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米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1
作者 屈凌波 刘金荣 张康逸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89-91,94,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小米品种及种植地对小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功能成分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小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综述,为利用小米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做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品种 产地 营养物质
下载PDF
超声辅助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工艺优化及其贮藏品质研究
2
作者 蒋鹏飞 赵甜甜 +3 位作者 赵丽丽 史冠莹 张乐 王赵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195,共8页
香椿含硫风味组分的制备及稳定性一直是食品风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玉米油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香椿含硫风味组分的制备及稳定性一直是食品风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玉米油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香椿风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及挥发性成分等贮藏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处理能显著提高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240 W,香椿风味油中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78.05±0.12)%。经56 d贮藏后,香椿风味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逐渐升高,且温度越高,上升趋势越明显。含硫类物质作为香椿风味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香椿风味油的风味品质起关键性作用。随着贮藏温度升高,含硫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为香椿风味油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风味油 超声辅助提取 挥发性成分 酸价 过氧化值
下载PDF
不同脱苦处理对砂仁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何梦影 张康逸 康志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感官评分及电子舌技术为考察手段,比较水处理、乙醇处理、酸处理以及超声辅助复合处理方式对砂仁脱苦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初步确定砂仁中的苦味物质,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砂仁脱苦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及超声复合... 以感官评分及电子舌技术为考察手段,比较水处理、乙醇处理、酸处理以及超声辅助复合处理方式对砂仁脱苦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初步确定砂仁中的苦味物质,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砂仁脱苦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及超声复合脱苦处理对砂仁苦涩味脱除效果及感官品质较好,其中,超声复合脱苦处理对砂仁本身的风味化合物种类影响较小,砂仁中呈苦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可能为可巴烯、β-愈创木烯、α-香附酮、4-萜烯醇、2-茨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脱苦处理 风味 电子舌
下载PDF
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张康逸 张灿 +1 位作者 高玲玲 何梦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采用GC-MS分析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正己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的相互作用,并结合荧光、红外、紫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风味化合物加入后,蛋白质结构展开,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 采用GC-MS分析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正己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的相互作用,并结合荧光、红外、紫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风味化合物加入后,蛋白质结构展开,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上升;当风味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疏水性降低,说明风味化合物诱导了蛋白质构象变化;键中断剂的加入降低了蛋白质与风味化合物的结合率,表明非共价键在蛋白质与风味化合物的结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筋蛋白 风味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Lasso-SVM模型的香辛植物风味预测研究
5
作者 张哨华 马斌 +2 位作者 蒋鹏飞 冯岭 周婧雯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风味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食品能否为消费者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风味调配的研究中,由于试验因素影响较多,且各因素之间没有明确联系,难以用化学、物理等方式去简单描述。为探究以蒜和葱作为主要原料在不同状态下香气相互协同... 风味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食品能否为消费者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风味调配的研究中,由于试验因素影响较多,且各因素之间没有明确联系,难以用化学、物理等方式去简单描述。为探究以蒜和葱作为主要原料在不同状态下香气相互协同规律,本文首先使用Lasso回归模型,从众多因素中筛选出原材料配比、温度、时间等3个主要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并开展了香料配比试验,获得香料风味的化学组成及满意度,构建了训练数据集;因数据具有小样本、非线性特点,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了香辛植物风味预测模型,并采用训练数据集进行了模型训练,得到模型的主要参数;最后,利用特征香气物质重组试验所形成的新样本数据,检验模型的准确性,试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香料混合物的化学组成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辛植物 Lasso 模拟预测 SVM 风味相互作用
下载PDF
芝麻加工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国治 张富重 黄纪念 《粮食加工》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之一,列举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典型提取工艺,描述它们的工艺原理,并指出其优缺点,对芝麻加工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 芝麻 芝麻油 芝麻蛋白 展望
下载PDF
青麦仁预制菜肴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宋范范 张康逸 +2 位作者 杨妍 杨帆 何梦影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青麦仁为主要原料,对青麦仁预制菜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包最佳工艺为:熟制时间2 min,熟制温度95℃,炒制时间2 min,炒制油量4%,炒制温度165℃;以400 g青麦仁为基准,酱包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4 g,食盐1.5 g,酱油10 g... 以青麦仁为主要原料,对青麦仁预制菜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包最佳工艺为:熟制时间2 min,熟制温度95℃,炒制时间2 min,炒制油量4%,炒制温度165℃;以400 g青麦仁为基准,酱包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4 g,食盐1.5 g,酱油10 g,色拉油15 g,淀粉1 g,黄原胶0.05 g,单硬脂酸甘油酯0.24 g;原料包和酱包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灭菌后的酱包和原料包在储藏第30天时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9 lg(CFU/g)和3.0 lg(CFU/g),符合食品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预制菜肴 加工工艺 酱包
下载PDF
河南省大豆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文英 李莉 朱广成 《种业导刊》 2018年第9期5-8,共4页
河南省大豆种植规模居全国第4位,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数目众多。从大豆种植情况、与世界的差距、主要限制因素、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南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支持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河南 大豆产业 种植业 加工业
下载PDF
“双改”背景下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安建 刘丽娜 +1 位作者 李顺峰 路风银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110,共6页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支持全省食用菌产业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改”工作以削减散煤用量。从食用菌制棒生产基本概况、使用设备、废气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梳理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制棒“双改”后成本效益、...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支持全省食用菌产业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改”工作以削减散煤用量。从食用菌制棒生产基本概况、使用设备、废气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梳理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制棒“双改”后成本效益、节能减排效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棒生产“双改”工作中存在的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清洁能源保障工作做得不够、生产过程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制棒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双改” 制棒 河南省 效益
下载PDF
香菇生长条件及新型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国梅 路风银 +4 位作者 王安建 李顺峰 魏书信 田广瑞 刘丽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综述了香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条件及温度、空气、水分、光线和酸碱度等环境因素,概括了竹屑、果木废弃物、中药材渣、农作物肥料等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新型栽培基质在研究、应用及推广中存在应用... 综述了香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条件及温度、空气、水分、光线和酸碱度等环境因素,概括了竹屑、果木废弃物、中药材渣、农作物肥料等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新型栽培基质在研究、应用及推广中存在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相应的配套技术研究不到位、相关安全问题研究匮乏等问题,并对其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栽培基质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为香菇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营养成分 环境因素 栽培基质
下载PDF
姬松茸多糖组成结构及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国梅 刘丽娜 +3 位作者 田广瑞 李顺峰 许方方 王安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4-240,共7页
概述了姬松茸多糖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列举和比较了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实例及各提取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姬松茸多糖研究存在基础研究不系统、工艺条件不成熟、设备设施不完善、专种专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姬松茸多糖研究方向进行... 概述了姬松茸多糖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列举和比较了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实例及各提取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姬松茸多糖研究存在基础研究不系统、工艺条件不成熟、设备设施不完善、专种专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姬松茸多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多糖 组成结构 提取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冻融猪肉糜鉴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天 张丽华 +2 位作者 李顺峰 黄姗 纵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6-63,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冻融猪肉糜的判别。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新鲜猪肉糜和不同冻融次数猪肉糜分别进行无损鉴别,建立了窄神经网络(narrow neural network,NNN)、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LD)、... 目的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冻融猪肉糜的判别。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新鲜猪肉糜和不同冻融次数猪肉糜分别进行无损鉴别,建立了窄神经网络(narrow neural network,NNN)、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LD)、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子空间判别(subspace discriminant,SD)4种不同的判别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性能采用正确判别率、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CM)、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4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基于SD建立的判别模型较优,其预测集正确判别率为96.2%,高于基于LD(94.3%)、NNN(79.0%)和SVM(54.8%)所建的判别模型正确判别率,并且其CM、ROC和AUC均显示基于SD所建判别模型对于冻融猪肉糜分类的优越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D模型对冻融猪肉糜的鉴别能力较强,可为工业化在线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糜 冻融次数 近红外光谱 子空间判别 混淆矩阵
原文传递
河南省面制食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康逸 赵迪 《粮食加工》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面制品指以小麦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类成品或半成品,包括馒头、面条、水饺、包子、饼、面包及饼干等食品。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产量在我国名列前茅。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科学技术扶持,河南面制品加工业快速发... 面制品指以小麦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类成品或半成品,包括馒头、面条、水饺、包子、饼、面包及饼干等食品。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产量在我国名列前茅。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科学技术扶持,河南面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牌面制品产品,进一步借鉴国内外食品行业创新经验,能够有助于河南省面制品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制品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气调条件下油茶籽贮藏品质变化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朱广飞 李卫 +5 位作者 张永立 谢永康 雷登文 师建芳 谢奇珍 刘嫣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2,共7页
针对油茶籽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严重、贮藏期短的问题,探究98%N_(2)气调、40%CO_(2)气调、真空和空气贮藏条件对油茶籽贮藏过程中含水率、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酶及脂氧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零阶和一阶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 针对油茶籽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严重、贮藏期短的问题,探究98%N_(2)气调、40%CO_(2)气调、真空和空气贮藏条件对油茶籽贮藏过程中含水率、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酶及脂氧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零阶和一阶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98%N2气调、40%CO_(2)气调和真空贮藏可以显著减少油茶籽水分的损失,并通过抑制脂肪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延缓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加,贮藏6个月后,油茶籽酸值、过氧化值分别从初始的0.188 mg/g,0.448 mmol/kg最大增加到0.707 mg/g,1.772 mmol/kg;一阶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条件下油茶籽贮藏过程中酸值和空气、40%CO_(2)气调条件下过氧化值的变化。研究为油茶籽气调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探究及贮藏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气调贮藏 品质 动力学
下载PDF
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益生活性研究
15
作者 张丽华 冯路瑶 +3 位作者 李顺峰 唐培鑫 赵光远 纵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比较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的益生活性差异。方法采用20%、50%和80%乙醇对香菇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并研究分级醇沉香菇多糖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和体外耐受模拟胃肠液性能。结果在发酵48 h时,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活菌... 目的比较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的益生活性差异。方法采用20%、50%和80%乙醇对香菇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并研究分级醇沉香菇多糖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和体外耐受模拟胃肠液性能。结果在发酵48 h时,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9.62 log CFU/mL;50%醇沉(9.21 log CFU/mL)、20%醇沉(9.07 log CFU/mL)和菊粉组(8.67 log CFU/mL)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的活菌数(8.35 log CFU/mL,P<0.05)。发酵液pH表明,在发酵48 h时,80%醇沉香菇多糖组的pH降低至3.2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液结果表明,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培养1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3.37%和96.37%,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菊粉组(P<0.05)。结论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可以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并提高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存活率,具有一定的益生元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益生元 植物乳杆菌 体外模拟消化
原文传递
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慧 王赵改 +3 位作者 史冠莹 王晓敏 张乐 赵守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9-1348,共10页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种处理后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嫩芽叶绿素降解和绿色损失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的减少与绿色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极显著水平。烫漂后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多,含硫类等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烯类等呈柔和气味增加,提升了香椿的香味品质。综合颜色及挥发性成分随烫漂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30s。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8.742%,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噻吩类、烯类、醇类和醛类,贡献率大小为噻吩类>烯类>醇类>醛类;第2主成分包含酮类和其它类,贡献率大小为酮类>其它类;第3主成分为烃类。本研究结果为香椿嫩芽精深加工过程中颜色和风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烫漂时间 颜色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青麦仁面条工艺优化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康志敏 张康逸 +3 位作者 盛威 温青玉 高玲玲 张景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2-268,共7页
为了丰富面条种类及提高其营养价值,以青麦仁全粉和面粉混合制作青麦仁面条,研究了青麦仁全粉、水分、食盐和食品改良剂添加量对青麦仁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面条蒸煮品质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青麦... 为了丰富面条种类及提高其营养价值,以青麦仁全粉和面粉混合制作青麦仁面条,研究了青麦仁全粉、水分、食盐和食品改良剂添加量对青麦仁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面条蒸煮品质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青麦仁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三种食品改良剂的使用均可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其中瓜尔豆胶的效果最好;当青麦仁粉的添加量为20%,加水量为50%,食盐添加量为0.3%,瓜尔豆胶的添加量为0.6%时,青麦仁面条感官评分达87.3分,断条率0.00%,吸水率89.59%,吸光度0.186,硬度5.23 N,粘性2.86 N,弹性0.270,最大拉伸力22.14 g,蛋白质含量12.56%,碳水化合物含量67.5%,脂肪含量1.46%,膳食纤维含量5.38%,面条的品质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面蒂 加工工艺 改良剂 品质
原文传递
板栗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乐 王赵改 +4 位作者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赵守涣 赵洪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9-202,共4页
为解决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现象,寻找最适合板栗片的护色剂和技术。研究了谷胱甘肽、EDTA-2Na、柠檬酸、植酸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以及真空处理技术对板栗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为影... 为解决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现象,寻找最适合板栗片的护色剂和技术。研究了谷胱甘肽、EDTA-2Na、柠檬酸、植酸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以及真空处理技术对板栗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护色剂为:质量浓度分别为0.8%柠檬酸,0.04%L-半胱氨酸,0.05%谷胱甘肽,此时的护色效果最佳。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色泽的因子依次为L-半胱氨酸>柠檬酸>谷胱甘肽。通过真空处理条件的研究,得出在真空度为0.08 MPa的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可大大缩短护色时间,同时护色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褐变 正交实验 真空处理
原文传递
长链菊粉胶凝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登林 席栋 +3 位作者 张康逸 安颖 黄继红 康怀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7,194,共8页
为了探讨长链菊粉凝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分别从菊粉含量、加热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方面对凝胶指数、持水性和质构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长链菊粉形成凝胶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从13%(50℃)增加到28%(90℃)... 为了探讨长链菊粉凝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分别从菊粉含量、加热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方面对凝胶指数、持水性和质构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长链菊粉形成凝胶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从13%(50℃)增加到28%(90℃),高温(60~80℃)有利于获得硬度大的凝胶,但在90℃时凝胶硬度明显下降;增加搅拌速度和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且所制得的凝胶硬度大而质地细腻。菊粉含量对凝胶硬度影响明显,与菊粉含量高(25%~35%)时相比,在菊粉低含量(15%~25%)时凝胶硬度随菊粉含量增加而增大的程度更显著。总的来看,随菊粉含量和储藏时间的增加,凝胶的硬度、稠度、黏度指数、黏附性和持水性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菊粉 胶凝 凝胶指数 持水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离子液体提取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康逸 宋范范 +1 位作者 高玲玲 何梦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5-239,244,共6页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技术,研究了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合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甲醇的溶剂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技术,研究了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合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甲醇的溶剂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响应面结果表明:萃取时间60.12 min,[Emim]PF6-甲醇混合溶剂比2.95∶1(v/v),料液比1∶7.50(g/m L),萃取温度30.53℃,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87.65%,提取率为70.76%。再将磷脂酰胆碱经过氧化铝色谱柱纯化,最终产品的纯度可达9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磷脂酰胆碱 离子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