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生 刘敬霞 +4 位作者 王冬 孙捷 苏静 郭晓燕 李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3,共6页
脑缺血损伤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溶栓治疗可以再通血流,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但可使颅内出血增加。脑脉通已被证实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实验拟对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将实验... 脑缺血损伤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溶栓治疗可以再通血流,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但可使颅内出血增加。脑脉通已被证实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实验拟对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运用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缺血后3h、6h、9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进行溶栓;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脑组织颅内出血率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IgG、IV型胶原蛋白(CoLIV)、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uPA)和uPA受体(uPAR)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内出血率增高,其9h、6h组IgG水平增高、CoLIV降低,各组uPA和uPAR表达明显;溶栓组颅内出血率较模型组增高,各用药组9h的IgG降低、Co-LIV增强,uPA和uPAR表达减弱;各组9h较3h和6h的IgG表达增强,CoLIV减弱,uPA和uPAR表达显著;联合组的颅内出血率较溶栓组降低,其9h组的IgG分别较脑脉通组降低、CoLIV增强,uPA和uPAR表达减弱。上述结果提示,脑缺血可引起血脑屏障破坏,溶栓可增加颅内出血率,脑脉通联合溶栓可保护血脑屏障受损,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脑组织uPA和uPAR表达以增加CoLIV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通 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缺血 溶栓 血脑屏障 大鼠
原文传递
脑脉通联合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肺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敬霞 李建生 +4 位作者 王冬 苏静 郭晓燕 孙捷 李宁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观察脑脉通联合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肺胃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加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 目的:观察脑脉通联合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肺胃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加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和9h经导管进行区域动脉溶栓。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测定脑梗死面积和肺含水量变化。结果:脑缺血损伤后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增高,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明显,肺含水量增加;脑脉通和联合组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降低,溶栓和联合组可减轻大鼠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肺含水量;缺血9h脑、肺和胃病理损伤较3h明显,脑梗死面积增大,肺含水量增加;联合组9h病理损伤较溶栓组轻,脑梗死面积减小,肺含水量减少。结论:脑缺血损伤可引起大鼠胃和肺组织病理损伤,且随缺血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溶栓治疗可引起颅内和胃出血,早期溶栓对脑和肺及胃组织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脑脉通联合溶栓可降低大鼠死亡率和胃出血率,对不同时间脑缺血大鼠肺和胃组织损伤均可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死亡率 病理学 大鼠
下载PDF
脑脉通对栓塞性脑缺血大鼠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3
作者 李建生 王冬 +4 位作者 刘敬霞 郭晓燕 孙捷 李宁 苏静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脑脉通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联合尿激酶组(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 目的观察脑脉通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联合尿激酶组(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小时、6小时、9小时经导管进行区域动脉溶栓。动脉溶栓后24小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及神经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面积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神经症状评分增高,脑含水量增加,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病理损伤明显;溶栓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小、脑病理损伤减轻;6小时内溶栓的上述指标改善尤为明显;联合组各指标均较相应时间点溶栓组和脑脉通组的改善明显。结论不同时间窗经动脉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但缺血后3小时和6小时溶栓效果优于9小时;脑脉通可增强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具有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脑脉通 溶栓 时间窗
下载PDF
大黄苷元联合溶栓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建生 刘敬霞 +6 位作者 王冬 刘轲 梁生旺 孙捷 苏静 李宁 郭晓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908-2911,共4页
目的:从大黄苷元联合尿激酶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gG,IV型胶原(CoLIV)和层粘蛋白(LN)变化的影响方面探讨其对脑缺血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组,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区... 目的:从大黄苷元联合尿激酶溶栓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gG,IV型胶原(CoLIV)和层粘蛋白(LN)变化的影响方面探讨其对脑缺血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组,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溶栓;动脉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死亡率和脑组织颅内出血率,测定脑组织IgG,CoLIV和LN。结果:脑缺血9 h溶栓可引起大鼠死亡率和脑出血率增高,联合用药可使其降低。模型6 h和9 h组大鼠脑组织IgG水平增高、CoLIV和LN表达降低;各用药9 h组较模型组IgG降低、CoLIV和LN表达增强;联合用药9 h组分别较两单一用药组IgG降低、CoLIV和LN表达增强。结论:脑缺血延迟溶栓可造成脑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引起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增高;大黄苷元联合溶栓对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溶栓后的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溶栓 大黄苷元 联合 微血管基底膜
原文传递
大黄苷元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敬霞 李建生 +6 位作者 王冬 刘轲 梁生旺 李宁 苏静 郭晓燕 孙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苷元联合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及其对相关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大黄苷元组和联合组(大黄苷元+尿激酶组)。大鼠自体... 目的:探讨大黄苷元联合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及其对相关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大黄苷元组和联合组(大黄苷元+尿激酶组)。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颈内动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动脉给尿激酶后24 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结果:各模型组大鼠病理改变明显,TUNEL细胞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各用药组较模型组TUNEL细胞减少,6 h和9 h组Bax和caspase-3表达减弱、6 h组Bcl-2表达上调;各组9 h分别较其3h的TUNE细胞数增加、Bax增强、Bcl-2减弱;联合组分别较单一用药各时间组TUNEL细胞数减少、6 h和9 h组Bax及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表达上调。结论:脑缺血可使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和抑凋亡基因Bcl-2下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明显。大黄苷元及尿激酶溶栓可下调Bax,caspase-3,上调Bcl-2表达,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有阻抑作用,以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尤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溶栓 大黄苷元 联合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大黄苷元对不同时间溶栓治疗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建生 刘敬霞 +6 位作者 王冬 梁生旺 刘轲 郭晓燕 孙捷 李宁 苏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67-197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经动脉溶栓治疗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大黄苷元对脑缺血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组。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后大鼠3、6、9h经导管区域动脉溶栓。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经动脉溶栓治疗对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大黄苷元对脑缺血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组。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后大鼠3、6、9h经导管区域动脉溶栓。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及神经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变化,观察颅内出血率。结果:各模型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神经症状评分增高,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脑梗塞面积增大,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溶栓组和大黄苷元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症状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塞面积减小、脑病理损伤减轻;各用药3h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均较9h组明显;溶栓组颅内出血率较模型组和大黄苷元组增高,联合组较溶栓组降低。结论:脑组织受损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不同时间窗经动脉溶栓对脑缺血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但缺血后3h和6h溶栓效果明显优于9h;大黄苷元可增强溶栓效果,具有延长溶栓时间窗、降低溶栓后颅内出血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大黄苷元 溶栓 时间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