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腺病毒血清4型Fiber2 Head蛋白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筛选
1
作者 朱荣芳 金前跃 +10 位作者 柴永笑 陈晓 李伟 郭振华 卢清侠 柴书军 邢云瑞 季辉 吕凤霞 邢广旭 张改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为制备抗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Fiber2 Head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纤突蛋白(Fiber2)截短,并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原核表达。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 为制备抗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Fiber2 Head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纤突蛋白(Fiber2)截短,并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原核表达。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单克隆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性测定、效价测定以及亚型鉴定。结果显示:Fiber2 Hea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成功获得8株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A5、1D5、7C9、4E5、3A11、5E11、9D7、6E3,均可分泌特异性识别Fiber2 Head蛋白及FAdV4的单克隆抗体。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能与Fiber2 Head蛋白和FAdV4病毒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抗体,为FAdV4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Fiber2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测
下载PDF
家禽疱疹病毒CRISPR/Cas9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罗俊 刘金玲 +2 位作者 郑鹿平 罗琴 滕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5-3344,共10页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是最新一代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向导RNA(gRNA)的介导下几乎可以靶向编辑任何一种基因,实现基因组的定点突变、敲除或插入。近年来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大基因组DNA病毒的研究,尤其是用于疱疹...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是最新一代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向导RNA(gRNA)的介导下几乎可以靶向编辑任何一种基因,实现基因组的定点突变、敲除或插入。近年来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大基因组DNA病毒的研究,尤其是用于疱疹病毒的基因编辑已成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国际热点。自2016年首次报道利用CRISPR/Cas9系统改造家禽疱疹病毒如马立克病病毒(MDV)基因组以来,短短5年时间已全面应用于家禽疱疹病毒的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基因的编辑、基因缺失疫苗和重组疫苗研发、抗病毒治疗以及抗病育种等领域。本文详细综述了当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禽疱疹病毒中的应用进展和最新成果,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家禽疱疹病毒
下载PDF
禽腺病毒血清4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清侠 金前跃 +4 位作者 冯丽丽 柴永笑 郭振华 邢广旭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138,共8页
为建立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临床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该病毒Hexon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将扩增的Hexon基因连接至pEASY-Blun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ASY-Blunt-Hexon,同时对Hexon基因进行分析,选取高度保... 为建立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临床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该病毒Hexon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将扩增的Hexon基因连接至pEASY-Blun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ASY-Blunt-Hexon,同时对Hexon基因进行分析,选取高度保守区域,设计荧光定量检测引物,建立FAdV4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扩增产物长度为95 bp,最低检测下限为7.1×102拷贝/μL,且与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不超过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将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FAdV4在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上的增殖特性,并与TCID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FAdV4的临床早期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4型 Hexon基因 荧光定量PCR 检测
下载PDF
禽腺病毒4型ZZ株的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前跃 王寅彪 +6 位作者 柴永笑 卢清侠 李鹏 郭振华 邢广旭 邓瑞广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为深入研究禽腺病毒4型(FAdV-4)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和分子进化关系,从患有心包积水综合征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FAdV-4 ZZ),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AdV-4 ZZ株可在鸡肝癌细胞上稳定... 为深入研究禽腺病毒4型(FAdV-4)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和分子进化关系,从患有心包积水综合征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FAdV-4 ZZ),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AdV-4 ZZ株可在鸡肝癌细胞上稳定传代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与无毒力的FAdV-4 ON1株和FAdV-4 KR5株相比,FAdV-4 ZZ株以及国内流行的CH/JSXZ/2015、JSJ13、SDSX1株均存在ORF19、ORF27、ORF30基因缺失。与国内首次分离的JSJ13株相比,FAdV-4 ZZ株的ORF29序列存在33个碱基缺失。FAdV-4 ZZ株的Hexon基因与国内流行的CH/JSXZ/2015和SDSX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与ON1株和KR5株的Hexo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9%和98.90%。综上,成功分离了FAdV-4 ZZ株,并获得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与国内外相关毒株的分子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血清4型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感染在河南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金前跃 郭永刚 +7 位作者 李俊朋 秦保亮 王寅彪 郭振华 杜永坤 万博 邢广旭 张改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6,共7页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引起当前雏鹅痛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流行严重影响养鹅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研究鹅星状病毒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从河南12个地市的养鹅场采集了36份雏鹅痛风样品,采用RT-PCR方法进...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引起当前雏鹅痛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流行严重影响养鹅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研究鹅星状病毒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从河南12个地市的养鹅场采集了36份雏鹅痛风样品,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12个地市代表毒株的ORF1b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6份样品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2个地市代表毒株的ORF1b序列长度均为1 551 bp,各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99.9%,与河南地区的XX、AstV/HN01/Goose/0103/18、AstV/HB01/Goose/0123/19、AstV/AH01/Goose/0512/18等代表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9.5%,与国内其他地区的GD、AstV/SDPY/Goose/1116/17、AAstV/Goose/CHN/2017/SD01等代表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个地市代表毒株与河南及国内其他地区代表毒株,在进化关系上处于同一分支,属于禽星状病毒1群。本研究明确了河南地区鹅星状病毒的分子流行情况,并为鹅痛风病的防治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雏鹅痛风 河南地区 分子流行病学 同源性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马立克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会 滕蔓 +6 位作者 郑鹿平 刘金玲 王培增 王伟东 张文凯 樊剑鸣 罗俊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50,共13页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接种成功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案例。对雏鸡早期接种MD疫苗,可有效控制MD肿瘤的发生。随...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接种成功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案例。对雏鸡早期接种MD疫苗,可有效控制MD肿瘤的发生。随着MD疫苗的广泛使用和长期免疫压力,MDV流行毒株也在不断进化、毒力增强或变异,部分毒株已突破现有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导致MD疫情在全球频繁暴发。自MD疫苗问世至今,已有多种MD疫苗研制成功,并且二价疫苗、三价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或插入的MD疫苗等也在不断被研究和优化。利用各种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如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基因同源重组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来开展MD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已成为病毒病疫苗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本文回顾了过去50年来MD疫苗研究历程及巨大成就,并全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MD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编辑疫苗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对现有MD商品疫苗免疫预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下一代新型高效的MD疫苗创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马立克病病毒 疫苗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凯 董松岭 +8 位作者 滕蔓 李桂喜 罗琴 路文渊 郑鹿平 丁轲 刘金玲 余祖华 罗俊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138,共7页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早期感染雏鸡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MDV以水平传播为主,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高致病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征,给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依赖MD疫苗免疫预防,近50...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早期感染雏鸡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MDV以水平传播为主,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高致病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征,给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依赖MD疫苗免疫预防,近50年来在MD疫苗广泛使用和持续免疫压力下,MDV毒力不断增强,部分毒株已突破现有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尽早对MD疑似病例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为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挽回部分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经典的诊断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下对MD病例快速诊断的需要。本文重点对近十年中新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多重PCR及液相芯片等在MDV检测和MD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建立用于MD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早期诊断和流行毒株分型鉴定的鉴别诊断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MDV 鉴别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XX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前跃 郭永刚 +7 位作者 李俊朋 秦保亮 王寅彪 郭振华 王丽 邢广旭 邓瑞广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研究引起雏鹅痛风疫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从患有痛风的雏鹅样品中分离了1株GAstV,命名为XX株,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AstV XX株可在LMH细胞上稳定传代,... 为研究引起雏鹅痛风疫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从患有痛风的雏鹅样品中分离了1株GAstV,命名为XX株,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AstV XX株可在LMH细胞上稳定传代,但无明显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252 bp,与代表性毒株GD、AstV/SDPY/Goose/1116/17、AAstV/Goose/CHN/2017/SD0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8.7%、98.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AstV XX株与GD、AstV/SDPY/Goose/1116/17、AAstV/Goose/CHN/2017/SD01等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禽星状病毒1群。ORF2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GAstV流行毒株相比,GAstV XX株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特征 同源性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miR-M11基因编辑对马立克病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伟东 滕蔓 +6 位作者 郑鹿平 刘金玲 张文凯 李林燕 张志会 樊剑鸣 罗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究病毒编码的微小RNA前体基因miR-M11对马立克病病毒(MDV)体外复制能力的影响,以MDV国内分离株HN_(3)0_(2)为研究对象,利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编辑并敲除位于Mid基因簇的miRM11,构建1株miR-M11基因编辑缺失毒株HN_(3)0_(2)ΔM11(... 为探究病毒编码的微小RNA前体基因miR-M11对马立克病病毒(MDV)体外复制能力的影响,以MDV国内分离株HN_(3)0_(2)为研究对象,利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编辑并敲除位于Mid基因簇的miRM11,构建1株miR-M11基因编辑缺失毒株HN_(3)0_(2)ΔM11(克隆号C58-8-4)。经过PCR鉴定、测序分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以及传代稳定性分析,证实HN302编码的miRM11被精确编辑并从病毒基因组中完全缺失,且未发生回复突变。病毒增殖曲线绘制结果显示,miRM11缺失毒株HN_(3)0_(2)ΔM11的增殖速度显著高于亲本毒株HN_(3)0_(2)(P<0.05)。综上,miR-M11是MDV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且其缺失后可增强MDV的体外复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miR-M11 微小RNA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qPCR 复制
下载PDF
2020-2021年市售马立克病疫苗的效价测定及质量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鹿平 滕蔓 +5 位作者 刘金玲 罗琴 楚钰淑 王伟东 张文凯 罗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为了解和评估现有鸡马立克病(MD)疫苗的质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2020—2021年市场销售的9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1个批次MD疫苗产品进行病毒效价测定和对比分析,同时用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或RT-PCR方法分别对禽白血病病毒(ALV... 为了解和评估现有鸡马立克病(MD)疫苗的质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2020—2021年市场销售的9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1个批次MD疫苗产品进行病毒效价测定和对比分析,同时用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或RT-PCR方法分别对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MD液氮苗中,3批进口或国产的CVI988单价液氮苗之间病毒效价无显著差异,2批不同品牌814单价液氮苗效价差异显著(P<0.05),2批不同品牌双价液氮苗(CVI988+HVT或814+HVT)病毒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但上述全部类型液氮苗产品的病毒效价均大于5 500 PFU/羽份,达到国标规定值2倍以上。然而,4批不同品牌HVT冻干苗的病毒效价均远低于产品说明书标注的2 000 PFU/羽份,仅为83.90~109.50 PFU/羽份。全部MD疫苗产品的ALV和RE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这些产品洁净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疫苗 效价测定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禽白血病病毒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库构建及gB蛋白特异性单抗的筛选与鉴定
11
作者 李林燕 滕蔓 +5 位作者 刘金玲 郑鹿平 柴书军 丁轲 余祖华 罗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12-4723,共12页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制备MDV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本研究利用NE-PER TM细胞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分别制备了vvMDV(MDV...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制备MDV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本研究利用NE-PER TM细胞核和细胞质提取试剂,分别制备了vvMDV(MDV超强毒株)标准毒株Md5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核蛋白和浆蛋白,通过切向流超滤浓缩后制备免疫原,分别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建立了一个容量为31株纯化的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包括27株稳定分泌MDV-1特异性抗体和4株稳定分泌MDV-1、MDV-2和火鸡疱疹病毒(HVT)保守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293T细胞真核表达gB蛋白并结合IFA染色,其中1株单克隆抗体J-1F3-C6被鉴定为MDV糖蛋白gB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单抗腹水IFA效价为1∶25600,轻链型为Kappa,IgG亚型为IgG2a。进一步IFA染色表明,J-1F3-C6可特异性识别MDV-1、MDV-2和HVT毒株表达的gB蛋白,但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中J-1F3-C6只与MDV-1和HVT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个M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库,并从中筛选鉴定了1株gB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单克隆抗体 糖蛋白gB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共聚焦分析 蛋白质免疫印迹
下载PDF
禽腺病毒4型ZZ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前跃 王寅彪 +6 位作者 柴永笑 卢清侠 郭振华 罗俊 邢广旭 邓瑞广 张改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HPS)病例在国内鸡群中持续增加,前期从患有HPS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病毒(FAdV-4 ZZ)并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以FAdV-4 ZZ病毒株感染SPF鸡,从临床症状、存活率、组织病理... 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HPS)病例在国内鸡群中持续增加,前期从患有HPS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病毒(FAdV-4 ZZ)并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以FAdV-4 ZZ病毒株感染SPF鸡,从临床症状、存活率、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的组织分布情况对该毒株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FAdV-4 ZZ株感染SPF鸡96 h内,所有感染鸡全部死亡;剖检发现FAdV-4 ZZ株感染组病死鸡全部出现心包积液和肝脏变黄肿大等典型的病理变化;HE染色后,除十二指肠外,感染组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腺胃、法氏囊等组织均呈现出一定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的病毒载量最高,其次为肺,而且在心脏、脾、肾、十二指肠、腺胃和心包积液中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病毒存在。这些结果表明,FAdV-4 ZZ病毒株对鸡致病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4型 SPF鸡 致病性试验 高毒力
原文传递
鸡LTB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蔓 迟佳琦 +1 位作者 柴书军 罗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为了研究鸡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1)功能,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LTBP1,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并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LTBP1蛋白进行变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 为了研究鸡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1)功能,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LTBP1,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并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LTBP1蛋白进行变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鸡LTBP1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筛选,获得了2株杂交瘤细胞株3C11-A9和2B1-G7。以效价较高的3C11-A9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结果均表明,单克隆抗体3C11-A9可特异性识别鸡源细胞CEF和DF-1表达的LTBP1蛋白,同时IFA结果还显示,3C11-A9单克隆抗体腹水可与包括人、猴、猪和鼠在内的8种常见哺乳动物细胞发生特异性染色。综上,成功制备了抗鸡LTBP1单克隆抗体,且具有多物种广谱识别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BP1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鸡异质核糖核蛋白A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俊 党露 +5 位作者 郑鹿平 刘金玲 柴书军 赵东 杨艳艳 滕蔓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研制鸡异质核糖核蛋白AB(hnRNPAB)单克隆抗体,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构建重组质粒pET-30a-hnRNPAB,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树脂Ni对可溶性表达的鸡hnRNPAB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之后免疫Balb/c小鼠... 为研制鸡异质核糖核蛋白AB(hnRNPAB)单克隆抗体,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关键试剂,构建重组质粒pET-30a-hnRNPAB,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树脂Ni对可溶性表达的鸡hnRNPAB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之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鸡hnRNPAB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最终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筛选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5H2-H1。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表明,5H5-H1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表达的hnRNPAB蛋白。同时IFA和间接免疫细胞化学试验(ICA)结果还显示,除了特异性识别鸡hnRNPAB蛋白之外,5H5-H1单克隆抗体还可以与源自人、鼠、猴、牛和猪在内的5种常见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hnRNPAB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Western blot分析 间接免疫细胞化学试验
下载PDF
LAT基因簇miRNA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对马立克病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楚钰淑 滕蔓 +5 位作者 周子誉 石彬 郑鹿平 刘金玲 罗俊 张改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8-1439,共12页
病毒编码的microRNA(miRNA)在马立克病病毒(MDV)的复制、潜伏感染及诱导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血清1型MDV(MDV-1)编码的26个成熟体miRNA在基因组中形成3个基因簇,分别命名为Meq、Mid和LAT miRNA基因簇。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 病毒编码的microRNA(miRNA)在马立克病病毒(MDV)的复制、潜伏感染及诱导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血清1型MDV(MDV-1)编码的26个成熟体miRNA在基因组中形成3个基因簇,分别命名为Meq、Mid和LAT miRNA基因簇。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超强毒株(vvMDV)国内代表株GX0101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可实现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的特异性gRNA组合,成功构建了一株LAT基因簇miRNA缺失毒株GX?LAT-miRs-C21-15。经DNA测序分析、IFA鉴定及RT-qPCR分析,证实LAT基因簇miRNA被完全编辑缺失。该基因缺失毒株传代稳定性良好,miRNA的缺失不影响MDV的体外复制及相关基因表达。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系统,获得了稳定的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毒株,为后续相关miRN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V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MIRNAS LAT基因簇 调控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