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萼甲素通过Bcl-2/Beclin1靶点调节人肝癌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琳琳 张明明 +1 位作者 郭格格 徐祉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对人肝癌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HCCLM3细胞按不同实验目的主要设对照组、GLA 2.5μg/mL组、GLA 5μg/mL组、GLA 10μg/mL组。对照组仅加入完全培养基,各给药组分别加入含GLA相应终质量浓度的...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对人肝癌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HCCLM3细胞按不同实验目的主要设对照组、GLA 2.5μg/mL组、GLA 5μg/mL组、GLA 10μg/mL组。对照组仅加入完全培养基,各给药组分别加入含GLA相应终质量浓度的完全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和自噬情况(仅设对照组、GLA 5μg/mL组);采用JC-1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Beclin1、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细胞中Bcl-2与Beclin1的结合与解离(仅设GLA 5μg/mL组、GLA 10μg/mL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LA 5、10μg/mL能够诱发细胞周期显著阻滞于G2~M期、诱导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增加促凋亡作用,还能显著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1);GLA 5μg/mL还可引发线粒体形态显著改变,自噬小体增多。免疫共沉淀法结果显示,与GLA 5μg/mL比较,GLA 10μg/mL能够增强Bcl-2与Beclin1的结合。结论GLA可能通过Bcl-2/Beclin1靶点调节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且作用效果与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靶点 机制 自噬 凋亡 BCL-2 BECLIN1
下载PDF
HER2靶向TRAC和B2M双基因敲除通用型CAR-T细胞的制备及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源 李秧 +7 位作者 阎博 左百乐 赵丽君 赵晓娟 王鹏举 王依依 杨安钢 王向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2-438,共7页
目的利用同种异体健康人T细胞,制备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检测其对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构建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链抗体P1h2 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细胞获得CA... 目的利用同种异体健康人T细胞,制备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检测其对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构建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链抗体P1h2 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细胞获得CAR-T细胞;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敲除CAR-T的T细胞受体(TC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制备靶向HER2的通用型CAR-T细胞,CCK-8试验检测其对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制备通用型CAR-T细胞,CAR阳性率为(67.1±1.46)%,TCR和HLA-Ⅰ类分子的敲除率为(86.31±1.78)%。体外杀伤试验显示通用型CAR-T细胞能够有效杀伤HER2阳性肿瘤细胞,其杀伤能力与CAR-T细胞无明显区别。结论成功制备能够靶向杀伤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通用型CAR-T细胞,为实现应用通用型同种异体CAR-T细胞治疗HER2阳性肿瘤患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 通用型CAR-T细胞
原文传递
CD24联合TyG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闯 王侠 娄运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探究CD24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NAFLD的50例患者作为NAFLD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27例无NAFLD的体检健康者作... 目的探究CD24联合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NAFLD的50例患者作为NAFLD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27例无NAFLD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24的表达和其他实验室参数,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24、TyG指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CD24和TyG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和TyG指数均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24联合TyG指数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显著大于CD24和TyG指数单一诊断(0.774、0.877)。结论CD24和TyG指数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CD24联合TyG指数对NAFL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D24 中性粒细胞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李文惠 刘萌 +4 位作者 桂淑敏 冯明明 刘慧 司晓慧 牛新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三氧化二砷以及联合应用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三氧化二砷以及联合应用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二甲双胍协同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胞内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及单独应用均可抑制KG1a细胞增殖,诱导KG1a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诱导KG1a细胞中Caspase 8和P62蛋白表达上调且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协同三氧化二砷杀伤KG1a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和增强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二甲双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aspase 8 P62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勇生 田雪钦 +4 位作者 赵雨欣 宋苗苗 王涵 娄运伟 常廷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和第3代WT雄性小鼠。分别取5只正常第3代雄性WT小鼠和5只正常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检测比较2种正常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树突状细胞(DC)、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BMNCs)所占百分比。另取5只第3代雄性WT小鼠和4只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采用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诱导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采取上述方法检测比较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观察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并检测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所占百分比。结果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组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小鼠的肝组织HE染色结果均显示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急性肝损伤24 h后,TNFAIP8L1^(-/-)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Neu、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WT小鼠(P<0.05);2组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EOS、DC、BMDMs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损伤WT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散在空泡样脂肪变性,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肝损伤TNFAIP8L1^(-/-)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几乎不存在,肝细胞损伤严重且大量坏死,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TNFAIP8L1基因缺陷不影响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的发育和小鼠肝脏稳态。TNFAIP8L1在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TNFAIP8L1基因缺陷加重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可能是通过增加Neu和BMNCs浸润而招募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入肝组织,从而加重肝细胞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 急性肝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Tfh占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6
作者 麦尔哈巴·艾斯卡尔 朱玥洁 +4 位作者 张曼丽 张于念 巩晓芸 王辉 丁剑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占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POI患者29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Tfh占比,免疫印迹实验... 目的观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占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POI患者29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Tfh占比,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XCR5、BCL-6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2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孕酮、睾酮、雌二醇(E_(2))、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fh、CXCR5蛋白、BCL-6蛋白、IL-6、IL-21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血Tfh占比增加,血清IL-6、IL-21水平升高,PBMC CXCR5、BCL-6蛋白表达升高,血清FSH、LH水平升高,血清E_(2)、AMH水平降低,P均<0.05。全血Tfh占比与血清FSH、L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63,P均<0.05),与血清E_(2)、AMH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0.82,P均<0.05);血清IL-6水平与血清FSH、L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62,P均<0.05),与血清E_(2)、AMH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0.77,P均<0.05);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FSH、L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0.56,P均<0.05),与血清E_(2)、AMH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0.73,P均<0.05);PBMC BCL-6蛋白表达与血清FSH、L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60,P均<0.05),与血清E_(2)、AMH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0.76,P均<0.05);PBMC CXCR5蛋白表达与血清FSH、LH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58,P均<0.05),与血清E_(2)、AMH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0.70,P均<0.05)。结论POI患者全血Tfh占比增加,PBMC CXCR5、BCL-6蛋白表达升高,血清IL-6、IL-21、FSH、LH水平升高及E_(2)、AMH水平降低,Tfh及其相关因子与性激素呈正相关或负相关,Tfh及其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了POI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1 CXCR5蛋白 BCL-6蛋白 促卵泡刺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抗缪勒管激素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因子-3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武丹凤 朱建 王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Rα)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随机分为siControl组和siBcl-3#1组,分别滴加ControlsiRNA和siBcl-3#1siRNA,应用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TM 2...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Rα)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随机分为siControl组和siBcl-3#1组,分别滴加ControlsiRNA和siBcl-3#1siRNA,应用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5 h。取稳定转染48 h后的siControl组和siBcl-3#1组MCF-7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CF-7细胞中Bcl-3、乳腺癌雌激素调控基因1(GREB1)、PDZ结构域蛋白1(PDZK1)和ERα靶基因三叶因子1(TFF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Bcl-3、ERα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实验检测MCF-7细胞增殖能力。取HEK293T细胞,随机分为Input组(即阳性对照组)、IP组(即免疫共沉淀组)和IgG组(即阴性对照组),共转染Bcl-3和ERα质粒48 h后,用100μL免疫共沉淀(Co-IP)细胞裂解液冰上裂解细胞后,分离上清液;Input组取90μL上清液,加入30μL 4×Loading buffer;IP组取450μL上清液,加入40μL Protein A/G和绿色荧光蛋白抗体0.5μL;IgG组取450μL上清液,加入0.5μL IgG、30μL Protein A/G琼脂糖磁珠;采用Co-IP实验检测细胞中Bcl-3和ERα结合效果。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检测Bcl-3和ERα是否存在共定位现象。结果si-Bcl-3#1组MCF-7细胞中Bcl-3、GREB1、TFF1和PDZK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iControl组(P<0.05)。si-Bcl-3#1组MCF-7细胞中Bcl-3蛋白和ER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iControl组(P<0.05)。培养0、24 h时,si-Bcl-3#1组与siControl组MCF-7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72 h时,si-Bcl-3#1组MCF-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Control组(P<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Bcl-3和ERα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结果显示,Bcl-3和ERα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Bcl-3在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其能够提高乳腺癌ERα信号通路的转导活性,促进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Α 细胞增殖
下载PDF
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
8
作者 李骄阳 刘晟男 +2 位作者 赵雨欣 高静涛 王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探讨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S100A10-KO的C57BL/6J小鼠模型和S100A10-KO的RAW264.7细胞系。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和骨髓巨噬细胞(BMDMs),复苏RAW264.7细胞系并收集细胞。采用qRT-PCR检测S100A10敲... 目的:探讨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S100A10-KO的C57BL/6J小鼠模型和S100A10-KO的RAW264.7细胞系。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和骨髓巨噬细胞(BMDMs),复苏RAW264.7细胞系并收集细胞。采用qRT-PCR检测S100A10敲除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S100A10敲除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CCK8试剂盒检测S100A10敲除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MYH9)的表达。结果:S100A10敲除后,RAW264.7、PMs、BMDMs分泌的炎症因子IL-6、IL-1β、MCP-1水平降低(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表明S100A10敲除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CCK8实验表明S100A10敲除后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迁移相关蛋白MMP9、MYH9在S100A10敲除后降低。结论:S100A10敲除后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减少且巨噬细胞迁移和增殖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S100A10 炎症因子 迁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100A10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亚茹 李荣凯 +3 位作者 翟成凯 韩飞 娄运伟 王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S100A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OPD患者(CO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的31例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 目的探讨S100A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OPD患者(CO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的31例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和FEV_(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_(1)/FV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S100A10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S100A10蛋白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PBMC各细胞亚群中S100A10蛋白相对表达量,分析COPD患者PBMC中S100A10 mRNA表达水平与FEV_(1)%pred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患者的FEV_(1)%pred、FEV_(1)/FV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PBMC中S100A10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中S100A10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CD14^(+)单核细胞中S100A10蛋白相对表达量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PBMC中S100A10 mRNA表达水平与FEV_(1)%pred呈负相关(r=-0.610,P<0.05)。结论COPD患者PBMC中S100A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与FEV_(1)%pred呈负相关,S100A10可能在COP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S100A10 免疫调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联合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闯 康丽霞 娄运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285-3288,共4页
目的 研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联合谷丙转氨酶(GPT)和尿酸(UA)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被诊断为MAFLD的430例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 目的 研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联合谷丙转氨酶(GPT)和尿酸(UA)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9—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被诊断为MAFLD的430例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58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MAFL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联合GPT和UA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MAFLD患者的TG/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TG/HDL-C是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G/HDL-C诊断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效能。TG/HDL-C联合GPT和UA诊断MAFLD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各实验室指标的单独诊断效能。结论 TG/HDL-C是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联合GPT和UA对MAFLD的预测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谷丙转氨酶 尿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哮喘发病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亚茹 田雪钦 +4 位作者 赵雨欣 宋苗苗 姜珊 娄运伟 王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分析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C57BL/6J雌性野生型(WT)小鼠、C57BL/6J雄性TIPE2基因敲除(Tipe2^(-/-))小鼠、C57BL/6J雄性绿色荧光蛋白敲入(Ti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分析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C57BL/6J雌性野生型(WT)小鼠、C57BL/6J雄性TIPE2基因敲除(Tipe2^(-/-))小鼠、C57BL/6J雄性绿色荧光蛋白敲入(Tipe2^(gfp/+))小鼠为研究对象。取WT和Tipe2^(gfp/+)小鼠结肠组织和胸腺组织,获取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LPLs)和胸腺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组织CD45-细胞、CD45+细胞及双阴性(DN)T细胞、双阳性(DP)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PE2的表达。取WT和Tipe2^(-/-)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4^(+)和CD8^(+)T细胞水平。将10只Tipe2^(gfp/+)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5只。哮喘组小鼠以卵清蛋白诱导哮喘模型,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诱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PE2的表达。结果WT和Tipe2^(gfp/+)小鼠结肠组织LPLs中,大部分TIPE2+细胞表达免疫细胞的标志分子CD45,几乎所有的CD45-基质细胞不表达TIPE2。Tipe2^(gfp/+)小鼠结肠组织中基质细胞和WT小鼠免疫细胞中检测不到TIPE2+细胞。Tipe2^(gfp/+)小鼠胸腺组织DN 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D4^(+)T细胞和CD8^(+)T细胞(t=53.312、8.230,P<0.01);DP 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D4^(+)T细胞和CD8^(+)T细胞(t=21.094、6.405,P<0.001);DN 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DP T细胞(t=7.619,P<0.01);CD4^(+)T细胞与CD8^(+)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6,P>0.05)。WT小鼠与Tipe2^(-/-)小鼠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CD4^(+)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0.128、0.128,P>0.05);WT小鼠与Tipe2^(-/-)小鼠外周血及脾脏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8、0.542、0.255,P>0.05)。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CD4^(+)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5.370,P<0.001);对照组与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CD8^(+)T细胞中TIPE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05)。结论在T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TIPE2的表达水平不同;TIPE2基因缺陷对T细胞的发育过程无明显影响,可显著影响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哮喘 基因敲入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DIAPH3表达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12
作者 贺国洋 陈庆庆 +8 位作者 葛虹 常海敏 张静雨 孙媛 邓美静 王文鑫 孙瑞利 千新来 李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C石蜡包埋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应用生物信息学与... 目的探讨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C石蜡包埋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应用生物信息学与免疫组化分析CSCC组织中DIAPH3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采用分子生物学与肿瘤迁移相关实验分析DIAPH3对C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仙桃学术数据库分析显示:DIAPH3 mRNA在CSCC组织(2.37)中表达比癌旁组织(0.25)明显升高(P<0.05);DIAPH3高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降低(P=0.031)。免疫表型:CSCC组织中DIAPH3的阳性率为70.00%(21/30),高于癌旁组织(30%,9/30);DIAPH3的阳性率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P=0.032)和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NA干扰DIAPH3组:CSCC细胞的迁移率(28.33%,P=0.002)、穿过小室的细胞数(207.67,P=0.001)及p-ERK(P=0.001)、MMP-2(P=0.003)、MMP-9(P=0.00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过表达DIAPH3组:CSCC细胞的迁移率(79.00%,P=0.0004)和穿过小室的细胞数(224.33,P=0.0003)及p-ERK(P=0.001)、MMP-2(P=0.001)、MMP-9(P=0.00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DIAPH3+U0126组:CSCC细胞的迁移率(46.00%,P=0.0001)和穿过小室的细胞数(106.33,P=0.0003)及p-ERK(P=0.001)、MMP-2(P=0.002)、MMP-9(P=0.00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结论DIAPH3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通过ERK1/2通路促进C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DIAPH3 迁移 侵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u70对HTLV-1阳性T细胞中HTLV-1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宋迪 马玲玲 +5 位作者 郭志祥 刘月 崔钰晗 关宇鹤 杨波 王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1-2266,共6页
目的:探讨Ku70对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阳性T细胞中HTLV-1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的HTLV-1阳性T细胞系中Ku70的表达水平;构建Ku70基因沉默siRNA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敲减Ku70表达的效率;采用si... 目的:探讨Ku70对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阳性T细胞中HTLV-1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的HTLV-1阳性T细胞系中Ku70的表达水平;构建Ku70基因沉默siRNA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敲减Ku70表达的效率;采用siRNA在HTLV-1阳性的T细胞中敲减Ku70表达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HTLV-1病毒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并通过real-time PCR实验检测干扰素和促炎因子的表达量。结果:HTLV-1阳性T细胞系MT2、MT4及C8166中的Ku70均呈高表达;采用siRNA敲减Ku70的表达后,MT2细胞及MT4细胞中的HTLV-1病毒蛋白表达量上升;采用siRNA敲减Ku70的表达后,MT2细胞及MT4细胞中干扰素α、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下降。结论:Ku70在HTLV-1阳性T细胞中高表达;在HTLV-1阳性T细胞中,Ku70促进干扰素和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HTLV-1病毒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70蛋白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向鹏 陈璐 张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5-659,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各年龄段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PRRSV属套式病毒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各年龄段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PRRSV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病毒基因组长度约15kb,有9个相互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体功能 细胞 母猪繁殖障碍 呼吸道症状 PRRSV RNA病毒 病毒基因组
下载PDF
CD200与CD4+CD25+CD127low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琛 孙亚洲 +4 位作者 李强 宋旭恒 冯龙 王志银 张晨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水平,分析CD200及Treg与IL-6、SAA的相关性,探讨CD200与AS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效能,为辅助AS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从74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中收集外周血...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水平,分析CD200及Treg与IL-6、SAA的相关性,探讨CD200与AS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效能,为辅助AS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从74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中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的百分率及CD200的表达率,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00的浓度,上转发光法测定IL-6的浓度,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CD4^+T细胞、CD19^+B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P<0.05),CD8^+T细胞、Treg的百分率均减低(P<0.05),CD3^+T细胞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稳定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Treg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CD3^+、CD4^+、CD8^+)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以及稳定组(CD3^+、CD4^+)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均减低(P<0.05);而稳定组CD8^+T细胞、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及活动组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血清中IL-6、SA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稳定组IL-6的浓度轻度升高(P<0.05),SAA的浓度无差异。活动组CD3^+T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与Treg呈正相关,与IL-6呈负相关,但与SAA不相关;Treg的百分率与IL-6负相关,与SAA不相关。CD200对AS的诊断优于Treg、SAA,而与IL-6的诊断效能相当。结论:AS活动期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CD200和Treg的表达率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为辅助AS的诊断和免疫功能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CD200 TREG细胞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震 牛新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4期4379-438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23例,根据《...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23例,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标准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108例)和对照组(非急性脑梗死病人115例)。病人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并计算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使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血清S100B蛋白含量。根据急性脑梗死病人症状、体征进行评估并计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DW-CV、S100B蛋白、白细胞计数(WB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差异无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CV、WBC和LDL-C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RDW-CV、S100B蛋白及HDL-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IHSS评分与RDW-CV呈正相关(r=0.489,P=0.001),NIHSS评分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r=0.587,P=0.001),RDW-CV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r=0.299,P=0.001)。RDW-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95%CI(0.657,0790),P<0.001],RDW-CV为12.9%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381,此时RDW-CV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6%和83.5%;S100B蛋白的AUC为0.867[95%CI(0.821,0.914),P<0.001],S100B蛋白水平为0.228 ng/mL时,最大约登指数为0.598,此时S100B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6%和91.3%;RDW-CV联合S100B蛋白的AUC为0.892[95%CI(0.850,0.933),P<0.001]。结论RDW、S100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S100B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血清中Lp-PLA2、RBP、Hcy和ox-LDL联合检测在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静 贺志安 《循证医学》 2020年第6期336-34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 phospholipase,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 phospholipase,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联合检测在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50例,另选择同期于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后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Lp-PLA2、RBP、Hcy和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Lp-PLA2、RBP、Hcy和ox-LDL单独和联合预测ACS预后中的价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与UAP组和对照组相比,A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降低,Gensini积分、Lp-PLA2、RBP、Hcy和ox-LDL明显升高;ACS患者Lp-PLA2、RBP、Hcy和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明显正相关。Gensini积分、Lp-PLA2、RBP、Hcy和ox-LDL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清中Lp-PLA2、RBP、Hcy和ox-LDL对ACS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19,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92.4%),预测模型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PLA2、RBP、Hcy、ox-LDL水平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生化标志物,且四者联合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细胞分布宽度和脂蛋白磷脂酶A2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硕 贺志安 +1 位作者 刘慧晶 张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RDW、Lp-PLA2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胸痛、胸闷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RDW、Lp-PLA2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胸痛、胸闷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n=164)和非CHD组(n=64);将CHD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单支病变组(n=33)、双支病变组(n=63)和三支病变组(n=68)。分析RDW、Lp-PLA2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RDW、Lp-PLA2与CH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二者预测CHD的价值。结果CHD组和非CHD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吸烟者比例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葡萄糖(Glu)、尿素、肌酐(Cr)、尿酸、RDW、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HD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CHD组(P<0.05)。RDW、Lp-PLA2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98、0.668,P<0.01)。单支病变组和非CHD组患者RDW、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患者RDW、LP-PLA2均显著高于非CHD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RDW、LP-PLA2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LDL、Glu、Cr、RDW、Lp-PLA2是CHD的危险因素(P<0.05)。RDW联合Lp-PLA2预测CHD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90.6%。结论RDW、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CHD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脂蛋白磷脂酶A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慧晶 李若梅 +2 位作者 李悦 杨硕 贺志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D-二聚体(D-dimer)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D-二聚体(D-dimer)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95)、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73)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1);依据是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n=35)和非MODS组(n=174),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RDW、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a^2+、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SAP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MAP组和MSAP组(P<0.05),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MAP组和MSAP组(P<0.05);MSAP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和MAP组(P<0.05),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MAP组(P<0.05);MAP组与对照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患者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ODS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非MODS组(P<0.05),血清Ca^2+水平低于非MODS组(P<0.05)。入院时RDW诊断SAP及MOD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40%(AUC为0.895,95%可信区间为0.843~0.948,P<0.05)和15.39%(AUC为0.816,95%可信区间为0.737~0.895,P<0.05);D-dimer诊断SAP及MOD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5mg·L^-1(AUC为0.907,95%可信区间为0.862~0.953,P<0.05)和1.48mg·L^-1(AUC为0.835,95%可信区间:0.726~0.943,P<0.05);RDW联合D-dimer检测诊断SAP及MODS的AUC分别为0.932和0.847。结论联合检测RDW及D-dimer可作为评估早期AP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D-DIMER 凝血功能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评估
下载PDF
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毋梦林 牛志国 +1 位作者 曹旗(指导) 黄青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72-2676,2680,共6页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是最近发现的新型固有淋巴细胞群体,主要存在于肺、肠道、皮肤及黏膜组织,在IL-25和IL-33等刺激下能够产生IL-4、IL-5、IL-9和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抗感染和体内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是最近发现的新型固有淋巴细胞群体,主要存在于肺、肠道、皮肤及黏膜组织,在IL-25和IL-33等刺激下能够产生IL-4、IL-5、IL-9和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抗感染和体内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ILC2在炎症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发挥的作用,及脏器局部微环境改变对ILC2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ILC2参与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 炎症 TH2型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