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女贞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刘茜 冯效梅 +4 位作者 刘长庚 李海军 杨潇远 任静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2-320,共9页
目的探讨特女贞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特女贞苷组、高糖+中浓度特女贞苷组和高糖+高浓度特女贞苷组,分别用含5.5 mmol/L葡萄糖... 目的探讨特女贞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特女贞苷组、高糖+中浓度特女贞苷组和高糖+高浓度特女贞苷组,分别用含5.5 mmol/L葡萄糖、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30 mmol/L葡萄糖、30 mmol/L葡萄糖+25、50、100μmol/L特女贞苷的培养液培养24 h。另将hRMECs分为高糖+小干扰RNA阴性序列(si-NC)组、高糖+si-叉头框转录因子O4(FOXO4)组、高糖+特女贞苷+pcDNA组、高糖+特女贞苷+pcDNA-FOXO4组,转染相应试剂后分别用含30 mmol/L葡萄糖或100μmol/L特女贞苷+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RMECs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质量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OXO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特女贞苷组、高糖+中浓度特女贞苷组和高糖+高浓度特女贞苷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2±0.72)%、(7.44±0.70)%、(23.96±1.32)%、(19.84±1.09)%、(14.13±0.85)%和(9.84±0.70)%。各组细胞凋亡率、MDA质量浓度、SOD活性值、IL-1β质量浓度、TNF-α质量浓度和FOXO4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8.545、1186.693、516.629、654.247、638.238、472.655,均P<0.001),其中与高糖组相比,高糖+低、中、高浓度特女贞苷组细胞凋亡率、MDA浓度、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FOXO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OD活性值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与高糖+si-NC组相比,高糖+si-FOXO4组FOXO4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浓度、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降低,SOD活性值升高;与高糖+特女贞苷+pcDNA组相比,高糖+特女贞苷+pcDNA-FOXO4组细胞凋亡率、MDA浓度、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FOXO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SOD活性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特女贞苷可保护hRMECs免受高糖损伤,作用机制与其下调FOX4表达抑制hRMECs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FOXO4蛋白 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 特女贞苷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早期低眼压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高韶晖 裴晗 +2 位作者 李梦迪 吴众 赵朝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早期低眼压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27例127眼。其中...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早期低眼压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27例127眼。其中男71例71眼,女56例56眼;平均年龄(61.85±11.53)岁;平均眼压(15.28±3.71)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0.05 ml,其中注射雷珠单抗者56眼,注射康柏西普者38眼,注射阿柏西普者33眼。于注射后30 min、1 h、2 h采用非接触气动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注射后眼压<10 mmHg为低眼压,以此将患者分为低眼压组和非低眼压组。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眼别、疾病类型、注药前眼压、注药次数、晶状体状态、药物种类、注药时间、注药部位、是否合并高度近视、是否合并青光眼/高眼压症病史、是否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等因素的差异,以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注射后出现低眼压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眼在注射后2 h内出现低眼压。低眼压组与非低眼压组间术眼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62.177,P<0.001;F_(时间)=25.128,P<0.001),其中低眼压组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低于注射前,非低眼压组注射后30 min眼压较注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眼压组注射后30 min、1 h、2 h眼压值分别较注射前平均降低7.88、7.63、7.23 mmHg,注射后1 d眼压均恢复至注射前水平。2个组患者性别构成比、眼别构成比、疾病类型构成比、注药前眼压、注药次数、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眼数、注射药物种类构成比、注药时间上午/下午构成比、不同注药部位构成比、是否合并高度近视构成比、是否合并青光眼/高眼压症病史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眼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5,P<0.001;χ^(2)=6.907,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轻患者和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早期低眼压的危险因素(OR=88.563,P<0.001;OR=20.991,P=0.009)。结论低龄和既往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早期更容易发生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内注射 低眼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Graves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靳玮 张黎 +2 位作者 李谦 倪瑶 柴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40,共8页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及结缔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OFs并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OF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不同浓度根皮素处理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25、50、75、100和200μmol/L根皮素处理24和48 h后OFs的活性。采用IL-1β诱导OFs模拟GO体外炎症环境。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50μmol/L根皮素组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25、50、75、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MCP-1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及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OFs表达vimentin,证明为间充质来源,desimin、S-100、cytokeratin-18表达阴性,鉴定为成纤维细胞。CCK-8结果显示,25、50、75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处理后24和48 h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μmol/L根皮素组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21.95±1.71和10.01±1.03,明显低于IL-1β诱导组的39.27±4.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结果显示,25μmol/L、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4544.25±572.98)、(1000.25±133.96)、(724.25±98.63)和(519.50±118.02)pg/ml,均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7581.75±565.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质量浓度分别为(3679.50±676.76)、(2143.75±616.20)和(1174.75±284.18)pg/ml,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8411.00±939.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质量浓度分别为(3783.25±610.24)、(1565.75±457.89)和(745.75±227.01)pg/ml,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5533.00±602.8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μmol/L根皮素组HO-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L-1β诱导组,p-P38、p-ERK、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IL-1β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根皮素可降低IL-1β诱导的GO患者OFs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其作用机制与Nrf2/HO-1的激活及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GRAVES眼病 眼眶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