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9在口腔鳞癌细胞株KB中的表达及其对MMP-9的靶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裴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mi R-149通过靶向调节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以实验室过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的mi R-149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选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其靶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口... 目的:探讨mi R-149通过靶向调节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以实验室过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的mi R-149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选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其靶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mi R-149和MMP-9 m RNA的表达水平。瞬时转染mi R-149 mimics、mi R-149 mimics control、MMP-9si RNA和MMP-9 si RNA阴性对照,通过P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口腔鳞癌KB细胞系中mi R-149与MMP-9的关系。运用平板克隆形成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MP-9对口腔鳞癌KB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在口腔鳞癌中mi R-149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MP-9 m RNA的情况则相反(P<0.01)。瞬时转染后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提示,mi R-149与MMP-9表达成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者之间有靶向调节关系。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MMP-9 si RNA的口腔鳞癌KB细胞克隆数目减少(P<0.05),发生侵袭的细胞减少(P<0.05)。结论:mi R-149通过靶向调节MMP-9的表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可望作为口腔鳞癌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靶向调节 microRNA-14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裴浩 夏冬景 黄莹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探讨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STAT6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SACC患者53例,并留取涎腺良性肿瘤正常涎腺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和对照组组织中STAT6蛋白表达,培养ACC-... 目的:探讨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STAT6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SACC患者53例,并留取涎腺良性肿瘤正常涎腺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和对照组组织中STAT6蛋白表达,培养ACC-2细胞,分为STAT6干扰序列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STAT6干扰序列组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细胞中STAT6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AT6基因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SACC组织中STAT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70%,高于对照组的28.30%(χ2=19.962,P=0.000);SACC组织中STAT6蛋白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STAT6干扰序列组细胞中STAT6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STAT6干扰序列组24~96h细胞A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TAT6干扰序列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SACC组织中STAT6蛋白呈高表达,下调STAT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钛种植体周围骨髓间质细胞炎症中的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冬景 裴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5123-5128,共6页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多种生物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近年来发现其在机体发生的炎症过程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在口腔内牙种植体周围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巨噬细胞游...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多种生物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近年来发现其在机体发生的炎症过程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在口腔内牙种植体周围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是否发挥着作用以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经过脂多糖诱导纯钛材料周围生长的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的炎症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首先将骨髓间质细胞接种于钛细胞培养爬片上,模拟口内种植体周围环境,实验分4组:对照组为不加任何刺激的骨髓间质细胞;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炎症;非特异性si RNA+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刺激转染过非特异性小干扰RNA的骨髓间质细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iR NA+脂多糖组利用脂多糖刺激转染过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的骨髓间质细胞。结果与结论:实验通过流式细胞筛选技术,筛选出细胞表面蛋白CD29、CD90阳性率大于95%,而且CD45表达低于5%的骨髓间质细胞作为实验对象。CCK8实验结果提示,脂多糖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对骨髓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几乎无影响,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可明显刺激骨髓间质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为对照组的15-20倍(P<0.0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i RNA+脂多糖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低于脂多糖组(P<0.01)。结果证实,脂多糖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髓间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而且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靶向小干扰RNA沉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脂多糖 钛种植体 骨髓间质细胞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