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单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罗鹏 邹庆鹏 +3 位作者 刘康峰 陈琼 孙虎 刘海礁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4期76-78,共3页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五"以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并就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 人才队伍 创新能力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凡 李国领 +2 位作者 郭振华 张志杰 王亚秋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6-18,24,共4页
农业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突出引领作用。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油生产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 农业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突出引领作用。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油生产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等推动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 河南省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
3
作者 李春盈 齐建双 +1 位作者 张建周 刘明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了解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了河南省2011—2020年审定的181个半冬性品种(冬水组、强筋组和抗赤霉病组)的亲本来源、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 了解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了河南省2011—2020年审定的181个半冬性品种(冬水组、强筋组和抗赤霉病组)的亲本来源、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杂交育成品种占96.7%,其中单交品种占70.7%,复交品种占26.0%。亲本来源,利用频次最高的5个品种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周麦18和周麦13。这5个种质育成的品种数高达126个,占69.6%;利用外省品种(系)作为亲本育成品种为31个,占17.1%。产量性状:产量、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8%、4.41%、5.38%、6.41%、7.41%,均小于10%。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比对照周麦18的增产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2%。品质性状: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高达76.33%,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抗病性: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品种较多,分别为17.68%和34.81%,高抗品种有8.29%,高感品种较少,有1.66%,中感品种较多,分别为73.48%和57.46%;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抗品种分别为4.4%和8.3%;赤霉病高感品种高达9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育种特点 品质性状 抗病性 演变趋势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浅析——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鹏 李国领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36-39,共4页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小麦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付亮 徐鹏亮 +7 位作者 李洋 周思远 范永胜 马华平 郭战备 李永珍 蒋志凯 胡卫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0-1018,共9页
为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建立实用化的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以冬小麦品种新麦35和西农059及春小麦品种Bobwhite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和不同分离液对小麦小孢子活力及形成胚性小孢子的影响,并对不同培养密度下小孢子形成愈... 为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建立实用化的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以冬小麦品种新麦35和西农059及春小麦品种Bobwhite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和不同分离液对小麦小孢子活力及形成胚性小孢子的影响,并对不同培养密度下小孢子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种分化培养基对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温加甘露醇预处理相比,对麦穗进行低温预处理12 d的胚性小孢子数量多,小孢子活力最高;采用NPB-99培养基作为小孢子分离液不影响梯度离心,得到的小孢子活力较高,活力小孢子比率达31.96%,远高于单一甘露醇分离液和NPB-99无机盐分离液的3.62%和4.59%;小孢子培养密度为0.5×10^(4)个·mL^(-1)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较多,诱导率为60.22%;在GEM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率相对较高,分化率为6.80%。因此,低温预处理12 d的麦穗以NPB-99培养基作为小孢子分离液操作简单、效果好,小孢子培养密度对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培养基对分化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孢子发育 细胞活力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面团黏性与小麦醇溶蛋白组成关系研究
6
作者 曹颖妮 王俊艳 +11 位作者 辛玉杰 赵光华 冯丹 胡卫国 裴金花 王红旗 尹海燕 刘冬梅 王允 郑嘉 曹成 刘继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以74份不同黏性等级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离不同黏性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并进行面团黏性、醇溶蛋白组分含量与小麦面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期建立采用少样本量快速准确识别面团黏性... 以74份不同黏性等级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离不同黏性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并进行面团黏性、醇溶蛋白组分含量与小麦面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期建立采用少样本量快速准确识别面团黏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经RP-HPLC分离后,ω-、α/β-和γ-醇溶蛋白3个组分在图谱上清晰可见;不同黏性等级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得到了不同的特征图谱,黏性较大的小麦ω-醇溶蛋白的组分峰数较多,总峰面积较大;ω-醇溶蛋白在不同黏性等级小麦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面团黏性与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α/β-和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相关性不显著;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能量、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ɑ/β-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小麦各品质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面团黏性主要与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有关,ω-醇溶蛋白对面团质量有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团黏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醇溶蛋白
下载PDF
河南省308份小麦新品系的茎基腐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会伟 李国领 +4 位作者 高飞 李春盈 李居政 张天兴 张建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 为给河南省抗茎基腐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品种支撑,以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高致病力假禾谷镰孢菌菌株PY20-20为接种物,对参加河南省主要区域试验的308个小麦新品系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系中,95.7%的品系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大于30.00),仅1.95%的品系表现为中抗(病情指数在10.01~20.00之间),3.25%的品系表现为中感(病情指数在20.01~30.00之间),无免疫和高抗品种,表明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新品系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水平较低。为获得茎基腐病抗性稳定的品系,对苗期表现为中抗和中感的品系进行了2次重复验证,发现6个中抗品系(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和4个中感品系(徐麦14017、周麦36、新麦9389和囤麦257)的抗性水平较为稳定。进一步对6个中抗品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发现这些品系的病情指数在12.67~15.50之间,成株期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也达到了中抗水平。综上,西农1125、郑麦9134、中研麦906、阜麦1008、泰禾麦6号和民研186这6个中抗茎基腐病的品系可以在小麦生产中布局,建立屏障,减少小麦茎基腐病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茎基腐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质现状及优质高产新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淑章 王绍中 +2 位作者 赵虹 季书勤 武素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优良品种选育
下载PDF
河南省60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常萍 张煜 +1 位作者 张建周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4,共5页
为了分析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进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的株型特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株型性... 为了分析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进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的株型特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株型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株高和叶层重心绝对高度都在不断降低,株高由早期品种南大2419的138 cm降低到矮抗58的67 cm,叶层重心绝对高度由碧蚂1号的69 cm降低到郑麦7698的29 cm,顶三叶基角和披角也在不断减小,旗叶变得短而宽。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叶层重心相对高度的降低、叶片基角的减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对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20.4μmol/(m^2·s)增长到27.1μmol/(m^2·s),光合速率的改良对籽粒产量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近20 a河南省小麦品种株型性状的改良进度有所减缓且进一步改良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今后的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小麦植株单位面积光合效能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型特征 光合特性 遗传改良
下载PDF
2000-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会伟 李国领 +3 位作者 李居政 张建周 何盛莲 李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对2000—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419个小麦品种的亲本组合进行了分析。根据利用频次确定了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的核心亲本共计32个,其中利用频次较高的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利用频次分... 为研究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对2000—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419个小麦品种的亲本组合进行了分析。根据利用频次确定了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的核心亲本共计32个,其中利用频次较高的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利用频次分别为65次,57次,36次;采用系谱法对32个核心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亲缘关系将上述32个亲本分为Ⅵ类。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育种利用频次最高为第Ⅵ类,包括矮抗58、周麦22、周麦18、新麦18、郑麦366等19个核心亲本,该类亲本主要是由宝丰7228、温2540、周麦9、新麦9号、周麦13/周麦16直接衍生或相互之间组配衍生。同时,对419个育成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其聚类结果与核心亲本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明确了核心亲本之间、育成品种之间、育成品种和核心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审定品种 核心亲本 系谱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国领 张建周 +1 位作者 张天兴 兰俊民 《福建农业》 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
结合河南省省情,分析了河南省现代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从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工程建设、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这些方... 结合河南省省情,分析了河南省现代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从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工程建设、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这些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现代农业 现状 思路
下载PDF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
12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3 位作者 范和君 田云峰 皮杰恩 纪利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8期3-6,共4页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皮杰恩(河南省种子公司)纪利坤(伊川县酒后乡农技站)1997年我省夏粮普获大丰收,总产继1996年之后,...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皮杰恩(河南省种子公司)纪利坤(伊川县酒后乡农技站)1997年我省夏粮普获大丰收,总产继1996年之后,又突破200亿kg。今年我省夏粮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区域试验 品种利用 河南
下载PDF
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 Ⅰ.河南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绍中 李春喜 +1 位作者 章练红 崔转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10,共8页
研究证明,小麦的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环境生态因子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烘烤品质有重要影响。对河南省3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烘烤品质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其籽粒品质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与世界一些主要产麦国... 研究证明,小麦的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环境生态因子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烘烤品质有重要影响。对河南省3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烘烤品质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其籽粒品质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与世界一些主要产麦国的小麦品质相比,营养品质属于中等,用作烘烤的面团特性的主要指标较差。用4个小麦品种分别在北京、石家庄、郑州、灵宝、虞城和息县种植,其籽粒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筋含量等指标都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有规律变化。用3个小麦品种在全省不同地区54个点种植,相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可以相差12个百分点左右,其差异远远大于品种间。表明在一个省范围内,小麦籽粒品质的地域差异是明显的,为品质区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生态 生态因子 区划
全文增补中
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少萌 许为钢 +4 位作者 方宇辉 李正玲 李春鑫 张煜 齐学礼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特性 光周期特性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向东 《乡村科技》 2015年第17期8-11,共4页
小麦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眼下很快就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本期专题策划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李向东博士为读者朋友详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栽培关键技术 冬小麦 高产优质高效 粮食生产 播种季节 优质高产 作物
下载PDF
影响小麦面团强度的贮藏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晁岳恩 王沙沙 +4 位作者 杨剑 杨攀 黄超 汪庆昌 曹廷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7-864,共8页
小麦品质主要由籽粒贮藏蛋白的含量和类型决定,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组合是决定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HMW-GSs组合完全一致、蛋白含量相似的两个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相差近一倍的原因(郑麦158:高面团强度;郑麦369:低面团强... 小麦品质主要由籽粒贮藏蛋白的含量和类型决定,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组合是决定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HMW-GSs组合完全一致、蛋白含量相似的两个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相差近一倍的原因(郑麦158:高面团强度;郑麦369:低面团强度),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籽粒发育中期3个时间点(花后14、21和28 d)的贮藏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对面粉质量的贡献以及面粉的巯基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在3个时间点,两个品种间的HMW-GSs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异;郑麦158较郑麦369共有24个贮藏蛋白编码基因有显著表达差异,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2个(23次),下调表达基因12个(23次)。12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中,包括9个燕麦类似蛋白基因(18次)、2个γ-醇溶蛋白基因(4次)和1个α-醇溶蛋白基因;在12个下调表达基因中,包括11个α-或α/β-醇溶蛋白基因(21次)和1个燕麦类似蛋白基因(2次)。两品种比较,郑麦158面粉的硫元素含量较低,但自由巯基和二硫键含量较高。基于蛋白二硫键预测和面粉蛋白质量评价模型分析结果,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燕麦类似蛋白和γ-醇溶蛋白对面团强度的贡献不低于优质HMW-GSs。推测燕麦类似蛋白与个别γ-醇溶蛋白可能是影响面团强度的重要蛋白;蛋白的高自由巯基含量是高面筋强度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录组分析 贮藏蛋白 燕麦类似蛋白 面团强度 自由巯基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51
17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4 位作者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5、高优 50 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 ,洛旱 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品种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9
18
作者 曹廷杰 谢菁忠 +9 位作者 吴秋红 陈永兴 王振忠 赵虹 王西成 詹克慧 徐如强 王际睿 罗明成 刘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Illumina 90k i 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豫麦34及该省2000—2013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96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47.39%(38 661/...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Illumina 90k i 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豫麦34及该省2000—2013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96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47.39%(38 661/81 587),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B〉A〉D。96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两两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719,变幅为0.552-0.998,且94.3%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2-0.812之间;按UPGMA法将96个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综合SNP和系谱分析,近10年河南省审定的96个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在育种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种质资源,拓宽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
下载PDF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瑞 李正玲 +2 位作者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季书勤 赵淑章 +1 位作者 张德奇 王汉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 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量,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分期施氮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中产灌区 小麦生产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