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河南省国审小麦品种的祖先亲本地理来源和细胞核(质)遗传贡献
1
作者 李楠楠 邹少奎 +7 位作者 王丽娜 杜晓宇 于海飞 李顺成 张倩 吕永军 韩玉林 杨光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31,共8页
小麦品种系谱包含亲本来源、育种方式、亲缘关系等信息,可揭示品种演变特征,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依据,指导育种实践。本研究对2000—2020年河南育种单位育成的182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结果表明:杂交育种是河南小麦品种的主要选... 小麦品种系谱包含亲本来源、育种方式、亲缘关系等信息,可揭示品种演变特征,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依据,指导育种实践。本研究对2000—2020年河南育种单位育成的182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结果表明:杂交育种是河南小麦品种的主要选育方式,所有品种来源于195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56个细胞质祖先亲本。国内祖亲来源于河南省最多,为90个,国外祖亲来源于意大利最多,为7个。所有品种的直接亲本有175个,其中7个直接亲本(周麦16、百农AK58、周麦22、周麦18、周麦13、豫麦18和豫麦49)的衍生品种均达10个或以上,它们作为骨干亲本种质为河南省小麦育种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系谱分析 遗传贡献 地理来源 骨干亲本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Wintersteiger Monoseed TC的点播机在我国科研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永军 殷贵鸿 +7 位作者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李楠楠 邹少奎 张倩 李顺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67-167,170,共2页
我国田间育种长期依靠人工播种,严重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制约育种的发展速度。本文主要介绍了点播机在育种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对常见问题进行说明,以弥补育种者对点播机知识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使用效率和减少错播漏播。
关键词 小麦 精密点播机 试验设计 育种
下载PDF
野生红果枸杞白粉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淑雅 徐克东 +3 位作者 吴建新 王伟 杨灿 李成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白粉病菌的系统进化、致病机理及防控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基因资源,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科赫法则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周口地区野生红果枸杞白粉病的致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 为白粉病菌的系统进化、致病机理及防控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基因资源,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科赫法则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周口地区野生红果枸杞白粉病的致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2.5~16)μL×(17.5~21.5)μL。其克隆获得目的序列长度为548 bp(GenBank:KX579506.1),与已报道的穆氏节丝壳属白粉病菌JX546296.1、AF073358.1、AF455748.1和AB022380.1的ITS序列同源率分别为86.39%、87.21%、86.68%和80.19%。初步确定该病原菌属穆氏节丝壳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白粉病菌 科赫法则 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 穆氏节丝壳属
下载PDF
烟草新型体细胞胚结构类蛙卵体的诱导发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新 徐克东 +2 位作者 王伟 李成伟 吴建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6,共6页
通过对烟草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别与浓度的筛选,构建其类蛙卵体(FELB)的诱导发生体系,以期为烟草干细胞生物反应器的搭建奠定基础。选取烟草根、茎、叶为外植体,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特殊胚性愈伤与F... 通过对烟草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别与浓度的筛选,构建其类蛙卵体(FELB)的诱导发生体系,以期为烟草干细胞生物反应器的搭建奠定基础。选取烟草根、茎、叶为外植体,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特殊胚性愈伤与FELB结构的诱导。再将FELB置于不同质量浓度BAP的MS培养基中进行胚体萌发再生诱导。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不同烟草外植体的FELB诱导效率为叶>茎>根。其中,10 mg/L 2,4-D对烟草FELB的诱导效果最佳,5 mg/L与15 mg/L 2,4-D效果次之;而黑暗条件下的各种质量浓度NAA以及光照条件下的所有NAA和2,4-D的处理组均未能诱导出FELB结构。2.0 mg/L BAP对FELB的催萌效果最佳。通过对FELB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分析发现,其发生方式属于内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外植体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体细胞胚胎发生 类蛙卵体
下载PDF
麻疯树JcWRI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跃辉 刘坤 +9 位作者 赵君苇 徐克东 张菊 包欣欣 张怡 李晓丽 齐静 于德水 王健 李成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WRI1基因在控制从碳水化合物到脂类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qRT-PCR方法分析了JcWRI1在麻疯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JcWRI1主要在种子中表达。同时克隆了麻疯树JcWRI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 000 bp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WRI1基因在控制从碳水化合物到脂类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qRT-PCR方法分析了JcWRI1在麻疯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JcWRI1主要在种子中表达。同时克隆了麻疯树JcWRI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 000 bp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不仅包含有TATAbox和CAAT-box基本元件,而且含有胚乳表达所需的顺式调控元件、脱落酸应答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光响应元件及各种胁迫响应元件。将该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表明,JcWRI1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根、茎、叶中有很低的表达,然而在种子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活性。表明该启动子主要在种子中表达,并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启动子 转录因子 JcWRI1基因
下载PDF
黄淮主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邹少奎 殷贵鸿 +4 位作者 唐建卫 王俊生 韩玉林 李顺成 李楠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0-738,共9页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济麦22、周麦22、矮抗58、西农979等8个小麦新品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济麦22、周麦22、矮抗58、西农979等8个小麦新品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979和郑麦366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济麦22和矮抗58有效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烟农19和郑麦366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烟农19的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穗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新麦26和周麦22主茎穗长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烟农19、济麦22/西农979、济麦22/郑麦366、矮抗58/烟农19四个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向效应。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差别较大,变化范围为2.83%~97.39%,其中,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97.39%,其次为主茎穗长(72.07%)、千粒重(40.64%),这三者在杂交育种时以低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受加性效应(24.4、6.8)和显性效应(6.1、14.67)共同作用,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生物学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和主茎穗长受加性效应(0.22、3.09、0.27)控制,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受显性效应(8.88、6.29)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黄淮麦区主推品种 配合力 遗传效应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水稻肽链释放因子OseRF1-3基因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跃辉 包欣欣 +8 位作者 刘坤 张慧聪 王双 赵君苇 娄慧敏 王箐 梁静 乔蓉 李成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水稻中肽链释放因子eRF1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对水稻eRF1基因的全长cDNA和启动子进行了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1个水稻eRF1基因,命名为OseRF1-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308 bp,编码436个氨... 为了揭示水稻中肽链释放因子eRF1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对水稻eRF1基因的全长cDNA和启动子进行了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通过RT-PCR技术克隆获得1个水稻eRF1基因,命名为OseRF1-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308 bp,编码436个氨基酸,包含N、M、C共3个保守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OseRF1-3是组成型表达,在水稻穗中表达最高。以水稻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 120 bp启动子序列,构建该基因启动子融合GUS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水稻愈伤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OseRF1-3基因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水稻各组织部位都表达即组成型表达,在根中表达较弱,在水稻花、硬壳中检测到GUS基因较强表达。GUS检测OseRF1-3基因启动子驱动GUS表达的结果与qRT-PCR得出的结果相一致。因此,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OseRF1-3基因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肽链释放因子 启动子 表达模式 GUS
下载PDF
中国四大冬小麦主产区品种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楠楠 杜晓宇 +6 位作者 韩玉林 邹少奎 李顺成 王丽娜 张倩 吕永军 杨光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01,共8页
以2017—201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46份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大麦区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稳定时间、最高蘖、湿面筋、穗数... 以2017—201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46份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大麦区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稳定时间、最高蘖、湿面筋、穗数、穗粒数、基本苗、全生育期、千粒重、粗蛋白、产量、株高、吸水率、容重。表明除千粒重和稳定时间外,其余11个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粗蛋白、湿面筋、吸水率、稳定时间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农艺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反映了72.770%的原始数据信息,第1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51.056%,综合为产量因子,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分别综合为吸水因子和稳定因子。在欧氏距离5.1处,46个新品种被分为4个类群,各个类群都表现出不同的品种属性,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的品种(系)配制组合,以便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冬麦区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Fhb1基因改良‘周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楠楠 李顺成 +6 位作者 韩玉林 邹少奎 杜晓宇 杨光宇 王丽娜 张倩 吕永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加快‘周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改良,利用当地主栽‘周麦’品种(系)‘周麦22号’、‘周麦32号’、‘周11550’为母本,‘宁麦9号’、‘生选6号’、‘扬麦21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抗赤霉病材料为父本配制一系列杂交组合,经过选择获得621份F3... 为加快‘周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改良,利用当地主栽‘周麦’品种(系)‘周麦22号’、‘周麦32号’、‘周11550’为母本,‘宁麦9号’、‘生选6号’、‘扬麦21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抗赤霉病材料为父本配制一系列杂交组合,经过选择获得621份F3~F6后代材料。在田间选用来源于江苏和河南两地不同的赤霉病菌株,通过单花滴注法接种小穗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紧密连锁的诊断性标记His-InDel对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的赤霉病菌株接种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的占总数的23.9%,而河南的赤霉病菌株感染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占比为35.1%,说明后代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比感病亲本有明显的改良,而且材料对江苏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比河南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低。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携带Fhb1和不携带Fhb1的材料之间赤霉病抗性差异极显著。这表明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用于改良‘周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Fhb1基因 分子检测 田间鉴定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周麦28号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倩 李楠楠 +7 位作者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邹少奎 吕永军 李顺成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0期59-60,共2页
周麦2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8/周麦22为母本、周21-68为父本配制三交组合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倒春寒,耐后期高温、耐旱,成熟落... 周麦2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8/周麦22为母本、周21-68为父本配制三交组合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倒春寒,耐后期高温、耐旱,成熟落黄好,条锈病和叶锈病免疫,中感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产量三要素 稳产性 河南省周口市 国家黄淮南片 冬水 三交 播量 高产示范方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国审强筋小麦新品种周麦33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楠楠 张倩 +6 位作者 王丽娜 吕永军 邹少奎 杜晓宇 李顺成 韩玉林 杨光宇 《中国种业》 202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周麦33号是由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郑麦366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综合应用多种育种技术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年7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CNA20140790.4),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周麦33号是由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郑麦366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综合应用多种育种技术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年7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CNA20140790.4),2020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92)。该品种具有优质强筋、矮秆抗倒、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对其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麦33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30号的优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楠楠 张倩 +7 位作者 殷贵鸿 韩玉林 唐建卫 黄峰 王丽娜 邹少奎 吕永军 李顺成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0期76-77,共2页
周麦30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3号为母本、矮秆多穗材料周麦18-15为父本,综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就地夏繁加代、抗病性和品质平行测定筛选等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本文根据周... 周麦30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3号为母本、矮秆多穗材料周麦18-15为父本,综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就地夏繁加代、抗病性和品质平行测定筛选等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本文根据周麦30号参加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的结果,对其丰产性、抗病抗逆性以及品质等主要优良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潜力大;抗病性、抗倒性好;品质达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针对周麦30号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缺点,提出配套栽培技术:播期10月13-28日,播量330~360kg/hm^2,氮肥底追比5:5,中后期防治赤霉病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周麦30号 高产 抗病 优质强筋
下载PDF
河南省黄淮冬麦区180个国审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13
作者 李楠楠 邹少奎 +7 位作者 王丽娜 杜晓宇 李顺成 张倩 吕永军 韩玉林 于海飞 杨光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259-7269,共11页
为了探讨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2000-2020年黄淮冬麦区河南省180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追溯其系谱信息,计算品种亲本间及组合间的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并以此聚类。结果表明:114个品种父母本间存... 为了探讨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2000-2020年黄淮冬麦区河南省180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追溯其系谱信息,计算品种亲本间及组合间的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并以此聚类。结果表明:114个品种父母本间存在亲缘关系,占品种的63.33%。180个品种组成16110个组合,其中15035个组合存在亲缘关系,占组合数的93.33%,COP平均值为0.0869,这表明育成品种间普遍存在亲缘关系。COP值聚类分析结果除了11个品种各自单独一类外,其余169个品种分为13个类群,每个类群均有特定品种及其衍生系组成。‘豫麦49’、‘周麦16’和‘百农AK58’等17个品种是对育成国审小麦品种贡献较大的骨干亲本。在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中,利用好骨干亲本的基础上,应当挖掘新的种质资源,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小麦种子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审小麦品种 系谱 亲缘系数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核不育陆地棉多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
14
作者 雷亚柯 贾朝阳 +4 位作者 刘德征 马威 张景峰 魏秀丽 穆相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8-10,共3页
为了使棉花育种者有效的利用棉花核不育系材料进行育种研究,以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三方面为研究核心,详细比较两种类型材料的杂种优势差异。试验表明:两种材料的中亲优势均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与皮棉产量和品质相关的指标上;超亲优势和竞... 为了使棉花育种者有效的利用棉花核不育系材料进行育种研究,以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三方面为研究核心,详细比较两种类型材料的杂种优势差异。试验表明:两种材料的中亲优势均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与皮棉产量和品质相关的指标上;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仅有少量品质相关的性状表现较好;双隐性材料的主要缺陷是黄萎病指偏高,而单隐性材料的则是吐絮集中率偏低。双隐性类型的后代中出现优良单株的概率比单隐性类型的高。单隐性类型的杂种优势略强于双隐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基因 不育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棉铃黑果病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雷亚柯 贾朝阳 +4 位作者 刘德征 马威 张景峰 庄秋丽 穆相华 《中国棉花》 2017年第10期12-14,21,共4页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黑果病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单隐性与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的综合比较
16
作者 雷亚柯 贾朝阳 +7 位作者 刘德征 马威 张景峰 王留名 杨亚洲 魏秀丽 穆相华 张百行 《棉花科学》 2016年第2期3-10,共8页
分别以双隐性核不育类型(P_1)和单隐性核不育类型(P_2)陆地棉材料不育株为母本,与8个父本配制组合,从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考察P_1和P_2在杂种优势方面的差异;用NCⅡ交叉法比较了P_1和P_2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14个指... 分别以双隐性核不育类型(P_1)和单隐性核不育类型(P_2)陆地棉材料不育株为母本,与8个父本配制组合,从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考察P_1和P_2在杂种优势方面的差异;用NCⅡ交叉法比较了P_1和P_2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14个指标的配合力差异;用Topsis评价法对P_1和P_2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P_1和P_2的中亲优势均较明显,但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综合表现均不突出;两者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中仅品质方面优势较强,而P_1的黄萎病指相对最低,P_2的吐絮集中率相对最差;P1的一般配合力总体上要好于P_2,前者优势在于产量方面,后者优势在于品质和抗病性方面,但P_1综合性状的潜能不及P_2;综合评价表明,P_2的综合特性要好于_P1。在两种不同核基因类型材料育种改良时,P_1应注意加强抗病性的提高,P_2应注意加强产量特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不育系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菜豆SBP-box基因家族的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利宗 王俊生 +3 位作者 刘红占 赵锦慧 王秋霞 纪秀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489-4497,共9页
SBP蛋白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尽管在许多植物中SBP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菜豆中仍然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索菜豆SBP-box基因家族,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充分挖掘菜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资源,鉴定出23个菜豆SBP基因,... SBP蛋白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尽管在许多植物中SBP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菜豆中仍然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索菜豆SBP-box基因家族,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充分挖掘菜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资源,鉴定出23个菜豆SBP基因,并系统分析了这些SBP基因的结构、定位、保守基序、表达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23个基因被分为2个大类群,散落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菜豆、拟南芥和水稻SBP蛋白共存在16种类型保守基序组成类型;菜豆SBP基因结构种类有5种,其外显子数目分别为2、3、4、9和10个;基于RNA-seq测序数据的表达分析表明菜豆SBP基因表达具有高度多样化特征,这说明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为菜豆SB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基因家族 SBP基因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番茄与马铃薯TIFY家族基因的鉴定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利宗 王俊生 +3 位作者 赵锦慧 王秋霞 韩娇月 纪秀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2-1203,共12页
TIFY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传导以及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尽管一些模式植物TIFY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茄科植物中有关TIFY家族基因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别从番茄与马铃薯中挖掘... TIFY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传导以及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尽管一些模式植物TIFY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茄科植物中有关TIFY家族基因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别从番茄与马铃薯中挖掘到21个Sl TIFY和21个St TIFY基因,并系统性分析这些TIFY基因的序列、表达以及进化特性。染色体定位与扩增模式分析显示,番茄和马铃薯的TIFY基因散落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家族成员扩增主要由串联和片段重复产生。序列分析表明:番茄TIFY基因结构被分为12种,马铃薯TIFY基因结构被分为8种;番茄和马铃薯TIFY蛋白共享了保守基序1,其它保守基序显示不同程度基因特异性,保守基序组成模式表现出高度多样化。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番茄和马铃薯TIFY蛋白被分为7大类群,同类群内结构与序列相似性较高。选择压力检测表明,番茄的10对同源基因和马铃薯的19对同源基因均受到负选择作用。表达谱结果表明,番茄和马铃薯TIFY基因的表达呈现较高的多样性,这可能与多样化的功能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功能解析番茄和马铃薯TIFY基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TIFY家族 基因 马铃薯 进化
原文传递
拟南芥与水稻AAAP家族基因的鉴定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红星 张菊 +2 位作者 于德水 周琳 胡利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71-3082,共12页
AAAP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在生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和拟南芥AAAP进行系统剖析,旨在深入认识该家族基因的序列、表达及进化特征。结果显示:拟南芥包括49个AAAP基因,水稻包括71个AAAP基... AAAP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在生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和拟南芥AAAP进行系统剖析,旨在深入认识该家族基因的序列、表达及进化特征。结果显示:拟南芥包括49个AAAP基因,水稻包括71个AAAP基因,这些基因被分为3个类群,细分为13个亚类群;不同类群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均显示较高的多样性,亚类群水平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这说明该家族基因具有多样化的功能;进化树末端的同源基因对之间表达情况分化程度较高,但其进化速率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这说明同源基因对的分化主要体现在表达变化上。这些结果有助于研究其它植物AAAP家族基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水稻 AAAP家族 序列 进化
原文传递
芝麻GR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坤 齐静 +2 位作者 刘梦兰 王德伟 刘妙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323-7333,共11页
GRF (Growth regulating factor)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前期研究表明它们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过程的调控,与作物农艺性状密切相关。但有关基因组水平上的芝麻GRF基因家族研究未曾有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芝麻基... GRF (Growth regulating factor)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前期研究表明它们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过程的调控,与作物农艺性状密切相关。但有关基因组水平上的芝麻GRF基因家族研究未曾有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芝麻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1条GRF基因家族成员,并更正了其中对SIN1007585和SIN1005885两条基因注释的错误。预测了其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亲水性总平均值等基本特征信息。发现每一条GRF家族基因只含有2或3个内含子,其转录产物m RNA都含有MicroRNA396a反向互补序列,表明小RNA是控制GRF功能的重要上游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11条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无串联重复,基因组内有3对6个基因具有共线关系,共线基因数超过家族基因组数的50%,表现出全基因组复制的特征。还发现预期蛋白结构比较保守,与拟南芥GRF家族蛋白相似,其N端都含有1个QLQ和1个WRC结构域,C端具有多个保守基序,表明它们具有同样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再者,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RF基因家族可以分为G1、G2、G3、G4和G5等5组,且芝麻和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比水稻更近。种子发育期间所有基因表达,多数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成熟组织表达水平低或不表达,说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干旱和水涝等逆境胁迫下,部分基因转录本含量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家族基因在应对逆境胁迫中具有一定功能。本研究表明GRF基因是芝麻分子育种优良的基因资源,并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Sesamum indicum) GRF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分析 分子育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