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内麻点”麻醉应用于四肢骨科手术198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庚申 李金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89-290,共2页
“内麻点”是止痛效果较好的新穴位,我院从1976年初开始将“内麻点”应用于骨科手术麻醉,开始时都有配穴,通过临床实践,从1978年4月开始单纯用“内麻点”麻醉施行骨科手术30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98例整理报告... “内麻点”是止痛效果较好的新穴位,我院从1976年初开始将“内麻点”应用于骨科手术麻醉,开始时都有配穴,通过临床实践,从1978年4月开始单纯用“内麻点”麻醉施行骨科手术30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98例整理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麻点 四肢骨科手术 麻醉应用 针刺 止痛效果 手术麻醉 临床实践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小儿骨科手术210例总结
2
作者 常庚申 王灵显 +1 位作者 庞学智 朱桂枝 《中医正骨》 1990年第1期10-11,共2页
通过21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小儿骨、关节及显微骨科手术分析,认为硬膜外麻醉对患儿循环动力影响不大,血压、脉搏较稳定。但应谨慎操作,小量分次注药,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麻醉范围。术中酌情辅助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可提高麻醉... 通过21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小儿骨、关节及显微骨科手术分析,认为硬膜外麻醉对患儿循环动力影响不大,血压、脉搏较稳定。但应谨慎操作,小量分次注药,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麻醉范围。术中酌情辅助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可提高麻醉效果。本组首次利多卡因用量在6~8mg/kg,成功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骨科 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接台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旭 常庚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4期145-146,共2页
手术接台的普遍化直接影响到围术期麻醉工作的安全和秩序,本文就笔者实际工作中接台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 接台手术 麻醉管理
下载PDF
布托啡诺预处理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彦春 张丽 +1 位作者 赵丽艳 郭永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布托啡诺预处理情况分为预处理1组(n=35,全麻...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布托啡诺预处理情况分为预处理1组(n=35,全麻诱导前予以1mg布托啡诺预处理)、预处理2组(n=25,全麻诱导前予以2mg布托啡诺预处理)和对照组(n=42)。3组均行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并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统计比较3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布托啡诺用药前(T_(1))、麻醉诱导前(T_(2))、麻醉诱导1min(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术后2、4、8、12h和24h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长于预处理1组和2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预处理1组和2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T_(2)、T_(3)的HR和MAP均高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预处理1组和2组各时间段的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各时间段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8、12h和24h的VAS评分均低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预处理1组和2组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水平,且1mg和2mg布托啡诺预处理效果和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预处理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红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运用于麻醉后恢复室(PACU),提高恢复期患者安全和舒适度。方法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及麻醉恢复阶段的各种不适,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还增加了麻醉医...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运用于麻醉后恢复室(PACU),提高恢复期患者安全和舒适度。方法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及麻醉恢复阶段的各种不适,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还增加了麻醉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也提高了麻醉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优质护理服务
下载PDF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共计50例,参考组患者共计50例。实验组...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共计50例,参考组患者共计50例。实验组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参考组患者采用预储自体输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采血及自体血回输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状况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自体血回输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临床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 骨科大手术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PDF
复合创伤并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附147例总结)
7
作者 常庚申 王灵显 +1 位作者 朱桂枝 庞学智 《中医正骨》 1989年第3期23-24,11,共3页
复合创伤并休克是骨伤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我院近年来共收治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复合伤并创伤性休克147例。本文就其麻醉处理问题讨论如下:
关键词 休克病人 复合伤 伤科 脑外伤 开放性骨折 动脉断裂 皮肤撕脱 危急重症 骨盆骨折 休克程度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后积气致一过性神经刺激二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丽艳 陈可新 常庚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积气 一致性神经刺激
下载PDF
对行髋部以下手术患儿实施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秋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行髋部以下手术的患儿实施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以下手术的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儿。在... 目的 :探讨对行髋部以下手术的患儿实施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以下手术的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儿。在进行手术前,为两组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麻醉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在各时间节点的心率、收缩压水平及舒张压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术毕至拔管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结束后,观察组患儿在切皮的过程中、术中、手术完成时的心率、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术毕至拔管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行髋部以下手术的患儿实施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骶管阻滞 幼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5
10
作者 赵丽艳 常庚申 康定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在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2岁,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和解剖标志组。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周围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解剖标志组在环...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在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2岁,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和解剖标志组。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周围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解剖标志组在环状软骨(C6)Tk平肌间沟内为穿刺点,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所有患儿均行氯胺酮基础麻醉(静注2mg/kg或肌注6mg/kg),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1.5~2.5mg·kg^-1·h^-1维持镇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丙泊酚和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效果、苏醒期烦躁、恶心、呕吐、喉痉挛不良反应,以及血肿、声音嘶哑、局麻药中毒、气胸、膈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组丙泊酚和氯胺酮总用量均明显少于解剖标志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解剖标志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解剖标志组的87%(P〈0.05)。解剖标志组苏醒期6例(20%)烦躁,3例(10%)呕吐,7例(23%)Homer综合征,2例(7%0)声音嘶哑;超声引导组1例(3%)呕吐,2例(7%)发生Horner综合征,超声引导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解剖标志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进行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术后苏醒迅速,苏醒期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小儿 区域麻醉 臂丛神经
下载PDF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和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姚娜 赵丽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髋部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髋部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3 h、12 h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变化,术前和术后24 h应激炎性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T1)和手术结束时(T2)时刻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T0)时刻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HR和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6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12.620、7.538、7.214,对照组:t=18.480、20.611、13.283,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Cor、IL-6和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257、11.862、8.353,均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且可减轻应激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髂筋膜阻滞 髋部骨折 血流动力学 镇静 镇痛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不留置导尿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辉 王凤英 +3 位作者 徐道志 杜贵强 王茜 周旭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503-504,共2页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1]。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于保守治疗[2]。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本组对术前不留置导尿管的老年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1]。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于保守治疗[2]。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本组对术前不留置导尿管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髋部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骨折类型 手术治疗效果 术后情况 术后并发症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双膝置换中静脉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国军 姬永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96-2297,共2页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双膝置换中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双膝置换患者90例,ASAⅠ~Ⅲ级,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双膝置换中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双膝置换患者90例,ASAⅠ~Ⅲ级,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5 mg。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施术,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2、24、48 h疼痛评分,比较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C组在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都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芬太尼累计总量B、C组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 mg、地佐辛5 mg超前镇痛均可以减轻双膝置换术后疼痛,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地佐辛 双膝置换 镇痛
下载PDF
Shikani可视喉镜在颈椎手术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旭 常庚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手术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颈椎损伤患者,拟全麻下行前路或后路颈椎内固定术。常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固定头位,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 目的:观察颈椎手术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颈椎损伤患者,拟全麻下行前路或后路颈椎内固定术。常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固定头位,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耗时、麻醉诱导和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良反应。结果:插管成功率100%;耗时21.3±9.1 s。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颈椎手术患者应用Shikani可视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简便易行,咽喉部刺激小,插管顺利,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kani可视喉镜 颈椎损伤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氯胺酮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宗旺 朱桂枝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氯胺酮为—苯环已哌啶衍生物,局部和全身应用都具有镇痛作用。氯氨酮除拮抗NMDA受体外,还可作用于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阿片等G蛋白耦联受体,同时还可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此外氯氨酮可逆性地抑制电压门控性钾、钠通道。局部应... 氯胺酮为—苯环已哌啶衍生物,局部和全身应用都具有镇痛作用。氯氨酮除拮抗NMDA受体外,还可作用于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阿片等G蛋白耦联受体,同时还可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此外氯氨酮可逆性地抑制电压门控性钾、钠通道。局部应用还具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氨酮 镇痛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镇痛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旭 康定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100-101,110,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曲马多与单纯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曲马多6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Ⅱ组,曲马多4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Ⅲ组,氟比洛芬酯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曲马多与单纯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曲马多6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Ⅱ组,曲马多4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Ⅲ组,氟比洛芬酯50mg+曲马多4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Ⅳ组,氟比洛芬酯100mg+曲马多200mg+0.9%生理盐水+昂丹司琼16mg。每组总量均为100mL。镇痛模式:背景流量2mL/h,自控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24h内的镇痛评分(VAS),PCIA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h时Ⅱ组的VAS显著高于Ⅰ,Ⅲ和Ⅳ组(P<0.05),而1h后的VAS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和Ⅳ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曲马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曲马多 术后静脉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及骶管注射治疗腰腿痛240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旭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6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化分组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硬膜外注射,一组骶管注射。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硬膜外组120例,优75例(62.5%),良12例(10%),可24例(20%),差9例(7.5%);总有效率92.5%... 目的观察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化分组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硬膜外注射,一组骶管注射。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硬膜外组120例,优75例(62.5%),良12例(10%),可24例(20%),差9例(7.5%);总有效率92.5%,优良率72.5%。骶管注射组120例,优60例(50%),良18例(15%),可28例(23.3%),差14例(11.7%);总有效率88.3%,优良率65.0%(P>0.05)。结论硬膜外和骶管注射均是治疗腰腿痛的有效方法,二者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硬膜外腔 骶管
下载PDF
盐酸丙帕他莫预处理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彦春 于国军 康定坤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1期194-194,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预先输注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盐酸丙帕他莫组(B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50例。在全麻诱导前B组输注1g盐酸丙帕他莫(溶于...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预先输注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盐酸丙帕他莫组(B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50例。在全麻诱导前B组输注1g盐酸丙帕他莫(溶于生理盐水50mL),N组输注生理盐水50mL,15min后静注咪唑安定0.5mg/kg,依托咪酯0.1-0.3mg/kg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5s内注完,进行注射疼痛的反应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B组罗库溴铵的静脉注射痛明显减少(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先输注1g盐酸丙帕他莫可有效减轻罗库溴铵的注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丙帕他莫 罗库溴铵注射痛
下载PDF
脊柱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朱桂枝 李林涛 +2 位作者 杨惠菊 康定坤 仝平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后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载PDF
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ACTH、Cor、AngⅡ和血糖的影响
20
作者 杨富林 韩雪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989-1991,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ACTH、Cor、AngⅡ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B、C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洛尔,B组的泵注速度为30μg/(kg.min),C组为50μg/(kg.min)。A、B...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ACTH、Cor、AngⅡ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B、C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洛尔,B组的泵注速度为30μg/(kg.min),C组为50μg/(kg.min)。A、B、C 3组均在插管和拔管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分别在患者入室后10 min(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和拔管时(T3)各时间点留取静脉血标本,测ACTH、Cor、AngⅡ浓度和血糖值。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和尿量。结果 3组ACTH、Cor和血糖在T2、T3比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gⅡ在T2、T3较T0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AngⅡ在T2、T3比A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50μg/(kg.min)持续输注并在插管和拔管前静脉注射0.5 mg/kg能够降低插管和拔管刺激引起的AngⅡ的升高,但对ACTH、Cor和血糖升高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应激反应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血管紧张素Ⅱ 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