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2009至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叶莹 史鲁斌 +4 位作者 李军 姬艳芳 于燕 董蒲梅 张延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至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09至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至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09至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至2014年共收集AEFI个案13 282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54.41/100万剂,其中严重AEFI 356例,报告发生率为1.46/10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1.36∶1;2岁以下儿童占71.33%;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和焦作等地。报告数最多的疫苗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 070例),报告发生率最高的是7价肺炎疫苗(790.00/100万剂),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为麻疹疫苗(56.19/100万剂)。AEFI一般反应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反应性疾病为主。所有AEFI中,治愈或好转占98.93%。60例死亡病例中,异常反应死亡18例。结论:较低的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和较好的预后提示河南省疫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 监测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长双 路明霞 +6 位作者 张肖肖 马雅婷 叶莹 肖占沛 张延炀 陈兴华 郭万申 《当代医学》 2014年第7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安全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报道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安全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报道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的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AEFI分类均为偶合症,3例病例临床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接种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0 d,接种后死亡时间中位数为1 d。7例死亡病例接种的10剂次疫苗有8剂次为首次接种。引起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可疑疫苗分别为百白破(无细胞)、脊灰(减毒猴肾)、Hib、流感(裂解)、百白破、麻疹、乙脑(减毒)和卡介苗。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常见的类型,儿童接种尤其是疫苗首剂次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应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建立完善预防接种后伤害救济机制是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死亡 疫苗
下载PDF
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长双 马雅婷 +6 位作者 路明霞 张肖肖 肖占沛 叶莹 张延炀 郭万申 陈兴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年第10期68-69,71,共3页
目的了解与评价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省级平台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省信息化客户端市级和县级覆盖率均达到100.00%,河南省2 819个接种单位中有2 802个已上... 目的了解与评价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省级平台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省信息化客户端市级和县级覆盖率均达到100.00%,河南省2 819个接种单位中有2 802个已上传,上传率达到99.40%。全省接种单位5天、10天和20天平均上传率分别为79.00%、92.52%和95.71%。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省信息化平台共建儿童个案数12 198 713人,本地常住儿童11 765 503人,外来常住儿童123 963人,流动儿童309 247人。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省信息化平台重复儿童数共273 891人,占平台全部儿童数的2.26%。平台统计结果显示,全省预防接种单位备份率均达到96.38%,5天及时备份率为62.58%,10天及时备份率为87.80%,15天及时备份率为93.19%。结论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转正常,但仍存在部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仍需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免疫规划 河南省
下载PDF
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史鲁斌 吕宛玉 +5 位作者 王燕 姬艳芳 李军 于燕 叶莹 张延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分析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JEV-L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报告的JEV-L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和JEV-L预防... 目的:分析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JEV-L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报告的JEV-L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和JEV-L预防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6年河南省共报告JEV-L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 2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4/10万剂。5 236例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5 126例,占97.90%,报告发生率为25.20/10万剂;异常反应110例,占2.10%,报告发生率为0.54/10万剂。不良反应男女性别比为1.22∶1;<1岁者占60.06%;7~9月份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占32.75%;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洛阳市、郑州市和周口市等地。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第1剂次接种后和接种后<1 d。一般反应临床诊断均为发热、红肿、硬结,异常反应以过敏反应性疾病为主,有过敏性休克和脑炎病例报告。所有不良反应中,治愈或好转占99.73%。结论:河南省JEV-L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需关注过敏性休克、脑炎等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监测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含麻疹成分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宛玉 张璐 +3 位作者 杨建辉 丰达星 郭永豪 徐瑾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6个年份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扩大免疫实施效果,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点和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的麻疹Ig G抗体水平。结果共采集河南省健康... 目的分析河南省6个年份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扩大免疫实施效果,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点和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的麻疹Ig G抗体水平。结果共采集河南省健康人群血样4 364例,麻疹抗体阳性者4 006例,总抗体阳性率为91.80%。其中,2000年至2002年麻疹抗体阳性率84.91%(1 283/1 511),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eometric mean reciprocal titer,GMRT)为884.97;2004年抗体阳性率为96.55%(476/493),GMRT为1 745.73;2009年抗体阳性率为93.08%(1 211/1 301),GMRT为1 089.66;2010年抗体阳性率为97.83%(1 036/1 059),GMRT为2 758.18。各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不同。结论河南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有提升,扩大免疫规划有助于建立和形成更完善的麻疹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免疫接种 麻疹 抗体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聂轶飞 赵升 +8 位作者 朱琳 僧明华 杨凯朝 王海峰 徐瑾 马红霞 叶莹 黄学勇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2022年3月24日,河南省首次报告一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确诊病例。参照《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2022年3月24日,河南省首次报告一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确诊病例。参照《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涉及的工作场所、病例居住地以及禽类来源地等开展环境标本病原检测。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病例有明确的禽肉相关暴露史,早期肺泡灌洗液、禽肉及工作场所环境标本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结论:该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通过职业暴露感染,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禽流感 H5N6 流行病学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雅婷 张肖肖 +3 位作者 王长双 董蒲梅 张延炀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1992年至2011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27/10万;2011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1992年至2011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27/10万;2011年麻疹发病率大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0~4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1岁组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各市麻疹发病降低,季节高峰不明显;无免疫史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估算接种率低于报告水平。结论: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规范化接种、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1991年至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董蒲梅 郭万申 +1 位作者 范军星 王春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1年至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全省预防控制甲肝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1991年至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每5a为1个时间段,共4个时间段)...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1年至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全省预防控制甲肝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1991年至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每5a为1个时间段,共4个时间段)。结果:河南省近20a甲肝发病率由1992年最高时的58.52/10万下降到2010年的2.24/10万,呈连续下降趋势。4个时间段里,除发病率较高的1991年至1995年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外,随着发病率的下降,发病的秋冬季高峰逐渐削平;0~9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39.80%~49.18%;职业构成中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病例占46.62%~57.14%。网络报告甲肝突发事件学校和幼托机构病例数占84.07%。结论:河南省近20a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学生和幼托儿童仍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做好甲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并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疫苗接种,加强甲肝监测以及做好甲肝突发事件的规范处置是河南省今后甲肝防控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路明霞 张肖肖 +3 位作者 马雅婷 王长双 张延炀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5,共4页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结果: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50例,5岁以...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结果: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50例,5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53%,散居儿童占74.71%。8~11个月龄病例中,接种疫苗0剂次者占65.22%。2010年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共监测到麻疹疑似病例3018例,确诊2250例,排除768例,排除病例发病率为0.94/10万,疑似病例48h完整调查率为92.05%,血清学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为78.55%,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为92.31%,血标本采集率为75.67%。结论:5岁以下病例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有母传抗体水平降低、院内感染以及对麻疹传染源的控制不力等。8~11个月龄0剂次所占比例高,体现了麻疹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的问题。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10年的及时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200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监测 评价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2009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归属地就诊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肖肖 路明霞 +3 位作者 张延炀 叶莹 僧明华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86,共2页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是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的病例和在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AFP病例是否及时发现和报告与AFP病例报告及时率、采便合格率、标本阳性率和高危病例数等指标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AFP监...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是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的病例和在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AFP病例是否及时发现和报告与AFP病例报告及时率、采便合格率、标本阳性率和高危病例数等指标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对于消灭脊灰工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异地 归属地 就诊 河南
下载PDF
2011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芮春军 郭万申 范军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河南省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0 572例,发病率为21.88/10万,发病率与2010年...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河南省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0 572例,发病率为21.88/10万,发病率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35.33%,发病构成占2011年丙类传染病的16.57%,在河南省11种丙类传染病中居第3位。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发病数明显少于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豫北豫西发病率高于豫南豫东,发病年龄以4~8岁儿童为主,发病性别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当前流行性腮腺炎仍然是严重危害河南省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议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疫情特点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2017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建辉 吕宛玉 张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维持河南省无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2个省辖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1个省直管县(兰考县)作为监测点,然后从选取的各个... 目的了解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维持河南省无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2个省辖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1个省直管县(兰考县)作为监测点,然后从选取的各个省辖市中随机选取一个县或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采取健康人群血标本,通过细胞中和试验检测脊灰I、III型抗体。结果共检测649份健康人血标本,其中脊灰I型和III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53%和88.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81.65和1∶26.80。不同年龄组之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MT随着年龄的增加依次减少。不同性别之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史之间脊灰I型和III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I型GM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II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T高于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不同地区之间脊灰I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型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II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I型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7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灰免疫效果整体较好,但是不同地区抗体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需对薄弱地区开展脊灰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维持好河南省无脊灰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抗体水平 监测
下载PDF
“疫苗通”预防接种短信提醒系统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延炀 王长双 +5 位作者 马雅婷 张肖肖 路明霞 肖占沛 叶莹 陈兴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疫苗通"预防接种短信提醒系统目前运行状况,并评价其对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河南省每个县(市、区)随机抽查城市和农村预防接种门诊各2个(不足4个均抽取),预防接种门诊从最近一个接种日所接种儿童中随机抽取有"... 目的了解"疫苗通"预防接种短信提醒系统目前运行状况,并评价其对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河南省每个县(市、区)随机抽查城市和农村预防接种门诊各2个(不足4个均抽取),预防接种门诊从最近一个接种日所接种儿童中随机抽取有"手机号码"的儿童家长,回访至少有20条有效电话。结果本次调查共回访电话15 004条,电话接通13 109条(87.37%),短信收到率为82.95%(10 874条),短信内容正确率为94.58%(10 285条),93.80%(10 200条)的儿童家长收到短信后会采取与预防接种有关的行为。城市地区电话接通率高于农村(P=0.000),但是接通电话后不同地区短信收到率相同(P=0.098),农村地区家长接到短信后采取预防接种有关行为率高于城市地区(P=0.004)。不同通信公司之间短信接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两两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河南省2岁以下儿童手机号码填写率为83.87%,城市地区(87.19%)填写率要高于农村地区(8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疫苗通"短信系统有助于提高儿童监护人对疫苗接种的依从性,它不仅有效提高了儿童疫苗预约通知效率,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免疫规划工作与儿童家长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接种 短信提醒系统 效果
下载PDF
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辉 张璐 +1 位作者 郭永豪 徐瑾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9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评价脊灰疫苗免疫效果、保持河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漯河市舞阳县、许昌市建安区和濮阳市清丰县作为监测点,通过中和抗体测定法对健康人群...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评价脊灰疫苗免疫效果、保持河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漯河市舞阳县、许昌市建安区和濮阳市清丰县作为监测点,通过中和抗体测定法对健康人群进行脊灰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636份健康人血标本,其中脊灰I型和III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54%和93.5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137.70和1∶47.27,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III型。不同年龄组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免疫史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脊灰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未接种或者免疫史不详人群。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已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但保持河南省无脊灰的发生工作依然严峻。脊灰防治需加强人群的疫苗免疫规划和常规免疫,定期对健康人群脊灰抗体的检测是防止脊灰病毒传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健康人群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鲁斌 杨凯朝 +5 位作者 杜冰会 姬艳芳 李军 张肖肖 徐瑾 张延炀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接种DTaP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个案信息,采...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接种DTaP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个案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常见的比例报告比(PRR)和报告比值比(ROR)及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和模糊贝叶斯伽马-泊松收缩论(GPS)四种方法分析DTa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结果 经过核实修订,2 457例有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纳入分析范围,其中DTaP311例,占12.66%;采用PRR、ROR、BCPNN发现的可疑信号均为3个,为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GPS发现2个可疑信号,分别为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DTaP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可疑信号增高;可疑信号仅是通过报告数量上的分析得出,提示可能存在升高的风险,并非确定存在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日常AEFI监测和可疑信号的识别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疫苗 异常反应 疫苗安全性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16
作者 杜冰会 杨凯朝 +4 位作者 史鲁斌 李军 姬艳芳 张肖肖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AEFI个案数据和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AEFI个案数据和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河南省共报告肺炎球菌疫苗AEFI个案4025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115.02/10万剂,不同年份间AEFI的报告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其中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PCV13)AEFI共报告1652例,报告发生率163.97/10万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EFI共报告2373例,报告发生率95.23/10万剂,两种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1,P<0.05)。AEF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为1.13∶1,PPCV13 AEFI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88.38%),PPV23主要集中在2~5岁(85.29%);接种后≤1 d发生占96.15%;报告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安阳市、信阳市和商丘市等市。4004例(99.48%)诊断为不良反应,其中一般反应3957例(98.83%),主要为发热/红肿/硬结等(3941例,占99.60%);异常反应47例(1.17%),主要为过敏性反应(31例,占65.96%)。3975例(98.76%)痊愈或好转。结论河南省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报告的AEFI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球菌疫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安全性 监测
下载PDF
数字化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17
作者 栾琳 刘娜 +13 位作者 郑本锋 张琢玉 宋祎凡 李力 甘明 曹雷 黄卓英 叶家楷 张肇南 刘晓雪 陈俊磊 王长双 蔡碧 余文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预防接种服务需求的提高,通过数字化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明确预防接种数字化服务概念入手,介绍当前国内外发展现况,分析先行地区现有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借鉴总结并提出针对性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预防接种服务需求的提高,通过数字化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明确预防接种数字化服务概念入手,介绍当前国内外发展现况,分析先行地区现有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借鉴总结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指出应建立数据互通共享的部门协调机制、制定数据标准及功能性规范、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强化预约管理和科普教育,为后期全国各地预防接种数字化服务的建设提供专家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规划 数字化 预防接种服务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现状
18
作者 张肖肖 杨凯朝 +6 位作者 杜冰会 姬艳芳 史鲁斌 李军 王长双 徐瑾 张延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3期166-168,178,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现状,为制定该人群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接种特征。结果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以上... 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现状,为制定该人群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接种特征。结果2020—2022年河南省≥60岁以上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77%,接种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2.398,P<0.001);≥70岁年龄组最低(2.43%),65~<70岁年龄组接种率最高(3.90%),接种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5.997,P<0.001)。每年接种高峰为9—11月,占80.71%,2020—2022年接种高峰分别为2020年11月、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地区分布显示,接种率农村(3.68%)高于城镇(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4,P<0.001);各省辖市接种率为0.53%~12.04%,新乡市最高,信阳市最低,接种率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689.603,P<0.001)。结论河南省≥60岁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地区间接种分布不均衡,需加强政策宣传等措施,提高疫苗接种认知及接种率,接种应尽量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接种 老年人 河南省
下载PDF
2017-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鼻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分子分型研究
19
作者 王雅各 夏百成 +10 位作者 谢智博 徐瑾 张瑶 张智博 孙馨 王浩然 王慧玲 孔振 宋金华 张一丁 张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3,共8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市2017-202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病例中鼻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子型别组成。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集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2 270例ARIs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 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市2017-202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病例中鼻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子型别组成。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集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2 270例ARIs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筛选RV阳性标本,随后对阳性标本使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扩增VP1区全长,并使用MEGA软件结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推荐的169条RV参考株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以确定RV分型。结果:2 270例ARIs病例中,男性病例1 283例(56.52%);年龄 M( Q_(1), Q_(3))为3(1,6)岁,5岁以下人群占68.59%(1 557/2 270);137例病例(6.04%)检出RV,其中68例病例(49.64%)与其他病毒合并检出,与肠道病毒的合并检出最常见,占14.60%(20/137)。0~4岁、5~14岁、15~59岁和≥60岁年龄组中RV检出率分别为6.42%(100/1 557)、4.69%(21/448)、3.80%(6/158)和9.35%(1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310, P=0.15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2017-2019年)和期间(2020-2022年),RV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23, P=0.177)。共获得109条VP1序列,包含62个型别,其中RV-A、RV-B和RV-C三个种分别检出42、3和17个型别。 结论:RV为2017-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ARIs病例中主要流行的病原体之一,存在多个RV型别共流行,无明显优势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鼻病毒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河南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叶莹 王长双 +4 位作者 马雅婷 路明霞 张肖肖 张延炀 郭万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河南省目前使用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河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河南省目前使用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南省2010~2011年共报告AEFI个案2415例,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和焦作市(1238例,51.26%)。男女比为1.32∶1,报告AEFI病例年龄以小于1岁为主(799例,33.08%)。发生AEFI的疫苗主要是麻疹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共占61.24%,发生率分别为30.3/10万和5.0/10万,接种剂次以第1剂次为主(1528例,63.27%)。发生AEFI最多的前5种疫苗临床损害以炎症反应和过敏性症状为主,不同疫苗引起的AEFI临床表现不同(χ2=304.5,P<0.001)。2415例AEFI个案中一般反应1946例(80.58%),异常反应348例(14.41%),偶合症98例(4.06%),心因性反应13例(0.51%),不明原因反应10例(0.41%)。AEFI预后良好,治愈率为90.64%。结论小年龄儿童和首剂接种应得到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和儿童家长的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疾病监测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