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历程见证植物保护研究辉煌发展——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发展历程与成就
1
作者 李秀杰 鲁传涛 张振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6,共4页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河南省农科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年历 科学研究机构 农业科研开发 农业有害生物 基础理论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乔耀淑 苏磊 +1 位作者 孟俊杰 卢清侠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完成预期目标、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项目经费... 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完成预期目标、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完善预算编制、改进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预算编制 绩效管理 内部控制 信息化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青枯病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桑素玲 王振宇 +5 位作者 李绍建 范腕腕 高蒙 崔小伟 张海燕 冯兰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了明确河南省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分类属性,对采自河南省内不同市的30个青枯病菌株在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方面进行了鉴定。30个青枯病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引起河南花生青枯病的病原为茄... 为了明确河南省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分类属性,对采自河南省内不同市的30个青枯病菌株在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方面进行了鉴定。30个青枯病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引起河南花生青枯病的病原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有青枯病菌株可侵染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和番茄,但不侵染姜,属于生理小种1号;根据能否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能力,可将其中4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Ⅱ,10个菌株归于生化型Ⅲ,16个菌株归于生化型V;所有青枯病菌株均能用多重PCR扩增得到144 bp演化型Ⅰ特异条带和280 bp茄科雷尔氏菌特异条带,表明青枯病原菌均属于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组13;利用egl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来自河南的30个菌株与Gx525、Ah-XnJn-12-6、HA2-1聚为一支,属于序列变种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茄科雷尔氏菌 生理小种 生化型 演化型 序列变种
下载PDF
河南南阳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4
作者 陈培育 周晓静 +5 位作者 阴志刚 牛银亭 鞠乐 曹双 黄建荣 付晓伟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2,I0001-I0004,共13页
为探明河南南阳的空中昆虫群落结构,于2021-2023年利用探照灯诱虫器监测了夜间昆虫的种类和动态。3年共诱到昆虫10目42科112种,鳞翅目(13科71种)种类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0科17种)、半翅目(8科12种);42科中,以夜蛾科(31种)为主,其次是天... 为探明河南南阳的空中昆虫群落结构,于2021-2023年利用探照灯诱虫器监测了夜间昆虫的种类和动态。3年共诱到昆虫10目42科112种,鳞翅目(13科71种)种类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0科17种)、半翅目(8科12种);42科中,以夜蛾科(31种)为主,其次是天蛾科(10种)、螟蛾科(6种)。昆虫的群落结构存在年际差异,2021年恒有种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和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2022年和2023年恒有种均为棉铃虫和劳氏粘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和油葫芦Cryllus testaceus为常见种;2021年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2.0709,均匀度指数0.4406,2023年次之,Shannon-Wiener指数为0.7169,均匀度指数0.1544,2022年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507、0.1419。3年间,共诱到昆虫149606头,2022年诱到昆虫60737头,分别是2021年和2023年诱虫量的1.3倍、1.4倍;棉铃虫为当地第1大种群,3年虫量占总虫量的37.79%;其次为暗黑鳃金龟(20.58%)、铜绿丽金龟(10.91%)、甜菜夜蛾(7.82%)和亚洲玉米螟(3.55%),构成了当地的优势种群。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河南南阳地区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种群发生动态,对指导当地害虫测报和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照灯诱虫器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迁飞
下载PDF
河南省新乡地区金龟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巩中军 段云 +7 位作者 张晶 李慧玲 蒋月丽 郭培 张自启 李彤 苗进 武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1年2熟制农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且暗黑鳃金龟的年度诱虫量及其在混合种群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龟甲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呈现单峰或双峰,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表现出明显的隔日出土现象即双倍节律。相较于暗黑鳃金龟发生期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铜绿丽金龟的发生期相对较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同时暗黑鳃金龟高峰日也晚于铜绿丽金龟,其中高峰日最多差22 d。金龟甲的发生与环境降雨、湿度、温度相关。本研究为新乡地区乃至黄淮海农田地下害虫的危害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虫情测报灯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振臣 乔奇 +2 位作者 靳秀兰 王永江 殷花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3-35,共3页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甘薯 脱毒技术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产量 商品性状 病毒检测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红彦 王俊美 +6 位作者 高素霞 伊艳杰 王瑞 柴春月 许红星 徐红明 唐自阔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113,共5页
总结了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近10年来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遗传作图 克隆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凤祥 桑茜 +2 位作者 马奇祥 李洪连 汪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9,共5页
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 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微菌核形成能力等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70.3%,少数为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21.6%和8.1%。不同培养类型的菌株致病力也不同,以菌丝型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菌核型次之,中间型最弱。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特性 致病力分化
下载PDF
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丽娜 田彩红 +3 位作者 封洪强 李国平 邱峰 王运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2011年4月底至8月,使用探照灯诱虫器对河南省北部的夜间空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由12目47科100多种昆虫组成,其中害虫的种类占了86.43%。空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昆虫的种类随季节变化不大,数量随季... 2011年4月底至8月,使用探照灯诱虫器对河南省北部的夜间空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由12目47科100多种昆虫组成,其中害虫的种类占了86.43%。空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昆虫的种类随季节变化不大,数量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其中6月份昆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月份。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棉铃虫、赤角盲蝽、小地老虎和大黑鳃金龟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害虫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575 2、0.137 8、0.108 0、0.136 1,其中棉铃虫是整个生长季节的优势种。食蚜蝇、中华草蛉、东亚小花蝽和大草蛉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天敌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714 3、0.626 1、0.219 3、0.467 5。研究初步明确了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演替及不同时期的优势种群,为针对性控制害虫危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昆虫群落 优势种 害虫 天敌 棉铃虫 BT棉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共强 王素霞 +1 位作者 宋玉立 何文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1-23,共3页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小麦 纹枯病 病原菌
下载PDF
河南省烟草病毒病的介体蚜虫种类及与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王雪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在烟草栽培区,利用黄皿和绿皿共诱集传毒介体有翅蚜32种,其中桃蚜Myzum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ypiGlover分别占诱集蚜量的47%和23%。烟田类型不同病毒病发生程度不同,单作田和... 在烟草栽培区,利用黄皿和绿皿共诱集传毒介体有翅蚜32种,其中桃蚜Myzum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ypiGlover分别占诱集蚜量的47%和23%。烟田类型不同病毒病发生程度不同,单作田和临菜田烟草病毒病发生严重,麦烟套种田较轻;5月迁入烟田的有翅蚜量与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提出防治烟草病毒病应通过早期防治病源地有翅蚜和麦烟套种等配套的措施,建立新的烟田农业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体蚜虫 烟草 病毒病 种类 发病
下载PDF
河南省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及ALS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新菊 郭秀玲 +5 位作者 陈威 包来仓 马毅辉 秦光宇 祖均怀 王恒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18-1524,共7页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对18个猪殃殃种群进行了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和ALS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PDS-1、ZK-1、LH-1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对18个猪殃殃种群进行了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和ALS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PDS-1、ZK-1、LH-1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的抗性,ALS离体活性测定所得I_(50)分别为11.27、10.26、8.19μmol·L^(-1),抗性指数分别为93.92、85.50、68.25。种群ZK-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590位的C突变为T,ALS酶第197位脯氨酸(CCC)突变为亮氨酸(CTC);种群PDS-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A,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全部突变为谷氨酸(GAA);种群LH-1的6个检测株中,3株未检测到突变,另外3株的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G,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突变为谷氨酸(GAG)。靶标ALS基因突变可能是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猪殃殃 苯磺隆 抗性 ALS基因突变
下载PDF
河南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减灾抗灾思考——以河南"7·20"暴雨灾害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颖 郭婷婷 +3 位作者 黎世民 朱丽莹 刘慧 闫鹏 《农业科技管理》 2021年第5期10-13,68,共5页
河南省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文章在总结河南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特征和减灾抗灾情况的基础上,对减灾抗灾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深刻剖析现阶段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减灾抗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 河南省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文章在总结河南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特征和减灾抗灾情况的基础上,对减灾抗灾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深刻剖析现阶段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减灾抗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提升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加强农业减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减灾抗灾 预警机制 应急响应处置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振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66,74,共4页
简要总结了河南省近年来在甘薯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脱毒甘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脱毒技术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河南省昆虫分类区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效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08,共7页
回顾了半个世纪来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的进展。50多年中,共开展大型科学考察活动33次,发表昆虫分类区系论文581篇,其中SCI论文30篇,硕、博士毕业论文11篇,撰写出版昆虫志类专著19卷;建立昆虫新属17个,发现昆虫新种935种;河南昆虫总种... 回顾了半个世纪来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的进展。50多年中,共开展大型科学考察活动33次,发表昆虫分类区系论文581篇,其中SCI论文30篇,硕、博士毕业论文11篇,撰写出版昆虫志类专著19卷;建立昆虫新属17个,发现昆虫新种935种;河南昆虫总种类达到8637种,隶属于550科3967属。总种类中,东亚成分占一半以上,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基本相等,广布成分不超过5%。河南昆虫区系呈现物种丰富度高、过渡性典型、起源古老、地域性强、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等特征。最后应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MSCA)分析了河南昆虫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分类 区系 河南 进展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颖 黎世民 +3 位作者 朱丽莹 刘常晟 刘慧 闫鹏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6期75-77,共3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河南省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构建河南省农业品牌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产地...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河南省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构建河南省农业品牌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等加强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品牌建设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白粉病发生程度及流行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经1995~1997年的试验表明,河南省近几年推广的小麦品种67%以上为感白粉病品种。极感品种(豫麦13号)白粉病发生早,发病全盛期长,约30d,表观侵染速率(r)达011~016,最终病指和病指曲线下面积(AU... 经1995~1997年的试验表明,河南省近几年推广的小麦品种67%以上为感白粉病品种。极感品种(豫麦13号)白粉病发生早,发病全盛期长,约30d,表观侵染速率(r)达011~016,最终病指和病指曲线下面积(AUDPC)都最高;高感品种豫麦25等的最终病指及AUDPC值分别比极感品种低19%~66%、40%~73%,发病早,发病全盛期25~30d,r值01~015;中抗品种豫麦21号、24号、中育4号占33%,没有免疫品种。中抗品种的最终病指及AUDPC值比极感品种分别低83%~91%、89%~94%,且发病较晚,发病全盛期只有10d,r值006~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小麦品种 发生程度 流行动态
下载PDF
河南省植物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振臣 吕国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河南 植物病毒病 发生情况 防治 危害
下载PDF
河南省葡萄炭疽病和霜霉病年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燕 郭素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葡萄炭疽病的始发期一般在7月10~20日,果实着色后(7月下旬)进入盛发期,直到葡萄采收后没有明显的减缓迹象,病穗率可高达50%以上;葡萄霜霉病始发期一般在7月10~15日,10天后进入发病盛期,...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葡萄炭疽病的始发期一般在7月10~20日,果实着色后(7月下旬)进入盛发期,直到葡萄采收后没有明显的减缓迹象,病穗率可高达50%以上;葡萄霜霉病始发期一般在7月10~15日,10天后进入发病盛期,重病年份病叶率高达78%以上。两病发病的轻重与7月份的降水量、雨日和平均湿度相关,一般7月份的降水量在131mm以上、雨日12天以上、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发生严重;反之,则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葡萄炭疽病 葡萄霜霉病 年发生规律
下载PDF
植物保护新技术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10期15-17,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科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者从以下7个方面展望了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前景。1植保信息技术近年,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及多媒体技术等与植物保护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科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者从以下7个方面展望了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前景。1植保信息技术近年,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及多媒体技术等与植物保护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植保信息技术,是植物保护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生防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