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ChERS-HPLC-MS/MS检测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
1
作者 金钟 周娟 +6 位作者 马欢 马婧玮 许海康 李通 李委 陈贺 吴艳兵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基质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在豇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108%、79%~1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5%、2.3%~4.6%;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选择性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灭蝇胺 豇豆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河南省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铁良 周玲 +6 位作者 司敬沛 尚兵 郝学飞 许超 张军锋 张玲 汪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小麦品质和质量安全,根据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规定,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贮运和建立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小麦品质和质量安全,根据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规定,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贮运和建立生产档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绿色食品 小麦 标准化种植 技术规程
下载PDF
河南地区香菇中重金属镉含量检测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淑芳 尹海燕 +4 位作者 司敬沛 尚兵 马莹 周玲 刘继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24-330,共7页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香菇子实体及其栽培基质中的重金属镉含量,初步确定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并估算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中镉的富集系数。方法通过随机及定点方式采集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镉的测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香菇子实体及其栽培基质中的重金属镉含量,初步确定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并估算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中镉的富集系数。方法通过随机及定点方式采集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镉的测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的风险矩阵方法进行镉风险等级分析。结果香菇子实体及栽培基质中镉的含量范围分别为:鲜品:N.D.~0.83 mg/kg,干品:0.11~1.9 mg/kg,栽培基质:N.D.~0.29 mg/kg。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子实体中镉的平均含量约为拌料中的4.6倍。结论香菇中的镉来自于栽培基质,自然生长状态下富集系数约为4.6,栽培者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栽培料中的重金属限量来控制子实体中的镉含量。风险矩阵方法对香菇中重金属镉风险等级的评价结果为中风险,为质量安全管理和科学消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重金属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曹颖妮 余大杰 +6 位作者 赵光华 郝学飞 胡卫国 汪红 裴金花 张可可 胡京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3-899,共7页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及变化规律,对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749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均较高,能达到或...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及变化规律,对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749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均较高,能达到或接近强筋小麦的要求,但是稳定时间相对偏低。随年份的推移,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硬度、吸水率、稳定时间和沉淀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河南省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在逐渐提高。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达到国家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较多,稳定时间达到弱筋和中筋标准的品种较多,说明供试小麦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不平衡。河南省2006-2016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中强筋、强筋和弱筋。因此,当前河南省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仍是蛋白质质量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性状 趋势
下载PDF
2017—2021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辛玉杰 刘继红 +10 位作者 冯丹 赵光华 裴金花 尹海燕 王允 王红旗 刘冬梅 曹成 王俊艳 郑嘉 曹颖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为了解近5 a来河南省小麦品质变化,对2017—2021年河南省729个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均值较高,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均值均能达到中... 为了解近5 a来河南省小麦品质变化,对2017—2021年河南省729个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均值较高,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均值均能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稳定时间、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均值均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随着年份的推移,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值较高,绝大部分能达到中强筋及以上水平,说明河南省参试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在逐渐提高。参试小麦品种(系)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2.9%、8.2%、88.6%、0.3%,说明河南省小麦品种(系)仍以中筋为主。综上,稳定时间、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小麦育种的关键因素,蛋白质质量仍是目前河南省小麦有待突破的关键品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性状 品种分类 河南省
下载PDF
两种大米胶稠度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讨论
6
作者 尚丽君 任玲玲 +4 位作者 贺平 刘冰杰 尚兵 王铁良 魏红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0期207-210,共4页
胶稠度是评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稻米进行多次胶稠度检测试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并总结影响大米胶稠度检测结果的因素,为获得更加理想、稳定的检测数据提供帮助。
关键词 胶稠度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荧光探针的汞离子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迪 尹海燕 +4 位作者 王红旗 刘冬梅 王敏 李漫 刘继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929-1933,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探针的汞离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汞离子促进硫羰基脱硫的不可逆反应,设计合成了含有双硫羰基的荧光探针HgP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HgP1在甲醇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并探讨了其识别...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探针的汞离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汞离子促进硫羰基脱硫的不可逆反应,设计合成了含有双硫羰基的荧光探针HgP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HgP1在甲醇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并探讨了其识别机制。结果探针HgP1对Hg^(2+)具有高效专一的选择性,具有较强的抗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干扰能力,并能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实现对汞离子的裸眼识别。Hg^(2+)浓度在0.01~0.1μmol/L范围内与该探针溶液荧光发射强度值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8),该方法对汞离子的最低检测限为0.256μg/kg。结论 HgP1探针对汞离子具有高效专一的选择性,其最低检测限满足国家标准对食品中汞离子的限量要求,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荧光探针 脱硫反应 Hg(Ⅱ)
原文传递
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可可 赵光华 +8 位作者 胡京枝 燕照玲 张军锋 曹颖妮 俎建英 裴金花 魏振亚 尚兵 郝学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52-456,共5页
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源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起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乳酸菌生物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的深入,利用乳酸菌减少生产中农药和化... 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源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起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乳酸菌生物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的深入,利用乳酸菌减少生产中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绿色食用农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当前,乳酸菌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拮抗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去除、真菌毒素降解及果树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和食用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同时提出了乳酸菌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乳酸菌 质量安全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动物源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4 位作者 荆唤芝 王颖 匡傲飞 郝学飞 王姜飞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9期3-6,共4页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恩诺沙星是其中一种。恩诺沙星抗菌谱比较广,且抗菌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产中预防及治疗动物疫病。然而,长期低剂量的使用恩诺沙星,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产生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恩诺沙星是其中一种。恩诺沙星抗菌谱比较广,且抗菌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产中预防及治疗动物疫病。然而,长期低剂量的使用恩诺沙星,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产生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进行监控检测。本文综述了恩诺沙星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对恩诺沙星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恩诺沙星 危害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山药中噻唑膦和阿维菌素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晓 安莉 +5 位作者 马欢 朱会丽 贺素霞 郭鑫 吴绪金 李萌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评价噻唑膦和阿维菌素在山药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山药中噻唑膦和阿维菌素残留量,并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膦和阿维菌素在山... 为评价噻唑膦和阿维菌素在山药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山药中噻唑膦和阿维菌素残留量,并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膦和阿维菌素在山药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10%和80%~8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5.5%和1.0%~2.6%,山药中噻唑膦和阿维菌素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噻唑膦施药有效剂量为3000 g/hm^(2);阿维菌素施药有效剂量为375 g/hm^(2),于播种前施药1次并在收获期采收山药,噻唑膦和阿维菌素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分别是0.047、0.059 mg,风险商分别为18.7%、93.4%,说明其对一般消费人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噻唑膦 阿维菌素 残留量检测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一种高效检测铜离子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贾斌 李漫 +6 位作者 郑嘉 郭洁 王铁良 王允 刘冬梅 张迪 刘继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以罗丹明类似物和丹磺酰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开-关"型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CuP1),产率较高、产物提纯方法简单,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和... 以罗丹明类似物和丹磺酰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开-关"型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CuP1),产率较高、产物提纯方法简单,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均表现出专一的选择性和高效的灵敏度,并能够实现裸眼识别;探针对铜离子的识别在浓度为1~7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72μmol/L,结果满足中国饮用水标准中铜离子含量限量值要求。细胞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可以应用于生物体系中检测外源性铜离子。探针识别铜离子是不可逆的,其识别机理得到高分辨质谱数据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荧光探针 罗丹明 细胞成像 检测
下载PDF
轻简化液质联用法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和B_(3)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嘉 王红旗 +3 位作者 刘继红 王俊艳 曹成 尹海燕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2-180,共9页
为了优化现有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伏马毒素检测方法中前处理的烦琐,并降低费用,建立一种轻简化液质联用法,用于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和B_(3)。首先用乙腈-水-甲酸溶液(50∶49∶1)提取玉米中的伏马毒素,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 为了优化现有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伏马毒素检测方法中前处理的烦琐,并降低费用,建立一种轻简化液质联用法,用于检测玉米中的伏马毒素B_(1)、B_(2)和B_(3)。首先用乙腈-水-甲酸溶液(50∶49∶1)提取玉米中的伏马毒素,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预分离[C18反相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A:CH_(3)OH-H_(2)O(98∶2)+5 mmol/L CH_(3)COONH_(4)+1%HCOOH和流动相B:CH_(3)OH-H_(2)O(2∶98)+5 mmol/LCH_(3)COONH_(4)+1%HCOOH],最后用高分辨质谱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对1~1 000μg/L的伏马毒素B_(1)、B_(2)和B_(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9;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16~0.31μg/kg和0.52~1.01μg/kg;在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7.72%~102.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8.92%。综上,建立的轻简化液质联用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检测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玉米中3种伏马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液质联用法 伏马毒素 玉米
下载PDF
抗球虫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5 位作者 刘进玺 张可可 荆唤芝 王颖 匡傲飞 郝学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25-2833,共9页
球虫病是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常见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球虫药物。抗球虫药可能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减少抗球虫药物残留危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均对... 球虫病是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常见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球虫药物。抗球虫药可能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减少抗球虫药物残留危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均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各种抗球虫药物设定了严格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而科研工作者也建立各种抗球虫药物残留的灵敏准确检测技术方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球虫药残留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本文对目前抗球虫药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法、电化学法、色谱法、免疫学法等进行了详细综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并对抗球虫药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分析检测各类样品基质中抗球虫药物的残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抗球虫药 药残危害
原文传递
河南部分地区不同品种的香菇营养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晓华 贺平 +5 位作者 刘冰杰 魏亮亮 郭洁 魏红 王铁良 贾斌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1期8-10,共3页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全自动定氮仪等测定三门峡、驻马店、南阳3个地区不同品种香菇的铜、锌、铁、锰、钾、钠、钙、镁、磷、硒等元素及16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来分析香菇...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全自动定氮仪等测定三门峡、驻马店、南阳3个地区不同品种香菇的铜、锌、铁、锰、钾、钠、钙、镁、磷、硒等元素及16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来分析香菇的营养价值。实验发现元素含量K>P>Mg>Ca>Na>Zn、Fe>Mn>Cu>Se,其中,三门峡地区的铁、钙、铜、硒均高于驻马店和南阳地区;而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钾含量及16种氨基酸总和、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则高于三门峡地区。这可能与其地理位置及香菇本身对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氨基酸 香菇
下载PDF
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面团黏性与小麦醇溶蛋白组成关系研究
15
作者 曹颖妮 王俊艳 +11 位作者 辛玉杰 赵光华 冯丹 胡卫国 裴金花 王红旗 尹海燕 刘冬梅 王允 郑嘉 曹成 刘继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以74份不同黏性等级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离不同黏性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并进行面团黏性、醇溶蛋白组分含量与小麦面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期建立采用少样本量快速准确识别面团黏性... 以74份不同黏性等级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离不同黏性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并进行面团黏性、醇溶蛋白组分含量与小麦面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期建立采用少样本量快速准确识别面团黏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经RP-HPLC分离后,ω-、α/β-和γ-醇溶蛋白3个组分在图谱上清晰可见;不同黏性等级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得到了不同的特征图谱,黏性较大的小麦ω-醇溶蛋白的组分峰数较多,总峰面积较大;ω-醇溶蛋白在不同黏性等级小麦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面团黏性与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α/β-和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相关性不显著;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能量、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ɑ/β-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与小麦各品质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面团黏性主要与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有关,ω-醇溶蛋白对面团质量有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团黏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醇溶蛋白
下载PDF
不同品种山药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会丽 杨静 +5 位作者 马欢 周娟 李萌 马婧玮 安莉 吴绪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参照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山药中氨基酸含量,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20种山药中均检测出1...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参照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山药中氨基酸含量,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20种山药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7.21~8.71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比为27.86%~34.89%。各地均以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总含量分别为20.77 g/100 g和26.18 g/100 g。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78%,综合评分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利川山药、西施山药、云岭山药。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差异,为山药中氨基酸评价、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种植技术改良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必需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氨基酸含量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山药中山药素的含量
17
作者 朱会丽 李萌 +5 位作者 马欢 陈贺 周娟 吴绪金 安莉 杨静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建立山药块茎中山药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Shim-pack Velox C_(18)色谱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目的建立山药块茎中山药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Shim-pack Velox C_(18)色谱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3种山药素分别在0.500~20.000,0.050~5.000,0.100~2.0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山药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01%,RSD为1.20%~4.74%。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灵敏高效,可用于山药中山药素含量定量检测分析,为山药的大面积种植、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山药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小麦和土壤中噻虫嗪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绪金 李萌 +3 位作者 张军锋 汪红 王铁良 李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为对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进行前处理及在样品中添加噻虫嗪,建立其残留量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通过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分析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小麦籽粒... 为对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进行前处理及在样品中添加噻虫嗪,建立其残留量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通过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分析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62%~94.7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6.56%,其最小检出量为5.0×10-8g,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mg·kg-1。该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噻虫嗪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要求。2011和2012年,河南、黑龙江和江苏三地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85~2.24d和2.77~4.79d;通过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间隔采样检测,噻虫嗪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38mg·kg-1,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5.04%左右(普通人群噻虫嗪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25mg),因此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小麦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红旗 张玲 +4 位作者 刘冬梅 王敏 葛艳静 周玲 刘继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0-798,共9页
核酸适配体是能够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目前,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已经开发了许多具有应用可行性的各种检测方法。尽管核酸适配体具有这些方面的应用可能性,但是... 核酸适配体是能够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目前,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已经开发了许多具有应用可行性的各种检测方法。尽管核酸适配体具有这些方面的应用可能性,但是目前能够结合小分子的核酸适配体非常少。小分子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以及临床、商业价值,因此针对小分子靶标展开研究,开发新型、实用的分子识别探针用于检测这些小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针对小分子靶标核酸适配体开发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在生物传感和食品安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小分子 食品安全 生物传感 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下载PDF
烯效唑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婧玮 李通 +3 位作者 周玲 张军锋 周娟 吴绪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80,共7页
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 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 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 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ng,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 d及15.8~19.7 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02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棉花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