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河南省的实践与创新
1
作者 裴卫国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介绍欧洲投资银行林业项目的理念和目标以及主要做法,阐述“参与式磋商”设计等理念在河南省相关项目新造林、森林修复与质量提升、森林认证、碳汇计量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洲投资银行 参与式磋商 森林认证 碳汇计量 河南省
下载PDF
RTK在河南省林草湿综合监测森林样地外业调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司龙伟 李志刚 +1 位作者 梁超 张珂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5-27,46,共4页
按照《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和河南省森林样地调查操作细则要求,总结样地外业调查经验,结合河南省地貌、气候特点,对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技术在河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首次应用进... 按照《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和河南省森林样地调查操作细则要求,总结样地外业调查经验,结合河南省地貌、气候特点,对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技术在河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论证,阐述了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RTK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研究了RTK与传统罗盘仪在样地外业调查中的融合方法,为今后RTK替代罗盘仪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技术 森林样地调查 罗盘仪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
下载PDF
基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热点分析
3
作者 宋春静 王雪颖 +2 位作者 唐旖若 索延星 姚现玉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自然保护地聚集区呈现“人”字形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太行山区、豫西伏牛山区、豫中黄河热点区和豫东南桐柏-大别山区。研究初步分析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的资源热点区域,并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形势,提出了河南省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评价
4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2 位作者 王颖 刘国伟 杨海青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0,68,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险入侵植物,会造成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应严加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森林生态系统 牛膝菊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河南省老化退化林特点及退化原因分析
5
作者 张莉 方娇阳 桑小森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从林分起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林龄组结构、林分郁闭度5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老化退化林分特点,并对退化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得出,造成林分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林分的过度利用、森林病虫危害、林分生理过熟、林分... 从林分起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林龄组结构、林分郁闭度5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老化退化林分特点,并对退化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得出,造成林分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林分的过度利用、森林病虫危害、林分生理过熟、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等。针对林分特点和退化原因有针对性提出相关的修复措施,为全省科学实施退化林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退化林 特点 退化原因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6
作者 侯洁 武利可 +2 位作者 唐胶 张珂 樊振利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阐述河南省林下经济主要模式,从主要林下产品和林下产业经济效益两方面描述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对林下经济的认识、科技支撑力度、产业化程度以及林下经济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林下经济产业...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阐述河南省林下经济主要模式,从主要林下产品和林下产业经济效益两方面描述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对林下经济的认识、科技支撑力度、产业化程度以及林下经济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经营模式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河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的乔木林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放 孙红召 +3 位作者 黄新峰 曹文昱 冯东阳 冯瑞琦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151-157,共7页
科学准确求算森林碳储量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减排目标的参考依据,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前提,而乔木林碳储量是森林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IPCC法和连续生物量扩展因子(简称C... 科学准确求算森林碳储量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减排目标的参考依据,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前提,而乔木林碳储量是森林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IPCC法和连续生物量扩展因子(简称CBEF)法计算得出河南省2018年的乔木林生物量,乘以相应含碳系数得到乔木林碳储量。结果表明:①IPCC法和CBEF法分别计算出的河南省2018年的乔木林碳储量为9065.55万t和9308.56万t,相比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5年间乔木林碳储量分别增加1642.77万t和1885.78万t;②分树种类型而言,阔叶纯林碳储量>混交林碳储量>针叶纯林碳储量;③分林种来看,防护林碳储量>用材林碳储量>特用林碳储量>能源林碳储量;④分起源来看,人工林碳储量>天然林碳储量;⑤分计算方法来看,CBEF法碳储量>IPCC法碳储量。因此,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还需加快碳汇样地调查,确定适合河南省树种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生物量 IPCC法 CBEF法
下载PDF
河南省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莉 霍保民 王华庚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选定有代表性的民权县和嵩县作为试点县,通过对试点县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方法、资产评估技术、资产价值核算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主表+附表+账户表”形式的报表框架体系,通过负债表的填报,可以全面摸清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的... 研究选定有代表性的民权县和嵩县作为试点县,通过对试点县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方法、资产评估技术、资产价值核算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主表+附表+账户表”形式的报表框架体系,通过负债表的填报,可以全面摸清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的家底,反应资产的使用及处置情况,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帮助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绩效进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 森林资源 资产负债表 编制方法
下载PDF
森林火灾区域风险性分析与防范对策--以河南省范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朋 葛惠超 +1 位作者 朱蒙 段晨宇 《森林防火》 2023年第2期25-28,共4页
森林火灾是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事发突然、蔓延快、防治难、不确定因素多且损失大的基本特点。以范县地区为例,采集森林火灾可燃调查数据,数据包括地表覆盖物、腐殖质厚度、林木密度、蓄积量、可燃物实验检测等,将调查单元(样方)的危... 森林火灾是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事发突然、蔓延快、防治难、不确定因素多且损失大的基本特点。以范县地区为例,采集森林火灾可燃调查数据,数据包括地表覆盖物、腐殖质厚度、林木密度、蓄积量、可燃物实验检测等,将调查单元(样方)的危险性评估各项指标数据化和指标化,带入危险性指数计算公式,通过ArcGIS软件导出危险性等级图,并评估单元的承灾体暴露度等级和承受体脆弱性,带入风险指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通过ArcGIS软件导出风险性等级图,分析得出范县总体森林火灾发生可能性和危险性为中等水平,针对此情况采取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措施,做到监管有效、防患未然,为我国平原地区森林防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ARCGIS 危险性等级 风险性等级 策略 监管
下载PDF
河南省栎类经营技术研究与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坦 李文博 +1 位作者 张向阳 王新建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5,30,共6页
河南省栎类资源丰富,但大部分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分质量和经营水平并不理想,实现以栎类为主要树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提升,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栎类经营技术、栎类森林质量、栎类抚育经营、栎类群落... 河南省栎类资源丰富,但大部分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分质量和经营水平并不理想,实现以栎类为主要树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提升,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栎类经营技术、栎类森林质量、栎类抚育经营、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河南栎类经营的现状并提出建议,为栎类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技术 森林质量 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研究 建议
下载PDF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卫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22-24,58,共4页
通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石漠化 生态恢复 现状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
12
作者 孙楠 姚现玉 +5 位作者 李红运 刘霖 冯宝春 郑涛 田军东 路纪琪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的南端地区,这一区域位于世界猕猴地理分布的北缘。通过样线调查、定点观察和红外相机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济源、焦作和新乡(包括辉县)地区的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太行山猕猴野生种群估计有3000~3300只,主要集中在济源地区的太行山区,且种群数量正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保护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RTK技术在河南省森林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荣先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2-64,共3页
森林资源普查是一项定期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调查成果不仅是各类保护和发展计划的决策依据,同时也构成自然资源资产的基础数据,对于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及林长制的督查... 森林资源普查是一项定期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调查成果不仅是各类保护和发展计划的决策依据,同时也构成自然资源资产的基础数据,对于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及林长制的督查考核都至关重要。以河南省森林资源普查为例,分析了RTK技术在森林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案,并指出了在应用RTK技术时需注意的主要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技术 二类调查 河南省
下载PDF
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过程中解剖结构分析
14
作者 尚铁军 王姝 +5 位作者 张梦醒 代莉 刘震 李志 张小雪 王艳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探究温度对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山桐子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并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5℃)处理,选取处理60 d的种子在恒温(25℃)及变温(15℃12 h/25℃12 h)条件下培养,采用... 为探究温度对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山桐子果实及种子表型性状,并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5℃)处理,选取处理60 d的种子在恒温(25℃)及变温(15℃12 h/25℃12 h)条件下培养,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植物番红固绿和甲基红-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山桐子种子在休眠解除及萌发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及内含物质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单串果穗鲜重和单穗果实个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横径、纵径及种子长轴、横轴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山桐子单果性状遗传稳定;在5℃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位置和轮廓不能辨别,胚与胚乳之间的空隙逐渐减小,胚乳细胞解体,其细胞中糊粉粒数量逐渐减少;在变温处理下,第6天种皮开始开裂,在开裂阶段种子急剧吸水,胚、胚乳及子叶间的空隙被填满;第12天种子开始露白,在露白阶段胚轴和胚根处分化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胚根伸长生长,根尖突破胚乳与种皮,同时种子开裂期填充满的空隙再次出现;第14天种子根尖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胚根进一步伸长,胚乳中糊粉粒在种子萌发时不断被分解消耗,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与能量,子叶伸长生长把胚轴推出胚乳。研究表明,5℃低温处理促进胚乳中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山桐子种胚后熟,解除种子休眠;变温处理有效促进胚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休眠解除 种子萌发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河南主要山区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博 石君杰 +2 位作者 张向阳 邓坦 王新建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基于河南太行山区、伏牛山北坡、伏牛山南坡共45块栎类次生林样地数据,分析乔木幼树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旨在探究河南省主要山区栎类次生林天然更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3个主要山区栎类次生林天然更新数量多但质量低,更新幼... 基于河南太行山区、伏牛山北坡、伏牛山南坡共45块栎类次生林样地数据,分析乔木幼树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旨在探究河南省主要山区栎类次生林天然更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3个主要山区栎类次生林天然更新数量多但质量低,更新幼树密度均超过8000株/hm^(2),但平均高度仅为0.5~0.7 m;(2)栓皮栎是研究区域栎类次生林的主要优势树种,3地区天然更新栓皮栎幼苗重要值分别为69%、42%、41%;(3)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与环境及林分因子关系复杂,与幼树更新指标呈负相关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坡度、林分密度、草本高度,呈正相关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海拔、草本盖度、灌木盖度、土层厚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次生林 天然更新 重要值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南阳市石漠化林业治理模式及成效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峰 万猛 +1 位作者 梁丰 李巍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1-33,57,共4页
在国家生态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背景下,南阳市石漠化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科学人工造林相结合的转变,石漠化治理模式也面临转型。通过对南阳市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其成因的探讨,总结了南阳市石漠化林业... 在国家生态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背景下,南阳市石漠化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科学人工造林相结合的转变,石漠化治理模式也面临转型。通过对南阳市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其成因的探讨,总结了南阳市石漠化林业治理的“四字”模式,并探讨石漠化林业治理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岩溶地区 石漠化 治理模式
下载PDF
河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洁 唐胶 +1 位作者 张琳 武利可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河南省林草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等。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林草产...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河南省林草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等。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林草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思路和路径,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六区多点”的林草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期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良好的河南省林草产业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十四五”时期 林草产业
下载PDF
三种自然变异构树的转录组学分析初探
18
作者 任媛媛 梁超 +3 位作者 王哲 王文君 王念 翟晓巧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构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变异度高,野生构树在各地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树皮类型上发生变化,优良性状亟待挖掘,其分子和遗传学研究较少。研究中,使用第2代测序和全长转录组测序来发现白树皮、红树皮和条纹树皮构树之间的差异。共鉴定了9... 构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变异度高,野生构树在各地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树皮类型上发生变化,优良性状亟待挖掘,其分子和遗传学研究较少。研究中,使用第2代测序和全长转录组测序来发现白树皮、红树皮和条纹树皮构树之间的差异。共鉴定了9172个全长转录本,94.86%的全场转录组序列从至少一个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共检测到43475个基因,进行了3次比较,上调的差异基因与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植物和植物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下调的差异基因参与光合作用、抗坏血酸和阿糖代谢。部分序列的表达水平通过定量实时PCR法得到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初步阐明了白皮、红皮和条纹皮构树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为构树新品种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树皮颜色 转录组 分析
下载PDF
楸树远缘杂交种花器官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文昱 王军辉 +7 位作者 杨艳红 麻文俊 李放 周林召 熊星月 胡晓亮 马贯羊 赵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1,共12页
为明确楸树(Catalpa bungei)远缘杂交种花器官性状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12株楸树远缘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楸树远缘杂交种的花期物候特征、花序性状、花朵性状和花色性状指标进行研... 为明确楸树(Catalpa bungei)远缘杂交种花器官性状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12株楸树远缘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楸树远缘杂交种的花期物候特征、花序性状、花朵性状和花色性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楸树远缘杂交种的花期物候特征差异明显,楸梓杂交种为假三叉分枝,花芽分化能力强,嫁接当年持续多轮开花,花期长达100 d以上,表现出母本性状。楸梓杂交种的花器官特征差异显著,花序轴共7~9轮侧枝,主轴为无限花序,侧枝为二歧聚伞花序,从底层到顶层过度为聚伞花序,处于楸树有限花序到梓树无限花序的过渡性状。花总长度、花筒直径、花筒长度、花冠宽度、花梗长度、雌蕊长度、花药长度、雄蕊长度、不育雄蕊长度的变幅分别为35.42~50.36,10.84~16.13,16.57~24.68,31.58~44.87,9.07~31.99,19.44~27.52,4.85~5.89,13.93~21.10,3.66~6.79 mm,变异系数为10.88%~31.02%,多样性指数(H’)为1.36~1.93,并以9个性状指标将12株杂交种聚为大花型、中花型、小花型3类。楸树杂交种间花色差异显著,以L*、a*、b*值将12株杂交种的唇瓣花斑颜色聚为3类,分别是粉紫色型、紫红色型和紫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远缘杂交 花器官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几种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的方法对比——以毛白杨为例
20
作者 王傲宇 郭有正 +5 位作者 邓坦 刘洋 邸楠 段劼 李熙萌 席本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9,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结果的差异,明确最佳的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方法,为精准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深入了解速生树种在水分亏缺立地下生长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白杨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结果的差异,明确最佳的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方法,为精准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深入了解速生树种在水分亏缺立地下生长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白杨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充分滴灌、不灌溉)和不同季节间(旱季、雨季)比较4种不同定量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的方法并分析其适用性。【结果】1)不同土壤水分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力学面积与日最大叶片水势差法对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结果相同,均为不灌溉处理相较于灌溉处理更偏等水调节,旱季相较于雨季更偏等水调节策略,符合本研究所提出的“一致性”与“相同性”水分调节策略评价原则。2)利用叶片正午水势与水汽压亏缺间关系斜率法(K_(ΨMD-VPD))来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时,不同季节与不同灌溉处理间所得出的水分调节策略结果不一致。3)用黎明前-正午叶水势间关系斜率法(K_(ΨPD-ΨMD))评价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时,不灌溉处理下不同季节间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灌溉处理下季节间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相反。因此,K_(ΨMD-VPD)与K_(ΨPD-ΨMD)法均不满足上述提出的两点性原则。【结论】水力学面积法与叶片水势差法对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是理想的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方法,K_(ΨPD-ΨMD)法K_(ΨMD-VPD)法不适用于评价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关系 水力学面积 等水/非等水行为 水分管理 杨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