高盐度、强蒸发的陆相咸化湖泊环境沉积产物;官庄群沉积旋回的发育主要受蒙山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及古气候条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地球化学 官庄群 鲁西南地区
下载PDF
煤层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群 王庆伟 李金海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2期57-59,共3页
煤层气是一种廉价、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常规天然气和燃油的不足,750m3煤层气可顶替1t标准煤。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煤矿甲烷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其负面影响是在钻探、压裂、回注水和提纯过程... 煤层气是一种廉价、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常规天然气和燃油的不足,750m3煤层气可顶替1t标准煤。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煤矿甲烷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其负面影响是在钻探、压裂、回注水和提纯过程中会造成煤层和煤层气中杂质气体和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对大气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采 温室效应 地下水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种皮对海棠种子的保护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雪文 于水军 +2 位作者 马军委 张康康 聂小琴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海棠种子种皮对海棠种子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种子水势、吸水膨胀、种子化学染色、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形貌观察考察海棠种子结构和成分对种子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表面油脂起着防水作用,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易分解;种皮表层... 目的:研究海棠种子种皮对海棠种子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种子水势、吸水膨胀、种子化学染色、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形貌观察考察海棠种子结构和成分对种子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表面油脂起着防水作用,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易分解;种皮表层红色短纤物结构致密使种子具有防水透湿的作用,种皮内层是生物高分子,在吸水初期表现出高的吸水力(包括溶胀吸水力、保持力、荷重下的吸收力),后期由水分引起的相关生物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使其表现刚性而开裂。三者共同作用保护种子使其长时间在自然环境下仍然保持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种子 保护作用 吸水力 防水透湿 油脂
下载PDF
开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鹏飞 刘超 +2 位作者 杨芳 张海洋 王心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6,49,共3页
在分析开封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在评价因素选取、权重分配方面对生态用水给予重点考虑,对开封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容量较小... 在分析开封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在评价因素选取、权重分配方面对生态用水给予重点考虑,对开封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容量较小,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也相对较小,进而提出了开封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水资源承载力 开封市
下载PDF
洛阳新区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简介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桂林 潘文胜 +1 位作者 张素萍 潘国营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225-227,共3页
通过对洛阳新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加筋法、换土垫层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做了分析对比,从而指导洛阳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改善地基的特性等,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基本建... 通过对洛阳新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加筋法、换土垫层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做了分析对比,从而指导洛阳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改善地基的特性等,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基本建设投资、保证道路正常通行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加筋法 换土垫层法
下载PDF
开封市水资源特征及增加水资源的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忠丰 刘小满 +1 位作者 邱燕燕 王心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年第6期33-35,41,共4页
开封市水资源量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水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将来的引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大气降水则有一定的潜力。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补源工程、防污染措施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 开封市水资源量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水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将来的引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大气降水则有一定的潜力。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补源工程、防污染措施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特征 增源措施 开封市
下载PDF
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修复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增辉 尹国勋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3期333-335,共3页
介绍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突出特点及其危害,在分析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式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修复技术的不同作用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物理、化学修复的技术原理、适用性、局限性及实施时间等,展望了今后物理化学... 介绍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突出特点及其危害,在分析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式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修复技术的不同作用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物理、化学修复的技术原理、适用性、局限性及实施时间等,展望了今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物理化学法 修复 发展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原理及其实践应用研究
14
作者 徐培 侯合明 徐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期00132-00132,共1页
通过对赵固一矿突水因素及充水特征的研究,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危险性评价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突水系数法运用在实践中,并为实际工程做出了正确的指导,证明了突水危险性评价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充水特征 突水系数
下载PDF
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40
15
作者 宋岩 柳少波 +4 位作者 赵孟军 苏现波 李贵中 洪峰 秦胜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共5页
如何定义煤层气藏、如何界定气藏边界是认识煤层气藏的关键,要评价煤层气富集区首先要找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此,结合我国含煤盆地的典型煤层气藏特征,围绕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预测了沁水、鄂尔多斯、准... 如何定义煤层气藏、如何界定气藏边界是认识煤层气藏的关键,要评价煤层气富集区首先要找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此,结合我国含煤盆地的典型煤层气藏特征,围绕煤层气藏边界类型、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预测了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的煤层气富集区。结论认为:①煤层气藏的边界是煤层气藏划分的前提,煤层气藏主要有5种地质边界类型:水动力边界、风氧化带边界、物性边界、断层边界和岩性边界;②煤层气藏的形成经历了煤层气的生成和吸附、煤层的吸附能力增加和煤层气的解吸—扩散和保存阶段;③保存阶段是成藏的关键,区域构造演化、水动力条件和封闭条件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进而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优选出9个煤层气有利富集区:晋城、阳城、安泽、阳泉、大宁—吉县、韩城、吴堡、准南、阜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边界类型 成藏主控因素 构造 水动力 封闭 富集区 预测
下载PDF
煤吸附^(13)CH_4与^(12)CH_4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苏现波 陈润 +1 位作者 林晓英 郭盛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9-543,共5页
根据实测的4个不同煤阶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采用Dubinin建立的计算吸附空间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了13CH4与12CH4在4个煤样的吸附势及其吸附空间,建立了煤吸附甲烷特性曲线的定量表达式.结果发现,13CH4在煤表面的吸附势普遍高于12CH4,... 根据实测的4个不同煤阶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采用Dubinin建立的计算吸附空间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了13CH4与12CH4在4个煤样的吸附势及其吸附空间,建立了煤吸附甲烷特性曲线的定量表达式.结果发现,13CH4在煤表面的吸附势普遍高于12CH4,也就是说13CH4与12CH4相比具有优先吸附、滞后解吸的特点.这种差异具有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特点.这一发现合理地解释了煤层气解吸实验中发现的先解吸甲烷δ13C偏轻、后解吸偏重的现象,同时也解释了浅部煤层甲烷碳同位素轻、深部重的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 CH4与^12 CH4 吸附势 特性曲线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矿区煤矸石堆放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119
17
作者 王心义 杨建 郭慧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812,共5页
以焦作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根据研究区年降雨量,进行室内淋滤模拟实验,以研究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根据地形地貌,从距离市区较近的演马矿煤矸石堆周围呈放射状布置3条采样线,用HC l-HNO3-HF-HC lO3全分... 以焦作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根据研究区年降雨量,进行室内淋滤模拟实验,以研究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根据地形地貌,从距离市区较近的演马矿煤矸石堆周围呈放射状布置3条采样线,用HC l-HNO3-HF-HC lO3全分解法消解样品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主要有害重金属元素(Pb,Mn,Zn,Cu,Cr,Cd).研究表明:煤矸石淋滤液中的Zn和Mn浓度最高,并很快稳定;土壤中的Zn和Mn也最高,且浓度高许多倍.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淋出具有长期性,矿区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和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堆 土壤 重金属 淋滤实验
下载PDF
测井曲线计算机识别构造软煤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汤友谊 孙四清 田高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在对构造软煤分层计算机识别的特殊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应用斜率方差分层、概率统计计算的方法,实现了煤层段的测井曲线对构造软煤分层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结果能满足初步查明突出矿井(尤其是未采掘区)构造软煤分布规律的需要.
关键词 测井曲线 识别 构造软煤 斜率方差分层
下载PDF
西昆仑西段温泉沟组浅变质地层中的笔石动物群 被引量:5
19
作者 艾永亮 王小玉 +2 位作者 王世炎 陈瑞保 杨荣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在西昆仑西段塔什库尔干东南发育一套遭受浅变质的沉积地层,对该套地层形成时代的确定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化石依据.本次工作在达布达尔乡沙依地库拉沟该套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完整的笔石化石,经鉴定,主要分子有Monograptus xizange... 在西昆仑西段塔什库尔干东南发育一套遭受浅变质的沉积地层,对该套地层形成时代的确定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化石依据.本次工作在达布达尔乡沙依地库拉沟该套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完整的笔石化石,经鉴定,主要分子有Monograptus xizangensis,Pristiograptuselegans,Demirastrites raitzhainiensis,Oktavites planus,Rastrites hybridus,Diplograptus cartatus,Glyptograptus gracilis,Climacograptus bidongensis等8属20种,且均为早志留世早中期分子,它可为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确切的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达布达尔 温泉沟组 笔石化石 早志留世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邵凯 邵龙义 +5 位作者 曲延林 张强 王举 高迪 王东东 李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23-433,共11页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主要盆地群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等4类型层序界面,在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区内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层...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主要盆地群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等4类型层序界面,在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区内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属于盆地的初始断陷阶段,层序Ⅱ、层序Ⅲ是盆地持续沉降阶段,层序Ⅳ、层序Ⅴ时期是湖泊缓慢回升,萎缩的过程。聚煤作用从层序Ⅰ到层序Ⅴ的趋势依次为:弱,强,弱,强,弱。层序Ⅱ处于盆地的缓慢裂陷期,层序Ⅳ处于盆地缓慢回升期,这两个时期都有适度的湖平面上升速率,能保证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这两个层序分别对应形成了区域上的下含煤段和上含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东北地区 含煤盆地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