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评价
1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2 位作者 王颖 刘国伟 杨海青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0,68,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险入侵植物,会造成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应严加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森林生态系统 牛膝菊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动物源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4 位作者 荆唤芝 王颖 匡傲飞 郝学飞 王姜飞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9期3-6,共4页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恩诺沙星是其中一种。恩诺沙星抗菌谱比较广,且抗菌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产中预防及治疗动物疫病。然而,长期低剂量的使用恩诺沙星,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产生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恩诺沙星是其中一种。恩诺沙星抗菌谱比较广,且抗菌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产中预防及治疗动物疫病。然而,长期低剂量的使用恩诺沙星,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产生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进行监控检测。本文综述了恩诺沙星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对恩诺沙星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恩诺沙星 危害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成分分析
3
作者 李淑芳 王会锋 +6 位作者 郝学飞 胡永建 李圆圆 马风莲 冯书惠 杨亚琴 于永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数据自动解析软件AntDAS-LCHRMS分析了4种不同干燥处理(冻干、热泵烘干、电热烘干、晒干)杜仲叶样本中的化合物。杜仲叶样本数据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数据自动解析软件AntDAS-LCHRMS分析了4种不同干燥处理(冻干、热泵烘干、电热烘干、晒干)杜仲叶样本中的化合物。杜仲叶样本数据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经AntDAS-LCHRMS软件解析,共鉴定出71种差异性化合物,经标准品验证确定40种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核苷类、维生素类等9类物质。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识别并验证的化合物有车叶草苷、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等25种化合物。层次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均显示,相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各自聚成一类,不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可明显区分。热图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样本中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晒干处理样本中苯丙氨酸及色氨酸等氨基酸类物质的水平较高;冻干及热泵烘干处理样本中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糖类等含量较高;电热烘干样本中核苷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在冻干、热泵烘干及晒干样本中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的成分分析、品质评价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复杂药用植物体系的化学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代谢组学 化学计量学 AntDAS-LCHRMS软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 干燥处理
下载PDF
不同品种山药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4
作者 朱会丽 杨静 +5 位作者 马欢 周娟 李萌 马婧玮 安莉 吴绪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参照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山药中氨基酸含量,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20种山药中均检测出1...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参照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山药中氨基酸含量,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20种山药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7.21~8.71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比为27.86%~34.89%。各地均以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总含量分别为20.77 g/100 g和26.18 g/100 g。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78%,综合评分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利川山药、西施山药、云岭山药。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差异,为山药中氨基酸评价、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种植技术改良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必需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氨基酸含量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山药中山药素的含量
5
作者 朱会丽 李萌 +5 位作者 马欢 陈贺 周娟 吴绪金 安莉 杨静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建立山药块茎中山药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Shim-pack Velox C_(18)色谱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目的建立山药块茎中山药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Shim-pack Velox C_(18)色谱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3种山药素分别在0.500~20.000,0.050~5.000,0.100~2.0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山药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01%,RSD为1.20%~4.74%。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灵敏高效,可用于山药中山药素含量定量检测分析,为山药的大面积种植、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山药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李果实甲哌鎓与烯效唑残留量的差异及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萌 周娟 +6 位作者 陈贺 马欢 马婧玮 许海康 李通 安莉 吴绪金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1,46,共8页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降解率分别为13%和14%,残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储藏较为稳定。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2个采样间隔期时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每千克体重分别是0.355 918、0.033 007 mg,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2.90%和2.62%。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short term intake,NESTI)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095 4 mg;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127 mg。李果实甲哌鎓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急性参考剂量的百分比(ARfD%)均为0.031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042 3%;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ARfD%均为0.190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254 0%。当基质、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一致时,采收间隔期2 h时甲哌鎓与烯效唑的残留量有显著性差异,采收间隔期7 d和14 d时2种农药残留量差异不显著,原始沉积量(采样间隔2 h)与农药类型相关,最终残留量与农药消解半衰期和采样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鎓 烯效唑 残留量差异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
7
作者 周晓华 王铁良 +7 位作者 魏亮亮 钟红舰 魏红 张迪 刘进玺 郭洁 吴绪金 段然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为监测市场上富硒鸡蛋中蛋清及蛋黄中硒形态的种类及分布规律,优化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蛋清及蛋黄粉中硒形态的方法。随机选取富硒鸡蛋样品,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冷冻干燥及蛋黄脱脂处理... 为监测市场上富硒鸡蛋中蛋清及蛋黄中硒形态的种类及分布规律,优化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蛋清及蛋黄粉中硒形态的方法。随机选取富硒鸡蛋样品,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冷冻干燥及蛋黄脱脂处理,处理后样品经Tris-HCl缓冲液(5 mmol/L,pH=7.5) 55℃恒温振荡、酶解提取,高速离心机(10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能在11 min内实现5种硒形态的基线分离,且各种硒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4,其检出限在0.5~3.0μg/L,回收率在81.6%~110%,可以满足检测需求,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测得的富硒鸡蛋蛋清样品中硒形态主要成分为硒代蛋氨酸,而蛋黄样品主要成分为硒代半胱氨酸,还有少量的硒代蛋氨酸,同时,一些鸡蛋还含有极少量的亚硒酸根,但蛋清及蛋黄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总和占总硒含量的83.3%~98.4%,适用于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提取。由此可见,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主要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比较适合日常补硒,建立的方法可以对市场上富硒食品起到一定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 富硒鸡蛋 硒形态 硒代氨基酸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籽粒中三氯吡氧乙酸残留量
8
作者 杨亚琴 李圆圆 +7 位作者 曹秀 刘燕 冯慧慧 余明霞 卫艳利 李淑芳 冯书惠 郝学飞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5,22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籽粒中三氯吡氧乙酸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于水浴中减压蒸发及常温下氮气吹干后,用丙酮复溶。复溶液经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于60℃衍生化反应60 min后,正己烷萃取衍生物,电... [目的]建立一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籽粒中三氯吡氧乙酸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于水浴中减压蒸发及常温下氮气吹干后,用丙酮复溶。复溶液经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于60℃衍生化反应60 min后,正己烷萃取衍生物,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1~2.0 mg/L范围内,三氯吡氧乙酸衍生化产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7。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1~1.0 mg/kg时,小麦、大米、小米、玉米不同谷物籽粒基质中三氯吡氧乙酸的平均回收率在80.7%~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9.05%(n=5),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将三氯吡氧乙酸经酸性乙腈提取、甲酯化衍生后气相色谱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符合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要求,可应用于谷物籽粒中三氯吡氧乙酸的残留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化 气相色谱 三氯吡氧乙酸 谷物籽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