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璐 刘京宝 夏来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45-4246,4265,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对策,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调查,分析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并提出改造的技术对策。[结果]针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采取兴修水利、... [目的]探讨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对策,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调查,分析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并提出改造的技术对策。[结果]针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采取兴修水利、合理施肥,改、用、养相结合,综合治理等措施,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成效。[结论]合理地开发利用中低产田,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现状 改造对策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齐建双 郭书磊 +3 位作者 谷利敏 夏来坤 傅晓雷 铁双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7,共5页
以不同类群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10.5万株/hm^2和18.0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调查并计算散粉—吐丝间隔期、茎秆穿刺强度、单株产量等16个生物学性状,并结合耐密系数对各自交系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吐丝期、吐丝—散... 以不同类群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设置10.5万株/hm^2和18.0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调查并计算散粉—吐丝间隔期、茎秆穿刺强度、单株产量等16个生物学性状,并结合耐密系数对各自交系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吐丝期、吐丝—散粉间隔期、穗位高、叶面积、茎腐病率、空秆率、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强度、穗长、穗粗、单株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对散粉期、株高、锈病级、倒伏率和秃尖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合耐密系数分析,筛选出3份耐密性好的自交系DQ3M、DQ1&2F、PZ58和3份耐密性较差的自交系DQ7M、335g M、DQ1M&335g F。初步确定,散粉—吐丝间隔期、空秆率、单株产量与耐密系数相结合可以作为预测玉米自交系耐密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密度 生物学性状 耐密性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京宝 唐保军 +4 位作者 赵霞 胡青妞 曹玉华 黄璐 夏来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1,25,共3页
为确定郑单528玉米品种的适宜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28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528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高肥水条件下的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适宜密度 Variety 不同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品种 果穗性状 分析比较 肥水条件 生育期 株高 结果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郑单538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霞 唐保军 +4 位作者 丁勇 赵发欣 李丽华 周素琴 吴东洪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38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538株高变化不大,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38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538株高变化不大,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建议一般肥力水平下,郑单538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中上等肥力水平为6.75万~7.50万株/hm2,在高肥力的水浇地为7.50万~8.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538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京宝 朱卫红 +1 位作者 黄璐 夏来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3-96,104,共5页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把决定品质、产量、耐密和抗逆性状的几个重要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优质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 分子标记 转基因
下载PDF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凤启 王邑双 +4 位作者 丁勇 张君 赵霞 赵发欣 唐保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4-8,共5页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这个关键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机收籽粒育种效率,迅速加快中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为此,本研究从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玉米...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是决定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这个关键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机收籽粒育种效率,迅速加快中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为此,本研究从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其他农艺性状关系、遗传改良及其遗传机制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这为深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提供有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脱水速率 籽粒含水量 机收籽粒
下载PDF
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霞 王定林 +3 位作者 唐保军 黄瑞冬 李潮海 丁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3,55,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混粒种子,播种后不镇压+清除麦秸+不施种肥)和集成技术处理(精密种子,播种后镇压+麦秸平茬覆盖+施种肥)对其影响有差异。集成技术处理土壤含水率比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分别高15.70%、16.73%、18.64%,比CK和单种子处理高23.18%;集成技术处理的株高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分别高21.54%、19.96%、24.54%、18.94%、33.14%,单株叶面积分别高20.43%、17.10%、34.42%、13.05%、44.07%,单株干质量分别高37.44%、30.83%、48.81%、22.09%、58.59%。集成技术处理的苗期叶绿素SPAD值、Pn均最高,产量为10 886.71 kg/hm2,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及CK分别增产18.61%、11.96%、13.49%、9.89%、39.04%,增效率分别为10.66%、4.64%、6.89%、5.05%、2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免耕覆盖 精密播种 产量
下载PDF
玉米耐旱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凤启 赵霞 +2 位作者 丁勇 赵发欣 唐保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0期38-42,共5页
干旱是目前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为了加快玉米耐旱性研究,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耐旱性研究现状将其总结为玉米耐旱性鉴定方法、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以及耐旱性功能基因研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 干旱是目前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为了加快玉米耐旱性研究,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耐旱性研究现状将其总结为玉米耐旱性鉴定方法、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以及耐旱性功能基因研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尚未有统一标准耐旱性鉴定体系、缺乏耐旱种质资源以及耐旱机理研究尚浅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这为玉米耐旱性深入研究提供有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耐旱性鉴定 品种选育 功能基因
下载PDF
种肥应用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霞 吴凤兰 +4 位作者 姜鸿勋 唐保军 黄瑞冬 赵发欣 李潮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5期44-48,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种肥对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作用,2013年运用大田2点试验,测定生理与产量指标,研究了5种处理(NPK、NP、NK、PK、CK)的种肥对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影响。NPK种肥处理后的夏玉米的幼苗素质、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叶片Pn和S... 为进一步探明种肥对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作用,2013年运用大田2点试验,测定生理与产量指标,研究了5种处理(NPK、NP、NK、PK、CK)的种肥对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影响。NPK种肥处理后的夏玉米的幼苗素质、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叶片Pn和SPAD值都最好,进而降低了玉米果穗的秃尖长,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NPK处理的产量比处理NP、NK和PK、CK增产4.52%、6.06%、13.21%和29.05%,增产效果大于其他施用组合。种肥影响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效果,且N、P、K都是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种肥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肥 免耕覆盖 精密播种 夏玉米 生理效应
下载PDF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霞 王浩然 +5 位作者 何宁 吴凤兰 唐保军 黄瑞冬 李平芳 李潮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43-48,共6页
为进一步解决黄淮海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试验,测定微生物数量、根际酶活性及产量指标,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播后... 为进一步解决黄淮海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试验,测定微生物数量、根际酶活性及产量指标,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播后镇压)、处理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处理C(播后镇压+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只覆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增加土壤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脲酶、蛋白酶活性,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处理D(播后镇压+秸秆平茬覆盖+保水剂)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效果最好。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结合保水剂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农艺措施 保水剂 根际生物活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晓民 郭书磊 +7 位作者 张新 魏良明 张前进 曹丽茹 刘海静 邓亚洲 张震 王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5,共12页
研究不同密度(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研究不同密度(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节间粗及株高均降低,穗位系数、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均增加,穗位高、穗下节间数、穗下节间长无一致性的变化规律。与52500株/hm2相比,67500、82500、97500、112500株/hm2下株高降低1.41%~5.65%,穗位系数增加2.07%~8.63%,地上第3、4节平均穿刺强度降低4.25%~15.88%,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粗减少5.87%~14.27%,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长粗比增加7.73%~30.5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穗位高、地上第4节间长、密度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建立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曲线模型,筛选出高产品种秋乐368,鉴定出了每个品种的最适密度,仅有秋乐368既耐密又高产。不同密度条件下,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4节穿刺强度和节间长粗比是影响产量的较重要性状;地上第3节茎秆对密度因素的敏感性弱于地上第4节;在高密度条件下,第4节茎秆质量好坏对产量有更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构成 模型 茎秆性状 抗倒伏
下载PDF
河南夏玉米主产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刘桂珍 郭书磊 +4 位作者 魏良明 张新 刘海静 王振华 鲁晓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6,76,共13页
基于2011-2020年841个区域试验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结合10年间的气象数据和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分析气象因素的演变、气象因子与产量及病害的关系,明确典型低产年份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夏玉米主产区的平均... 基于2011-2020年841个区域试验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结合10年间的气象数据和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分析气象因素的演变、气象因子与产量及病害的关系,明确典型低产年份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夏玉米主产区的平均气温相较过去30年明显升高1~1.5℃,降雨量显著减少,日照时数逐渐增多,平均单产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产量的增产作用逐渐减弱。产量归因分析表明,气象因素是导致河南夏玉米产量差异的最主要来源,9月份气象条件是影响产量波动的最重要气象因素,其中光照时数贡献率>降雨量>平均气温,9月光照时数和降雨量的贡献率分别达28.26%、16.77%,是影响产量的限制性气象因子。产量因素中穗长、千粒重、密度、穗粒重的贡献率达16.30%、15.95%、15.36%、14.15%,在光照时数作用下显著影响产量。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的贡献率达28.11%、22.49%、22.26%,在降雨量和光照时数作用下显著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象因素 产量 病害 归因分析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霞 穆心愿 +10 位作者 卢道文 王成业 吕平安 卢广远 程相武 丁勇 张凤启 张君 马智艳 陈彦惠 唐保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环境 种植密度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宜机收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夏来坤 齐建双 +8 位作者 谷利敏 穆心愿 马智艳 丁勇 唐保军 张凤启 张君 赵发欣 张兰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3-1959,共7页
【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 【目的】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筛选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机械收粒玉米新品种,为该区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2017—2018年10个新审定和生产上的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DTOPSIS法计算结果表明,按照10个玉米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新单68>创玉107>先玉335>迪卡517>华皖267>怀川39>郑单958,综合产量和宜机收性状,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两个品种表现较好。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加权综合效果测度值排序为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先玉335>新单68>创玉107>迪卡517>怀川39>华皖267>郑单958,结合产量和综合优势量化值,同样是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表现较好。两种方法中,京农科728、粒收1号、豫单9953、迪卡517和郑单958等5个品种的排序基本一致,其余5个品种的综合评价排序稍有不同。【结论】两种评价方法均能客观全面评价玉米品种的宜机收性,但灰色局势决策法分类更准确,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依据各品种的产量和宜机收性综合评价10个参试玉米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黄淮海玉米产区的高产宜机收品种为京农科728和豫单9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收粒 熵权 DTOPSIS法 灰色局势决策法
下载PDF
利用RNA-Seq发掘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相关的调控基因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书磊 鲁晓民 +7 位作者 齐建双 魏良明 张新 韩小花 岳润清 王振华 铁双贵 陈彦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目的】叶片宽度和长度等叶形特性是决定植株形态,进而影响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并挖掘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相关的代谢路径及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叶片发育的分子机理和鉴定叶宽、叶长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叶片宽度和长度等叶形特性是决定植株形态,进而影响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并挖掘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相关的代谢路径及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叶片发育的分子机理和鉴定叶宽、叶长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极端窄叶自交系NL409和宽叶自交系WB665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鉴定7叶期第七片叶近基部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利用qRT-PCR验证不同激素路径叶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并结合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差异挖掘叶形功能基因。【结果】分析对照(WB665)和样品(NL409)高通量测序结果,在叶宽形成关键部位共筛选出5 199个DEGs,其中,2 264(43.55%)个基因表达上调,2 935(56.45%)个基因下调表达,下调基因明显多于上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涉及代谢过程和细胞响应刺激;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到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过程,其中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鞘脂类代谢下调表达基因较多的路径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核糖体路径富集到多个PRS(PRESSED FLOWER)基因,分析发现PRS13(PFL2)可能在调控窄叶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鞘脂代谢路径富集的基因几乎全部下调表达,引起抑制叶片发育的AP1(APETALA1)类和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类基因上调,以及促进叶片发育的LFY(LEAFY)下调,与窄叶发育受抑制的表型一致。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路径富集到的油菜素内酯(BR)响应基因和赤霉素(GA)代谢基因下调,细胞分裂素(CTK)和大部分生长素(Auxin)响应基因上调,与窄叶中DELLA蛋白基因上调表达,抑制GA并促进CTK基因表达的作用模式一致。通过qRT-PCR对18个叶片发育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结果一致,分析发现BR相关的ROT3、Auxin相关的NAL7-like、AGO7-like以及TCP类转录因子CYC/TB1等基因与窄叶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明确了一些与玉米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代谢路径,还发现植物激素间的动态平衡对叶片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叶片形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宽 叶长 RNA-SEQ 形态建成 调控基因
下载PDF
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霞 穆心愿 +9 位作者 马智艳 刘天学 齐红志 丁勇 张凤启 张君 赵发欣 邢健伟 吴东洪 唐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7,共6页
为了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进行干旱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6个审定杂交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6个玉米杂交种花期抗高温、干旱的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 为了筛选和评价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人工控水坑栽和高温设施进行干旱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6个审定杂交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对6个玉米杂交种花期抗高温、干旱的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均延长了玉米雌雄间隔期,降低了比叶重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玉米果穗穗粒数明显减少,百粒质量及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且干旱+高温复合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高于单一胁迫。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且玉米品种的抗高温能力与抗干旱能力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不同玉米品种各性状耐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的系数和隶属函数值分析,浚单20、郑单958、郑单538花期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迪卡653中等,农华101、先玉335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高温 复合胁迫 抗逆系数
下载PDF
11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齐建双 卢彩霞 +3 位作者 岳润清 燕树锋 韩小花 铁双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8,共4页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H6048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正遗传效应,12H6004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负遗传效应;12HZ46-48鲜食与煮食甜度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2H351的5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最低;每种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均是由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或中的自交系组配,至少也要有一个亲本是高或中等水平的一般配合力组配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品质性状 产量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籽粒脱水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凤启 张君 +7 位作者 丁勇 赵发欣 穆心愿 齐建双 谷利敏 马智艳 夏来坤 唐保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879,共9页
优异玉米自交系是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基础,配合力是评价自交系遗传力及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182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脱水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 优异玉米自交系是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基础,配合力是评价自交系遗传力及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182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脱水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脱水速率、籽粒含水率、苞叶层数、苞叶面积在不同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且均受环境影响;(2)配合力分析发现,Zheng12、Zheng645、PHR55、LH202作为亲本材料易配制出籽粒脱水快或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的组合,尤其组合Zheng12×LH202;(3)182个杂交组合籽粒脱水相关性状的各表型值与其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为宜机收玉米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种质资源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脱水速率 籽粒含水率 配合力
原文传递
播期对玉米新品种郑单538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霞 丁勇 +4 位作者 唐保军 赵发欣 杜东伟 李新泽 田慧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5,共3页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播期,对不同播期下郑单538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粗缩病率降低。6月5日播种较5月21日播种... 为确定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适宜播期,对不同播期下郑单538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粗缩病率降低。6月5日播种较5月21日播种播期推迟15d,玉米播种至出苗时间缩短2d;出苗至抽雄缩短2d,而抽雄至成熟收获缩短了11d,粗缩病率则由10.15%减少到2.16%。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在不同播期下差别不明显,行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秃尖长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其中,6月5日播种比5月21日播种行粒数减少12.19%,秃尖长增加0.02cm。产量以6月5日播种最高,为11 079.60kg/hm2,比5月21日播种增产8.87%,比6月20日播种增产18.91%。综合多种因素,郑单538的适宜播种日期为5月25日至6月10日,最迟不能晚于6月15日。在小麦收获后应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单538 播期 产量
下载PDF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霞 黄瑞冬 +2 位作者 李潮海 唐保军 常文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C(播后镇压+保水剂)和处理D(播后镇压结合秸秆平茬覆盖和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覆土)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了4.78%、7.96%、5.50%和11.08%,水分蒸发减少了16.33%、103.78%、28.37%和128.77%,产量提高了9.68%、17.60%、11.78%和24.01%,水分利用效率也增加了9.64%、17.55%、11.71%、23.96%,效益增加了1 536.34、2 516.42、801.74、2 553.10元/hm2。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拔节前的土壤水分比较,处理A、B、C、D比E增加了8.74%、15.81%、10.48%和20.28%,水分蒸发减少了17.81%、164.68%、40.35%和209.43%。处理D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抑制水分蒸发。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结合增加保水剂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农艺措施 保水剂 土壤蒸发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