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氮平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调节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成军 李红 +2 位作者 张红星 李文强 吕路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06-609,612,共5页
目的观察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氯氮平干预后的变化,分析NRG-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79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31)、模型组(n=36)和干预组(n=... 目的观察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氯氮平干预后的变化,分析NRG-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79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31)、模型组(n=36)和干预组(n=12)。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干预组大鼠在注射MK-801 5 min后给予氯氮平进行干预。采用自发活动、共济失调、刻板行为、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定大鼠的精神分裂样行为。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NRG-1mRNA基因各亚型(Hrg、Ggf、Smdf)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自发活动90 min总路程、总共济失调评分、总刻板行为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72、74、78 dB下PPI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作用90 min时,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Hrg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模型组Smdf mRNA的表达高于干预组(P<0.05)。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Hrg mRNA在末次药物注射120 min时的表达低于其在0、30、60、90 min的表达(P<0.05)。大鼠前额叶皮质总NRG-1、Hrg和Smdf mRNA表达水平与自发活动的移动路程存在显著相关(P<0.05);Hrg mRNA的表达与刻板行为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K-801和氯氮平可影响大鼠前额叶皮质总NRG-1、Hrg、Smdf mRNA的表达,大鼠前额皮质NRG-1、Hrg、Smdf mRNA的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样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总NRG-1、Hrg、Smdf mRNA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精神分裂症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氯氮平
下载PDF
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不同脑区核因子-κB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强 郭伟云 +2 位作者 张红星 宋学勤 吕路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目的了解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所致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方法12只雄性Spragus-Dawley大鼠随... 目的了解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所致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方法12只雄性Spragus-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腹腔注射MK-801(0.8mg/kg)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后者只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小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大鼠90min内自发活动,采用TransAM技术检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的NF-κBp65亚基蛋白活性,半定量PCR检测NF-κBp65亚基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并有典型的刻板行为和共济失调,表现出了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行为。②模型组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的NF-κBp65亚基蛋白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3个脑区NF-κBp65亚基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相应脑区,但只有在前额皮质和纹状体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能低下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NF-κB的活性受到了抑制,而mRNA表达上调,提示NF-κB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MK-801 核因子-κB脑区
下载PDF
RELN基因rs12705169位点与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关联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伟云 张红星 +4 位作者 赵晶媛 宋学勤 李文强 郝伟 吕路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以中国汉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重复验证RELN(Ree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为诊断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 目的以中国汉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重复验证RELN(Ree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为诊断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在河南省北部地区收集326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各半),在同一地域招募健康体检者334名(男女各半)作为对照,检测RELN基因rs12705169、rs11764507和rs1715764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仅发现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rs1270516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后进一步分析,rs12705169在女性患者和对照之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C:OR=0.27,95%CI=0.18~0.45;AC:OR=0.43,95%CI=0.29~0.63,P<0.01)。结论RE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偏执型汉族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RELN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RELN 关联分析 性别 多态性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的遗传关联研究
4
作者 陈宇 岳伟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747,共11页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的遗传关联性,明确两者共有的遗传风险位点及其因果关系。方法2023年6—7月从精神疾病基因组学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获取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的遗传关联性,明确两者共有的遗传风险位点及其因果关系。方法2023年6—7月从精神疾病基因组学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获取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精神分裂症包括53386例病例和77258名健康对照,抑郁症包括170756例病例和329443名健康对照。使用连锁不平衡分数回归(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计算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遗传相关性,使用MiXeR和conjFDR(conjunctional false discovery rate)分析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的遗传重叠,采用FUMA(functional mapping and annotation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对两者共有的遗传风险位点进行基因注释和富集分析,并借助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探究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r_(g)=0.34±0.02,P=2.04×10^(-62))。单变量的MiXeR模型估计,9600±200个遗传变异影响精神分裂症,12400±600个遗传变异影响抑郁症。双变量的MiXeR模型估计,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变异与影响抑郁症的遗传变异存在大量重叠,9400±300个遗传变异同时影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ConjFDR分析显示,存在283个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共同相关的基因座。富集分析显示,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共同相关的风险基因涉及细胞黏附等生物学过程,神经突触、线粒体、预催化剪接体等细胞组分,钙离子结合等分子功能。MR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可提高抑郁症的发病风险(逆方差加权法随机效应模型OR=1.1,95%CI=1.07~1.13,P=3.02×10^(-15)),Steiger方向性检验不支持抑郁症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存在遗传相关性和遗传重叠,其潜在的共同发病机制涉及细胞黏附、神经突触、线粒体和钙离子结合等。MR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是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因素,反之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遗传重叠 孟德尔随机化
原文传递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伟云 李文强 +2 位作者 张红星 郝伟 吕路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中的2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方法在河南省北部地区收集52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同一地域招募健康体检者...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中的2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方法在河南省北部地区收集52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同一地域招募健康体检者528名作为对照,采用基因分型芯片对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中的2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关联分析显示rs3737597基因型(387:133:8,350:164:14;X2=6.73,P=0.035)和等位基因频率(907:149,864:192;x2=6.16,P=0.013)分布病例和对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检验校正后等位基因频率(P=0.026)仍存在差异。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A和T—A分布在病例和对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6,P=0.032)。rs821616不同基因型患者PANSS阳性分(t=-2.205,P=0.028)、妄想得分(t=-2.394,P=0.017)和情感交流障碍得分(t=-2.021,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DISC1基凶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关联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原文传递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苗 张三强 +5 位作者 裴丽粉 张瑞岭 胡茂林 张清清 马振武 原富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改变。方法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等分为CUMS组和对照组,前者连续28天每天随机接受不同的应激,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改变。方法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等分为CUMS组和对照组,前者连续28天每天随机接受不同的应激,对照组同样条件下饲养但不给应激,至第28天进行行为测评后处死,在日立(H7500)透射电镜下测量海马CA1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 CUMS抑郁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突触活性区长度(216.64±20.19 nm)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42.4±5.23 nm)显著小于对照组(321.58±12.27nm,69.6±4.77 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触界面曲率及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性抑郁大鼠存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这提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抑郁 海马CA1区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致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核因子-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强 张红星 +2 位作者 宋学勤 张燕 吕路线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分析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核因子:κB(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学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雄性Sprague—D... 目的分析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核因子:κB(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学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MK-801组(n=10,腹腔注射MK-8010.6mg/kg体质量)和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分析大鼠90min内自发活动,同时评定其刻板行为;继而断头取脑提取前额皮质核蛋白和mRNA,采用TransAM技术检测NF-κB活性,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NF—κB、IL-1β、TNF-α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自发活动(9677±400)cm、刻板行为0分相比,MK-801组大鼠自发活动[(21309±1483)cm]增加(t=-23.947,P〈0.001),刻板行为[(30.23±1.26)分]明显,(t=-75.998,P〈0.001),有共济失调;(2)MK-801组大鼠前额皮质NF—KBp6S亚基蛋白活性比值(0.42±0.14)明显低于对照组(1.53±0.18);f=15.67,P〈0.001。NF—κB065亚基的mRNA相对表达量值(0.91±0.10)则高于对照组(0.65±0.11);t=-5.69,P〈0.001。TNF—α(0.48±0.42)和IL-1β(0.36±0.07)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3±0.09);t=7.92,t=6.28;P均〈0.001;(3)MK.801组NF-κB065亚基活性与自发活动呈正相关(r=0.71,P〈0.01),与NF-κB p65亚基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6,P〈0.01),与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5,0.79,P均〈0.01)。对照组NF—κBp65亚基活性与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71,0.87,P均〈0.05),与NF-κBp65亚基mRNA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大鼠前额皮质NF-κB的活性受到抑制,且与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存在相关性,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改变。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大鼠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模型 动物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额叶前皮质
原文传递
建立人α突触核蛋白A30P突变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娜 王海军 +9 位作者 李宏彬 邵明龙 张伟 谷腾腾 胡庆 余建 张景航 苏蔚 赵铁锁 李雨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7-573,共7页
目的建立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A30P突变型转基因大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方法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过表达野生型α-SYN载体pLKO-CMV-α-SYN-WT-P2A-GFP及α-SYN A30P突变载体pLKO-CMV-α-SYN-A30P-... 目的建立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A30P突变型转基因大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方法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过表达野生型α-SYN载体pLKO-CMV-α-SYN-WT-P2A-GFP及α-SYN A30P突变载体pLKO-CMV-α-SYN-A30P-P2A-GFP,分别转染293FT细胞,瞬时转染24 h后WB检测α-SYN的表达水平。之后经慢病毒包装、浓缩,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分别对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注射病毒稀释液,过表达α-SYN野生型和A30P突变型的慢病毒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的分布情况,并观察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Rotating rod实验评价注射A30P慢病毒大鼠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A30P的基因表达载体在293FT细胞内能够高表达α-SYN蛋白。TH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病毒稀释液组相比,过表达α-SYN野生型和A30P突变型大鼠均能导致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而α-SYN A30P慢病毒注射组的中脑黑质神经元缺失的更多,具有显著性差异。对A30P转基因大鼠脑部神经元缺失部位进行免疫荧光发现,该区域TH染色几乎呈阴性,α-SYN蛋白出现大量聚集,该结果表明脑部神经元的消失同时伴随着α-SYN蛋白的聚集及TH表达的剧烈减少,进一步揭示过表达α-SYN A30P可以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和退化。此外,rotating rod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α-SYN A30P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进行性运动能力障碍。结论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了人α-SYN A30P突变型转基因大鼠的PD模型,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A30P 慢病毒表达载体 帕金森病 大鼠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氯氮平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晶媛 李文强 +1 位作者 谷传正 吕路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444-2448,共5页
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Clozapine-PBCA-NP);研究影响其氯氮平药物含量的因素水平;优化制备工艺。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药物含... 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Clozapine-PBCA-NP);研究影响其氯氮平药物含量的因素水平;优化制备工艺。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药物含量的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多因素分析各因素水平的相互作用;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包封率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α-BCA)用量;优化工艺后制备了粒径粒形好、氯氮平药物含量较高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优化的条件为氯氮平的用量为80mg,反应体系的pH值为2.5,搅拌速度为1000rpm,Dextran-70为240mg,α-BCA为0.18mL,温度25℃,搅拌时间3h。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药物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 正交设计
下载PDF
锌指蛋白80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药物疗效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帅 李文强 +2 位作者 张红星 赵晶媛 吕路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价锌指蛋白804A(ZNF804A)基因rs1344706和rs4667001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在Medline、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关于ZNF80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 目的评价锌指蛋白804A(ZNF804A)基因rs1344706和rs4667001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在Medline、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关于ZNF804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药物疗效的文献,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rs1344706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精神分裂症组中高于对照组[OR=1.13,95%CI(1.06~1.21),P=0.0003];rs4667001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精神分裂症组中高于对照组[OR=1.14,95%CI(1.04—1.26),P=0.005];rs1344706的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第四周PANSS量表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NF804A基因的rs1344706T等位基因和rs4667001G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相关,rs1344706位点多态性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804A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豫北汉族人群CDH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症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长乐 苏玺 +5 位作者 杨勇锋 宋盟 邵明龙 张燕 吕路线 李文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在豫北汉族人群中探讨N-钙粘蛋白(N-cadherin,CD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相关性。方法在豫北地区募集528例偏执型SZ患者和528例健康对...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在豫北汉族人群中探讨N-钙粘蛋白(N-cadherin,CD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相关性。方法在豫北地区募集528例偏执型SZ患者和528例健康对照,对位于CDH2基因的25个SNPs进行分析,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267例首发SZ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SNPStats在线软件分析CDH2基因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SNPs rs9951577和rs1231268的等位基因频率与SZ显著相关(P<0.05),rs1639387的基因型频率与SZ显著相关(P=0.044)。将样本按性别分类后,发现SNPs rs1789470和rs28365328在女性患者中与SZ显著相关(P=0.044,0.019)。此外,研究发现CDH2与SZ临床特征相关(P<0.05),rs1231268的GG型与另外两种基因型(AG+AA)患者的阴性因子分[(21.12±8.41)分,(18.87±7.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H2基因可能是SZ的易感基因之一,并且与临床阴性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N-钙粘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临床症状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