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9例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分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广 丁鹏绪 +8 位作者 韩新巍 任建庄 吴刚 李臻 冯广森 史大鹏 葛英辉 马波 刘子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诊治的1 259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 目的了解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诊治的1 259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分布有以下特征:男女构成比为58.9∶41.1;平均年龄为(41.14±11.88)岁;各年龄段均有患病,不论男女均以青壮年患病为主;在职业构成上,农民占绝大多数(82.3%);农村明显多于城镇;常年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波动;豫东多,豫西、豫北少,平原多于山区;病变类型以混合型(75.9%)居多。结论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形成的病因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河南 病因
下载PDF
放射科应用优质护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丽 李卫玲 朱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降低放射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220例放射科造影剂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在放射造影前、中、后的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降低放射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220例放射科造影剂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在放射造影前、中、后的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CT血管成像表现与预后
3
作者 周璐 王姝文 +2 位作者 刘豆豆 孙明华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表现,观察PAIH组术后15天血肿吸收情况,根据2组出院后1年内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AIH组升主动脉最宽径大于对照组[(5.22±0.57)cm vs.(4.54±0.45)cm,t=6.963,P<0.001],主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右冠窦、无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更易受累,且更易出现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P均<0.05)。PAIH组42例接受手术治疗,13例因病情危重未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死亡;术后15天其中36例血肿范围较前缩小。对103例完成随访,其中63例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年龄及合并PAIH是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4.71)。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 血肿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永丽 连建敏 +3 位作者 窦社伟 闫峰山 史大鹏 徐俊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肿瘤复发 脑胶质瘤 鉴别
下载PDF
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俊玲 李永丽 +3 位作者 连建敏 窦社伟 吴慧 冯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9-642,共4页
目的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应用Siemens3.0T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 目的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应用Siemens3.0T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比值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间的差异。结果35例中,肿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经组织学证实23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12例。肿瘤复发病变强化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平均NAA/Cr比值显著低于放射性脑损伤;肿瘤复发病变水肿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平均NAA/Cr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变强化区代谢物比值ROC曲线,将Cho/Cr和Cho/NAA比值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大于1.77作为肿瘤复发的判断标准,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8/20)和93.33%(14/15),准确率为91.43%(32/35)。结论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放射治疗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6
作者 郭亚欣 王贇霞 +5 位作者 尚怡研 魏焕焕 海梦璐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手动勾画瘤内ROI(ROI瘤内),将其自动外扩3、5 mm,获得瘤周ROI(ROI+3 mm和ROI+5 mm),以及瘤内-瘤周ROI(ROI瘤内+3 mm、ROI瘤内+5 mm)。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M)用于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结果RM瘤内、RM+3 mm、RM+5 mm、RM瘤内+3 mm及RM瘤内+5 mm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50、0.724、0.749、0.833及0.807,在测试集分别为0.723、0.718、0.736、0.759及0.782。各模型AUC差异在训练集中均有(P均<0.01)而在测试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校准度均较高。DCA显示阈值为0.02~0.88时RM瘤内+瘤周在训练集、阈值为0.40~0.72时其在测试集的临床净收益更大。结论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分级 影像组学
下载PDF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慧芳 王振豫 +4 位作者 周志刚 江波 吕传剑 周建中 王庆国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 ^125Ⅰ 中人氟安 组织间植入 淋巴结转移瘤
下载PDF
17例颅底脊索瘤术后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倩 雒建超 牛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122-122,共1页
目的评价三维适彤放疗预防颅底脊索瘤复发的疗效。方法17例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Gy/次,5次/周,总剂量52~60Gy。结果总有效率82.3%,随访3~3.5年患者全部生存,无复发,无远端转移... 目的评价三维适彤放疗预防颅底脊索瘤复发的疗效。方法17例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Gy/次,5次/周,总剂量52~60Gy。结果总有效率82.3%,随访3~3.5年患者全部生存,无复发,无远端转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预防颅底脊索瘤复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放射疗法 治疗
下载PDF
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窦会敏 潘伟 +2 位作者 李艾帆 赵国营 常群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疗法 CT 定位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7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86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9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RFA)组96例,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 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86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9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RFA)组96例,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 TACE+RFA总有效率93.75%,TACE总有效率8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时采取多方法序贯联合应用,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疗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介入 治疗分析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学磊 王乐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0期52-52,共1页
目的探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上蔡县人民医院因胸腺肿瘤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8例采用常规CT以及双源灌注成像对其进行诊断,并对其CPTI参数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探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上蔡县人民医院因胸腺肿瘤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8例采用常规CT以及双源灌注成像对其进行诊断,并对其CPTI参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经过诊断确诊为放射性肺损伤的有20例,使用常规CT和双源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方面差异很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可以早于普通的CT诊断出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资料,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灌注成像 早期诊断 放射性肺损伤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与良性肿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志高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和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经CT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64例经X线胸片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CT组和X线组。两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经皮肺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和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经CT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64例经X线胸片诊断的肺癌及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CT组和X线组。两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与X线组患者相比,CT组患者的毛刺或锯齿状、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等影像学表现明显更多,敏感性、特异度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X线胸片诊断相比,CT诊断方法鉴别肺癌、肺部良性肿瘤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诊断 肺癌 良性肿瘤
下载PDF
FOLFOX和FOLFIRI方案对转移性肠癌患者骨骼肌放射密度的影响
13
作者 樊素锋 王文慧 仓顺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期15-16,22,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FOLFOX和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对其骨骼肌放射密度的影响,以评价两种方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过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125例转移性肠...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FOLFOX和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对其骨骼肌放射密度的影响,以评价两种方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过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125例转移性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利用SPSS17. 0软件对治疗前后患者骨骼肌放射密度进行统计分析,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病例125例,其中70例接受了FOLFOX方案治疗,55例接受了FOLFIRI方案治疗。使用FOLFOX方案患者治疗前后骨骼肌放射密度的减少值(1. 4±6. 3) HU低于FOLFIRI方案(7. 8±9. 3)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15,P <0. 001)。结论:转移性肠癌患者使用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疗对骨骼肌放射密度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患者比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的患者受影响小,即FOLFOX方案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 FOLFIRI 转移性肠癌 骨骼肌放射密度
下载PDF
rt-fMRI-NF调控杏仁核活动改善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彩云 祁菲 +7 位作者 武肖玲 周菁 邹智 闫峰山 窦社伟 李中林 朱志敏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2,162,共5页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是fMRI的重要进展,通过调控受试者特定脑靶区的活动改变大脑功能进而影响受试者临床行为。杏仁核是情绪调节网络的关键脑区,采...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是fMRI的重要进展,通过调控受试者特定脑靶区的活动改变大脑功能进而影响受试者临床行为。杏仁核是情绪调节网络的关键脑区,采用rt-fMRI-NF调控杏仁核活动为临床治疗情绪障碍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辅助治疗手段,是一种非常具有前途的技术。本文通过对rt-fMRI-NF的出现及基本原理、调控杏仁核活动改善情绪障碍的原理、调控杏仁核活动疗效的影响因素、调控杏仁核改善情绪障碍的临床应用前景及疗效进行总结,旨在为rt-fMR-NF调控杏仁核改善情绪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促进rt-fMRI-NF作为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更广泛的发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磁共振成像 杏仁核 抑郁症 焦虑症 失眠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技能-人文素养模型的构建
15
作者 宋圆圆 杨巧芳 +3 位作者 丁体英 蒿若楠 白姗 康亚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839-845,共7页
目的基于理论-技能-人文素养(TSH)模型构建我国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放射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能力测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1月,利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拟订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023年2-3月... 目的基于理论-技能-人文素养(TSH)模型构建我国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放射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能力测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1月,利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拟订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023年2-3月,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赋值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0名专家中女17名,男3名,年龄35~65(46.48±8.19)岁。第1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0%(20/20),第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95.0%(19/20)。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7,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448、0.407、0.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60、148.81、58.18,均P<0.001)。最终构建的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基于TSH模型构建的放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作为放射专科护士培养和评价的指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技术 放射科 医院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TSH模型
原文传递
比较以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和滤过反投影重建的低剂量腹部CT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2 位作者 朱绍成 吴青霞 孙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和10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30%、50%、70%)的ASIR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IDIvol),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FBP相比,ASIR可降低图像噪声,减少伪影,增加诊断信心度(P<0.001)。采用150mAs及100mAs扫描时,30%ASIR和50%ASIR图像的诊断信心度评分较好,CIDIvol分别为12.74mGy、8.59mGy,均低于常规扫描剂量(P<0.05)。150mAs时,与FBP比较,30%ASIR、50%ASIR和70%ASIR重建图像中,肝实质、背景肌肉及门静脉的平均噪声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8.74%、30.39%、41.49%)、(18.73%、30.67%、41.85%)、(22.66%、37.14%、43.61%);100mAs时,则分别降低(20.37%、32.22%、43.32%)、(18.63%、30.48%、41.57%)和(21.39%、35.09%、45.72%)。100mAs-30%ASIR图像噪声与150mAs-FBP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剂量降低32.96%。结论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滤过反投影
下载PDF
应用低管电压能谱CT成像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青霞 朱绍成 +4 位作者 谢瑞刚 文泽军 孙明华 孙亚平 史大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对GSI组最佳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图像进行MIP、VR和CPR等后处理,分别在原始图像上测量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混合能量图像中双侧肾动脉的CT值、噪声和CNR,并以5分法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GSI组内,(51±1)keV单能图像具有最佳CNR,与70keV图像相比CNR提高了72.00%(P=0.001)。GSI组中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肾动脉的平均CT值(466.45±109.93)HU高于常规组的(317.32±49.93)HU(P<0.001),CNR(14.31±4.70)和主观评分(4.75±0.30)与常规组中混合能量图像[CNR:(17.07±9.60),主观评分:(4.64±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11)。GSI组的DLP(333.44±19.35)与常规组(340.08±127.0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51keV能谱CTA可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CT值,并维持与常规CTA相同的图像质量,可在具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下载PDF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降低腹部CT剂量的潜能:体模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宁培钢 朱绍成 +2 位作者 史大鹏 郭濴 孙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目的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 目的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80、60、50、40、30、20、10mA)对Fluke Biomedical RANDO标准男性模体进行扫描,管电压为均120kV,X线球管旋转时间0.60s,螺距0.984,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512×512,DFOV 35cm。记录不同管电流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用滤过反投影重建(FBP)、50%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50%ASiR)及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技术(MBIR)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均为0.625mm。测量三种重建模式下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腰椎与软组织的对比)。结果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三种重建模式的噪声、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管电流(400~10mA)条件下,50%ASiR及MBIR重建算法(相对于FBP算法)使噪声分别减少(27.86%~31.46%)及(45.36%~86.37%),SNR分别提高(28.68%~31.08%)及(46.43%~84.38%)。图像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最小管电流分别为FBP:200mA、50%ASiR:140mA及MBIR:80mA。在图像质量类似的情况下,MBIR及50%ASiR模式分别可减少59.91%及35.94%剂量。三种重建模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级重建算法能够减少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CNR,同时具有减少腹部CT扫描剂量的潜能;相对于FBP,MBIR重建算法能够减少约60%的扫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新分型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 被引量:29
19
作者 苏雪娟 李运奇 +2 位作者 马文伟 刘帆 葛英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鼻骨骨折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差异,优化后处理方法;探讨新的鼻骨骨折分型方法。以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掌握,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355例鼻...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鼻骨骨折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差异,优化后处理方法;探讨新的鼻骨骨折分型方法。以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掌握,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355例鼻骨骨折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算法VR、MPR及薄层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结合实际工作及新的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将鼻骨骨折分为以下4种类型(新分型):I型:单侧鼻骨单纯骨折(不论移位成角);Ⅱ型:单侧鼻骨粉碎性骨折;Ⅲ型:双侧鼻骨骨折(不论移位成角,是否粉碎);Ⅳ型: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上颌骨额突骨折。Ⅰ型属轻微伤范畴,Ⅱ~Ⅳ型属轻伤范畴。并将新、旧分型与法医学伤情分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5例鼻骨骨折中,Ⅰ型28例,Ⅱ型14例,Ⅲ型48例,Ⅳ型265例。新分型标准明确,使影像科医师及法医工作者更容易掌握。骨算法VR与MPR、薄层MIP相结合更能直观、清晰显示骨折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是鼻骨骨折的理想检查方法,新的分型标准更加明确,更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理解和掌握,可为法医学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鼻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永丽 闫峰山 +3 位作者 窦社伟 连建敏 徐俊玲 王梅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