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伟丽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实施情感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00例急诊留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常规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实施情感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00例急诊留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常规组15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情感支持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就诊24 h内)、护理后(出科时)焦虑(HAMA)、抑郁(HAMD)、睡眠质量(DSQAS)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HAMA、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DSQ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结论情感支持联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应用于临床急诊留观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支持 心理护理 急诊留观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长娥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2月应用出勤主义行为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2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2名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评分为(4.25±0.5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为...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2月应用出勤主义行为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2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2名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评分为(4.25±0.5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为(25.87±4.23)分,工作压力源评分(87.62±5.4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诊护士出勤主义评分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及支持利用度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2,P<0.001),而与工作压力源总评分及患者护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368,P<0.001;r=0.425,P<0.001;r=0.410,P<0.001;r=0.38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是影响急诊护士出勤主义的危险因素,而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评分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的保护因素(F=13.252,P<0.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均会影响护士出勤主义,给予护士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降低护士出勤主义行为频率,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出勤主义行为 社会支持 工作压力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急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梅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2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急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间在息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均经由急诊收治入院,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92例患者主要发病因素为呼...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急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间在息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均经由急诊收治入院,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92例患者主要发病因素为呼吸系统感染,其次为尿路感染及消化系统炎症;所有患者苏醒时间(21.20±6.82)h,渗透压恢复正常时间(32.69±11.52)h、休克纠正时间(12.82±5.63)h;92例患者血糖、血钠、血钾、血素氮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治疗后均明显好转,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22例,死亡18例(19.57%),抢救失败13例,放弃5例),初诊误诊27例(29.3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死亡风险非常高,因此需尽早发现,准确诊断,迅速评估病情,尽快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情况,针对诱发因素积极改善临床表现,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法良 陈龙 王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水平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患...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水平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28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68例)。收集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及RDW、PCT及24hPCTc等生化指标水平,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RDW、PCTc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DW、PCTc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RDW更高、PCTc则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95)、RDW(OR=1.228)、PCTc(OR=1.254)均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PCT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5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和PCTc水平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9、0.864;且以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906,敏感度=70.00%,特异度=95.59%)。结论RDW和PCTc均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且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降钙素原 脓毒性休克 短期预后
下载PDF
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酶谱、sICAM-1和MMPs-9水平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莹 杨蕾 +1 位作者 赵平凡 王义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酶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影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与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变化,中医症候积分评分变化,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血清sICAM-1和MMPs-9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后持续时间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胸疼、舌苔积分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LDH、CK-MB、CK、sICAM-1和MMPs-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通络方加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促进心肌酶、sICAM-1和MMPs-9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复脉通络方 心肌酶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龙安 李琳 +1 位作者 陈玉清 冯四洲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7期1529-1531,共3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真菌血症 卡泊芬净
下载PDF
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A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田丽晓 张培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5期713-714,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和B组51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氯吡格雷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治...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和B组51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氯吡格雷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蛋白(P-selectio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IL-6、P选择蛋白、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T、TT和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治疗AMI能够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延长凝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淑娴 徐志林 +1 位作者 刘建稳 王立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Griess 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50 例肝硬化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 与TNF- α水平。结果 肝硬化...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Griess 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50 例肝硬化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 与TNF- α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血清NO 水平升高( P< 0 .001) ,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为高( P< 0 .05) ,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同时肝硬化患者血TNF- α亦明显增加( P< 0 .001) ,并与NO 呈正相关(r = o .62 ,P< 0 .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NO 升高,有腹水者更高,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提示NO 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与腹水的形成,并能反映患者的预后。同时TNF- α亦升高,且与NO 呈正相关,为TNF- α诱导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预测模型评估食道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龙安 崔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分析食道静脉曲张结扎术后(EVL)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评估其预防早期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12间401例单纯行EVL的肝硬化和(或)肝癌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模型组(222例)和验证组... 目的分析食道静脉曲张结扎术后(EVL)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评估其预防早期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12间401例单纯行EVL的肝硬化和(或)肝癌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模型组(222例)和验证组(181例),分别统计接受EVL治疗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胃镜结果、药物治疗情况、MELD积分和Child—Pugh分级等43项因素对患者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与否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预测效率。结果在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结扎点数和门脉血流速度四项指标构成的预测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指数模型,即AFP、Child—Pugh分级、结扎点数和门脉血流速度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0、0.005、0.005。受试者运行曲线(ROC)显示,该模型预测早期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以积分2.3为界值,诊断的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78.6%;将该模型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其与模型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预测效率总体上相近。结论AFP、Child—Pugh分级、结扎点数和门脉血流速度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四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EVL术后再出血准确、敏感和可重复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食道静脉曲张 结扎术 再出血
下载PDF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莹 柳凯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191-193,共3页
本文选取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瘀血情况明显减少,总之,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是避免皮下出血的... 本文选取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瘀血情况明显减少,总之,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是避免皮下出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 注射方法 皮下出血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法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8期2528-2531,25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外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行支架植入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外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行支架植入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按手术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颅内组(55例)及颅外组(105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3.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及入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钙化斑块、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术中HR最慢值<60次/分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钙化斑块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是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7.61、9.32、1.83,P<0.001),入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HR最慢值<60次/分为保护因素(OR=0.20、0.21,P<0.001)。颅内组与颅外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组与颅外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支架植入术脑血管狭窄患者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5岁、钙化斑块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应在手术前制订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有效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狭窄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文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1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住院82例老年妇女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住院82例老年妇女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结果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上接受治疗后HAMD评分别为(31.25±3.15)及(9.74±1.97)(P<0.01)。对两种患者治疗后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ST段压低导联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后,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者的抑郁症状的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冠心病 抑郁症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淑娴 徐志林 王立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 例肝硬化患者及10 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 例肝硬化患者及10 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 方法测定50 例肝硬化患者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 P< 0-025) ,平均动脉压降低( 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 P< 0-001) ,且肝硬化患者每分心输出量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1) 。结论: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增加,说明肝硬化时机体存在着高动力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输出量 一氧化氮 含量 测定
下载PDF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4
作者 崔淑娴 王浩 赵海鹰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0期946-947,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血通片射液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15
作者 樊清波 唐芙爱 +3 位作者 李树林 李振峰 刘益清 崔广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三者在大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L 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大肠癌中 MVD、VEGF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 MVD、VEGF表达与 Dukes分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三者在大肠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L 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大肠癌中 MVD、VEGF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 MVD、VEGF表达与 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 5 ) ,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上述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P>0 .0 5 ) ;VEGF阳性组的 MVD为 2 4.44± 10 .34 ,明显高于 VEGF阴性组的 15 .88± 6 .41(P<0 .0 1) ,而 p5 3蛋白表达与 VEGF表达或 MVD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VEGF可能是诱导大肠癌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因子 ,对大肠癌的进展有促进作用 ;p5 3蛋白表达对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及 VEGF表达无明显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P53蛋白 大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文奇 《中国厂矿医学》 2006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康艾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康艾治疗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康艾注射...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康艾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康艾治疗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康艾注射液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 康艾注射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王龙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49例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Child-Pugh积分、MELD-Na积分和MELD积分,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运行曲线(ROC)...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49例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Child-Pugh积分、MELD-Na积分和MELD积分,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运行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结果所观察的患者在3个月内共死亡41例。死亡组患者Child-Pugh积分、MELD积分和MELD-Na积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Child-Pugh积分、MELD积分和MELD-Na积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60和0.777;运用正态性Z检验比较其各自的AUC,MELD-Na模型与MELD模型和Child-Pugh系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ELD模型与Child-Pugh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通过选取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时ROC曲线上的截断点对应的值作为将肝硬化患者区分高、低危组群的方法,确定Child-Pugh系统、MELD模型和MELD-Na模型所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0、18和23分,以此临界点所区分的高危和低危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hild-Pugh积分、MELD积分、血清Na+水平和MELD-Na积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的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三种,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预测模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18
作者 张培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8-578,共1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 4 8例 ,给予18周卡维地洛治疗 ,6 0例正常血压志愿者作为对照 ;以放免法分别进行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测定 ;并将高血压病组治疗前的收缩压...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 4 8例 ,给予18周卡维地洛治疗 ,6 0例正常血压志愿者作为对照 ;以放免法分别进行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测定 ;并将高血压病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浆瘦素、胰岛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分别为 (6 5 4± 3 71) μg/L和(2 2 31± 9 2 7) μg/L ,较正常血压对照组 [(2 91± 0 85 ) μg/L和 (10 6 4± 3 89) μg/L]明显升高 (P均 <0 0 1) ,高血压病组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比较 ,收缩压、舒张压、瘦素水平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胰岛素水平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高血压病组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浆瘦素呈正相关 ,而与胰岛素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血浆瘦素浓度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卡维地洛通过降低血浆瘦素浓度而降压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瘦素 胰岛素 卡维地洛
下载PDF
微创穿刺对小容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李法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9期43-44,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对小容量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5-2012-03收治的69例小容量HICH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微创穿刺或保守治疗,并按其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对小容量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5-2012-03收治的69例小容量HICH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微创穿刺或保守治疗,并按其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77.8%,对照组48.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恢复良好率80.6%,对照组恢复良好率5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率27.8%,平均血肿清除率92.53%,对照组分别为45.5%、54.66%,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后者(P<0.05),2组病死率分别为5.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可有效清除小容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再出血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其微创、易操作、恢复快等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长效托宁注射液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贺文奇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16期579-579,639,共2页
关键词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长效托宁注射液 临床观察 治疗 盐酸戊乙奎醚 抗胆碱能药 抗胆碱作用 有效剂量 持续作用 毒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