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陈思妤 高峰 王红利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期间出生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期间出生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按摩。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重、头围、身高及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按摩能够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有效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发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 口腔按摩 早产儿 生长发育 神经发育
下载PDF
袋鼠妈妈护理联合家护病房在NICU应用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岳艳丽 王红利 高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袋鼠妈妈护理联合家护病房在NICU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本科收治的早产儿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单数组82例设为对照组,双数组82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行早产儿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袋鼠妈妈护理。对两... 目的探讨袋鼠妈妈护理联合家护病房在NICU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本科收治的早产儿16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单数组82例设为对照组,双数组82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行早产儿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袋鼠妈妈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患病和再入院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0 d内患病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妈妈护理联合家护病房有利于提高住院患儿家长满意度,并能降低早产儿出院30 d内患病及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妈妈护理 家护病房
下载PDF
母乳口腔护理联合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3
作者 李文萍 王瑞杰 孙雪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益生菌治疗联合母乳口腔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126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 目的:探究早期益生菌治疗联合母乳口腔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126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早期益生菌干预+母乳口腔护理方式。对比2组口腔清洁度、母乳喂养开始时间、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率、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吸吮功能建立时间、不良事件、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吸吮功能建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清洁度评分、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联合早期益生菌干预可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病情恢复,提高其口腔清洁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加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母乳
下载PDF
危重早产儿的转运护理与结局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红利 李黎明 高峰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在危重早产儿转运中的临床意义,为新生儿转运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转运的危重早产儿98例设为观察组,我院在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之前,经基层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的112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在危重早产儿转运中的临床意义,为新生儿转运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转运的危重早产儿98例设为观察组,我院在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之前,经基层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的112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及转运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专业转运组,对危重早产儿进行转运前准备、转运中与转运后的持续护理。结果在积极有效的救护下,观察组共转运98例危重早产儿,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100%,抢救成功率97.96%;对照组转运成功率84.82%,抢救成功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的转运救护团队对危重早产儿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在转运途中对患儿病情严密、持续地监护,极大程度地保证了新生儿转运的安全性,对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早产儿 院前转运 持续护理
下载PDF
早产儿脑损伤与妊娠期内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红利 廖华波 孙明洁 《西藏医药》 2017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妊娠期内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86例,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73例作为观察组,无绒毛膜羊膜炎113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5d行头颅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妊娠期内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86例,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73例作为观察组,无绒毛膜羊膜炎113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5d行头颅超声检查,并在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行神经测定(NBNA)对比两组脐带血IL-6、IL-10、TNF-α水平,并采用Logistics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结果:经超声诊断,观察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50.68%高于对照组(1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脑损伤早产儿脐带血L-6、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中脑损伤早产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BNA评分(35.42±10.76)低于对照组(39.35±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胎龄及宫内感染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内宫内感染可增大早产儿脑损伤风险,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宫内感染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回授法在我国儿科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岳艳丽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440-442,共3页
本文从回授法的概念、内容、实施步骤及目前在我国儿科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回授法在我国儿科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 回授法 健康教育 儿科护理
下载PDF
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中重度(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6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中重度(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6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肺复张。观察两组肺复张治疗前后比较呼吸机参数;记录两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分别为(87.7±12.4)mm Hg、(48.6±9.2)mm Hg和(266.8±63.5)mm H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3.6±9.5)mm Hg、(57.4±8.6)mm Hg、(218.5±57.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治疗有助于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复张 早产儿
下载PDF
高频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8
作者 王丹丹 张家洁 +3 位作者 孙健伟 张美慧 王慧杰 刘梦迪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必要时应用肺表面活...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必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机械通气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Fi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心肌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的变化,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达最低FiO2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次数、吸氧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张12 h pH值高于对照组,FiO2、OI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过程达最低FiO2时间、吸氧时间及呼吸机支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12 h,观察组心肌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RDS减少了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及呼吸机支持时间,疗效较好,同时减轻了心肌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复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肌酶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红利 高峰 +1 位作者 苑航 李黎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2期1651-165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 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喂养情况,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问卷、照护过程测量表(MPOC-20)评价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NBNA评分、日摄奶量、纯母乳喂养比例、照顾者照护知识、照护技术、照护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家庭参与式照护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降低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并提高早产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临床护理路径 家庭参与式照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改变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瑛 刘昱 王彦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0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依病情分轻、中、重组)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24 h内,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中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血肌酐、皮质醇水平,血糖测定采用末...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依病情分轻、中、重组)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24 h内,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中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血肌酐、皮质醇水平,血糖测定采用末梢血。观察窒息新生儿血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24 h内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血肌酐、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在病程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窒息组患儿24 h内血糖变异性大,轻、中度窒息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以高血糖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各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中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血肌酐、皮质醇水平及血糖变化与窒息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 肾功能 血糖 皮质醇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红利 孙明洁 +1 位作者 高峰 廖化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2534-2536,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的112例新生儿,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的112例新生儿,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32.9±10.2)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48.5±12.2)d,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新生儿 监护室护理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瑜 宋艳 +3 位作者 梁菲 武文娟 陈睿 赵子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母婴围生期结局,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91例,均行剖宫产术,依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34~<35周组36例,35~<36周组23例,36~37周组32例。比... 目的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母婴围生期结局,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91例,均行剖宫产术,依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34~<35周组36例,35~<36周组23例,36~37周组32例。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及急诊手术比率;比较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量在34~<35周组[(1436.11±1022.62)mL]低于35~<36周组[(1730.43±1348.54)mL]和36~37周组[(1821.88±1079.64)mL](P<0.05),35~<36周组与36~37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83.17±31.32)、(79.32±29.24)、(82.51±33.6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比率、急诊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在34~<35周组(5.63%、11.16%、2.81%)低于36~37周组(28.13%、43.82%、21.85%)(P<0.05),与35~<36周组(21.77%、34.82%、17.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孕34~<35周终止妊娠,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终止妊娠时机 术中出血量 子宫切除 新生儿窒息
原文传递
危重新生儿护理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对减少患儿多项并发症发生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俐君 王红利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5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危重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际治疗与护理中留置针位置不同进行分组,于患儿腋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析对危重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际治疗与护理中留置针位置不同进行分组,于患儿腋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者作为观察组,共50例;于患儿头皮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情况、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穿刺成功率分析,观察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46例,失败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对照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31例,失败1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2.0%。组间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分析,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1.925)。(2)留置针留置时间分析,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超过7d者共有39例,占比78.0%;对照组患儿留置时间超过7d者共有5例,占比10.0%,组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分析,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3.196)。(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儿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共有1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组间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3.735)。结论:对于危重新生儿,临床采取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治疗护理手段,能有效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增加留置的时间避免反复穿刺留置,同时能显著改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腋静脉留置针 护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阶段性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王秋云 刘春红 王红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的父母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及其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将其父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对,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的父母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及其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将其父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对,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父母心理需求调查量表对50对父母入院时和出院时两个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及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入院时对亲近早产儿的需求明显高于出院时,入院时增强信心、减轻焦虑,对信息的需求,对舒适度的需求,对支持的需求均与出院时对比差异不大。入院时排前十的单项心理需求维度为亲近早产儿有2项、信心增强焦虑减轻有5项、信息需求有3项,出院时排前十的单项心理需求维度为亲近早产儿有3项、信心增强焦虑减轻有5项、信息需求有2项。影响早产儿父母入院时心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父母性别、父母年龄、居住地、子女数量和喂养方式;影响早产儿父母出院时心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职业情况、基础疾病、家庭收入、住院时间和喂养方式。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父母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心理需求大致相同,但需求的程度排序不同,影响早产儿父母不同阶段心理需求的主要因素也多种多样,临床上应分阶段给予早产儿父母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满足阶段性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父母 阶段性心理需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